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秘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的到来,让曹操十分高兴,因为他虽然怀着一颗渴求人才的心看待盛产名士的汝颖,但与他们没有太多的交往。曹操早年曾与袁绍、何等人过从甚密,但他在这个领域显然不具备号召力。荀的到来,真的是恰逢其时。
  更让曹操激动的是,他不仅得到了一个荀,也不仅跟一个荀氏家族建立了联系,通过荀这座桥梁,他与整个颍川郡士人都建立了联系。在以后的岁月里,在荀的介绍下,戏志才、郭嘉、荀攸、钟繇、陈群、辛毗、赵俨、杜袭、应、繁钦、邯郸淳、和洽、孟建、石韬、郭诞、袁忠等一大批颍川郡士人都聚集到曹操阵营里,成为“武有谯沛、文有颍川”的人才格局。
  【七、好事不断】
  对曹操来说,好运气一旦开了头就挡也挡不住。
  历尽挫折的曹操,迎来了意外取得东郡和荀主动投奔的好事,不过这还没有完,他的好运还在持续。这一次,给他带来运气的还是农民起义军,不过不是黑山军,而是青州的黄巾军。
  黑山军东进的同时,青州黄巾军也开始行动,这支队伍人数众多,号称百万以上,不过这一数字包括了所有随军家属及后勤人员,真正能参战的要少得多。
  青州刺史焦和生性软弱,一见到黄巾军就跑了,袁绍马上任命臧洪为青州刺史,跟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抢地盘。臧洪到任后,一改焦和的软弱政策,主动寻求与黄巾军决战,黄巾军连吃败仗,不得不考虑战略转移。初平二年(191年)十一月,就在曹操就任东郡太守后不久,青州黄巾军主力进入兖州境内的泰山郡,被太守应劭所击破。
  由此可见,青州黄巾军人数虽多,战斗力却一般。他们此后又进攻渤海郡,此时公孙瓒已经向这一带发展,青州黄巾军又受公孙瓒的攻击,再打败仗。
  公孙瓒的老同学刘备就是这个时候走马上任青州刺史部平原国太守的,他的任务就是来抢占地盘,关羽、张飞等人跟随着他。刘备也是在这个时候接触了赵云,赵云深感刘备的情义,脱离公孙瓒追随在他的左右。刘备担任平原国相,前后大概有两年左右。
  赵云转投刘备,跟荀转投曹操有点类似,公孙瓒和袁绍之所以没有在意,事后也没有影响到他们跟刘备、曹操之间的关系,原因在于此时无论刘备也罢,还是曹操也罢,名义上都是公孙瓒和袁绍的属下,荀和赵云相当于在同一个系统中内部工作调动。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此时的荀和赵云还没有崭露头角,并没引起公孙瓒或袁绍的重视。
  青州黄巾军接连受挫,便想跟西边的黑山军联合作战,改变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于是他们集合力量,向西面的兖州、冀州一带杀来。于毒、白绕、眭固等人率黑山军主力离开太行山区的基地,向东边的河内郡、东郡进攻,配合青州黄巾军的行动。
  曹操打败白绕后,黑山军基本上撤出了东郡,曹操声名大振。与东郡相距不远的山阳郡豪族李乾和侄子李典率部众投奔了曹操,曹操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李典字曼成,此时才十八九岁,作战勇敢,同时好学问,为人儒雅,敬贤士大夫,以后成长为曹军的一员儒将,有“军中长者”之称。
  初平三年(192年)春天,曹操率主力离开东武阳,驻扎在离战略要地濮阳不远的顿丘县,此行目的可能是配合袁绍的军事行动。袁绍夺取冀州后,与公孙瓒的矛盾激化,二人正在冀州北部和幽州一带酝酿大决战,为免后顾之忧,袁绍命令曹操护卫南线的安全。但曹军一动,就出事了。
  悄悄摸过来的黑山军看到曹操率军西进,于毒立即集结人马进攻东武阳。
  东武阳此时是曹军的后方基地,家属和粮草辎重都在这里,于毒这一招既快又准,消息传到顿丘,曹军将士都慌了神。
  根据史书记载,大部分人主张立即回师救援,曹操认为回师已晚,不如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直击黑山军老巢,迫使黑山军回兵。于是曹军弃东武阳不顾,向西北进击,直扑位于太行山南部的黑山军基地。进攻东武阳的黑山军闻讯果然撤兵,曹操又率军在路上打了个漂亮的伏击,击败眭固。之后,路上又遇到了刚刚归顺袁绍、但又趁袁军北上而反叛的南匈奴单于于扶罗,曹操又将其打败。
