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全景纪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近3年的血战,盟军屡败屡战,终于消灭了北非所有的德意军队,使整个欧洲南部暴露在自己的铁拳之下。
  德意两国在北非和苏联损兵折将,元气大伤。
  于是又拚命招兵买马,扩充军队,想保住自己漫长的“软肚皮”,免受盟军的老拳。
  盟军也厉兵秣马,调兵遣将,准备杀向下一个目标——西西里。
  8。进军西西里(1)
  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法属摩洛哥港城卡萨布兰卡会晤,讨论盟军战略方针。
  是时,艾森豪威尔统率盟国数十万大军,正浩浩荡荡向东挺进,欲与蒙哥马利将军的英国第8集团军会师于突尼斯。
  德意军在盟国海空军优势面前,已成瓮中之鳖。
  于是两国领导人又确定了在肃清北非残敌后的下一个进攻目标——意大利的西西里岛。
  西西里岛位于意大利本土与北非之间,距意大利本土最短距离仅10公里,距突尼斯160公里,距英属马耳他约80公里,是联系欧洲与北非的跳板、地中海航线的咽喉,自然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两千多年前,罗马人就与当时地中海强国迦太基(本土在今天的突尼斯)血战西西里,将其变为自己的属地。
  之后又以西西里为基地,在迦太基登陆,终于攻陷迦太基城。
  罗马人焚城掠地,卖民为奴,彻底摧毁了这个一度曾是地中海霸主的强国。
  在以后的岁月里,北非和近东地区的民族和国家,也以西西里岛为基地,攻掠意大利。
  盟军进攻西西里的目标同当年争夺西西里的战争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1保证地中海航线的安全;2减轻德军对苏军的压力;3加强对意大利的压力。
  盟军在突尼斯虽大获全胜,但对西西里这块弹丸之地仍不敢懈怠。
  且不说西西里全岛地形崎岖,山高路险,易守难攻,仅在有防御地带组织实施大规模两栖登陆,就让盟军参谋人员头疼。
  英国皇家海军统治世界海洋已300年有余,加上迅速崛起的美国海军,德意海军决非盟军对手。
  但大规模两栖登陆则另当别论。
  英国皇家海军在其数百年辉煌的历史上,虽成功地进行了无数次登陆作战,但近几十年来却成功者寥寥。
  1915年丘吉尔任海军大臣时,力主英军在达达尼尔海峡附近的加利波里登陆,开辟对德国、土耳其的第二战场。
  谁料几十万英法军队被土耳其军队压在狭长的海滩上,欲进不能,欲罢不舍,苦战数月,死伤惨重,以失败告终。
  丘吉尔为此而丢了乌纱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军和日军虽都曾越海登陆成功,但登陆之处均是不设防地带,且其对手都处在战线太长、兵力不足的窘境。
  几个月前,盟军在北非登陆成功,但登陆之地为法国殖民地。
  法国人虽对英国抱有戒心,但对德国人恨之入骨,欲借盟军之力,驱逐德寇,光复祖国。
  故不仅无意抵抗,反愿做盟军内应。
  这些条件在西西里都不具备。
  盟军必须在德意军队的抗击下,强行登陆。
  盟军将领提起强行登陆,就联想起1915年的加利波里和1942年8月加拿大军队对法国城市第厄普的袭击。
  1942年8月,英国人为向美国人特别是向苏联人证明登陆作战的复杂困难,并获取登陆作战经验,命一个师的加拿大军队攻占法国城市第厄普,尔后坚守数日而撤回。
  加军刚一离港出航,就被德国飞机发现。
  德机一路跟踪,岸上德军严阵以待。
  加军登岸不久,德军装甲部队就闻讯赶来,毫不费力地就将大批的加拿大士兵打死在海岸上。
  加军死伤和被俘逾6000人,幸存者落荒而逃。
  这一战更让有过加利波里切肤之痛的丘吉尔首相心惊胆颤。
  照理说,作为进攻一方的登陆者享有防御者所没有的优势:能自由选择登陆的地点和时间。
  所以在1915年以前,登陆成功者远远超过了失败者。
  而失败者往往是海上突起风暴所致。
  现代军队之所以登陆成功者少,在于军队装备有重武器,严重依赖港口进行补给。
