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记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这侍女说话伶俐,太宗不禁打量起她来:
  微微轻启的朱唇,时隐时现的笑靥。立着似海棠带露,行来如杨柳随风,私语口生香,含颦眉销黛,虽是一身侍女打扮,举手投足间,却别有一番风情……
  太宗好像第一次发现杨氏妃身边还有这样一个可人的侍女,不觉龙心大悦,他情不自禁地想与之交谈几句,便张口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啊?”
  “妾姓吴,是贵妃的侍巾,老家在晋阳。”
  “哟,是吴侍巾啊!”太宗笑笑,以示玩笑,又问:“今年芳龄几何啊?”
  “属小龙,十七了。”
  “朕是大龙,这里居然有一个小龙,而且还是个女龙。”太宗轻松地开着玩笑。
  “臣妾这就去叫贵妃。”吴侍巾让皇帝火辣辣的双眼盯得心里好难过,起身欲走,太宗手疾眼快,伸手把她拦住了,顺势一把把她拉在怀里,柔声问:
  “你怎么到了朕的宫里呢?”
  吴侍巾满面含羞,偏着脸,眼瞅着地砖,幽幽说道:
  “臣妾本是晋阳读书人家女儿,从小许配给表哥许郎。十五岁时,准备婚嫁,臣妾与母亲一起到街上买绣嫁衣的丝线,不想遇上了海陵王李元吉,当即把臣妾抢走,海陵王伏诛后,臣妾就随着贵妃来到了后宫。”
  “还有一大段曲折的故事呢。”太宗大手抚弄着吴侍巾,“朕看你娴丽静婉,朕从心里喜欢,你愿意服侍朕吗?”
  吴侍巾满面通红,好半天才点了点头。太宗二话没说,当即把吴侍巾横抱起来,走向寝屋。
  听说皇上驾临,正在花园里徜徉的杨氏妃,急忙回转,刚到自家殿门口,却让皇上的贴身近侍赵公公伸手拦住了,赵公公客气地说:
  “皇上在里面有些小事,请贵妃稍候!”
  “皇上找我当然有事!”杨氏妃一把推开赵公公,一头撞了进去。几步来到寝屋门口,却见寝帐里红浪翻滚,杨氏妃瞪大眼睛认出了谁和谁,气得直咬牙,但火气再大,她还是止住了脚步,在寝屋门口站了一会,又退到外间,杨氏妃深知:要想得到太宗这样皇帝的喜欢,一个最大的准则,就是不要表现出争风吃醋,性情刚烈的马上皇帝从来都是吃软不吃硬。凝神听了一会儿,见里面没有了动静,杨氏妃亲自端一盆温水走进寝屋,微微笑着,一副无怨无悔的贤淑模样。
  “皇上,洗洗吧,看看,可把皇上累坏了。”杨氏妃拧一把热毛巾,轻轻地给太宗擦着。
  太宗见杨氏妃如此宽厚,喜出望外,拍拍躲在被底下的吴侍巾,笑着对杨氏妃说:
  “屋里藏着这么漂亮的侍巾,为什么不告诉朕?”
  杨氏妃甜甜地笑着,扯开被子,对吴侍巾说:“起来吧,得以侍候圣上,是你吴家八辈子修来的福分。”
  侍巾到底是侍巾,听贵妃一招呼,不敢再赖床,忙爬起来,自家手忙腿乱地穿上衣服,又侍候太宗穿上衣服,而后一溜烟出去了。
  “臣妾有喜了。”杨氏妃跪在寝床边,一边给太宗捶着腿,一边说道。
  “好啊,好事!”太宗高兴地道:“朕的午膳就在你这用了。”
  用过午膳,太宗又在杨氏妃处小憩了一会,方来到弘文殿,刚刚坐下,御史大夫杜淹就拿着手本,过来奏道:
  “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收人彩绢千匹,为人谋差。”
  长孙顺德是国家的功臣,又是长孙皇后的族叔,德高望重,爵封薛国公。连长孙顺德都跟着受贿,太宗脸上有些挂不住,说:“顺德封邑一千二百户,朕又赐他宫女,允其宿寝内省,可谓仁至义尽,为何敢乱吾法度?”
  “传长孙顺德!”太宗叫道。
  长孙顺德在宫中宿卫了一夜,回家喝了点酒,睡了一觉刚起床,听皇上急急地要召见,忙递上十两银子,问来召他的内侍:“皇上何事相召?”
  那近侍把银子掖起来,笑着说:“你收人彩绢的事犯了!”
  长孙顺德一听,顿觉浑身无力,他整整衣服,硬着头皮跟着近侍来到弘文殿。太宗正在看书,长孙顺德进来,他眼也没抬一下,过了好半天才问道:
  “干吗要收人家的彩绢?”
