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范与虞翻交情甚好,又是孙登一系,立时不悦道:“二殿下此言差矣,殿下与虞大人就算有心结在,也不该当面污辱朝臣,更何况,眼下我东吴虽然强大,却也未必强得过季汉与曹魏的联盟,此时退兵,正当其时。”
    话犹未了,旁边大将朱桓已打断了他道:“一群胆小的腐儒,若依你等,进不敢攻,退不能守,我大吴当年何须赤壁之战,何有今日之威动天下?前方将士备战重来疆土。你们却想要拱手送出不成?眼下曹魏正衰,我军安能不乘机攻之。待其缓过力气,我军又落苦战之中,此所谓打虎不死,反受其害!”
    话音一落,殿中诸武将纷纷怒喝,为朱桓壮声势。
    在东吴,自赤壁之战后,武将士气总是高过文臣,此时更纷纷揭露当年曹军压境之时,文臣们的投降行径,把诸文臣说得面红耳赤,孙虑得意的望向一旁的孙登,孙登低头不语,不以一言。
    孙权用袖子一拂:“够了!”他自登极以来,威权日重,已不复当年那个勇于纳谏的少主形象,他一发言,大殿中立时鸦雀无声,孙权深碧地眼睛在殿中凛然转了一下,把目光投向了一旁的孙登,孙权沉吟了一下,叫道:“太子,你地意思呢?”
    孙登似乎没有想到父亲问上自己,愣了一下,这才颤声答道:“父皇,儿臣以为,此乃国家大事,当遍询众臣,张昭,顾雍,陆逊,诸葛瑾,此皆国家重臣,父皇保不去信询之?”
    张照是东吴文臣领袖,顾雍是东吴丞相,陆逊,诸葛瑾更是东吴第一流的人才,孙登如此说,其实也无不可,但孙虑立即发作了,他冷笑道:“前线战势如火,时机稍纵即逝,陛下亲自在此。文武百官俱在,你却要千里传书,询问远在天边的众大臣,未免太过……太子,皇兄,上面四位大臣,有三位皆是你伴读的亲人长辈,太子就算在朝中位帮结派,也不要太过明显了吧。”
    这话说出,孙登就算是泥人也有土性,当时回讥道:“二弟,眼下父皇议政,事关东吴安危兴衰,为人子者,自当该言则言,言无不尽。为兄所言四人,皆大吴柱石之臣,父皇膀臂,何时成了为兄帮派,为兄身为太子,国之储君,又何而帮派生?”
    孙登此语句句在理,孙虑此时也自悔失言,当下他立即转环:“父皇问计于你,你却扯出旁人来,自己没主意,何必拿旁人当挡箭牌。父皇,儿臣以为,眼下我军正有一位绝世的谋臣在,何不问计于他?”
    孙权见二子当面相争,有些不快,冷然道:“你们两个,当殿相争,岂是皇家风范?一旁退下,司马先生,你多年来身在曹魏,又与季汉多年相争,熟知两国之情,当今之计,你以为该攻还是该守?”
    司马懿在殿下施礼,恭谨道:“懿自归大吴,无尺寸之功。眼前有诸大臣在,岂有懿说话的道理。”
    孙权不悦道:“先生归吴,便是吴臣,朕来问你,便有当问之处,你何须自外于群臣?”
    司马懿又复施礼,沉声道:“臣当年为曹魏伪朝之臣,深知曹魏主力,皆在冀州,冀州之战后,伪朝兵力大减,又中陛下神算,与季汉相攻杀,眼下兵力已衰,而我大吴兵强马壮,带甲数十万,名将如云,谋士如雨,区区曹魏,实不足虑,可惧者,唯季汉而已,季汉诸葛亮,精于权谋,好于弄计,臣早年常自诩为天下英才,但自问对阵诸葛葛,还无法胜之,眼下季汉咄咄逼人,不令我军北上,显然其国决心已下。虽然大吴实力极强,但比之季汉,尚难以取胜,依臣之见,不若从之。陛下毕竟是刘禅的舅父,想来就算大吴实力不及季汉,季汉也不会对大吴赶尽杀绝的。”
    司马懿的话说到中途,包括孙虑在内地武将面色就铁青起来,孙虑一句对司马懿视为腹心,数月来依司马之计,简直是战无不胜,攻无……哪知此时自己推他出来,他却说出这等不利于自己的话,不由怒气上涌。
    他犹未发作,孙权已经猛的一拍桌案,沉下脸来:“司马懿,朕看你是被诸葛亮吓破了胆子,季汉眼下实力若当真强悍,岂会顾念什么甥舅之情,只怕早就攻过来了,以朕看,季汉所以未曾进攻,不过是因为其才经冀州大战,又被卫温攻击,且北边不靖,异族纷起,这才未曾出动。此次阚大人西去,他们故意示之以强,分明是欲盖弥张,眼下我军天下二分,我军若不攻曹魏,曹魏必为季汉所杀,二州之地,数十万生灵,得之则国兴,失之则国弱,朕意已决,大吴受命于天,不可以居于人下!”
