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始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下,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国家。陛下之功震惊古今,前所未有,尧、舜之功不及十之一二。古之五帝,地不过千里,与陛下广阔的领土更不可比拟。所以称皇不足以展示您的功绩;称帝也不足以表达臣民对大王的敬崇。奴才愚见,不如合二为一,改称‘皇帝’如何?”
  秦王政又惊又喜,龙颜大悦,想不到一个阉人竟有如此才识。称皇称帝他都曾想过,但是正如赵高所说,三皇五帝的功绩怎能与他所完成的宏伟事业相比,惟有合‘皇’与‘帝’之称谓,方与他的业绩相称。赵高的话句句说到他的心里,秦王政是个英明的君主,任何曲意逢迎、阿谀奉承的谏言都会被他痛斥一番。然而,赵高的话却不显山不露水,说得他心里熨帖极了。因而,欣喜地说道:“想不到你有如此见识,寡人非常满意‘皇帝’的称号。”赵高毫无得意之色,依然诚惶诚恐地说道:“奴才能为陛下分忧,实在太荣幸了。”
  次日的朝会上,秦王政第一次穿上新缝制的新式样的黑色王袍,上绣五色金龙,头戴通天王冠。这是一副天下共主的装扮。四十多岁的他历经征战的磨练,无论从思想到外表都达到成熟的顶点。往高高宽大的王椅上一坐,额上的皱纹取代了当年的稚气,显得阴鸷之气更深。
  殿阶下,文东武西,依次排班站立着文武百官,丞相王绾、国尉尉缭、廷尉李斯、御史大夫冯劫等众臣排在最前面。秦王政长目威严地扫视一下阶下的群臣,说道:“诸位爱卿,今天是灭绝六国,天下一统后的第一次正式朝会。天下一统了,战争结束了。本应该让诸位歇息几日再论国事。可是寡人不敢哪!虽然,先父王遗愿,即天下永久太平不动刀兵的愿望,终于在先祖保佑和众卿家的协助下由寡人变成了现实。可是,创业艰难,守业更难,何况寡人正在做的是前人所没有的事业。战争要永远结束了,寡人要做的事情还很多。首要的是修改名号,因为不修改名号,无以显示当世之功,也无法让后人明白,寡人与众卿正在做着的是一项全新的事。所以今天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议定帝号。”
  秦王政话音刚落,大殿内就响起了嗡嗡的议论声,天下一统,六国灭亡了,群臣心里也很激动,都希望在今天的朝会能有所表现,讨秦王的欢心,因此,一下子有好几个人出班。秦王政一扬手,说道:“别着急,一个一个地讲。老丞相先说。”
  老丞相王绾见秦王政仍旧高看自己一眼,颇为得意,便出班奏道:“古来天下共主的名称就是三皇五帝,可是实际上他们占有的领地不过方圆千里。只有以商周称王,才真正地拥有天下,所以‘王’的称号是好。大王宜仿效商周,封国立藩,以取燕、齐、楚初破之地。周朝有八百年的基业,大王宏功伟业,仿效周制,国祚必然久长。”
  秦王政面色愠怒道:“寡人不稀罕商朝七百年的天下和周朝的八百年基业,而是要我大秦帝国万世永传。何况,商周封建天下乃是兵祸战乱的根本所在,我秦国岂能重蹈覆辙!行政制度的事稍后再议,现在只讨论帝号的事。”
  王绾碰了一鼻子的灰,老脸发烫,还要争辩,挽回面子,但见秦王政厌恶的目光,不敢再争下去,只得讪讪地退下去。
  群臣见王绾遭到指责,才感觉到秦王在大喜的日子里,也不是什么话都听得进去,说话还是小心些,免得触霉头。因此刚才争相启奏的朝堂霎时又寂静无声了。
  秦王意识到自己态度阻止了臣下的进谏。他是一个不会循规蹈矩、因循守旧的君王。而对一些新奇的构想总是充满期望,即使所奏是错误的,一般也不责怪。而对一些食古不化者颇为厌恶。王绾的话自然是陈词老调,因此他忍不住怒气竟当廷指责了老丞相。但是,秦王政决不会阻止臣下的进谏,马上龙颜喜悦,向众臣说道:“寡人说过,先议定帝号。诸卿有大胆的新奇的设想,尽管说出来。言者无罪,寡人洗耳恭听。李斯,你不是也有话说吗?”廷尉李斯见秦王点到自己的名字,不能不说了,只好满脸谄笑,出班说道:“从前,五帝拥有的土地,不过千里,驾驭诸侯,仅凭道义。诸侯是否臣服,天子并无武力制服。如今陛下发义兵,诛残贼,车定天下。六国可设立郡县,法令由朝廷统一。