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全景纪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26年,杨虎城以5000兵力与其十倍以上的北洋豫系军阀刘镇华部苦战8个月,保卫了西安。
  1927年,杨虎城在冯玉祥的领导下率部参加北伐,并吸收了一些共产党人在部队工作。
  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他仍与共产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共产党员魏野畴、南汉宸、蒋听松、刘子华等均在杨部担任重要职务。
  他夫人谢葆真也是共产党员。
  1929年,杨虎城的部队被蒋介石改编。
  由于他帮助蒋介石与新军阀作战有功,部队得到扩大,当了西安绥靖主任兼陕西省主席,并一度进军甘肃,取得陕甘两省地盘,成为西北地方实力派领袖。
  杨虎城任用皖北暴动领导人、共产党员南汉宸为陕西省政府秘书长,暗中帮助陕北土地革命等情况被蒋介石发现后,蒋、杨矛盾逐渐扩大。
  “九·一八事变”后,杨虎城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非常不满。
  1933年3月,当日寇进逼长城,华北、北平危急时,他主动到石家庄见蒋介石,请缨抗战,但蒋介石态度十分冷淡,他只好怏怏而归。
  这时,蒋介石4次“围剿”红军均遭惨败,日寇步步进逼,杨虎城决心“不跟蒋介石殉葬”,转而加强与陕北红军的联系。
  蒋介石逼走省政府秘书长南汉宸后,又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免去了杨虎城陕西省政府主席的职务,杨与蒋的矛盾更加尖锐。
  从此,杨虎城对蒋介石采取了“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你练你的兵,我练我的兵”的政策。
  他在17路军部队中办了一个步兵训练班,抽调下级军官参加训练。
  除军事课外,所有政治课都由杨虎城亲自指定比较进步的干部担任。
  1935年下半年,东北军大举入陕。
  杨虎城开始怀疑张学良是来取代他的地盘,再加蒋介石的挑拨离间,17路军和东北军一度关系比较紧张。
  但杨虎城善于谋略,能够沉得住气,从大处着眼,争取与东北军共存,所以对自己的部队做了许多工作。
  东北军开入陕西的时候,随军眷属之多,实属军史少见。
  不仅中下级军官均带眷属,甚至伙夫、马夫也带着眷属。
  于学忠率东北军经西安开往前线途中,成千上百里的大道上,无数随军眷属成群结队,不分昼夜地随军行进。
  其中有老头、老太太,有的妇女一手拉着一个小孩,怀中还抱着一个小孩,一拐一跛地艰难行进。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东北沦亡,军人家属无处可去,只好随军流浪。
  较高级的军官一般把家属安顿在北平、郑州、洛阳甚至天津租界地,待军队安定之后,找到住房,再行搬家。
  下级军官和士兵的家属只能随军而行。
  这样不仅可以不花路费,还可以随军混口饭吃。
  一旦脱离军队,生活立即就会陷入绝境。
  人们看到这些随军妻女的艰难、凄惨状况,感慨地说:“这不是什么行军,这简直是一幅亡国的难民图!
  “
  由于家眷人多,所以事也多,每到一地,就要占用民房和借用居民的东西。
  不少孕妇在行军中临产,只好找商店或居民家借住,这在客观上对军民关系发生了不利影响。
  17路军的官兵对东北军这种状况开始很不理解,也看不惯,与东北军时常发生矛盾。
  17路军宪兵营一天在西安东关巡逻,发现东北军因占用民房与居民发生了争执。
  宪兵调解时,东北军因困难重重蛮不讲理,与宪兵发生了冲突。
  宪兵营长将情况报告杨虎城后,杨虎城便对他说:“你们明白吧!
