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51之远东风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文茂随便挑了挑,看林幺可身高肩宽可以撑的起士兵军服来,就指着他说道:“小林,就你了,后天跟我去。”
    一时间,在同伴艳羡的声音中,林幺可高兴的差点晕过去,傻愣了很久后,才想起个话题可以掩盖自己的幸运来:“大将,国庙是什么?”
    “就是太庙了。放皇帝列祖列宗的,不过陛下称之为国庙。”李文茂解释道。
    1857年4月1日,林幺可穿着崭新威风的陆军高帽制服,用带着白手套的手抖动缰绳,跟上前面李文茂的马匹。扭头前后看了看,林幺可只觉得天旋地转,一条街上全是陆军和海军军官地马队,浩浩荡荡,他们高帽上地鸟羽颤巍巍地,蓝色制服地金丝线在身上跳动着金光。白手套在腰下西洋军刀上下跃动,街两边的人山人海的百姓如堵,发出震天的叫好和惊呼,两侧维持秩序的治安官头上红头巾顺着街道朝前,好像两条红线,蓝色洪流就流在它们之间,这是何等军威啊。
    而走在军官马队前面领路地,却是一队棺材,仗着眼睛好。林幺可一入十字军队列就注意到这些棺材了。
    因为这些棺材的声势比后面军官队还惊人。
    和中国传统棺材一端高一段低不同,它们都是前后一样高矮,好像是个长箱子。做工和材料都很好,放在一架炮车改建的马拖车上,覆盖着大宋国旗,9具棺材就用了9架马车。
    每架马车都用6匹大马分两排拉拽,第一排三匹马上每个上面都骑了一个海军士兵,虽然军服和陆军相似,但他们的无檐草帽让他们和陆军的高帽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三个士兵就这样控马拉着棺材朝前,面容肃穆。
    而这不算完。每个棺材车左边还跟着一个骑马的海军军官,他们的船形帽子,林幺可是第一次见,他曾经想笑这可笑的洋人装扮,但看明白这群人面容肃穆是护送那9架棺材,林幺可的肚里地笑容变成了怯怯:9架棺材,出动54匹大马拉运,27个骑兵护卫,9个军官领队。穿城游行,为何会出现前往越秀山国庙的队列的,而且照棺材队在前,军官队在后地顺序,竟然是军官们在为棺材致敬一样。这些到底是何等的大人物?
    不仅是他,围观的百姓也对着棺材指指点点,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本来今天是大宋太庙落成之日,从开国的赵匡胤到崖山殉国的赵。这些赵阔“列祖列宗”的牌位已经被请进国庙。今天皇帝率领文武百官前往越秀山国庙参拜先祖,那这些棺材是怎么回事?
    “大将。那最后一架炮车后面系着的那匹马上少了个军官?”在如此肃穆诡异的队列里,林幺可早没有了刚开始时候的兴奋,说话都变得小心翼翼地了。
    一直心思不属的李文茂从马上抬起头,朝前看去,只见最后一个棺材车后面系着一匹空马,被车队拉着前行,只是这马上面鞍具不仅齐备,而且金碧辉煌,不亚于李文茂的马具;马侧面的褡裢里左面放着一只步枪,右面放着一把大刀,空无一人的马鞍上面挂着一双皮靴,看起来就像这个马的骑手在如此严肃的场合溜号了,只剩下他的马跟着车队。
    “也许有事离开了。”李文茂他自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和他们骑马并行的一个不认识地军官插言了,他说道:“那匹马不是说有事离开,而是代表我大宋勇士战骑犹在,英魂却逝”
    说到这里,那陌生的陆军军官居然哽咽了,他揉着眼睛,马匹落后了,而林幺可看着前方那匹孤零零蹒跚着跟着车队前行的空马,好像在呼唤自己的骑手,心情突然难受起来。
    越秀山大宋国庙前,已经被人堆满了,一般百姓不准接近山道位置,他们就在治安官的驱赶下,离远了看,人站满了山野,好像这座山在大宋国庙周围蠕动起了来。
    林幺可看得比百姓清楚,他到达越秀山山下时候,眼前山脚下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石板广场,这里由荷枪实弹的卫兵守卫,入内的人都交出武器,还要被仔细搜身,然后他跟着陆军军官们排在山脚下,从这里可以看到山腰里那大宋国庙的恢弘地白色围墙,白色石头修成地宽阔山道从上面庙门一直铺到广场,好像一条白云梯子,500卫兵手持长枪刺刀顺着山道,从山门一直排到山脚,他们的表情更加冷酷肃穆,军装更加地华丽,手里的枪包括刺刀好像都是镀银的,真的如同玉皇大帝手下的天兵天将。
    不过他们的年纪明显都很小,大部分13、4岁的模样。稚气未脱,有地看起来更小,高军帽的帽檐垂下来几乎盖住了他一半脸。
    “这都是童子军官,东边是陆军童子,西边是海军童子。”跟在陆军客人身边的陈宝强给李文茂和林幺可解释那些卫兵的来历:“平日里就住在皇宫那边,陛下认他们是干儿子。在训练和学习之外,还负责守卫,这都是未来的军官。”
    “有儿子送给陛下童子军不就直接当官了吗?还用拼命干嘛?”杂牌军的大将李文茂有点发酸地说道,陈宝强倒没听出里面的讽刺味道,他笑了笑:“那是啊,以前只有孤儿和活不下去的,才加入陛下的童子军,现在老百姓也明白过来了,很多人都想儿子走童子官的路。人满为患,那里也开始挑人了。”
    就在军官们开始在广场里闲聊的时候,林幺可突然指着广场入口失态的大叫起来:“看!皇帝到了!”
