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全景纪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廉朴素的传统。
  他要求勃劳希契向希特勒提出最后通牒,要他立即停止备战。
  8月4日,贝克召集陆军高级军官秘密开会。
  他撰写了一篇震聋发聩的讲稿,准备让勃劳希契在此会上宣读。
  但勃劳希契没有宣读这篇讲稿的勇气。
  贝克只好宣读了他自己在7月16日上的条陈。
  大部分将领对贝克条陈阐述的观点是赞同的,但他们没有研究采取什么行动,秘密会议就散了。
  秘密会议后,勃劳希契鼓足勇气给希特勒看了贝克7月16日的条陈。
  希特勒大怒,决定不召见支持这一条陈的高级将领,而是召见下一级司令部的参谋长们。
  这批人都是少壮派军官。
  希特勒认为他能够煽动他们支持他的侵捷计划。
  8月10日,这些军官被召到伯希特斯加登。
  希特勒鼓动如簧之舌对他们大谈武力征服捷克的必要性,一再表达他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的决心。
  他最后说:“我把希望寄托在你们这批少壮派军官的身上。
  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实现我的决心,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争得荣誉。“
  希特勒的演讲刚一结束,一个叫冯·维特斯海姆的陆军将领立即站了出来,大声说:“我的元首,你为什么避而不谈关键的问题呢?关键问题是:在几乎全部兵力用于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情况下,我们西线已无防务可言,法国势将乘虚而入。
  事实上,西线只有5个师可用,无法坚守3个星期以上。“
  “我告诉你,将军先生,”希特勒闻言大怒,暴跳如雷,咆哮说,“情况果真如此的话,整个陆军就一文不值了!我相信,西线阵地必然能坚守,不是3个星期,而是3年!”希特勒很恼火,这不仅是因为维特斯海姆当众顶撞了他,而且还因为他原来以为维特斯海姆是一位能干的将领,曾准备提拔他担任西线陆军参谋长。
  他觉得看错了人。
  这也给了他一个教训:用人不能看才干,主要看是否对自己服服帖帖,忠心耿耿。
  除了维特斯海姆,陆军将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希特勒的侵捷计划。
  这使贝克感到非常失望。
  8月18日,贝克向希特勒递交了辞呈。
  希特勒如释重负,立即接受了贝克的辞呈。
  但他要求贝克以及军方和宣传部门:“要严守秘密,绝不能把贝克将军辞职的消息透露出去。
  因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如果英、法政府得知我军首脑机关有不同意见,那将会使‘绿色方案’胎死腹中。“
  贝克答应了希特勒的要求。
  贝克的副手弗朗兹·哈尔德出任陆军参谋长。
  但直到10月底这一消息才公布。
  在清除军内反对派、克服侵捷的国内障碍的同时,希特勒在外交上也取得了进展,促使英国在推行绥靖政策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希特勒清楚地懂得,他实施“绿色方案”在国际上最主要的障碍是英国,而不是法国和苏联。
  他知道,法、苏虽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盟国,但法国政局混乱、军心涣散,如果没有英国全力支持,它是不会为援救捷克而对德国采取军事行动的;苏联有能力援救捷克,但它与捷克中间还隔着波兰、罗马尼亚。
  这两国与苏联矛盾颇深,不会允许苏军通过其领土、领空去支援捷克。
  而如果英国全力支持法国,那他的“绿色方案”就无法实现了。
  不过,他早就注意到了发表在美国报纸上的一则消息,说张伯伦于5月10日在阿斯特夫人宴会上向美国、加拿大记者发表“不供发表”的谈话,大意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受到德国侵略时,法国、苏联当然还有英国都不会为它而战;捷克斯洛伐克不能按目前的形式继续存在下去了。
  21。幕后交易(5)
  为了和平的利益,英国赞同把苏台德区划归德国。
  张伯伦的这些话不是很“通情达理”吗?那为什么英国在5月20日捷克“危机”时表达了强硬的立场呢?希特勒尚不能完全理解英国的这种相互矛盾的态度。