这是盘古开天以来未有过的事。所以,陛下之功,非三皇五帝所能及,臣与博士们曾经讨论过,认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为尊贵。为臣斗胆,以为大王可称‘泰皇’。”秦王政赞赏地点点头,说道:“李廷尉说得很好,也很有新意。不过,称‘泰皇’仍旧与古时分别不出来。诸位爱卿可以沿着李廷尉的思路思考帝号。”群臣摸准了秦王的好恶,各自思索起来。其实,秦王政对帝号已有定见,那就是昨天夜里,赵高所奏的“皇帝”的称号。他所以这么做,不仅表示修改帝号的庄重,也显示他的功绩非以往帝王所能比拟。
  有了秦王设定的框架和李斯谏言的范例,群臣稍作思索后,纷纷上奏。所奏帝号不是称‘皇’就是称‘帝’。就是没有人想把‘皇’‘帝’合二为一才是秦王政最满意的帝号。
  秦王政扫视了一眼满殿的文武朝臣,这才感到赵高的才识并不在他们之下。戏演到这里,也该结束了,便笑道:“寡人身边的宫监赵高以为,合‘皇’‘帝’二字可作寡人尊号。寡人非常欣赏,就以‘皇帝’为号。寡人就是盘古开天以来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帝,后世以数推之,谓之二世、三世,乃至万世,传之无穷,另外追尊先父王庄襄王为太上皇。”
  群臣无不惊讶,想不到赵高一个太监,所献帝号竟中秦王的心意。不过“皇帝”的称号的确独具匠心,颇为适合嬴政的心理。身为朝臣,怎么没有想到呢?但是,惊讶也好,遗憾也罢。嬴政认定的事儿大家只有跟着叫好的份儿。因此,群臣齐声欢呼、恭贺:“始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秦始皇意气风发,哈哈大笑道:“赵高献‘皇帝’尊号,功莫大焉,朕赐封他中车府令。赵高何在?”
  身边黄门慌忙上前奏道:“启奏陛下,赵高值夜班,正在家里睡觉呢。”
  秦始皇这才想起赵高昨晚陪自己熬了一夜,白天不当值,便笑道:“寡人就下旨赐他为中车府令。旨意送到他手上,也让这个奴才高兴高兴。”说完,果然亲自拟旨,交给身边的黄门。嬴政如此厚待一个太监,也还是第一次,可见他对“皇帝”尊号是十分满意的。
  这时,御史大夫冯劫启奏说道:“陛下称始皇帝,果然有别于古制。臣愚见,有关皇帝的称谓也要相应的变化。为臣建议皇帝自称‘朕’。天下任何人不得僭用,同时改命为‘制’,改令为‘诏’。‘朕’、‘制’、‘诏’为皇帝专用之语。”
  “冯卿所言极是,朕一一照准。”秦始皇当时就改了自称,点头说道,“朕闻太古有号而无谥,中古才生有号,死有谥。比如先王在世号庄王,崩逝后谥襄,名为庄襄王,这是以子评议父亲,以臣评议先王,朕以为甚是不恭。今后皇帝称世,谥法可以取消,众卿以为如何?”
  殿堂内又响起一遍谄媚,众臣异口同声地说道:“陛下圣明,见解为臣等所不及!”
  秦始皇从容地一笑道:“帝号已经议定。下面要议的是设立郡县、统一度量衡制度,以及车同轨、书同文字的事宜,诸卿想必早已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妨畅所欲言,各尽其能,为崭新的大秦帝国群策群力。”群臣深受鼓舞,踊跃出班。好多人已在灭掉六国之前,就为未来一统的大秦帝国描绘好美好蓝图。这时争相上前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秦始皇认真聆听,时而颔首点头,时而凝眉沉思。朝堂上气氛热烈,人心振奋。
  其实,封建设郡,统一度量衡,以及车同轨、书同文字等问题,始皇早已作了周详而具体的思考。他倾听着臣下的建议,补充着自己思考中的不足。当群臣奏毕,他的一套成熟的方案已经形成,最终做出如下决定:
  一、有关的立国制度:
  ●根据太史与阴阳家研究的推论,从周为火德,故一切以赤色为尊贵;而秦代周德,是以水克火,从其所不胜,因之秦的德性是水。因之改一年自冬季十月开始,十月一日为一年首日。
  ●衣服、旌旗、旄节,皆以黑色为主,数则以六计算,兵符、节符、法冠皆六寸,车舆长六尺,以六尺为一步,皇普车舆用六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