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华再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蠡锒睦锒际乔宄呕僭缍际且惶煜碌娜宋铮哉庋拇笕宋镏泄讼蚶词遣坏诩颖兜某绨荩哉呕谋;ひ簿筒唤鼋鍪谴影踩侠纯悸牵瓜炙呛偷匚坏囊钦袒の酪彩潜匾冶匦氲摹�
    这样一来,淮军的中军就提升成了一个镇的架子,虽然并没有配置任何的重型武器,只是在张华轩的总理府驾设了几门重型火炮,以备不虞之需,除此之外。整个中军镇其实就是一个架子镇,除了考虑护卫张华轩一个人地安全和展现淮军威仪与对大帅的拱卫外,不负担任何的做战任务。整个中军镇现在只是八个营近五千人,与淮军接近一万人的大镇相比当然是缩水了一半,不过在不考虑到火炮的前提下,中军的战斗力却是无人敢加以轻视。除了所有的士官都是由淮军的老兵组成外,军官也都是淮军中地一时之选,哪怕是张华轩在宗族中挑选的青年俊杰。同样也需要在讲武堂中好生学习合格之后,才能在中军安身立脚。所有的士兵也都是在招兵时挑选的对张华轩最为崇拜狂热之士,身材力道与头脑都是一时之选。要(手机  阅读 1   6 k 。 c  n)知道现在淮安老百姓的日子是好过了,不过也不是家家都能隔三岔五就能吃上肉地,所以当时的老百姓身体条件都不是很好。身体健壮又高大的只能是百中挑一,更何况身形高大还要头脑灵活稍具智识之辈,一般能有这样的头脑与身形条件的,非得是小康之家的子弟不可。
    可以说,如果不是淮军屡战屡胜,在驻地内形象极高,且又待遇丰厚。若是没有这些前提。是很难招募到家境条件能达到小康的良家子弟地。这个时代,对军人地偏见实在是根深蒂固很难扭转。这些人家愿意送子弟当兵,一则是淮军战无不胜死伤极小,二则是新朝将立已经看的清楚,谁都愿意让儿孙出息,三则,就是这一拨中军是招收在张华轩身边护卫,在百姓眼里。等若是御前带刀侍卫一般极有光采。如此这般,才算招收到这些身材头脑都是百人选地中军将士。因为同时还担负着仪仗队的做用,现下淮军也不缺些买马的钱,索性便购得几千匹良马,将中军全部骑兵化了。
    现下在徐州府老少爷们眼前,这支军服漂亮身形高大的中军镇的将士已经排列开来,整整一两千人的骑兵已经把城门附近护卫的水泄不通,刚刚还能靠近城门口地诸多百姓已经被远远赶开,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大伙儿隐隐约约都知道遇着了什么事情,淮军士兵并没有打骂也没有认真驱赶,众人是打定主意,一定要先瞧瞧这一场大热闹了。
    片刻之后,又有百多骑兵赶来,这一次却有一个身形更加高大武猛地壮汉打着一面军旗,却是淮军的中军镇军旗。
    为了体现团体荣誉感,淮军每镇都可以自己设计决定军旗,成镇之后,军旗便是一镇之宝可以世代相传,近卫军地军旗自然也有自己的特色,简简单单的一面大旗之上只绘有一面铁盾,这只是代表中军镇是大帅的盾牌,护卫张华轩平安的意思,军旗先至之后,各人却是看到一名肩扛将星的黑大个儿策马赶至,敬畏之下,不免得都退后几步,有那胆小的,膝盖都是软了几分。
    要知道当时一名把总就能横扫整座县城,除了一县之主外,无人能抗。乱世之时,知县也得看把总的脸色行事。而把总,不过是清朝军事机器里最小等级的武官,在往上去又有千总、守备、参将、副将、总兵官、提督等类,淮军总镇,大约与清朝提督相同,而淮军实行了军衔制度之后,普通的百姓也能识得淮军军官的职务高低,而军官出行一般都是机密,事先可能就通知部队戒严,等闲的百姓是不可能靠近的。现下就在众人眼前,活生生就是一个肩扛金星的一镇总镇级别的大将军跃马于自己身前,却叫诸百姓如何能不敬畏非常。
    况且,眼前这军官身形高大的出奇,跨下战马已经是雄健的战马,非等闲辕马可比,而这大将军双腿就这么随意搭在马腹,军靴子都要垂在地上了,待到得城门附近时,这将军一翻身便是跳下马来,站在平地上恰如一座黑铁塔也似,一张黑脸上眼睛睁得如铜铃般大,看起来甚是吓人。
