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三国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失民心,如此则我们可广结志士之心,行安民之举,则长沙可下矣。”
  我道:“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若不机变,势必覆没于此,元直之言甚善!”
  正如徐庶所料,我军扮作劫盗,打劫张怿军押运的粮草,确是好计,几番算计收获甚丰,不仅解决了我军缺粮的困境,还略有存粮节余。起初张怿闻报粮草被劫,尚以为是山越所为,只顾得派重兵护运,可惜无论他选派何人,那些个士卒哪里又是黄忠、甘宁这等大将的对手,不消几个回合,便弃下粮草落荒而逃了。
  那败亡之兵回到长沙,怕被责骂消极怠战,更是添油加醋,危言劫盗之凶猛,张怿方疑是我军所为,遂大怒,不听桓阶苦劝,亲点兵士二万,杀奔攸县而来。
  我军入荆南以来,历攸县、荠州口两番恶战,所对阵者皆是刘表军之精锐,每以少胜多,以弱击强,虽未取得全胜,但比之龟缩在长沙城内,据城死守的张怿军实是强过甚多,因此在心理上,我军上下对破敌信心十足。
  建安二年六月二日晨,两军交兵于攸县城外,我军以饱待饥,以逸待劳,乘着张怿军立足未稳之时,以黄忠为左冀,李通为右冀,甘宁为前锋,三枝兵齐出,杀入敌阵,遂大破之,斩敌千余,俘敌将张怿及众六千人,余者皆散。
  六月十日,甘宁部前锋进抵长沙城下,守将桓阶率众不战而降,竖日,长沙太守张羡闻张怿败亡,急怒攻心,终因伤重不治身亡。
  在历经荠州口恶战之后,这一连串的胜利几乎让我有些不太相信,即便现在我已身在长沙城里,不仅是我,随我进城的将士也是一样的喜出望外,因为仅在一个月前,我们还只能困守在攸县小城,面临着不得不撤回豫章的窘况。
  好在我还没有被这一切冲昏头脑,长沙城虽然已在手中,但零陵、桂阳、武陵俱在敌手,若是在长沙这样坐等着刘表大军攻来,我的结果比张羡也好不到哪里去。
  余下三郡中,武陵在我军退回攸县后,为刘表军所攻取,零陵、桂阳位于长沙之南,离江陵较远,一时之间还未有动静传来。
  此二郡中,桂阳郡下辖临武、南平、耒阳、阳山、阴山、曲江等十一县,因地处岭南气候湿润多雨,十分适合稻谷生长,素有“荆南米仓”之称;而位于九疑山麓的零陵郡,相传为舜帝南巡驾崩之所,为历代帝王“朝祭”圣地,以“尧天舜日”而名贯天下,更有因潇水与湘江在此交,时有风雅之士称此地为“潇湘”,不过这些历史掌故对我来说,实抵不过九疑山中的丰富矿藏来得吸引人,时人采取山中铁、锡、钛诸物,再由工匠精心打炼,合金的零陵利器由来往南北的商贾一喧染,身价已逾数倍。
  张羡先前敢以三郡之众独抗刘表,所凭持者正在于此,如果取下桂阳,以其粮补长沙之缺,收降零陵,以其器养百战之兵,加之有豫章、庐陵两郡为后援,长沙或可坚守,否则,我恐长沙得而复失。
  “少冲兄,所为何忧?”徐庶见我来回度步,问道。
  华歆道:“汉升与文达引兵取桂阳、零陵,不知情况如何,真是令人心急啊!”
  徐庶听通之言,安慰道:“桂阳、零陵皆深入岭南,素为蛮荒之地,诸自诩之能人志士不往矣,别人取桂阳,福不敢保证,但若汉升前往,则无忧也。至于零陵,有桓伯绪亲往说服,加之文达兵威呈于城下,想取之易如反掌耳。”
  见徐庶对两路人马如此有信心,我的一颗心也渐渐定了下来,这时刘晔从外面进来,一脸的凝重。
  我问道:“子扬,江陵有何消息传来?”
  刘晔道:“根据斥候探得的消息,蒯越在江陵一线已集结下重兵数万,看来再一次的长沙之战不可避免了。”
  我忧道:“长沙初定,民心未附,今若再战,实是凶多吉少啊!”
  刘晔又道:“蒯越极有督智,平素又持重有节,向不做无把握之事,今欲举兵再攻长沙,必有所准备,我们须多加提防才是!”
  难道是蒯越还留有什么杀招未使出来,而这个厉害的招数一定是针对我军的薄弱之处的,而我们的弱点又在哪里呢?
