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全景纪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月7日中午,风和日丽。
  73岁高龄的美国国务卿在若干随员的陪同下,在华盛顿机场上踏上了一架四引擎运输机,前往莫斯科,进行他外交生涯中最为光彩的一次旅行。
  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乘坐飞机。
  第二天早晨,赫尔到达波多黎各,改乘“凤凰”号巡洋舰,横渡大西洋。
  舰上有4架飞机负责巡逻,另有两艘驱逐舰护航。
  一天下午,巡逻机发现好像有一艘潜艇。
  巡洋舰立即发出“各就各位”的战斗信号,驱逐舰也冲向前方。
  但结果发现,原来是一条大鲸鱼。
  这一场虚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在1943年时,希特勒的潜艇在大西洋非常猖獗,同盟国的舰船不得不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赫尔一行平安到达卡萨布兰卡,从那里又坐上运输机(它事先飞越大西洋,在此等候)飞往阿尔及尔,受到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欢迎。
  将军不顾军务倥偬,专程从意大利来此迎接国务卿,并共进午餐。
  他的人品和信心给赫尔留下很深的印象。
  戴高乐将军也在这里拜访了赫尔,他们进行了坦率的长谈。
  戴高乐的态度比赫尔想像的要友好。
  接着,赫尔一行又从阿尔及尔飞往开罗。
  这次是夜航,赫尔在机舱里的卧铺上睡了一个好觉。
  到达开罗时他受到美国公使等人的欢迎。
  下午,赫尔会见了埃及国王法鲁克——一位二十多岁的漂亮男子,留着胡须。
  此后又会见了希腊国王乔治和南斯拉夫未成年的国王彼得。
  第二天早晨,美国代表团飞离开罗,前往德黑兰。
  赫尔俯看苏伊士运河,许多货船正一字长龙地顺序通过河道。
  接着,飞机便飞到圣经上常说的那片土地的上空,他们看到了伯利恒、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当圣地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即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祥地,故称圣地。
  从我的视野中掠过时,儿时的往事一起涌上我的心头。
  我能看见母亲夜复一夜地给我们朗读圣经。
  我能看见我的弟兄们和我把圣经从一个人手中传给另一个人。
  我能听见我们逐节逐节地背诵。“
  ——赫尔回忆道。
  美国人从飞机上和地上看到了伊朗正在扮演的重要角色。
  它是一条交通要道,美国按租借法给予苏联的援助物资,正源源不断地通过伊朗从南部运往俄国。
  赫尔到达德黑兰时,艾登也飞抵伊朗首都。
  艾登事先曾致电赫尔,建议他俩在去莫斯科之前,先在开罗举行预备性会晤。
  赫尔回电说,我们的俄国朋友已有疑虑,那样做可能被看成是英美在同俄国讨论之前先搞一个共同的政策。
  不过,既然他们不期而遇,彼此总要互致问候和非正式地交换意见,但没有进行任何认真的讨论。
  在飞离德黑兰之前,两位俄国领航员登上飞机,以协助美国飞行员工作。
  10。会议桌上波诡云谲(3)
  同时,美国新任驻苏大使艾夫里尔·哈里曼也登上赫尔的专机,偕同前往莫斯科。
  赫尔一行于10月18日傍晚到达莫斯科,历时10天半,当然包括坐船。
  赫尔走下飞机时,落日西沉,秋风萧瑟,颇有几分寒意。
  但莫洛托夫、李维诺夫等一大群官员的欢迎却非常热烈。
  赫尔下榻美国大使馆,即斯巴索大厦。
  当晚,三国外长便举行预备性会议。
  如前所述,现在会议是讨论第二项议程,即苏美英中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在10月21日召开的第三次会议上开始讨论四国宣言。
  赫尔说,所有的联合国家基于自身利益的合作现已处于这样的阶段,即必须考虑我们取得最后胜利之后那个时期。
  很明显,赢得战争是首要任务,而第二项任务就是势不可挡的共同利益。
  他说,我们有许多共同利益,其中之一就是在维护和平和建立国际安全方面的互利。
