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大秦帝国第五部铁血文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王翦思绪难平者,灭国长策终究是明晰地确立了。还在顿弱与咸阳之间快
  马信使穿梭往来时,王翦便上书秦王,申述了自己的评判。王翦着意提醒秦王:
  燕国是有八百年根基的西周老诸侯,其傲慢矜持天下闻名,不可能真正臣服于秦
  国;邦交斡旋可也,不能过于当真,更不能因此而松懈国人战心。上书中,王翦
  举出了燕国对待赵国的先例:“以赵国之强力抗秦,以赵国之屏障山东,燕国尚
  不记赵恩,屡屡背后发难。如此昏政庙堂,何能臣服于老诸侯眼中之蛮夷秦国也?贫弱而骄矜,昏昧而疯痴,燕人为政之风也!君上深思之。”
  然则,秦王虽然并没有下令中止战事,却来了一道“攻燕之战,随时待命”
  的王书。对王翦的上书,秦王也没有如同既往那般认真回书作答。显然,秦王是
  有着别样方略的。王翦也明白,秦王的方略,一定是与在国大臣们一起会商的,
  不会是心血来潮之举。但是,王翦还是怅然若有所失。这种失落,与其说是自己
  主张未被秦王接纳而生出的郁闷,毋宁说是对未来灭国大战有可能出现的波折而
  生出的隐忧。身为秦王赢政之世的秦国上将军,王翦的天下之心,已经超越了前
  代的司马错与白起。也就是说,王翦筹划秦国征战,已经不再是司马错白起时期
  的攻城略地之战,而是一统天下的灭国之战了。以战国话语说,此乃长策大略之
  别也。用今人话语说,这是战争所达成的政治目标的不同。
  目标不同,必然决定着战争方式的不同。
  从大处说,这种不同主要在于三处:其一,攻城下地而不坏敌国。此前,包
  括秦国在内的各国间的所有战事,都带有破坏敌国根基的使命。司马错破六国合
  纵,焚毁天下第一粮仓敖仓;白起攻楚,火烧彝陵;乐毅破齐,尽掠齐国财货…
  …凡此等等,皆为战国兵争之典型也。从战事角度说,这种仗顾忌少,得利明显
  ,在同样条件下好打许多。而王翦麾下的今日秦军则不然,所攻邦国的城池土地
  人民,实际便是日后与自己同处一个国家的城池土地人民。如此,自然不能无所
  顾忌地烧杀抢掠。此等不同,必然须得以改变种种战法,并重新建立军法,来实
  现这种由掠夺战向灭国战的转变,其中艰难,自不待言。
  其二,击溃敌军,而未必全歼敌军。秦为耕战之国,以斩首记功的律法,已
  经延续一百余年。此等律法之基础,固然在于激励士卒战心,同时,也在强烈地
  强调一种战法——完全彻底的斩首歼灭战!长平大战,白起大军一举摧毁赵军五
  十余万,俘获二十余万而坑杀之。其根本,深藏在这种全歼敌军的酷烈战法之中。而今日秦军,却不能如此了。理由只有一个,所有作战国的军兵人口,都将是
  秦国臣民,都将是未来一统大国的可贵人力,恣意杀戮,只能适得其反,给未来
  一统大国留下无穷后患。这一变化,对素以斩首歼灭战为根基的秦军,其难度是
  异常巨大的。
  其三,不能避战,必须求战。历来战事,多以种种因素决定能否开战。若对
  己方不利,则应多方寻求避战。然则,一统天下之战不同,无论敌国是否好打,
  都必须打。不能摧毁敌国之抵抗力,则敌国必然不会自己降服。唯其如此,不经
  大战而能灭国,亘古未闻也!兵法所云之“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也”,在相
  互对抗的局部战事中,这是有可能实现的。譬如以强兵压境,迫使对方不敢大战
  而割地求和等等。然在灭国之战中,事实上是不可行的。也就是说,要一个国家
  灭亡而又企图使其放弃最后的抵抗,至少,亘古至今尚无成例。夏商周三代以来
  ,没有不战而能一统天下者,而只有经过真实较量打出来的一统天下。
  在秦国君臣之中,可以说,王翦是第一个清醒地看到这种种不同的。
  “灭国必战,战而有度。”这是王翦对大将们宣示的八字方略。
  自灭赵大战之后,王翦已经是天下公认的名将了。作为战国兵家的最后一个