    这黑壮汉子自然是一直在中军效力的杨英明了。他原本就是张华轩的内卫出身,现今内卫经过几次分化改组,首领已经由张五常换过苗以德,升级成中军镇后,这个位置自然是立下赫赫战功,身形高大武勇过人,且又对张华轩忠心耿耿不二的杨英明来担当了。
    此人武力过人忠心也是过人,就是头脑简单,用来做护卫只要忠心和仔细就足够了,让他领一镇兵力去攻伐一方张华轩却是不大放心,也只得用在自己身边便好。
    此次淮军北伐,此时的交通情况与后世不能相比,淮安与海州等地已经架设了电报,前方却没有这种能力打到哪里就把电报铺设在哪里,而此次淮军北伐也不能掉以轻心,虽然战事极度顺利,不过淮军吃亏在地盘太小,万一有个波折的话,一统天下的过程就会大大的延长,张华轩虽不欲干涉前方太多,不过几镇大军一起出征,虽然任命了张国梁为主将,协调诸镇行动,不过前方战(手  机阅 读 1  6    k  。 c  n)事千头万绪,诸镇并不能完全自专,每天仍然有大量的军报送回淮安,张华轩知道前方战事要紧,淮安后方在天京事变后应该极其稳固,南方无事,不若自己亲身来到徐州,虽然不必过多干涉前方战事,究竟还是方便了许多,而且对军心士气的提高,也有极大作用。
    杨英明身为中军总镇,负责总提调中军行动,保护张华轩的绝对安全,所以在前方将士准备妥当之后,便是由他做为最后的巡查。此时他睁着硕大的牛眼,左右巡看一番,却只见四周平静如常,淮军中军的骑兵们四散开来巡查四方,百姓们被一股股的团聚在一起隔了开来,众多中军骑士都是神情肃然,不少骑士按刀巡行,或是在胸前横着骑枪,只要有人神色举动稍有不对,就会被立刻断然处置。
    他看了一会后大觉满意,因脾气直爽,当即便夸赞道:“混账们差事办的不错,今晚大帅歇下来,大伙儿就能松口气,到时候轮流犒赏。”
    中军骑士们听得此话自然是欢声雷动,个个面露喜欢,军中犒赏自然有酒,淮军军纪森严,不以这个名义,平时是断然没有酒喝的。看到这样的场景,一群聚集在一起低声谈论差事的年轻军官都是摇头苦笑,他们多半是毕业于讲武堂军校,军校的规矩与军人风范的培养更加正规与严格,对杨英明这样的土豹子般的带兵手腕与方式,这些新锐军官能够赞同的自然极少。
    杨英明也不管旁人如何是想,安抚了自己麾下的将士之后,便是策马到得诸百姓身前,马鞭微抬,向着众人喝道:“尔等听了,两江总理张大帅就要进城,众百姓不得喧哗吵闹,不得随意走动,也不必跪拜行礼了,晓得么?”
    众百姓却是面面相觑,适才只要脑子稍稍灵醒的都是猜到张华轩亲身赶至徐州,不准吵闹喧哗自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不准跪拜,却不知道是哪门子的道理。
    杨英明脸上露出不耐之色,他对张华轩的吩咐也是颇不理解,现下只是依足吩咐向着徐州百姓说明了,至于对方是否听从,却也与他很不相关。
    当下语气却是转为柔和,只是又道:“听清楚了?这样便罢了,大帅一会就来了,算是尔等福气,能亲眼见得大帅风采。”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176)大帅
           听得杨英明如此一说,众百姓都是欢声雷动,各人脸上都是露出激越神情。张华轩以弱冠之年盐商之子自出家财募集团练,在当时太平天国兴起的前提下原本也算不得什么。由北至南,团练武装不知道多少,基本上当时的各府县都有团练武装,如安徽庐州这样的南北双方拉锯的地界,三山五越的好汉豪杰都打着团练的名义出来抵抗太平军的入侵,打出名的不知道有多少,如李鸿章这样水准的团练武装更是不知凡已。而张华轩却是一出手就与众不同,使得他奠定了如今之常人难敌的地位。
    第一就是家资富裕远超普通官绅之家,如曾左李胡等人的发迹史不一相同,左宗棠做人幕僚,先是骆秉章然后曾国藩,慢慢一步一步的积攒自己的声望与实力,奋斗多年才有点儿根基。李鸿章早年浪战,多有败迹,一度时间穷困潦倒,不得已遣散团练,去投老师曾国藩混迹多年后谋求自立,江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