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秘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再说。
  在讨伐黄巾军的战斗中,公孙瓒和刘备都立了功,公孙瓒后来被提升为骑都尉,成为高级军官,之后归幽州牧刘虞统辖;刘备被任命为安喜县副县长兼县公安局长(安喜尉)。如果没有黄巾起义,王允可能混个九卿之类的官当,如果祖坟上冒出青烟来,也有希望位列三公;陶谦恐怕还得在军队里混日子,由于跟上级关系处不好,自己又是一身的臭脾气,所以前途较为黯淡,干到年纪一大把,转业回家;孙坚要稍微好一点,这小子能吃苦、心态好,不过因为没有后台,能干到郡太守这一级,也得累个半死;公孙瓒行情最好,有可能混到边防部队里跟北部少数民族作战,如果战绩好的话,没准能封个侯;刘备情况最差,建议他向商业、娱乐业方面发展,或者重新回炉,到卢老师那里继续上学,然后专心搞学问;赵云群众基础看来不错,可以在家乡真定县当个公安局长(县尉)什么的,如果有机会到部队里发展,没准能混到校尉、中郎将这一级;关羽和张飞嘛,一个是流窜犯,一个是什么事都爱管的闲人,都属于社会不安定因素,估计摆脱不了受穷的命,如果不服气想造反的话,结局不会比张角兄弟更好。
  如果没有黄巾军,曹操想当“乱世英雄”的可能性不大,不过他可以转行向“治世能臣”方向发展,以他的智商应该也能青史留个小名。
  但是不久的将来,他们都人五人六起来,抄起家伙大打出手,跟别人打,互相之间打,嘴里都喊着“光复汉室”的口号,手底下干的都是私活。东汉帝国摇摇晃晃地又走了几十年,终于葬送在这帮人及其子孙们的手里。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黄巾起义。一场黄巾起义,改变了那个时代大部分人的命运。
  因为黄巾起义,曹操过了一把带兵的瘾。现在,他又要脱掉戎装换上文官制服了,他是品秩二千石的地方大员,即将到那个陌生的地方上任了。
  第四章 理想与现实
  〔曹操在济南国刮起了廉政风暴,身处暴风雨的旋涡,他感到周身胆寒。他终于明白,政治的黑暗是他无力改变的现实,年轻有为的地方大员现在却要考虑过上岩穴隐居的生活了。曹操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用近三年的时间思考社会也思考自己。最终,他想明白了吗?〕
  【一、济南国来了位年轻领导】
  中平元年(184年)底,曹操被任命为济南国相,成为品秩二千石的副省级地方要员。这一年他三十岁。
  济南国属青州刺史部,该州所辖大体包括今山东省北半部(含胶东半岛),有四国二郡,即济南国、乐安国、北海国、齐国,平原郡、东莱郡。济南国治所在东平陵县,即今济南市附近的章丘县一带。在距那时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中,济南国有户七万八千五百四十四户,人口四十五万余人,在东汉一百多个郡国中,属于中等偏小的一个。
  东汉的“国”作为刘氏藩王的封地而存在,不过自景帝以后诸侯王已经没有行政权,只能享受封国内的赋税收入。朝廷任命的国相直接管理郡国内的事务,职务相当于郡太守。现如今三十来岁的年轻人,在各个岗位上都还是刚出道的小青年,如果在机关里能混个副处,那一定会被同僚恭维为年轻有为,并且嫉妒得要死。如果在基层工作,三十岁能当上乡长的恐怕都不多。
  三十岁最容易成为被压制、被打击的对象,所以也最容易成为愤青。但曹操不是愤青,他已经有了整十年的官龄,在基层干过(县公安局长、县长),在中央干过(天子的秘书兼顾问),也带过兵打过仗(骑兵师师长),已经有了不错的人生履历。
  现在,因为参加平息黄巾军叛乱有功,正式被任命为郡太守一级的国相,曹操的人生履历又再上一个新台阶。
  与到顿丘县上任时的心情不同,此番曹操前往青州,心里颇有点踌躇满志。即使在不太强调干部任职年龄的东汉,三十岁能当上太守的毕竟也不多。
  黄巾军掀起的高潮被压制下来,全国局势突然变得平静起来,曹操心里关于“乱世”、“治世”的思考又发生了轻微的变化。也许天不灭汉,只要天子肯振作起来,朝野上下充满正直之士,国家的根基还是稳固的。
