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三国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陆缇陆仪的精心调理下,我的身体逐渐在恢复,早已经能够不用拐杖独立走路了,这天我早早的穿戴整齐,来到陆府的院墙外的一处空地上,这里是我刚觅着的习武的好地方,既可以不打断大家的清梦,又能一展身手、毫无顾虑的喊杀。
  “嗨——。”铁戟擒在手中,有一种陌生的感觉。我尝试着舞动了几式,生硬的筋络在慢慢的伸展,接好的腿骨在陆缇配制的膏胶的滋补下,奇迹般的复原了,现在这是我再怎么蹦跳也不碍事,可以说和没受伤前几乎一样。
  “好——。”待我一路戟法使完,陆绩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一旁,高声拍手叫好起来。这些日子处下来,除去陆缇居在内室,碍于男女之礼仪不得常见外,陆仪陆绩两叔侄与我已是不分彼此的好朋友了,特别是陆绩这孩子,生性好动,见着新鲜的物件偏好追问个为什么,我一见是他,不禁暗皱眉头。
    第一卷 豫章行 第十章 少年陆逊
     更新时间:2008…11…6 15:59:37 本章字数:4515
  “小绩,你这家伙不是最喜欢懒床了吗,今日怎改了性子了!”我笑道。
  陆绩弯腰抓了一把雪,搓成一团向我扔了过来,道:“哼,阿姐把我的耳朵都快拎掉了,我能不来吗?”
  “是陆姑娘找我吗?”我问道,陆府的仆众丫鬟虽然不多,但有他们相跟着,我与陆缇见面说话远不如在船上时那么方便,这一次陆缇找我不知是为何事。
  陆绩撅了个嘴,道:“阿姐说了,让你快赶到祠堂去!”说罢,便一溜烟的先跑了开去。
  祠堂,那就是祭祀陆氏先祖的地方,陆缇让我一个外人去干什么!她是有什么重要的事要说,还是要作重大的决定。我匆匆收拾好衣着,边走边猜测着。
  祠堂的大门前,供案上早已摆好了水果、菱角等祭祀的物品,堂内烟香僚侥,陆缇领着一众族人跪在先祖的灵位前,见我进来,陆缇点了点头,示意我先站在一旁。
  片刻礼毕,陆缇进得内眷里间,竟换了身黑白格相间的道装出来,不意想这简朴的道装一穿,映衬着她那张清秀的脸庞,更显出几分天生丽质、楚楚动人来。
  陆缇上前,携过陆仪的手,持香朝着祖先跪倒,大声说道:“历祖历宗在上,不孝子嫡陆缇领陆绩、陆仪及族中诸人敬上:陆氏自桓帝本初元年南迁以来,世居吴郡已历五代,前吾父康为庐江太守,族长以之为首,昔兴平元年孙策兴兵没庐江,吾父亦生死不明,至今已二年矣!绩儿年幼,我以一介女流,独撑迄今,见家道日落,实惶恐之至,今仪儿年将弱冠,且性情稳重,办事可靠,正可纲纪门户,待绩儿成年之后,再行礼数自立门楣。”
  听陆缇这么一说,我才明白她是要把陆家交由陆仪来掌管,着陆绩请我这个外人来,意思大概是作个见证,另外,依着吴中一带特有的习俗,一个男子年到十五,便要举行加冠之礼,正其名,赐表字,这样的礼会一般由家中长辈主持,再请一族外之人为其梳发结冠,此为全数。
  当下,陆仪按照祖先规矩,向灵位上的各位先人一一行过礼数,随后正式从陆缇手中接过象征族中权力的家尺,然后正式更名为逊,赐字伯言,代陆绩持撑门户纲纪。
  待家中帐薄、钱粮、收支等一应事务交接完毕,陆缇将我唤到一旁,道:“少冲可知我要你来此的目的?”
  我道:“陆仪的辈份要小上一辈,持撑门户与族规稍有冲突,这一次是让我作个见证吧。”
  陆缇道袍飘飘,黑色与白色间现在她身上,是如此的和谐,恍然中如若天外仙子降临凡间,再衬着她那一张素雅清绝的面容,一双亮丽灵动的双眸,我一时心神激荡,几无适从。
  陆缇道:“此其一也,按理说小仪要到年里才正式满十五岁,现在举行礼数早了些,只是我明日便要随师父云游去了,到时行踪不定,家中之事还是早作安排为上,此为其二。”
  我一时无语,这些日子来,陆缇的一颦一笑和她的每一句话早已深刻在我的心里,对于我来说,陆缇已不只是我的救命恩人,更是与我心灵相通的红颜知已。
  我犹记得,那日行舟湖上,当我将神亭岭上的千般战事、万般危险说与她听时,她脸上的神情也为我身处的绝境而紧张动容,她的目光中更流露出赞许的神色。待讲到我为了让诸军士脱困,假扮太史慈径取孙策时,陆缇亦不自禁击掌赞道:“少年任侠气,一诺千金重,是男儿当如此!”