    在两边手持旗仗的骑兵和跑步而来的十字军步兵护卫下。一辆又一辆地黑色马车,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一样,从门口驶进广场。
    “肃静!列队!”陈宝强立刻跑到人群前面,把身体侧向前方石道成一条直线,自己立正,背朝马车车队,朝面前一群低级军官大吼起来。
    立刻这群军官立刻在略微慌乱中借着广场下的道路为标杆,排成长长的三排横列,全员立正。目视前方。
    林幺可站在横列后方,清楚看到车队里一个又一个洋装打扮地人下来,在军官前汇成一道旋转的洪流,洪流中心是一点红,看到那点红,林幺可只觉的腿发软,好像随时都会软倒在地上,他终于亲眼看到皇帝了。
    戴着红头巾穿着黄袍一身传统打扮的赵阔,在他身边全部礼服和洋式军装的高官的簇拥下简直是鹤立鸡群。只要视力好,山上也能看到这一群人中间唯一包着红头巾的那个家伙。
    “天子来了!”
    “万岁啊!”
    “真的是皇帝啊!”
    远处山上和周围围观的百姓发出震天地喊叫,倒不是全是欢呼,更多的是哭喊,很多人泪流满面的远远的对着赵阔跪了下来。
    在林幺可面前,赵阔自己来到山道前,转过身,对着手下文武百官抬了抬头,立刻他们按官职大小和爵位高低排成几列。
    宦助国和窦文健跟在赵阔身后。他们后面是萧祖业、海军上将戴维森、陆军大将庄立忠排成的第二排。这样依次排下去。
    在这群站在新宋王朝顶峰的精英中,林幺可看到了他们日月军的缔造者朱清正。只不过他排在了第四排,他看到前面站着的李文茂浑身发抖,他知道他也看到了,然而距离不过三米,却如天壤之别,别说说话,连朝前迈一步都不可以。
    这是大宋开国以来最重要的大典。
    林幺可还看到了这长长队列末尾里罕见地4个和皇帝一样打扮的人,在洋装的洪流里扎眼扎到眼睛疼,不过他们的头发都披散到后背,那就是传说中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了,不过他所在的位置是和安南特使阮江、兰芳大公的公子、商人男爵周开源等人在一起,这只是尊荣之位,并非权力之位。
    “陛下登山祭拜!”看队列整齐后,一个侍立在山道前的童子军使劲抬起下巴,把的眼睛从大帽子下解放出来,军刀靠在肩膀上,把胸膛挺到最高,用尽浑身力气吼道。
    赵阔第一个踏上山道,文武百官跟随皇帝以两秒一步缓慢步骤踏上有319级台阶地国庙山道,每一步都走地十分肃穆,因为每一级台阶代表大宋的一年,319级台阶代表赵阔地“祖先”开创的宋朝持续319年。
    10分钟后,赵阔站到山道末端倒数一级的台阶上,长长的百官行列也随之静止。
    山道尽头侧立的两个童子军官手持军刀,同时出列,朝前正跨两步,然后立正,接着一个向左转一个向右转,再次靴子根重重一磕立正,成为居高临下正对山道上的皇帝和百官的态势。
    “国庙重地,先祖英灵、勇士忠魂所在。凡人肃静!武官下马!文官下轿!脱帽整容!”这两个军官稚嫩但充满力量的命令从山腰一直传到山脚,随着这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