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全景纪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也没有对侵略者实行封锁,意大利的舰只照常畅行无阻地运送兵员和武器去阿比西尼亚。
  国际联盟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制裁,不但未能制止意大利对阿比西尼亚的侵略,反而给墨索里尼带来了两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他在国内反而赢得了更多的支持。
  墨索里尼极尽颠倒黑白之能事,硬把这场赤裸裸的侵略战争说成是抗击侵略的自卫战争。
  但因他的话缺乏根据,难以置信,意大利人民反应冷淡,没有多少人响应他的号召去参加志愿军。
  而国联对意大利进行谴责和实行制裁之后,墨索里尼就此大做文章,宣传意大利处在危机之中。
  结果意大利人相信了他的欺骗,反而在保卫国家的旗号下团结起来,使墨索里尼赢得了人心。
  第二个好处是他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屠杀阿比西尼亚人民。
  战争打响之后,墨索里尼曾用巨款收买了一个名叫雅锡尔·贝的人,企图让他前往亚的斯亚贝巴把阿比西尼亚皇帝海尔·塞拉西绑架到意大利来。
  后来看到国联反应不力,遂决定放弃这一阴谋,完全依靠武力来征服阿比西尼亚。
  11。阿比西尼亚蒙难(5)
  从1936年4月开始,意大利明显加强了对阿比西尼亚的攻势。
  墨索里尼不仅命令其空军对阿比西尼亚的城市和乡村进行没有节制的狂轰滥炸,还授权巴多利奥将军任意使用恐怖手段,包括毁灭村庄以及大规模使用毒气,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细菌武器,传播传染病。
  巴多利奥照命行事,大量使用毒气,致使阿比西尼亚27万多军民被毒气熏死,另有40余万无辜居民惨遭杀害。
  法西斯这一惨绝人寰的罪恶被国际舆论揭穿之后,墨索里尼为愚弄意大利人民不仅坚决否认,还捏造事实诬蔑阿比西尼亚对意大利人使用了毒气。
  在阿比西尼亚人民抗意战争处于最艰难的时刻,海尔·塞拉西皇帝于1936年4月29日再次向国联和西方列强求援。
  但英、美、法和国联仍然麻木不仁,未采取任何有力措施去反对意大利侵略者。
  1936年5月5日,墨索里尼终于等到了巴多利奥占领阿比西尼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消息。
  5月9日,墨索里尼正式宣布吞并阿比西尼亚。
  至此,从表面看战争似乎结束了,但实际上阿比西尼亚的绝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独立,反抗意大利侵略者的斗争继续激烈进行。
  为了巩固对阿比西尼亚的统治,墨索里尼命令驻阿意军将领执行一项“有计划的恐怖和灭绝政策”,可以将任何抗意军民作为“叛乱分子”加以处决。
  在做好保密的前提下有权继续使用毒气,还要特别注意消灭人数不多的阿比西尼亚知识分子。
  因为这些人可能领导抵抗运动。
  驻阿意军更是创造性地执行墨索里尼的命令,他们只要发现一个意大利人受到伤害,就处决10个阿比西尼亚人,从而使整个阿比西尼亚处在白色恐怖之中。
  墨索里尼虽然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占领了阿比西尼亚这块新殖民地,但他也付出了高昂代价。
  在半年多的战争中,意大利承认其死亡人数为5000余人,实际上比这个数字要大得多。
  从耗资方面来说,战争几乎花费了全年的国家收入。
  如果对其在非洲消耗的军需品进行必要的补充,其数量相当于75个师的装备。
  如以货币计算,则相当于其后三年的军事预算总和。
  意大利通往红海的补给线既漫长又危险,其驻非部队的维持费用也非常浩大。
  更重要的代价是,墨索里尼从此在国际上成为众矢之的,并获得了一个“疯狗”的雅号,在外交上失去了选择的自由,再也不能在欧洲两大势力集团之间挑拨离间,从中渔利。
  对墨索里尼个人来说,侵占阿比西尼亚为他提供了一个捞取政治资本的大好机会。
  他大肆吹嘘,征服阿比西尼亚是“震惊世界”的杰作,而且这场“历史上最伟大的殖民战争,完全是由他亲自计划,亲自赢得的”。
  在由法西斯垄断的舆论工具欺骗下,许多原来对墨索里尼心存怀疑的意大利人也开始盲目地认为,他敢于向国际联盟的50个国家挑战,并大获全胜。
