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记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马上传遍了整个护驾队伍。大家不敢怠慢,自动整肃,整个大部队秋毫无犯,规规矩矩地来到了九成宫。
  九成宫原名仁寿宫,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古木参天。太宗流连其中,觉得身心愉快了许多,人也放松了许多。这天傍晚,太宗和尉迟敬德、宇文士及一班文臣武将在庭院里散步,但见一棵巨大的柏树,周身裹着斑斑点点的树皮,好像披着一身鳞甲,显出它的苍劲与威严。太宗抚摸着树干说:
  “比起笔直娟秀的其他树木,这种挂甲树更符合朕的心情,人生在世,就应该竭尽所能有一番作为。”群臣听了,频频点头,宇文士及想讨太宗喜欢,立即对这一棵树赞不绝口:
  “此巨柏树干粗大,树冠呈圆锥形,比起周围的树更显得阅尽沧桑,它浑身的纵横成行的鳞斑,让我想起当年圣上身披战甲,驰骋疆场的英姿。”
  太宗一听宇文士及张嘴就是满篇的好话,心中不悦,马上转过身来,指着他严肃地责备道:
  “魏征经常劝我疏远阿谀奉承的人,朕不知道这佞人是谁,猜想是你,现今听你说话,果然不错。”
  宇文士及顺嘴说出,没想到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慌得急忙跪倒在地,叩头谢罪不已。太宗念他年纪大了,叫人把他扶了起来,告诫道:
  “朕不是隋炀帝,恭维的话最好不要说给朕听。要知道朕遇千虑一失,必望有犯无隐。那些只说好话的人,只会让朕下情不通,贻害无穷。”
  宇文士及擦着头上的汗,连连称是。
  在九成宫住了一段时间,太宗又忽然想回出生地武功乡下去看看,于是传旨摆驾庆善宫。这是太宗第二次巡幸武功旧邸了,乡里故旧和当地绅耆一起赶来晋见。天下太平,荣归故里,太宗心情也极为舒畅,传旨设宴相待。
  赏赐闾里,重游故乡,触景生情,来到旧邸的当天,太宗就欣然提笔,赋诗一首:
  重幸武功
  代马依朔吹,惊禽愁昔丛。
  况此承眷德,怀旧感深衷。
  积善忻余庆,畅武悦成功。
  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
  白水巡前迹,丹陵幸旧宫。
  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
  驻跸抚田畯,回辇访牧童。
  瑞气凝丹阙,祥烟散碧空。
  孤屿含霜白,遥山带日红。
  于焉欢传筑,聊以咏南风。
  诗作完成后,群臣争相传诵,随驾的音乐大师吕才当即把此诗谱成管弦乐,取名为《功成庆善乐》、并组织乐人排练舞蹈。大宴开始前,庆善宫里钟鼓齐鸣,乡里乡亲与随驾的王侯显贵济济一堂,热闹非凡。
  “万岁万岁万万岁——”大家一齐举杯向坐在主位上的皇帝祝道。太宗颔首致意,满满干了一杯,臣子们也随着干了一杯。这时《功成庆善乐》的音乐声响起。但见六十四位乐童,头戴进德冠,身穿紫袴褶,长袖漆髻,排班来到殿中空地上,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徐徐起舞,同时歌喉婉啭地吟唱起来。
  美酒偕舞,其乐融融,大家喝酒之余,摇头晃脑欣赏着乐舞,啧啧称赞着圣上的诗句。与宴的同州刺史尉迟敬德一介武夫,对歌啊舞啊的一窍不通,看了半天没看出个头绪,听了半天没听出个明白,不耐烦地哼哼道:
  “什么‘凝丹阙’,‘散碧空’,圣上的诗到底说些什么呀?”
  坐在下座的任城王李道宗笑着解释道:“歌和舞都表达了圣上对故土的怀念和胜利、成功之后的喜悦的豪情。”
  尉迟敬德白了他一眼,心说哪轮到你说话啊,当年咱与圣上并马齐驱,每逢大战,圣上第一个想到我尉迟敬德,二军阵前,除了圣上就数我最风光。如今天下太平了,却把我放在外地,一会儿当个都督,一会儿又迁个刺史,如今又弄些诗啊舞啊的,欺负我不懂啊?见别人都能对圣上的诗评价个一、二、三,而惟独自己不通,尉迟敬德有些气闷,一杯酒接一杯酒地灌,一会儿,那酒劲就上来了,但见上座一个文官摇头晃脑在那品咂歌舞,尉迟敬德早就不耐烦了,将酒杯往桌上一顿,嚷嚷道:“汝有何功,敢居我之上!”
  那人吓了一跳,转脸见尉迟敬德双目圆睁,须发皆竖,忙往旁边挪挪身子,老老实实地呆着,不敢接腔。任城王李道宗见状,抛过话来说:
  “功立名标,众人皆知,争此座次,大可不必!”
