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新秩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较。
    李振调拨了一队刀斧手,藏于高平县衙之内,于是将贺德伦和杨师厚招来,直截了当的说:“薄河泉一战,大军损失惨重,诸劲旅坏怠不堪,实不足战。且粮秣已尽,不敷月余之用,北伐失利已成定局。殿下已避西山(太岳山位于高平之西),拟奔汴州重振旗鼓,以此间兵事嘱托李某操之。今请二位将军前来,共商行止。”
    梁王避走西山,粮秣不敷月余,这两条消息在贺德伦和杨师厚耳畔炸响,直轰得两人面色惨白,震惊不已。良久,两人齐声问道:“然则殿下走时,定下何等方略?”
    李振道:“某自潞州返回,燕军言道,七日之内,便要各军弃甲,否则就要攻打……”摇了摇头,续道:“其实不需七日,他们只要耗上一个月,咱们统统都得饿死……殿下的意思,他需要七日之期,咱们在这里拖延七日,之后便可向燕军归降。”
    七日之期是李振的主意,梁王对他毕竟有简拔之恩,李振希望给梁王留出七天时间,也算是报恩之举,对得起他的良心。说完这些话,李振将茶盏举起,慢慢啜着茶水,同时仔细观察贺德伦和杨师厚的脸色,一旦两人坚持死战,就要摔杯为号,将两人乱刃分尸。
    其实李振多心了,之前的布置完全是多余。听李振这么一说,贺德伦和杨师厚当即就没了继续撑下去的信心。
    贺德伦脑子里反复想的是,殿下避走西山,带走了康怀英、氏叔琮和敬翔,竟然不带我,连知会一声都没有,枉我为他征战多年。越想,贺德伦心里越发寒冷,同时又有几分愤懑和不满。
    杨师厚曾经被将主出卖过,他早年在李罕之手下当兵,却被李罕之直接送人,所以承受能力要比贺德伦强许多。他考虑的是,既然要降,就必须立点功劳,争取给在燕王殿下面前留个好印象,因故沉吟片刻后,立即道:“但凭李观察做主就是,杨某无异议。只是蜀军和吴军那边,为防不测,是否需要杨某调兵围剿?”
    李振脸露赞许之色,却没有立即回答杨师厚,转过头来盯着贺德伦,等待贺德伦的答复。杨师厚心思机敏,立刻悄然间手按刀柄,若是贺德伦有什么异论,他便要直接斩之——这可是一份大功劳!
    可惜贺德伦没有遂杨师厚的心意,他摇了摇头,复又点了点头,怅然道:“大势已然如此,贺某还有甚可说的……也罢,便降了罢,也好给弟兄们留条活路。”
    李振这才松了口气,于是道:“此番入燕,李某寻思着,若是就此归降过去,也没什么地位好言。蜀军和吴军十分可厌,为防其军有变,须得拿下来,也好当做降礼。”
    杨师厚沉声应道:“李观察所言极是,某这就调动兵马,定然王、李二贼走脱不得!”
    贺德伦仍在浑浑噩噩间心神不定,被李振喝了一句:“贺将军,此间大事,轻忽不得!”这才醒过神来,惭然道:“是贺某的不是,某等为殿下效死力,殿下竟然弃之不顾,某心中不是滋味儿……”
    李振和杨师厚尽皆默然。
    其实当此之时,王宗佶和李神福也早就有了与燕军和谈之心,但他二人自恃为客军,蜀国、吴国强盛且离河北较远,远比今日之梁军要更有底气,因此在和韩延徽的谈判过程中,开出的条件太高,始终谈不拢。
    王宗佶和李神福的条件,都是要燕军任其归国,不得阻拦,他们为此愿意临阵反戈,从梁军的腹腰上捅一刀。这样的条件韩延徽怎么可能答允?不管蜀军和吴军是否愿为内应,燕军一概不需要。
    所以,谈判一直拖拖拉拉了好几天,始终无法令双方满意,韩延徽是秉持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王总结和李神福则是想再等等看,但他们俩注定是等不到韩延徽妥协的那一天了。
    十二月三日丑时,位于长平通道内寺庄的蜀吴联军大营,军士们正在沉睡之中,南北两座寨门的吊斗之上,值哨军士同时为某种动静所惊动。稍后片刻,黑夜之中涌出来大队军士,猛然发一声喊,向着寨门就扑了上来。
    值哨军士连忙晃动警钟,将警讯传遍军营,他们本人却被数支箭矢贯穿脖颈,栽下了吊斗。蜀吴联军为警钟惊醒,连忙涌出营帐,但大多数军士都十分慌乱,搞不清情况,如没头苍蝇一般四处乱撞。