  但港口都是守方重兵把守之地,难于直接攻取。
  若在不设防或设防薄弱的海滩登陆,则重武器难以上岸。
  除这些因素外,登陆作战的胜败还决取了潮汐和天气。
  晴空万里、海上风平浪静才便于登陆。
  还须在大潮时分,登陆船只可趁大潮迅速上岸。
  但这两个因素都是公开的,守方可以估算攻方的登陆时间,做好准备。
  更令登陆者头疼的是敌人的飞机。
  英国人从1940年挪威战役以来的作战中得出血的教训:没有制空权,舰船犹如浮动的靶子,自身难保,根本谈不上登陆。
  这些困难困扰着盟军的参谋们。
  好在美英两国工程师研制出可以直接冲上海滩、把步兵和坦克送上岸的登陆艇和登陆舰,解决了在海滩上登陆的问题。
  但敌方的飞机还是不大好对付。
  盟军的最终目标是攻克西西里东北角的墨西拿,切断西西里岛上德意军的退路并占领全岛。
  但在西西里北岸港口巴勒莫和墨西拿两城市,都在以突尼斯、马耳他为基地的盟军战斗机作战的半径之外。
  鉴于此,盟军只得选在距马耳他和突尼斯较近的西西里东岸和南岸登陆。
  为了抢占各路口,阻击德意军趁登陆部队立足未稳时的反击,盟军决定首次使用空降兵。
  使用空降兵给登陆时间带来了十分苛刻的要求。
  8。进军西西里(2)
  登陆时间除必须是大潮之时外,还要求是黑夜;但空降则要求有光亮。
  为了调和这个矛盾,盟军作战计划人员将登陆时间定于7月10日凌晨。
  这一天是满月大潮。
  空降兵可以借月光着陆,登陆可在黑暗中接近海岸,在黎明时抢滩上岸。
  盟军地中海战区总司令是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
  负责指挥这次作战的是副总司令、盟军第15集团军群司令英国陆军上将哈罗德·亚历山大。
  指挥海军行动仍是英国皇家海军上将坎宁安;指挥空军行动的是英国皇家空军上将特德。
  亚历山大言语不多,性情温和。
  他在几十年的军事生涯中,多次出生入死,几次负重伤。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亚历山大在逆境中表现出罕见的才华,几次救英军于险境中。
  亚历山大将军似乎十分超脱,没有军人那种远胜过常人的功利思想,从不争功,因而在同行中极受尊重。
  但亚历山大现在有点为难了。
  他手下统率着两员猛将。
  一位是因阿拉曼战役而名扬四海的英将蒙哥马利,另一位是初露锋芒,在美国军队中名声显赫的巴顿。
  两人都希望担负进攻墨西拿的主攻任务。
  亚历山大虽十分欣赏巴顿将军勇猛向前的将才,但对美国军队实在不敢恭维。
  美国军队在突尼斯与德军初次交手,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军心动摇。
  北非残敌被肃清后,美国军队源源不断地从美国本土开来。
  但这些新兵在离开美国之前连海风的味儿都没有闻过。
  在5月的演习中,洋相百出。
  海军很少能在指定时间内把陆军送到指定海滩,有时偏离达10至12英里。
  气得巴顿把最难听的话都用上了,艾森豪威尔在一旁窘得一言不发。
  亚历山大决定让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负责主攻墨西拿,巴顿的美国第7集团军负责助攻。
  蒙哥马利虽然小心谨慎,被一些人称为“1918年的将军”,但他的第8集团军却久经沙场,是让德国人胆寒的劲旅。
  亚历山大让蒙哥马利在锡拉库扎以南登陆。
  登陆后先占领帕奇诺机场,然后北上,攻占锡拉库扎和奥古斯塔两个港口,再夺取扼守在埃特纳火山下的卡塔尼亚,直取墨西拿。
  巴顿指挥美国第7集团军在杰拉登陆,尔后向北和西北两个方向进攻,占领埃恩纳和巴勒莫,掩护蒙哥马利的左翼。
  命令下来,巴顿等美军将领颇为沮丧,觉得亚历山大偏袒英国人,把好港口和道路都划给了蒙哥马利,只给美军留了两个小港——杰拉利卡塔和海滩。
  但军令如山,巴顿只说了声:“命令总归是命令,我得把这事他妈的做好。”
  北非的德意残军尚未完全消灭,英美参谋长联合委员会和盟军地中海战区就开始为7月份的西西里作战制定计划,调兵屯粮,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