  我黯然道:“姑娘这一去,真不知何日我们才能再见?”
  陆缇说道:“家师原乃琅琊宫道士,顺帝年曾入山采药,得神书于阳曲泉水上,号曰《太平青领道》,凡百余卷,皆治人疾病方术。前两日,师父着人来信,言会稽以南一带大水肆虐,疫乱流行,死人甚多,我等身为布道之人,学一身医术,便当普施符水、救人万病,此为急所,岂可推辞。”
  陆绩听见我们的谈话,忙赶过来拉住陆缇的手,不肯松开半刻,哭咽道:“阿姐,小绩也舍不得你走呀!”
  陆缇轻抚着陆绩的头,似亦有些不舍,许久方道:“小绩不哭好吗?阿姐身为道宫传人,救民于水火乃是代天宣化的义举,就如同那天我们救起高宠哥哥一样,都是上天要求我们必须去做的。人生一世,有些事你必须勇敢面对,必须坚决的去做,这样才不负大好年华,才无愧堂堂七尺之躯。”
  陆缇的最后一句话似是在对我说,是啊,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匆匆而已,我的伤也好得差不多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终不是我所向往的,属于我的地方应该是那个激荡热血、浑洒豪情的战场。
  雪没了行路,陆缇的身影渐渐已在白雪中不见,我的眼神却仍定定的看着她消失的方向,仿佛她纤手仍在轻绕垂在耳边的一缕青丝,而那青丝缠绕在她的指间,却象是在我心头打了一个结。
  情人结。
  风吹起衣衫的一角,把这个冬夜所有的阴冷都灌进我的身躯,我却丝毫都感觉不到寒冷。在我胸中,有一团火在燃烧。
  只为她。
  雪珠落在脸上,有种沁入心脾的冰冷,在这一瞬之间,我终于明白,陆缇在临行之前与我见面,就是为了说出那最后的一句话,其实她早就看穿了我是怎么样的人,她知道我是不会甘心窝居人下,碌碌无为的。
  好男儿,当志在千里,率万马千军杀敌于阵前,立百世功,建万丈业。
  ……
  兴平二年十二月冬末,孙策在取得神亭岭大捷后,率大军入曲阿,采纳长史彭城张昭谏议,张榜安民告谕诸县:有刘繇、笮融等故乡部曲来降首者,不问以前所做的事情,有乐意加入军队的,一个人参军,免除全家的赋役,不乐意加入的也不勉强。
  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四乡民众纷纷响应,聚拢起来使得孙策军总数达到二万余众,战马千余匹,声势威震江东。
  与此同时,孙策遣丹杨都尉朱治从钱唐领兵攻伐吴郡。
  吴郡太守许贡檄会“吴中四姓”及江东各路强豪会盟于虎丘山剑池,共商御敌大计。吴中四姓:即是顾、张、朱、陆四大门阀,其实,就吴中士族大豪的实力而言,四姓的叫法并不贴切,更实际的称谓应是三大家:即“一顾一朱二张”。
  自从陆康失了庐江后,陆氏一族便开始走向式衰,而顾、朱二家却是蒸蒸日上,撑起“顾”氏门面的是顾雍,雍字元叹,为大名士蔡邕弟子,从学琴书,冠绝江南,经州郡表荐,弱冠即为合肥长,甚有治迹。而朱氏更有轻财贵义的朱桓,桓字休穆,以强识名,与人一面,数年不忘,往遇疫疠,必隐亲医药,餮粥相继,士民感戴之。张家也有名士张允、张温父子撑着场面,比只剩下妇孺儿童的陆氏要强过许多。
  而实际上,无论是三家还是四姓,随着时间的推移,“顾、张、朱、陆”所代表的士族阶层的影响和地位早已沉积在历史的记忆中了,无论是谁成为吴郡的统治者,他都无法回避这一问题,许贡也是一样。
  我看过陆逊递过来的檄书,说道:“孙策大军已进抵由拳,许贡此番邀会必是商讨御敌方略,只是以许贡之力,岂能挡得住孙策精锐之师,这剑池之会伯言或可不去。” 
  “少冲兄,剑池龙腾虎跃,英豪聚集一堂,方才我已差人问过顾公、张公和休穆兄,介时我四姓将共同进退,想来在众目睽睽之下,那许贡也不敢有所放肆。”陆逊的目光中流露出一种渴望,我知道再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