    司马懿面色如土,低下头连连后退,却悄悄看了孙虑一眼,嘴角一动,孙虑恍然大悟,原来司马懿却是用的激将之法,果钉父亲不想放弃成为天下第一强国的机会,不相作一个被人视为国甥舅关系而保全国土的君王。
    这时群臣皆口呼万岁,司马懿把目光看向众武将之首的徐盛,徐盛自来以勇闻名,但勇中有知,当年曹丕南征,他一连夜以草筑连城面里,让曹丕不敢直目东吴,又用火攻。使曹丕大败,连车驾都被东吴抢了去,此一战乃曹丕渭南遇赵云后遇到地最危险地一仗,那时司马懿虽然未曾南下,但却久知徐盛之名,不知他会有何说法。
    一时群臣散去,果然看到徐盛犹自立于原地,未曾动转,司马懿也随众人下殿,才行几步,却听徐盛道:“司马大人留步。”
    司马懿回头,问道:“大人有何吩咐?”
    徐盛笑道:“大人殿上妙论,着实令徐盛佩服,只是这等情形,徐盛却似在哪里见过一般。”
    司马懿不知徐盛之意,抬头号看他,徐盛拍拍自己的头:“对了,当年诸葛亮出使江东,可不就是曾经用激将法让陛下动怒,绝意抗曹地么。”
    司马懿却是不知此事,闻听此语。不由问道:“大人取笑了,司马懿直言罢了,岂敢在陛下面前弄计?不过,诸葛亮曾结陛下用过激将之计?”
    徐盛点头:“当年情景,徐盛犹记心中,当时曹操统数十万大军南下,破荆州刘琮束手,攻长坂刘备奔逃,曹孟德雄霸天下,虎视江东,要与陛下会猎,当时江东英才,大都心中凛然,文人谋土,各打算盘,准备投敌,当时孔明过江,却劝陛下归顺,陛下当时言道,如此,刘备如何不降,孔明道,田横三千士,尚不降秦,何况刘皇叔汉室宗亲,安能侍贼,陛下受激不过,怒道,孤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于是决意破曹,今日之事,与当年何其相似乃尔,只是攻守逆势,所论者却是该不该消灭曹魏了。”
    司马懿亦叹道:“世事变迁,白云苍狗,实非人所能料。”
    徐盛道:“以大人之见,大吴攻曹,会不会有什么闪失?”
    司马懿道:“大人何出此言?”
    徐盛摇头:“若以水战,徐盛不惧当世任何一人,若行陆战,却还要依重司马大人,若司马大人为季汉之主,当如何用兵?有没有可能令我东吴受到巨大损伤呢?”
    司马懿想了想,说道:“若我为季汉之主,当尽集兵马,与大吴交战于青徐之地,以已之长,攻东吴之短,若可破东吴于江北,则天下可定。”
    徐盛动容道:“此举正是盛所虑者,但不知先生可有解决之道?”
    司马懿道:“懿有什么解决之道,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字罢了,那就是快!”
    “快?”
    “不错,眼下季汉虽收降曹魏,但亦不过是权宜之计,曹魏与季汉互相灭国之恨,岂是轻易能够化解的?季汉收魏,意在从大吴口中压食,曹魏依汉,亦不过借汉之力以图自保,再图复国,两国之间,不过互相利用罢了,眼下季汉各地,兵力分散,一时之间无法集中,更上一层楼无法对大吴形成真正的威胁,所以,北攻曹魏,眼下是我军唯一的机会,过了这段时间,待曹魏乱局已定,或是季汉兵力部署完成,我军纵有天大本事,也无法吞下曹魏了,我军若能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吞下曹魏之后,我军实力大增,进退自如,进可倚水军之力,沿河上溯,进攻雒阳诸城,则天下可定,退可纵横于淮水和富陵诸湖之间,足与季汉争一日之短长。”
    徐盛向司马懿深施一礼,诚恳道:“盛受教了,今日方知先生大名从何而来,果然是剖析清楚,字字珠玑。但既然如此,先生何不对陛下言明?”
    “不在其位,不言其事,懿并非言此之人。”
    “那么,谁才是这个人?”
    “自然非将军莫属。”
    徐盛正要开口,只怕殿门宫来唤:“徐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