  他敢于蔑视英国人,并使他们承认意大利的胜利。
  这都说明墨索里尼确实是个天才。
  因而战争结束之后,在意大利出现了对“伟大领袖”狂热崇拜的新高潮。
  那时,墨索里尼被吹得神乎其神。
  农民在田野里向他下跪,妇女举起孩子请他祝福,内阁大臣在他面前要立正敬礼,一站好几个小时。
  为了讨好墨索里尼,法西斯党这时特地修改了谒见墨索里尼的礼仪,规定竭见者必须跑步到领袖的办公桌前,谒见结束后再跑步到门口停下,敬礼。
  一些法西斯记者在官方授意之下,更是昧着良心摇动笔杆,大唱赞歌。
  他们吹捧墨索里尼是小圣人,是受上帝派遣来创造历史的天使,注定要永远支配世界;吹捧墨索里尼是当今活着的最伟大的天才,在全世界都被看做是超人,造谣说印度圣雄甘地、美国总统罗斯福、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英国诗人吉卜林、美国富豪摩根等国际名人都持这种看法。
  更有甚者,墨索里尼的母亲也成了受人狂热崇拜的人物。
  为了纪念她,要求意大利的小学生们都要吟诵《幸福的母亲》。
  墨索里尼的诞生地和他父母的坟墓还被列为圣地和圣陵。
  人们到这里要下跪拜谒,表示感恩。
  这时的许多意大利人可以说已经丧失理智,荒唐地把墨索里尼推到了登峰造极地步。
  阿比西尼亚之战对欧洲大国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一是促使英意矛盾有了发展。
  英国对意大利的侵略行径尽管采取了绥靖政策,但墨索里尼对它不但毫无感激之情,反而增加了轻视之心。
  墨索里尼断定英国是个正在走向衰落的没有前途的国家。
  一再以其庞大的武装力量对英国进行威胁。
  而英国对意大利下一步的扩张目标究竟指向何处也忧心忡忡。
  英国感到,意大利对阿比西尼亚的侵占,不仅使其通往亚洲的航道安全受到威胁,而英属索马里和英埃苏丹也处于意大利殖民地的包围之中。
  为保护其在中东的殖民利益,英国于1936年8月26日与埃及缔结了同盟条约,并签订了英国军队在埃及享受豁免权和特权的条约,从而使英国军队长期驻留埃及和苏伊士运河区合法化。
  11。阿比西尼亚蒙难(6)
  英国的这一战略部署又反过来加剧了意大利对它的戒心。
  英意矛盾的发展最终导致了英法意共同对付德国的“斯特莱沙阵线”的破裂。
  意大利侵占阿比西尼亚的另一个结果是促使德意相互接近。
  1935年10月,当墨索里尼发动侵阿战争受到国际舆论广泛谴责时,希特勒公然站出来支持墨索里尼。
  与此同时,德国还大力发展对意大利的贸易,向其提供各种急需物资,以帮助其打破国联的经济制裁。
  德国所以支持意大利,一方面是因为两国同属法西斯国家,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张上臭味相投;另一方面是希特勒从德国利益出发,有意把墨索里尼的注意力从奥地利和巴尔干引开,以便纳粹德国在这些地区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而墨索里尼既感激希特勒的支持,又认为德国是个正在兴起的国家,有意利用德国的力量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德意两个法西斯国家的接近,对后来欧洲局势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正如丘吉尔所说:“德国已经不再孤立,欧洲四个强国,从前是三比一,现在却变成了二比二了。”
  德意勾结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共同干涉西班牙内政。
  12。西班牙悲歌(1)
  1936年7月18日清晨,一架由英国人驾驶的飞机从西班牙属地加那利群岛偷偷起飞,升空之后转向东北方向。
  经过一千多公里飞行,便神秘地降落在西属摩洛哥的德士安。
  舱门开处,首先走出来的是一位身披戎装、面带杀气的军人,他就是西班牙加那利驻军司令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将军。
  佛朗哥于1892年出生于西班牙埃罗费罗尔地区一个海军军官家庭,先后毕业于托莱多步兵学校和法国巴黎军事学院。
  在陆军中历任外籍军团副司令、萨拉戈萨军事学校校长、巴里阿里群岛驻军司令、陆军参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