  事已如此,长孙顺德只好老老实实说道:
  “上月那天朝中无事,我正在家中暖阁喝点小酒,忽听门上说晋阳豪富朱参求见,当年我躲辽东兵役,亡命太原时,与朱参有旧。故人相见,没说的,就把他接进内厅。我们两个开怀畅饮,说到封邑时,我说家中人多,虽食邑一千二百户,仍觉捉襟见肘,不够花的,说着说着也就算了,不想过了几天,朱参将千匹采绢送到我府中,我想既然是老朋友,收下就收下吧……”长孙顺德边说边拿眼瞅着太宗,可太宗头也不抬,又似听,又似不听,长孙顺德见状,不敢怠慢,继续把该交代的事交代完——“后来朱参又来找我,说他一个儿子想在官场上锻炼锻炼,我想人家话已出来了,这事能办就给人家办了吧,于是我就给朱氏之子谋了个差使。臣本心并不是为了贪他那一千匹彩绢……”长孙顺德叨叨了半天,不见太宗回一句话,心里更觉得七上八下不得安,但又不敢挪动一步,只得像个桩子似的竖在那里,一动不动。
  “你下去吧。”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近侍过去了推了他一下说,“皇上赐绢五十匹,命你下去领。”
  受贿的事不但没受任何责备,反而又领到皇上赐给的五十匹绢,长孙顺德直觉老脸滚烫。心里说,这是皇上说我老来贪财,羞我啊!回到家中,长孙顺德令人把千匹彩绢退给朱参,朱氏之子的官不用说,也早叫御史台的人给抹了去。
  长孙顺德因受贿赐绢的事很快传扬出去,大理少卿胡演气愤不过,蹬蹬跑上弘文殿,正色对太宗说:
  “长孙顺德身为外戚元勋,食邑千二百户,不思安邦之策,却起祸乱之源,贪心不足,受人贿绢,坏大唐法度,罪不可赦,赐绢不宜!”
  太宗耐心地向他解释道:
  “顺德不学,若使其观摩有益于社稷者之事,当不致贪墨如是,我当与之共府库。今虽受贿,朕不罪责。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耻,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听太宗这一说,倒也满有道理,但律法是律法,能用“羞辱”二字代替得了吗?胡演想争辩两句,但心里自己劝自己,算了,法自上出,讲也无益。
  长孙顺德的事还没有了结,另一个皇亲国戚长孙安业又翻了船。长孙安业是长孙皇后的异母兄长,从小就不大守规矩,交一些无赖朋友,吃喝嫖赌,不干正事。父亲长孙晟去世后,长孙安业作为长子,当家做了主人。没有管头的他更加肆无忌惮,挥霍浪费,眼见得偌大的家业在他手里变得破败中落。
  生性无赖的长孙安业,手头拮据后,视后母高夫人和幼小的长孙无忌、长孙氏为眼中钉,时不时地欺负她们娘仨。高夫人向哥哥高士廉哭诉此事。高士廉见不是办法,干脆将她母女三人接到舅家过活。
  后来长孙氏许配给李世民,及李唐得天下后,长孙氏也成了堂堂的王妃。此时长孙安业已把家业糟蹋一空,塌着眼皮找到长孙无忌,但长孙无忌没理他这个哥。没奈何,长孙安业又来王府找长孙氏,宽厚待人的长孙氏不计旧怨,在秦王面前,为他谋了个掌管秦王府门卫的差使。及太宗君临天下后,长孙安业又沾了长孙皇后的光,当上了一名堂堂的监门将军。
  从街头无赖到监门将军,从一穷二白到高坐衙门吆喝人,按理说长孙安业已混得不错了,人也应该知足了。但长孙安业嫉妒心作怪,见兄弟长孙无忌位为国公,食邑一千三百户,妹妹又是母仪天下的皇后,自己却不过是个监门将军,心下颇为不平衡,一天到晚阴沉着脸,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
  这天长孙安业正在监门将军府前挺着肚子晃,远远地就见右武卫将军刘德裕和统军元弘善走来。
  “安业将军,晚上有事吗?”刘德裕扬手问道。
  “干吗?”
  “喝酒去!”刘德裕大拇指一晃说,“带你去认识个人。”
  一听说有酒场,长孙安业来了劲,整了整裤腰说:
  “见谁都无所谓,又给你俩说好,我现在不喝孬酒啊!”
  “嘁,李大人能有孬酒?”刘德裕撇着嘴说。
  李大人就是李孝长,现在为利川都督,此次回京,特在家中设宴款待几位新朋旧友。
  长孙安业随着刘德裕、元弘善早早来到李府,坐在客厅等、久久不见李孝长出来待客,长孙安业不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