  因此,他下令里宾特洛甫多做英国的工作,争取其支持德国的行动。
  首先是让它压捷克政府将《卡尔斯巴德纲领》作为谈判基础,坐下来与苏台德德意志党的代表进行谈判。
  里宾特洛甫很了解英国驻德国大使汉德逊。
  此人对德国纳粹党的“成就”很崇拜,主张英国与德国建立友好关系。
  5月20日危机时,他曾派武官去德捷边境调查,没发现德军有任何异常行动。
  因此,他抱怨捷克当局庸人自扰;相信里宾特洛甫向他做的保证: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没有任何侵略意图。
  里宾特洛甫5月下旬多次邀见汉德逊,一再表示请求英国首相张伯伦运用自己的影响促进谈判解决苏台德问题。
  张伯伦对5月20日危机做出强烈反应后马上就后悔了。
  他担心,英国这样支持捷克政府,将会使他们趾高气扬,不愿满足苏台德日耳曼人的要求。
  张伯伦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情况并不了解。
  在他印象里,捷克斯洛伐克是个摇摇欲坠的国家。
  他认为苏台德日耳曼人获得自治或并入德国并没有什么不好。
  所以,当德国请求张伯伦促进捷克政府与苏台德德意志党谈判时,他答应了。
  但张伯伦知道,英国远没有法国对捷克政府的影响大。
  因此,他想尽一切努力争取法国同英国合作,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共同的政策。
  6月1日,张伯伦打电话给达拉第,说:“总理先生,不久前发生的捷克危机,已被事实证明是贝奈斯总统制造的。
  他的目的无非是不想给苏台德日耳曼人以自治权。
  他作为总统,其实跟独裁者希特勒并没有什么两样!“”不!“达拉第显然不同意张伯伦的观点,说:”贝奈斯总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一位著名的知识分子。“
  “但是,”张伯伦说,“他的这次愚蠢的国内动员,可能会给希特勒考虑使用武力解决苏台德问题制造了借口。
  我认为,苏台德问题必须谈判解决,捷克政府应给予苏台德日耳曼人充分的自治权。
  否则,希特勒会使用武力侵占捷克斯洛伐克。
  到那时,如果我们两国不以武力支援捷克,便会在世界各国面前丢脸;而如果我们两国对德国使用武力,那必然会引起欧洲大战,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我希望总理先生给捷克政府做些工作,让他们与苏台德德意志党坐下来谈判解决问题。
  法国是捷克的盟国,你们的建议,他们更容易接受。“
  达拉第表示同意张伯伦的建议。
  但他说这要跟庞纳外长商量一下。
  他还要求英国与法国一起向捷克政府做工作。
  随后,张伯伦又让哈里法克斯给庞纳打电话,交涉关于向捷克政府施加压力,以让其接受《卡尔斯巴德纲领》作为与苏台德德意志党谈判的基础。
  庞纳知道法国军备状况不佳,认为无法履行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主张对德国应予迁就,以换取德国对法国的宽容。
  所以,他对哈里法克斯的建议完全赞同。
  他立即召见捷克驻法国公使,提出要求捷克政府改变“僵硬”立场,在《卡尔斯巴德纲领》的基础上与德意志党谈判。
  随后,他又指示法国驻捷克大使,向捷克政府施加压力。
  与此同时,哈里法克斯也做了同样的工作。
  在法国和英国的压力下,捷克政府屈服了,6月10日决定同意以《卡尔斯巴德纲领》作为谈判的基础。
  6月23日,捷克总理霍德日阿亲自率代表团与以汉莱因为首的德意志党代表团在布拉格举行圆桌会谈。
  会谈中,霍德日阿答应给少数民族以更多的自治权,但必须保持捷克斯洛伐克的统一和完整;汉莱因则要求把捷克斯洛伐克改组成种族区,各区实际上都是独立的,跟中央政府有同样的发言权。
  在此后的会谈中,霍德日阿又提出了不少折中方案,均被汉莱因拒绝。
  这种毫无成效的会谈持续到7月9日汉莱因被希特勒召去面授机宜而停下来。
  张伯伦看到捷克双方谈判中断,认为当事者之间的谈判不会有什么结局,必须向捷克派出一个“仲裁人”。
  他决定派伦西曼勋爵去捷克执行“仲裁”任务。
  但此事须与法国商量。
  因此,他派哈里法克斯于7月19日到法国去协商。
  庞纳赞成英国的意见,但达拉第认为伦西曼作为“仲裁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