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秘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段太尉的外孙,你们别埋我,我家必然拿钱来赎。”段太尉即“凉州三明”之一的段,大名威震西土,贾诩拿这话吓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磕头拜把子,送他回去。
  董卓当了太尉以后,贾诩以凉州出身的缘故被聘为太尉府里的处长(太尉掾),后来升为黄河上的平津渡口守卫司令(平津都尉),再升为师长(讨虏校尉),驻扎在陕县一带,归牛辅指挥。
  后世多认为,贾诩的这个主意闯下了大祸,使得有可能出现的和平契机化为乌有,令帝国再次陷入混乱状态。
  裴松之注《三国志·贾诩传》的时候忍不住评论说:这个时候,元凶已除,天地始开,但随之国家又四分五裂,黎民百姓再次遭受涂炭,这一切难道不都是因为贾诩的一句话吗(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贾诩的罪过,竟然如此之大!
  将天下重新陷入动荡的罪过全部归于贾诩一人,未免夸大了他那一句话的作用。没有贾诩,天下该乱还会乱,只不过,此时此刻,他的一个主意至少改变了局部事态的发展。李等人率兵杀来,路上凉州军越聚越多,除李、郭汜、张济、贾诩外,樊稠、李蒙等凉州将领也来加入,人数达十多万。此时长安的守军也就一两万人而已,形势危急。
  偏偏这个时候,守军里有人反水,这是一支特殊的部队,名叫“叟兵”。
  叟人是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叟兵以打仗勇猛而著称,这支叟兵人数不详,可能是益州牧刘焉派来的。这伙人打仗有一套,战场上随机应变更有一套,作为川军里的雇佣军团,他们犯不着跟别人一块送死。
  王允、吕布等人守了八天,叟兵打开城门,凉州军杀入长安。吕布不敌,带领几百名骑兵杀出城去,这一行人里,应该有张辽、高顺等人。吕布临走时不忘把董卓的人头挂在马鞍上,这个东西他见着袁术、袁绍时还用得上。
  吕布路过青琐门的时候,招呼王允一块走,王允不想走,就请吕布带话给关东诸位首领,要他们设法来救皇上。
  太常卿种拂、太仆卿鲁馗、大鸿胪卿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大臣在混乱中被杀,和他们一同被杀的有一万多人。司徒王允、司隶校尉黄琬、左冯翊郡太守宋翼、右扶风郡太守王宏等被抓,几天之后一块儿被凉州军处死。
  李胁迫献帝任命自己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为中郎将。三个月后李又任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郭汜、樊稠分别为右将军和后将军,他们三个人组成领导小组共同主持朝政(朝政)。张济为骠骑将军,出屯潼关以东的弘农郡一带。
  与凉州集团关系密切的韩遂、马腾等人听说长安大乱,也带兵前来凑热闹,看能不能混水摸鱼。“三人小组”任命韩遂为镇西将军,屯驻金城(今甘肃兰州);任命马腾为征西将军,屯驻董卓昔日苦心经营的大本营坞。
  这些多年来与朝廷水火不容的叛军,被正式任命为朝廷的高级将领。此时同在长安的皇甫嵩,以及将要来到长安的朱俊等老将看了之后想必无言以对。
  凉州军人又把持了朝政,和平的曙光虽曾一闪,但再次与帝国无缘。接下来,将是无休无止的混战。
  【五、通使长安】
  李、郭汜、樊稠等主持朝廷工作的“三人小组”成员虽然都是行伍出身,但也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对于关东联军,他们不想继续打下去了,为此,初平三年(192年)八月,由献帝下诏派太傅马日、太仆卿赵歧为正副特使,前往关东宣达罢兵诏,抚慰天下。
  这二位都与已故著名经学大师马融有亲戚关系。马日是马融的族孙,小时候曾得到马融的亲自教导;赵歧是马融哥哥马续的女婿。马日此时年龄不详,但不会小于七十岁,而赵歧已高达八十四岁。
