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霸不知大唐来使之事,但他不明戒日王透露此事的意图,当下也不追问,只道:“陛下的意思是……”
    戒日王道:“本王素来仰慕大唐文化,能与大唐深交也是我之所愿。而且,冀州似乎还是大唐属地……”
    李元霸眉头微蹙,心中揣测戒日王言中之意。
    “不过……”戒日王微微一笑,道:“商务终究是商务,如果冀州能够提供品质优良、价格比大唐便宜的货物,本王也不会介意为此得罪大唐!”
    李元霸终于明白戒日王的意图,“妈的,这个老狐狸,想使得我冀州和大唐相互之间竞争打压价格,好让他天竺得利!”
    李元霸深深注视戒日王一眼,道:“好!就如此!……我相信戒日王一定会喜欢冀州的货物!”
    ……
    赴天竺沟通的赵王领队回到新加坡城。
    当日,赵王召集新加坡的官员们,将冀州与戒日王达成通商协议之事传达。诸人商议相关事务至晚方散,之后李元霸留下了魏征、薛道衡。
    三人来到后堂的密室中,李元霸说道:“本王在回转新加坡的路上思索许久,隐约觉得戒日王挑起冀州和大唐的竞争绝不是只为获得低价商品如此简单。不知二位以为如何?”
    薛师虽然历史知识丰富,但他对政治却是不怎么感兴趣,当下不发一言,闭目养神。
    魏征已从李元霸口中知晓当时赵王与戒日王的交谈内容,他听得赵王发出此问,当下又在脑中细细品味一番。
    许久,魏征方才开口道:“从王爷当日与戒日王的交谈来看,戒日王对中土局势相当了解,而他的所为正是在大唐和冀州的交锋中添上一把火。而戒日王为何要在中土两大势力之间煽风点火……以臣看来,不外乎是害怕中土一统之后会染指天竺!”
    李元霸点头,道:“魏总管言之有理!不过,那戒日王也是小看了冀州!若不是我冀州不愿得一个残破的大唐,本王早就兵发唐境了!哼!那戒日王恐怕要失望了……我冀州此次出手定可将李世民制于死地,迫他归附!”
    魏征心中赞同,但他还是劝戒道:“赵王,虽然冀州有绝对的强势,但是也应留意那戒日王的动作,不要一个不慎将一局稳赢的棋作了败局!”
    虽然此言直接刺耳,但李元霸并无不快。魏征是何许人?……在李元霸前生历史上记载,魏征因病逝于家中,唐太宗李世民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如此之人,劝戒俱是忠言,李元霸怎能示其不快?当下李元霸道:“魏总管所言极是,本王一定会小心谨慎!”
    能虚心听取臣子谏议,古来君王十无其一。魏征再望向李元霸,眼中满是赞赏——
    短短一个月时间,李元霸将从冀州带来的二十船货物以超低价倾销,一时间冀州货物充斥天竺市场……冀州有钱,亏得起!何况,从长远来说,只要抵垮了大唐,到时候就只有冀州为海外提供货品。而冀州自大力发展商务之时,就已将绝大多数的作坊控制在官方手中。垄断代表着什么?……其时还怕找不会这些损失吗?
    戒日王万万没有想到冀州的实力竟然强大到如此地步。他原以为就算大唐势弱,但在天竺的刻意平衡下应该能与冀州相抗。却不料在一击之下大唐立刻退出了天竺市场……卖出一件货品就要亏上几倍于其价值的运费,大唐商人即使有官方相助也是玩不起啊!
    惊惧冀州实力的同时,戒日王无奈之下选择了与冀州合作。至此,戒日王才明白自己当初的决定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错误:李元霸此举不单让大唐商务严重受挫,更是将天竺对东方庞大市场的进出口贸易牢牢握在了手中!