  是仿效上次长沙之战,以重兵围城打持久战,这是文聘的战法,蒯越一贯以谋略著称,此等中规中矩的战法他定不会用;是以奇兵出武陵断长沙与桂阳、庐陵之联系,四面围困城池,等我军饿得站不起来的时候,再行攻城,这也不太可能,用奇兵风险太大,是陷偏师于敌后,而且此法我先前就用过一次,万一被识破则徒自陨兵折将,我和徐庶、刘晔苦苦的思虑蒯越的企图,却始终是猜疑不透。
  六月二十日,黄忠率部未经一战即克桂阳,尽收守卒,我令刘晔代为桂阳太守,筹运军粮,以备长沙再战之用。
  六月二十二日,李通、桓阶至零陵,太守刘度见长沙已下,遂归降,为安子民,我仍令刘度为太守,驻守零陵。
  六月二十五日,为缓解长沙兵力单薄之急,我着慕沙从庐陵征调四千越族精兵到长沙,会合原先的六千余将士,合兵一万,共御强敌。
  七月初,斥候送来急报,蒯越从江陵再起大军七万,南征长沙,这一次蒯越亲自坐镇指挥,在长沙至汉寿、江陵一线,沿途布下约三万精兵,以防止我军再施故伎,袭毁粮草,不过蒯越如此布置,虽然稳妥但却行军缓慢,这给了我军从容布防的时间,看来他是想期望依靠人数上的优势来打一场持久战赢得胜利,这是我所不愿的。
  我军兵少,不可能象蒯越这般重兵守卫补给线,为防止敌军可能的偷袭,我从长沙守军中抽出二千精兵,交与李通指挥,让他以攸县为中心,守卫桂阳至长沙这一条辎重线。
  蒯越是否真的想靠着兵力上的优势与我持久的耗下去吗?我苦苦思索。
  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
  因为在我们周围,有太多的敌手,袁术、曹操、乃至孙策都在等着看我们两败俱伤的好戏。
  可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现在看蒯越在兵力部署上也没什么异动情况啊!
  “长沙——桂阳——零陵――庐陵——豫章,这是我军所赖以支撑的五个点,如果你是蒯越,会选择哪一个点下手?”我俯坐在城墙之上,用小石子划出这样一条红线,自言自语道。
  徐庶站在我边上揉了揉发酸的腿,他爱好洁静,不欲效我坐在城砖上,道:“此线若蛇,长沙、豫章为两头,此为蛇之头尾,若击之可伸缩取舍;桂阳、零陵、庐陵为蛇之腰身七寸,此要害也,我若蒯越,当在三点中择取一点而攻之!”
  我问道:“桂阳、零陵、庐陵皆远离江陵,处我军之腹地,蒯越若攻,彼兵何来?”
  黄忠听我二人一对一答,道:“桂阳今由子扬代守,零陵有刘度世镇,又有李通引兵策应,当无破绽可寻,庐陵——!”
  黄忠这两个字刚一出口,我与徐庶几乎同时大叫一声:“庐陵危矣!”
  这时慕沙刚好从城下赶过来,看见我二人如此情状,催问道:“庐陵乃我越族聚居之地,何会有刘表之兵?”
  我急道:“此非刘表之兵,慕沙,你立即率三千精兵赶回庐陵,晚了我恐庐陵已生变矣!”
  这次为了对付蒯越大军,我从庐陵新调了四千山越兵,这些将士加上先前的三千士卒多是从慕沙所属的庐陵部选拔,现在这七千余将士一抽走,庐陵空虚,若有哪一个部落起兵发难,则庐陵危急,更可怕的是,庐陵若失,则我军与豫章的联系将被完全切断,挥师荆南之时我留在豫章的兵力本就不多,加之又要守卫彭泽、石印山两处要塞,守卫豫章城的士卒极少,倘若山越叛军北攻豫章,则后果不堪设想……。
  仿佛是为了证明我的猜想似的,这时从城下急跑过来一名斥候兵,未及近前,就大声喊道:“庐陵急报!”
  我心里咯噔一下,瞧这名斥候满面尘土,身上还有处处凝结的血块,定是血战后撕杀出来报讯的,庐陵真的生变了——。
  我忙接过斥候呈上的绢书,打开一看,却是庐陵郡丞郑浑的求救书信。
  六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四千庐陵部将士走后的第四天,山越十部中的第二大部落旧城部在都尉费栈的鼓动下,联合其余八部中的六部,共起族兵三万叛变,现叛军已将庐陵城团团围困,城中情形十万火急,若不及时派兵增援,庐陵将不保矣!
  郑浑并非禄禄之辈,昔日豫章一战孙贲兵围番阳数日,郑浑尤能据守不懈,今书信中透出来的意思却是着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