  大师,尉缭子曾经备细揣摩了王翦在秦军中的种种举措,深有感喟道:“王翦之
  将才,与其说在战场制胜,毋宁说在军中变法也!有度而战,谈何容易!”以后
  来被证明的史实说话:秦一天下,王翦三战,灭赵灭燕灭楚,恰恰是最为关键的
  三次大战;赵最强,燕最老,楚最大;三次大战,王翦都以其独有的强毅、坚韧
  、细腻的战法顺利灭国。不战则已,战则没有一次惊心动魄的大反复。这是后话。
  面临燕国局势,王翦所忧者,在于秦国庙堂对“灭国必战”尚无清醒决断。
  王翦很清楚,由于燕国热诚谦恭,献地献人加称臣,使秦王与李斯尉缭等一班用
  事大臣,不期然生出了另外一种期冀实现的谋划:以燕国不经兵戈而臣服,给天
  下一个垂范警示——只要各国能如燕国这般臣服,便可保留部分封地,以邦国的
  形式存留社稷!当王翦接到待命王书,也知道了秦王将以春朝九宾大礼接受燕国
  称臣盟约时,闪过心头的第一个想法便是:秦王有怀柔天下之意了,如此可行么?此等疑虑,王翦并没有再度上书申明,他觉得应该看看再说。毕竟,秦王与王
  绾、李斯、慰橼等一班庙堂运筹君臣,都不是轻易决策之庸才,如此部署,或可
  能有意料不到的奇效。再说,驻守北边的蒙恬也没有信使与他会商。这说明,蒙
  恬是没有异议的。既然如此,等得几个月无妨。无论如何,在秋季最佳的用兵季
  节到来之前,必然会有定论的。
  可是,事情竟迅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荆轲赴秦,途经易水,太子丹率心腹白衣白冠送别的秘密情形,王翦的反间
  营探听得一清二楚。当时,王翦对此事的评判是:燕太子丹臣服秦国而保存社稷
  ,很可能只是与这个上卿荆轲的密谋,未必得到燕王喜与一班元老世族之首肯,
  故有秘密送别之行,故有壮烈悲歌之声。果真如此,燕国庙堂不久必有内乱,不
  妨静观以待。不想,荆轲离开易水南下,仅仅旬日之间,咸阳便有快马特使兼程
  飞来,向王翦知会了一个惊人消息:燕使荆轲,昨日行刺秦王,已经被当场处死!攻燕大军立即做好战事准备,秦王特使不日便到。
  惊愕之余,王翦恍然明白了燕太子丹种种密行的根底。
  不待秦王特使到达,王翦立即开始了一系列秘密部署:第一则,当即派出反
  间营精干斥候三十人,乔装商旅,秘密进入蓟城,立即接应顿弱回归易水大营。
  第二则,立即于幕府聚将,宣示了荆轲刺秦的惊人消息,却严令在秦王特使到达
  之前不得泄露军中。第三则,立即派出王贲率五万铁骑,插入燕国与残赵代国之
  间的咽喉要地于延水河谷,割断两国会兵通道。第四则,快马特使知会蒙恬部,
  令其派出精锐飞骑,遮绝燕国北逃匈奴之路径。
  王翦大军悄无声息地紧张运行之际,李斯赶到了。
  洗尘小宴上,李斯对王翦备细叙说了在咸阳发生的那场惊心动魄的刺杀事件。纵然王翦深沉不动声色,额头也冒出了涔涔细汗。之后,李斯又详尽地叙说了
  庙堂重新会商的新方略。李斯说,秦王与大臣们一无异议地认定:一统天下必经
  大战,不战而欲图灭人之国,无异于痴人说梦也!此间,秦王特意提到了上将军
  王翦对秦军将士宣示的“灭国必战,战必有度”的八字方略。李斯心细,特意带
  来了从史官处抄录的君臣会商卷宗。王翦看到秦王那段慷慨激昂的说辞时,眼睛
  不禁湿润了。
  史官录写的“王云”是这样一段话:
  “燕国诈秦称臣,我欲怀柔待之,实乃赢政欲做周天子大梦也!燕国献地献
  人,掩饰行刺之举,足以证实:没有议出之一统天下,只有打出之一统天下!燕
  国刺秦,好!破去了赢政天子大梦!也立起了上将军‘灭国必战’之长策伟略!
  好事,大好事!自今而后,赢政不做周天子,不图以王道虚德使天下臣服。秦国
  ,要实实在在地一统天下!赢政,要做实实在在的天下君王!不是打出来的江山
  ,赢政不坐!”
  良久默然,王翦长长地吁了一声。
  “上将军宁无对乎?”李斯有些惊讶了。
  “秦王明锐如此,夫复何言!唯战而已!”
  如果说,此前的王翦对秦王及一班庙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