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话红楼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玉听了缘由,心中肃然起敬,这么一名风烛残年的老人,却还是心怀国仇家恨,眼见得是至死不逾。这种执着也是难能可贵的了。他忽然撮唇打了个呼哨,旁边自有人行出领命,宝玉低声吩咐了几句,那人匆匆而去,返回的时候手中还多了一卷黑色的物事。
    宝玉拿着那卷物事行到老者身前,躬身尊敬道:
    “在下冒昧,见尊驾之处还未有招牌,特赠此物权作酒旗。”
    老头子微闭了目,面容犹如古井不波,没有丝毫表示。在旁边给他打下手的一名老婆子叹息道:
    “你这小伙子的心意倒好,只可惜他家的招牌都在劫难中被元狗子一把火给烧了干净,自此他就不再挂这东西了。”
    宝玉展开手中之物,只见那是一面宽七尺长四尺,周围缀了许多流苏的黑色阔布,其质地非丝非布,似是以羊毛织就,其上还有大团大团的暗红色污质。旁边围观之人大多不识此物,纷纷摇头,口中称奇,只有数人神情惊疑不定,交头接耳,似是看见了什么可怕的物事。
    宝玉微笑道:
    “老板你可知道此乃何物?我所以冒昧以此物相赠为酒旗,那是因为普天之下,寻常酒肆根本就不敢,或者说不配以此物为招牌,惟有你老这个小小酒摊配得上!”
    那老头子听他说得郑重,不禁也略开眼帘扫描而过,岂知这一看,他整个人都变了,变成一种狂喜狂怒交织的表情,这老头子仿佛被什么锋锐的东西刺了一下的跳了起来,一把捏住了宝玉手中的这面物事,凑到鼻上一嗅惊道:
    “这上面染的可是人血?”
    宝玉缓缓点头,神情中有几分悲壮,又有几分自傲:
    “为了夺取这面元人万人队的大氅,短短盏茶功夫,敌我双方死伤人数便过了千,在我拾起这面象征元人军威军容的旗帜的时候,它已经被浸泡在了血浆中,被染得失去了本来的色泽!”
    第二部 征战边塞 第一百一十章 奏对
     更新时间:2009…4…3 16:50:07 本章字数:3143
    “现在。”宝玉微微抬眼,神情凝重,“老板可还愿意接受这样一面新的酒旗?”
    那老头子满脸的皱纹都如海一般的搅动,翻腾着,而他的双手都剧烈颤抖起来,此时任何人都感觉得到他背负的那种酿造了多年的深沉痛楚悲哀。两滴浑浊的老泪从他的眼中滴落,他以双手将这沾染了不知道多少人血液的大氅恭敬接过,激动而郑重的点了点头。
    为感谢宝玉相赠的此份大礼,这老头子见他似是吃得意犹未尽,又特地下灶为他整治了一道小吃。端上来的时候,只见七八个雪白透明的混沌透着微红的肉馅在清澈的汤水中载浮载沉,旁边点缀了三数根碧绿的菜叶,也不加任何调味料。最奇妙的是,混沌身上还生出一道道细长的白丝,随着汤水不住荡动,端的是单看这卖相便清爽得令人砰然心动。
    宝玉端起碗尝了一只,只觉得混沌方一破皮,一股奇香的液汁便从齿颊间涌入舌中,在口中巡回徜徉。令人情不自禁的咕嘟一口将之咽落下肚去。李逵在旁看着,咕嘟的吞了一口馋涎,嘟囔道:
    “大哥你真是运气不错,一来便吃到了老陈头亲自下手料理的翘脚牛肉与龙须混沌。”
    原来这老陈头在此摆摊多年,风雨无阻,加上日日都爆满,吃客大多无位,都在这路旁放倒的枯树上就地而坐,翘起一只脚来啜汤,因此管这牛杂汤叫作翘脚牛肉。而龙须混沌上的那“龙须”则是由蛋清调理而成,看上去也是惟妙惟肖。
    宝玉一面吃,一面同周围人等笑说家常,旁人虽然知道他定是达官贵人,却看他没有丝毫架子,也乐于同他攀谈。正言笑间宝玉忽觉有人在耳旁低声道:
    “二公子,且来街角一叙,也请将李逵将军一同携来。”
    宝玉心中一凛,眼见得距离自己最近之人也在尺余之外,方才那句话从何而来?这分明是用传音的方式说出,会使这等高深莫测的功夫之人是友是敌全然不知。宝玉面上却也不动声色,匆匆应付了几句后,便起身领了李逵告罪离去。
    只见行过街角转过弯,顿时将喧杂的人群抛在了脑后。有一道魁梧身影当街而立,宝玉一看心中一惊,此人竟是宗人府的副总管德仁!他忙上前拜见,口中道:
    “不知德总管寻上宝玉有何事?”