    贺德伦和杨师厚麾下各自调出的头一批抢营军士都是能夜视者,他们将寨门砍开后,立即向后方发出信号,转眼间,无数灯球火把亮起,滑州军和武宁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冲入蜀吴联军大营,一场杀戮就此展开。
    待到天明时分,三万蜀吴联军被尽数屠戮,斩首上万,余者皆降。王宗佶和李神福皆死于刀下,后被蜀吴联军降卒指认尸身,首级被梁军缴获。
    将蜀吴联军扑灭后,李振、贺德伦、杨师厚总算松了一口气,有此“投名状”在手,也算稍稍留了些晋身的资本。
    打扫战场已毕,三人召集其余梁军大小军头聚于高平县衙,商议向燕军投诚之事。有十数名悍勇的军头大叫“死战不休”,为堂上涌出的刀斧手当场斩杀,鲜血将地面染得通红。余者为李振等人的狠辣手段慑服,又见大势已去,于是不得不齐声响应。于是各自回营,整顿兵马,准备投降。(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ps:  很不好意思,这段时间会议真的很多,这周连续三个会议要参加,更新会非常不稳定,请大家多多包涵吧。
    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十二月四日,从石后堡当面的梁军营寨开始,土门岭、长平村、寺庄、箭头等数十座梁军大小营寨相继向燕军举旗,燕军开出石后堡,沿长平通道向南,逐个接受梁军投降。
    李诚中在数十员将领的簇拥下,身披绯红大麾、着金丝金甲、戴双耳卷漆黄金盔,乘雪白大宛马,来到高平城下。
    李振、贺德伦、杨师厚等梁军百余文武将官跪伏北门之下,手捧官帽将盔,膝前梁王帅旗、各军飞符令箭堆积于地,无人敢于抬头,恐犯燕王之颜讳。
    李诚中端坐雕花马鞍上,放声长笑,李振等梁军降人便又矮了矮身子,伏得更低了些。
    李诚中笑罢良久,兴之所至,高声道:“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却无人应声,麾下众将面面相觑,不明所以,梁军降将则各自战栗不止。
    眼望马前跪伏的梁军降将,李诚中一抬手:“起来说话。”
    降将们抬起头来,却不敢起身,只李振膝行三步,再次叩首:“罪臣李某,携贺某、杨某等,及军士二十三万七千四百余口,伏乞殿下诚纳。”
    李诚中点头:“纳!”有虞侯上前,将堆积于地的大小令旗、飞符令箭收起清点。
    李振再次叩首:“罪臣等,献王、李二贼及蜀吴军士首级一万另八百三十五口、降卒两万一千九百余口于殿下,为燕军贺,伏乞殿下诚纳。”
    李诚中点头:“纳!”又有军士上前,接过托盘中的王宗佶和李神福首级。
    李振三次叩首:“梁王朱氏,部贼敬翔、康怀英、氏叔琮等,已于七日前入西山而走,罪臣等未及上禀。伏乞殿下治罪。”
    李诚中一笑,道:“不妨事,孤明白尔等之意,并不怪责你们。李振,孤早听说你谋略堪用,韩延徽也对你多所称赞,且归军事参谋总署行走,受统战处韩延徽辖制,将来有了功绩,孤再与你出身。”
    李振松了口气。被韩延徽上前搀起,立于一旁。
    李诚中又道:“贺德伦,你在此间与孤之大军对峙经年,战绩也算不俗,孤麾下诸将也曾夸你擅长治兵;杨师厚,你奇袭宣州之战打得还不错,也是个才干,孤很赞赏。但孤军中体制,不经军校无以授官。且暂予你二人游击将军衔,转入范阳学习一年,业成之后再授军职。”
    贺德伦、杨师厚微微有些失望,但却不敢言表于外。当即叩首谢恩。
    李诚中又向一众降官降将道:“今日既降,便算入了孤之大军,无论文武,各以原衔降两级留用。高者去范阳、低者去白狼上,一年业成之后,以学习优劣授予官职。有不欲从军而致力于民者。也可去幽州书院进修。孤话说明白一些,如此安排,不是忌惮你们降者之身,而是孤之麾下,就是这么个秩序,你们下来可以问问,可以打听打听,孤麾下军官文臣,有哪一个没有学校资历?至于军士,会由军事参谋总署一体安排,作训司开设上党新兵训练大营,将诸军士重新整训。军士们也不需担心客战在外,回不了家,孤下一步,就要征讨河南,到时候自然有的是你们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