    不过,戒日王也没有亏到家。如今,随着东方冀州商品在天竺的集中,天竺已经成为了东、西方商品的交易中心。西方诸国的商人都来到天竺采购东方的茶叶、丝绸、瓷器等货品,同时他们也在这里把珠宝、香料、药材、珍奇动物等卖给冀州商人。
    虽然这与李元霸当初构想的要在马来半岛建立一个世界贸易中心有所偏差,但是李元霸相信,随着马来半岛上深水海港的建成,大吨位海船就可直接停靠半岛,其时只要冀州在半岛发售货物,惟利是图的商人一定随之将交易地点转移。而且,李元霸相信,随着舰船制造业的蓬勃发展,马来半岛将会越来越繁荣。李元霸甚至已经打算在马来半岛兴建一个大型的船坞,生产一些对冀州来说已经过时、对世界来说却是先进的货船,将之卖与海外商人们……
    一切都在向着赵王的既定计划发展着,这世界在冀州人眼中是多么美妙。
第十六章 扬威海外(5)
    时世沧桑,两年时光转瞬而过,如今已是贞观九年。
    面对冀州的日渐强盛,李世民泛起无力的感觉。为了对抗冀州,他大力发展对西方的贸易,并积极训练兵马,以求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是现在,一切都成了空。
    冀州那价廉物美的商品轻而易举就把大唐的货品挤出了西方市场,如今大唐的众多商家已经开始向冀州官府纳税,以换取从冀州工坊进货的资格。并且,在那号称大唐第一商的柳州沈家带动下,大唐商人不但从冀州进货,还开始租用冀州的大海船,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去冀州的那个什么“新加坡特别行政区”交易,心甘情愿的将交易税缴纳给冀州官府。而大唐引以为傲的陆地丝绸之路在这冲击下已经逐渐衰败,大唐的商务税收大量流失到了冀州,以致大唐经济每况愈下。
    李世民痛恨那些依付冀州的大唐商人,他们简直没有一点家国之念,只知道惟利是图。但是,李世民却不敢对他们怎样。冀州货物的产量有限,不少大唐商人在无法从冀州购得足够货物的时候也会从大唐进货,他们利用冀州货物的低价将总的进货价位拉低,其结果只是利润少些而已。
    于是,大唐的经济就靠拾冀州的残羹剩饭苦苦支撑着。不但大唐一统天下已成为不可能,就连其是否能在冀州的强势下保持现状都是个问题。
    自己究竟输在什么地方?李世民苦苦思索。
    人才吗?大唐并不缺乏人才。李世民在登基之前便在天策府西开文学馆。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宁、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德明、孔颖达、信都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一共十八人以原职兼任文学馆学士,馆中众多的才俊在李世民登基前后都为他作出了不少谋划决断……李世民不缺人才!
    国家财力吗?虽然冀州继承了窦建德留下的深厚家底,可大唐也不差啊!隋朝留下的粮食物资足够大唐用上好多年……只是,冀州在商务上总是有领先的商品和适时的政策不断出现,这应该是冀州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能超越大唐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最主要的,应该是输在军、政上吧?
    在军力上,首先冀州士兵战力极强,而且他们都认为能在战死后进入“冀州烈士陵园”安葬是无上的殊荣,因此打起战来都是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可以说当今天下没有任何一国的军队能与其比猛比勇。再有冀州的武器装备也比大唐要先进许多,特别是那黑石火药威力巨大,绝非普通火药能比。以黑石火药制作的火器简直是无人能挡,这足以震慑当今世上任何一个国家!而且,据隐伏得细作报,如今冀州军器监正在研制一种以火药发射铁弹的武器,据说它的威力比引火球还要大!
    在政务上,冀州这几年制定了许多政策法规,而种种政策法规竟然完全可以不经试用就直接颁布令行,并且其效果显著还不见出现什么纰漏,这可就太了不起了!李世民自问也是文武全才、通古博今。可他也不敢去想象,制定一个政策法规不经试用就令行全国,这也太疯狂了!……可是,李元霸疯狂吗?应该不是吧?冀州无数个成功的政策法规说明李元霸并不是疯子。那他为何能轻易成功呢?难道,他是神?
    李世民虽猜不中却也不远矣!李元霸不是神,但他是一个知晓未来一千多年“历史”的人。而且,李世民不是输在军、政、或是财力上,归根结底,他是输在见识上!……李元霸投入巨资建造海船、在大唐尚停留在只知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