  在治世里做个能臣也是自己的人生选项。要做能臣,就要积累实践经验,了解民情,增添阅历,不断历练自己,此番到济南国任职,就是最好的机会。
  所以,曹操来的时候很兴奋。
  但是,到任不久的曹操便被迎面泼来的冷水浇了个透心凉,心情变得很差。
  济南国下辖东平陵、于陵、台、菅、土鼓、梁邹、东朝阳、历城等十个县,由于以前历任国相疏于政务,未能严于治理,造成吏治腐坏,这些县令和县长绝大多数都存在严重的问题。现任济南王刘康,是河间王刘利的儿子,他与当地这些县官结成同盟,又与朝廷里的宦官权要们来往密切,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网。谁到这里来上任,也无法施展拳脚。一开始,大家并没有把这个三十岁的国相放在眼里,根据他们的经验,对付这样的外来户,只需三招即可:一哄二吓三逼,不出一年半载谁在这儿都待不下去,到时候只有卷铺盖走人。如果愿意留下来投靠他们,结成共犯联盟,他们也会表示欢迎。
  接下来的情况让他们有点吃惊。这个年轻人似乎很沉稳,很老练,先搞了两三个月的调查研究,之后突然出手,大刮廉政风暴,一口气拿下了十个县官中的八个,罪名是贪污受贿、滥征税费、为地方黑恶势力当保护伞、鱼肉百姓等。
  给这些人找犯罪证据太容易了,关键是敢不敢。曹国相一出手,济南国官场就炸了营,出了事的官员们家里人赶紧通过各种关系疏通,有的跑来向曹国相求情,有的跑到朝廷那里搬救兵。济南王刘康一下子也傻了眼,国相虽然名义上是他的属下,可按照朝廷体制,他根本管不了,国相既不用向他汇报工作,做任何事之前也不需要向他请示。
  刘康是个吃软怕硬的家伙,一看姓曹的这小子是个铁腕,就想自己还是不要掺和的为好,不然这把火就会烧到自己头上。
  奸人下台换上清正之人,老百姓一片叫好,社会沸腾。其他作奸犯科之人失去了保护伞,不用曹国相招呼,主动玩消失。这下子却苦了周边的几个郡国,史书记载:“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问题也不那么简单,实际上曹操捅了个马蜂窝。吏治的衰败由来已久,积重难返,不是一两次廉政风暴能解决的。表面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奸恶势力之所以奸恶,缘于那一张看不见却很可怕的网。
  你要了人家的脑袋,关了人家的监狱,砸了人家的饭碗,这些人能做的只有一件事:跟你拼命!
  一时间,告黑状的、搞恐吓的、造谣的,都冲着曹操来了。有消息灵通人士甚至言之凿凿地说,主管地方官员纠举工作的青州刺史那里,以及朝廷里主管官员廉政建设的御史们手中,收到告曹操状的检举信摞起来比曹操的个子都要高了(反正曹操个子本来就不高)。
  但曹国相置之不理,廉政风暴告一段落后,他又推出了下一阶段工作重点:禁淫祠。自汉初年以来的三四百年里,济南国这个地方一直盛行鬼神崇拜和淫祀之风。早在汉初吕后临朝称制的时候,她抛弃了高祖刘邦定下来的“非刘氏不王”的“白马之约”,大封吕氏一门,刘氏社稷岌岌可危。后来,在周勃、陈平等刘邦老战友们的协助下,吕氏被诛灭。
  在这场斗争中,刘邦的孙子刘章也出了大力,到汉文帝时他被封为城阳景王(城阳景国即今天的山东省莒县一带,与济南国相邻)。
  城阳景王作为保护刘氏政权的功臣,逐渐演化为维护大汉统治的保护神。三百多年来,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每当刘氏皇权面临危机时,不希望改朝换代的人们都会想起城阳景王,给他修庙祭祀。
  本来这倒不是什么大事,但这种祭祀之风刮得也太厉害了些,比如与城阳景国相邻的济南国,各种祭祀他的祠庙多达六百多座,已经变成了淫祠。淫,是泛滥的意思。
  淫祠背后隐藏着复杂的腐败问题和不安定因素,因为这些祠庙都由一些地方黑恶势力操控,所需要的花费分摊给辖区内的百姓,百姓对此苦不堪言。
  这些人还以淫祠为依托结成一种势力,打着祈福、禳灾和为百姓祛病的旗号,大搞各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