  “三人小组”把这两位老同志搬出来实在是动了一番脑筋,因为马家跟袁家关系不一般。袁绍和袁术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婶娘,也就是袁隗的妻子,一代才女马伦,正是马融的女儿。按这个论法,马日跟袁绍和袁术是平辈,赵歧是他们的长辈。
  “三人小组”大打名士牌和亲情牌,让既是士人领袖、又是袁家亲戚的马、赵二人前往关东,化解他们与关东联军之间的矛盾,哪怕争取一个互不侵犯、划地为安的局面也行。当然,这仅是他们的一厢情愿而已。
  马特使和赵副特使从长安出发后分成两路,马日去南阳郡找袁术,赵歧去冀州找袁绍。马日此去颇费周折,到南阳郡时袁术已不在这里,后来他辗转到扬州刺史部九江郡的寿春县才找到袁术。《献帝春秋》一书记载,袁术见到马日就把他扣了下来,压根不谈正事,袁术先是要借马日的符节(皇帝亲颁的信物,马日作为朝廷特派员的凭据)看看,看完就耍起了无赖,再不说归还的事。
  不仅如此,袁术还让马日以朝廷特使的身份任命他手下人的官职,名单报上来,马日差点没气晕:这份候任干部名单上多达一千多人。
  马日请求袁术放他走,袁术不放。马日又急又气,最后在忧愤中死于寿春。
  相比较而言,赵歧还算幸运。
  听说长辈来了,袁绍亲自迎出了数百里,据《后汉书·赵歧传》记载,在迎接赵副特使的队伍里,还有已经身为兖州牧的曹操。
  赵歧分别给陶谦、公孙瓒等人写信,传达朝廷“罢兵安人”之道。公孙瓒经界桥战败后,仍然与袁绍在冀州北部、幽州以及青州一带全面开战,双方目前均处于疲惫期,打不动了仍然硬扛着。赵歧的到来给了双方一个休战的台阶,公孙瓒立即送来一封言辞恳切的回信,表示尊重朝廷,热爱和平,立即停战。
  袁绍、曹操等还与赵歧相约,不久之后将迎献帝回洛阳(与歧期会洛阳,奉迎车驾)。这个约定对袁绍来说也就是说说而已,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公孙瓒,送走赵歧,袁绍回去就开始谋划新的军事计划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着实让袁绍受惊不小。
  袁绍送走赵歧返回邺县,路过漳水之上的渡口薄落津时,在此大会宾客,曹操也有可能在其中。正吃喝热闹的时候,突然接到情报说他的后方基地魏郡有人造反,叛军与黑山军的于毒部取得联系,人数多达数万人,已经把袁绍的大本营邺县占领,郡守被杀。
  在座的很多人家都在邺县,听说之后顿觉五雷轰顶,“皆忧怖失色”,有的人当场就哭了起来。面对突然而来的变故,袁绍再次表现出从容不迫的气概,他当时正在玩投壶游戏,就是把箭投向远处的一个壶中,看谁投得准,输的人罚喝酒。听到消息,袁绍仍然言谈自若,催促监壶的人继续玩(容貌自若,不改常度)。
  后来,幸亏黑山军里有一个叫陶升的人投降袁绍,把袁绍以及众人的家属送到斥丘,并帮助袁绍重新收复了邺县。后来袁绍任命陶升为建义中郎将。此事发生于初平四年(193年)三月,记录在《献帝春秋》一书中。
  唯一认真思考了赵歧建议的人就是曹操了。朝廷特使一行带来了长安的最新消息,也表达了奉迎天子回洛阳的渴望。曹操回到鄄城,就与荀、程昱、毛(应该还有戏志才)等人商议此事,荀赞成派人出使长安,向朝廷进贡。
  毛的看法更进一步,他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毛说:“现在天下分崩,天子流亡,国家没有储备,百姓不能安居,这种状况难以持久。袁绍、刘表等人,虽然人多势众,但都缺乏远大志向,不能树基建本。当今之计,应该奉天子以令不臣,发展农业,积蓄军资,这样以来,霸业可成。”曹操认为他分析得很有道理(敬纳其言)。
  毛字孝先,是兖州本地陈留郡平丘县人,当过县吏,为人清廉公正。中原地区陷入动荡后,他本想到荆州投奔刘表,听说刘表政令不明,能力有限,于是转道去了鲁阳。曹操担任兖州牧以后,征他为州政府的治中从事,负责州里的人事工作。曹操发现毛深有谋略,清正无私,就改任他为奋武将军府的功曹,从事人才选拔工作。以后曹操的地位不断提升,毛一直是人事系统的领导。
  曹操一边忙着巩固兖州,一边考虑派人到长安走一趟,至于派谁去,曹操一时没有想好。这个人首先要有胆识和能力,因为此去长安路途险阻,要穿越各种势力以及黑山军的防地,必须随机应变,保证顺利到达长安并安全返回;其次要熟悉那边的情况,最好认识长安那边的人;最后,也是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