  尉迟敬德一听大怒,又转过脸来,冲任城王喝道:“座次先后,为示功勋大小,怎的不必?”
  任城王正眼不瞧尉迟敬德,只是盯着殿中欣赏歌舞,嘴里有些不屑地说:
  “争功争名又争座次,有趣!”
  见任城王说自己有趣,尉迟敬德一股无名火腾腾冒起,再也按捺不住,叉开五指,“呼”地一下向任城王脸上打去,嘴里还叫着:“我专打你这个‘有趣’!”
  任城王也是练家出身,身为王爷,怎么也没想到尉迟敬德敢在御宴上打他。匆忙间用手一挡,但对方千钧之力的手掌还是贴上他的半边脸,任城王顿觉眼冒金星,疼痛难忍,眼泪哗哗流出,不禁“啊”地大叫一声,两颗门牙也随之“dang啷”一下落在了食案上。
  众人都被这一幕惊呆了,连乐工也停止了动作。程咬金怕事情闹大,首先跳过来,抱住尉迟敬德,又急忙叫人把任城王扶下去,寻医生疗伤。
  御宴上动手打人成何体统,太宗寒脸挂霜,但肇事者毕竟是救过自己性命的功臣尉迟敬德,太宗挥挥手道:“罢宴。”
  乐工们悄悄退去,众家公卿,乡里故人也拱手散去,太宗拂袖而起,留下一句口敕给尉迟敬德:“归第思过,明日早朝。”
  尉迟敬德打了人,心里气还没消去,回到家里,仍然大喘粗气,夫人苏氏见状,忙奉上一杯浓茶,小心在旁边侍候着。尉迟敬德端过茶来,一饮而尽,把茶杯往桌上一顿,气愤地说:
  “当年俺冒着刀枪箭雨,冲锋陷阵,打下这万里江山,论功也数前几名,如今朝堂之上,却不如一些刀笔小吏受礼遇,怎不让俺心中气闷!”
  夫人又奉上一杯茶,在一旁小声劝解道:
  “文治武功,自古亦然,如今虽然没让老爷在朝中当什么宰相,但皇上已经高看咱一眼了,当了个刺史,但仍拜为开府仪同三司。就说今天御宴吧,换个别人这样闹事,皇上早就当场把他发落了。”
  “当年大战刘黑闼时,圣上被重重围住,眼看就要不济,要不是我飞骑冲入阵中杀开一条血路,圣上还有今天?”尉迟敬德又猛灌一杯茶水,哼哼着说。
  “圣上也救过你呀,”夫人柔声柔语地劝解道,“海陵王曾在太上皇面前告谮,将你下狱,即将处死,还不是圣上力谏才得以幸免?”
  见尉迟敬德不吭声,夫人又道:“明日早朝,别跟皇上顶嘴啊,承认错误得了,今日早点休息吧。”夫人打来热水,亲手服侍尉迟敬德洗濯,尉迟敬德再大的气头也没有多少了。
  早朝上,太宗绝口不提尉迟敬德的事,朝散后,太宗在偏殿召来尉迟敬德,君臣沉默了一会,太宗问:“你对昨天的事有什么想法?”“惟听圣上发落。”尉迟敬德闷声闷气地说。
  太宗“哼”了一声,说:“有人道卿叛逆。”
  尉迟敬德一听这话,那火也腾地上来了,张口就道:“臣反是实!”
  太宗愣了一下,没想到尉迟敬德是如此回答,他在御座上正了正腰身,严肃地盯着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把朝服一撇,扔在地上,又解开内衣,光着上身,指着满身的伤疤,气愤地说:
  “臣从陛下征讨四方,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所存者皆锋镝之余。今天下已定,乃疑臣反,臣哪得不自认反!”
  说完,尉迟敬德兀自站立,正眼不瞧太宗,只是呼呼直喘粗气。尉迟敬德身上的累累创痕,不禁让太宗想起当年并肩征战的岁月,他流着泪水,摒退左右,走过去拾起地上的衣裳,递给尉迟敬德说:
  “卿穿上衣服,朕不疑卿,实为故意试卿。”
  待尉迟敬德穿好衣服,太宗命他坐下,非常严肃地对他说:“朕览《汉书》,见高祖杀戮功臣,功臣获全者少。心中常常憎恶高祖的行为。及居大位,常欲保全功臣,令其子孙绵延,与朕之后裔,永享富贵。”
  太宗话说到这里,停了一下,见尉迟敬德低头不语,又接着说道:“卿居官,常犯宪法,方知韩信、彭越遭戮,非汉高祖之过。国家大事,惟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得!勉自修节,无贻后悔!”太宗话说得很重,说完后即挥手让尉迟敬德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