  我们认为这是保证世界各国人民政治、经济和社会福祉的惟一手段。
  我们各国人民的福祉不仅依赖每个政府在国内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而且依赖根据法律建立起来的世界权力,它将时刻维护和平和保证世界各国人民能实现其进步。
  我们认为,这种国际政策的基本原则已写在《大西洋宪章》和联合国家此后发表的一些宣言中,只有那些值得尊重的国家才关心维护和发展这些原则。
  赫尔说,在所有的联合国家里,现在有一种日益增强的愿望,要取得大国的领导和指导,特别是关系到国际事务未来的发展进程。
  它们渴望知道,大国是改而采取孤立并从而产生自杀性的后果,还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而采取合作的道路。
  赫尔接着说,他一向希望明确而坦率地说话。
  他要告知会议,美国方面已把四国宣言草案送给中国政府,同时也送给英国和苏联政府,供它们考虑和评论。
  艾登大力支持赫尔的论据。
  莫洛托夫也说,他的政府非常赞成宣言中所陈述的原则,因而欢迎这个宣言。
  但他马上提出了关于中国问题,并提出反对理由说,如果中国加入四国宣言,也许在会议期间中国不可能及时地在宣言上签字。
  赫尔告诉莫洛托夫,他从中国驻莫斯科大使那儿获悉,中国政府已批准了四国宣言草案,并希望知道原文可能有什么修改。
  莫洛托夫说,会议考虑的是三大国,而不是四大国宣言,但如果证明在会议结束之前可以得到中国政府同意,那么它就可以改成四大国宣言。
  赫尔指出所有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的各个国家的心理要素的重要性。
  他说,如果把对战争作出重要贡献的一个大国排斥在外,那么对于联合国家的团结来说,心理影响是非常有害的。
  这个问题讨论了一些时候,直到莫洛托夫建议休息。
  在会议休息时通常都有茶点招待。
  那几天天气特好,休息时赫尔等人常到花园里散步。
  因而他能有机会与莫洛托夫私下进行颇有收获的谈话。
  赫尔回忆说,在华盛顿第一次见到这位外交人民委员时(1942年),觉得他似乎沉默寡言。
  而随着在莫斯科的天天接触,他变得越来越和蔼可亲和谈笑风生。
  因而他们之间的谈话就比较随便和坦率。
  在某次会议休息时,赫尔非常诚恳地向莫洛托夫提出他对中国参加宣言的态度。
  赫尔说:“美国政府过去和现在一直在对中国局势做着一切可做的事情。
  在我看来,不能把中国从四国宣言中删去。
  我们政府认为,中国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作为四大国之一进行战争。
  对中国来说,现在如果俄国、大不列颠和美国在宣言中把它抛到一边,那在太平洋地区很可能要造成可怕的政治和军事反响。
  “这可能促使我国政府进行全面的调整,以保持太平洋地区政治和军事局势的稳定。
  大不列颠可能也有这种倾向。
  不仅如此,我国公众在得知我的政府已同苏联政府一道把中国抛出战局之外这一消息时,舆论将令人绝望地四分五裂……“
  莫洛托夫表示赫尔说得有道理。
  开会之后,他立即表示,关于中国参加宣言的问题留待以后讨论。
  10月26日又进一步讨论四国宣言问题。
  赫尔再次提出中国问题。
  莫洛托夫说,他不反对让中国作为签字国之一。
  但他最担心的是宣言要在会议结束之前发表,因而怀疑中国驻苏大使能否及时得到授权。
  赫尔回忆说,他为这个问题已同俄国人周旋了好几天。
  他觉得俄国人真的反对中国参加,因而设法拖延采取任何行动。
  赫尔自告奋勇,要把修改后的宣言文本发给中国政府。
  并且说,他相信在会议结束之前,中国大使能够得到必要的授权。
  于是会议便授权赫尔去办此事。
  10月26日会议之后,赫尔立即把四国宣言文本送交中国驻苏大使傅秉常。
  他用很强硬的语气告诉傅氏,中国政府应马上抓住这个机会——这是赫尔一再坚持才得到的机会——并尽快答复,这样傅秉常就能在会议结束之前签署宣言。
  10。会议桌上波诡云谲(4)
  考虑到中国大使与其首都的通讯联络很慢,赫尔又把全部文件用电报发往美国国务院,指示他们将此件转给美国驻重庆大使克拉伦斯·高思,由高思将此件交给中国政府,并将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