  一个奇谋,两场胜仗,东武阳之围应声而解,确实称得上经典战例。如果在地图上复原一下此战的路线,就会发现有诸多疑点。顿丘虽然在东武阳以西很远的地方,但再往西去的太行山更远,中间远隔整个河内郡不说,敌人的老巢究竟在哪里,也实在不好说。
  黑山军的组织很分散,黑山不是一座城池,也不是一个山寨,是一大片地域的统称,曹操能长途奔袭的部队顶多也就几千人,用这几千人去围攻一大片山区,肯定不知如何下手。
  而且黑山军打起仗来老婆孩子都带着走,所以一行军就有几十万人,曹操抄人家的老窝,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如果真这么打,东武阳之围解不了,曹操先被人家抄了老巢。
  可包括陈寿在内的著书者,都对这场运动战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容怀疑。如果我们带着疑问再翻一下史书,发现陈寿资料的来源是王沈的《魏书》,这一下就好理解了。作为亲曹派史书的代表,王沈的《魏书》经常不失时机地夸大和渲染曹操的成就,有时不妨也搞点虚构和挪移。关于初平三年春天的这场“围黑山救东武阳”的战例,基本可以认为是虚构出来的。
  真实情况是,黑山军确实围攻东武阳了,但在留守部队的抵抗,东武阳一直没有被攻下。黑山军的优点是不恋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所以主动撤退。曹操在回师的路上遇到眭固所部,将其击败。至于在河内郡的内黄县(今河南黄县)迎战于扶罗,如果有的话,可能是曹军一部,不会是曹操亲自率领的。
  在黑山军围攻东武阳的同时,青州的黄巾军也向这个方向运动,总人数(非总兵力)达百余万人。他们首先进入兖州刺史部的任城国,任城国相郑遂被杀。消息传到山阳郡的昌邑,在此据守的兖州刺史刘岱决定出兵迎击。
  济北国相鲍信也在这里,他劝刘岱不要冒进,鲍信的战法是坚守,让队伍养精蓄锐(蓄众士之力,先以固守),等敌人进退不得、粮草耗尽之时再出击。刘岱不听,非要率军出击,结果被杀。
  刘岱死后,兖州八郡国处于群龙无首的局面,面对来势汹汹的黄巾军,当务之急是推出一个有实力、有能力的领头人打退黄巾军,保护地方安全,这是兖州本地官民们共同的愿望。在这种形势下,陈宫出场了。
  真实的陈宫没有在中牟当过县令,更没有“捉放曹”的那一出。陈宫字公台,东郡人,史书上说他“刚直壮烈,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接”。他属于地方的上实力派,说话有一定影响力,为了保卫家乡不被涂炭,他联络一些地方知名人士物色新的兖州首脑,最后把目标锁定在东郡太守曹操身上。
  据《世语》说,陈宫亲自到东武阳拜见曹操,说:“兖州现在没有首领,我自告奋勇说服州中众人,迎接阁下到州中,凭借这里夺取天下,成就霸王之业。”陈宫回到兖州又游说州中官吏和士绅,鲍信第一个表示拥护,大家也跟着表示同意。最后,大家推选鲍信和州吏万潜作代表,前往东武阳迎接曹操来就任。
  这样,曹操就任了兖州最高行政长官,不过不是刺史,而是州牧。曹操几年前便担任过济南国相,品秩是二千石,刺史的品秩只有六百石,以曹操既往的资历,担任州牧是够条件的。但这不是朝廷正式的任命,顶多算群众集体推荐吧。
  不管怎么说,兖州牧曹操成为与刘虞、刘焉、袁绍等人并列的地方大员,而此时的刘表、陶谦等人还只是刺史,在名义上比州牧要低一些。
  曹操就任后,立即整顿兵马,准备与黄巾军决战。黄巾军前无退路,后有强敌,拿出了拼命的劲头,往日一打就跑的情况不见了,让这场仗打得异常艰难,就连王沈在《魏书》中也不得不作如下记载:
  一次,曹操率领一千余人在战场间巡视,突然遭遇黄巾军主力的攻击,手下一下子死伤近半,不得不撤退。黄巾军不依不饶,继续进攻,他们久经战阵,士兵强悍,而曹军队伍尽是新兵,缺乏经验,士气也不高昂。曹操亲自披甲持胄,身临一线,严明军纪,明确赏罚,士气才稍稍提高。
  这场战役的高潮是寿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