    德仁面无表情地道:
    “不是我要见你,要见你的另有其人。”
    说着将身侧开,只见街头数丈之外,有十来个人左一个,右一双的或站或立着,将两个人包围在中央。这十来个人看似排列得杂乱无章,但哪怕距离了如此距离,宝玉还是深切的体会到一股凌厉如高墙的气势扑面而来。
    宝玉看清楚了被保护着的两个人的面容,心中一惊忙拉着李逵拜了下去:
    “罪臣贾宝玉,李逵参见皇上,怡亲王!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亲王大人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两个人正是掌握了当今天下最高权利的两个人。
    雍正。
    允祥。
    最先开口的是允祥:
    “贾宝玉,你开口便自称罪臣,那么就先自己说说犯了什么罪吧。”
    宝玉这等老油条怎会为此等说辞难倒,顿时惶恐道:
    “回王爷的话,臣先前擅自将昔日北征之时缴获的元人万人队大氅送给了一名赤心为国的老者,这老者一家七……”
    “够了。”眼见得宝玉即将把话题尽数转移,允祥面对着他这等滑头也大感头痛,连忙令其打住。“那陈氏老者身世凄凉,风烛残年却不忘国仇家恨,这等义举皇上已经知晓,不用你来多说。你的错便止犯于此吗?”
    宝玉自然知道允祥指的是昨夜之事……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自己无论怎么保密,也定会有些风声走漏出去……可是他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之人,立即满面无辜的摊开双手道:
    “那么便委实不知王爷所指何事了,自从皇上训诫之后,宝玉一直都秉承圣意,闭门读书啊。自己都忙不过来,哪里还有其他闲心?”
    允祥眉毛立起喝道:
    “你还敢抵赖!昨夜你干的好事已是满城皆知!眼下从速老实交代,只怕还有一线生机!”
    宝玉叫起撞天屈来:
    “昨夜我在营中大睡,干了什么能让满城皆知的事。冤枉啊!”
    雍正与允祥对望一眼,心中都生出无力之感,这贾宝玉抵死不开口,偏偏昨夜之事也非谋反叛逆的大罪,还远远达不到宁杀错不放过的那种程度,提供情报的人,又拿不出什么真凭实据,要想因此而加罪于他无论于情于理都是万万说不过去的。
    何况最主要的是,允祥号称侠王,极重情义,只要宝玉未作出危害他家江山的这等滔天大罪,他也不愿这个曾经救他于元人之手,保全他一生清誉的后起之秀从此就湮灭无声地。
    无论雍正还是允祥,两人脑子里的三大准则还是
    重才,
    惜才。
    用才。
    雍正的脸背着光,因此看上去分外有一种高深莫测的威严,他淡淡开了口:
    “贾宝玉,你不要以为昨夜你贪慕美色,与纳兰共同进退之事朕拿你没办法,你虽说早有预备,没有留下什么证据,可是朕若要收拾你再简单不过!只是方才见你时刻不忘国恩,事事都将边事挂在心中,总算还有那么几分忠君爱国之心,便不来和你一般见识!”
    宝玉忙伏身惶恐道:
    “小的忠君爱国之心时刻铭记,不敢稍忘,可不是仅仅只有几分而已。”
    旁边一名太监喝道:
    “大胆!你的意思是说,皇上说的是错的了?”
    宝玉眼中寒光闪过,竟然反喝了回去:
    “大胆!我与皇上奏对,何时轮到你这等阉奴说话!远数汉唐十常侍,高力士,近的明朝则有魏忠贤,王振之流,太监干政,便非吉兆!你莫非想败坏我大清国运么!”
    听得宝玉这般说来,雍正与允祥的脸色顿时大变,历代当政之人无论他如何昏庸,但在他自身心中,还是绝对想振作向上,不愿做那亡国之君。何况是以英主自诩,雄心勃勃的雍正?宝玉所言引经据典,显然极有道理。那太监显然也是极有权势之人,尖声喝道:
    “小子,洒家自七岁进宫服侍太后,风风雨雨飘摇近五十年,你要想在洒家面上抹黑,那是休想!”
    宝玉却根本不理会于他,深深磕首下去:
    “唐太宗曾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得失兴替,便在皇上一念之间。”
    当宝玉说到兴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