  这就叫亡国。
  我们对他们应有同情心,不能以正常情况对待这些问题。
  要教育我们的官兵,以后处理这类问题要特别注意。“
  东北军110师和109师与红军作战全军覆灭,眷属们听到消息后,像热锅上的蚂蚁,乱成一团,悲号之声,此落彼起,连绵数十里。
  每当部队被红军消灭或打败,上岗查哨的官兵,夜夜都能听到女人凄凉、绝望的号哭声,令人惨不忍闻。
  这样凄惨的景象不仅震撼着张学良和东北军,也震动了当地居民和杨虎城将军。
  各方面都给予东北军家属大力的安慰和帮助。
  15。大抗战拉开了幕布(5)
  17路军的将士拿出钱、粮和衣物进行慰问。
  老百姓,尤其是那些老婆婆,拿着自己攒下的鸡蛋送给东北军的眷属们吃。
  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使东北军将士深深感到祖国同胞情谊的温暖,同时也激起了对蒋介石投降卖国、“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不满。
  有的大声说:“他们说共产党是赤化,赤化有什么可怕?这样下去,老子绿化也干!”这种军民一致的思想情感,成为以后东北军和西北军相互合作、促成“西安事变”的群众基础。
  中共中央来到陕北后,即通过南汉宸、汪锋、王炳南等多种渠道进一步做争取杨虎城的工作。
  毛泽东还派红26军政委、陕西省地下省委兼军委委员汪锋带去他亲笔写的信,与杨虎城谈判,并与杨虎城达成四项协议:第一,在共同抗日原则下,红军愿与17路军建立抗日友好互不侵犯协定,双方各守原防,互不侵犯,必要时可以事先通知,放空枪,打假仗,以应付环境。
  第二,双方可以互派代表,设立电台,互通情报。
  第三,17路军在适当地点设立交通站,帮助红军运输必要的物资和掩护中共人员往来。
  第四,双方同时做抗日准备工作,先从部队进行抗日教育开始。
  张学良与杨虎城都知道对方与共产党有联系,但又都不敢说出来,只是进行一些试探性的谈话,彼此心照不宣。
  高崇民到西安后,在张学良的示意下,才疏通了关系,消除了误会。
  从此二人肝胆相照,为抗日救国携手合作。
  张学良和杨虎城为说服蒋介石抗日,对蒋多次进行劝谏、苦谏和哭谏。
  张学良甚至向蒋介石跪下,但得到的却是蒋介石的厉声回答:“是我服从你呢?还是你服从我?”1936年11月1日,张学良去洛阳参加洛阳军校纪念会,蒋介石针对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共抗日的主张,杀气腾腾地说:“勾结日本者是汉奸,勾结共产党也是汉奸!”在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与红军联系共同抗日时,国民党军统和中统特务早已在暗中窥视。
  “剿共”政训处长很快就获得了这一重要情报,并亲自乘飞机到广州向蒋介石告发。
  蒋介石听后大为震动。
  他感到,如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之密谋实现,“剿共”大业将前功尽弃,这将直接关系到他的统治和一生的成败。
  他决心继续推行“先安内后攘外”、“匪未肃清绝对不言抗日”的政策。
  他认为,红军残部窜至陕北,经过休整和补充,也不过3万人。
  而他调集30万大军、200架飞机易如反掌。
  他还拥有毒气弹,在两三个月内就可以将共军大部消灭在陕北。
  如果一小部分渡过黄河,到达蒙古沙漠地区,他再控制黄河,用兵围剿,红军插翅难逃。
  到那时,红军让我收编,我也最多收编5000人。
  至于张、杨二人,他自信他们还不敢不服从他的命令。
  如不听令,他立即就将他们调离西北,然后再找机会收拾他们。
  主意已定,他在两广事变结束后,立即于10月22日飞赴西安。
  他初到西安,为了摸清张、杨的底细,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要张、杨和邵力子等陪他登华山,游终南,然后听张、杨对“剿共”的意见。
  这期间,他到张学良办的王曲训练团,以领袖身份训了一次话。
  他说:“我们最近的敌人是共产党,危害也最急,日本离我们很远,危害尚缓。
  如果远近不分、缓急不辨,不积极剿共,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前后倒置,便不是革命。
  那样在家是不孝,为国是不忠,不忠不孝,便不能算一个革命军人。
  国家有法律、纪律在,对这种不忠不孝的军人是予以制裁的。“
  当时东北军中的抗日呼声甚高,不愿与红军作战。
  王曲训练团又是张、杨为抗日培养军事干部的场所,所以军官们听了蒋介石的讲话,莫名其妙,十分气愤。
  会场上顿时咳嗽声、跺脚声、用脚擦地声、低语声响成一片。
  蒋介石只好讲了半个钟头就收场了。
  张学良本想陪着蒋介石与前排的高级军官握握手,可看到会场秩序不妙,就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