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秘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的史书,名叫《汉纪》。
  另一个人是孔融,此时担任皇家事务部部长(少府卿),这个人让曹操越来越感到讨厌,他跟天子也很谈得来,他们谈的可不都是学术话题。
  郗虑原来担任光禄勋卿,跟孔融平起平坐,曹操废三公之制后,任命郗虑为御史大夫,成为三公之一,是孔融的上级。孔融对此不加掩饰地表示了不满。
  曹操常驻邺县,许县的一举一动就交给郗虑来监控,重点就是像孔融这样跟天子走得比较近的人。曹操路过许县,自然要把郗虑秘密召来问问情况,郗虑刚受到孔融的嘲讽,正要报复一下,于是说了孔融一堆坏话。
  这把曹操长期以来对孔融的不满全部勾了出来,曹操让郗虑整理一下孔融的材料报上来,等候处理。
  郗虑马上把举报信整了出来,他不愧是郑玄的高足,把孔融所谓的劣迹整理得很到位,但凡能给孔融判上十年八年的地方,他一个没漏,中间还添油加醋、煽风点火,欲置孔融于死地。
  《后汉书孔融传》引述了郗虑整出来的黑材料,归纳起来其中列举了孔融的四条罪状:
  第一条:“少府孔融,过去在北海国,看到天子遇难,就招募徒众,意欲不轨,他曾经说:‘我是圣人之后,即使君临天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何必卯金刀?’”“卯金刀”是繁体的“刘”字,说孔融早在北海国当国相的时候就有造反的意思,这一条估计没有多少人会相信,孔融没有那么大的抱负,他连北海国相都当不好,哪敢谋反?
  第二条:“后来又与孙权的使者暗中来往,对朝廷进行诽谤。”从官渡之战后到赤壁之战前,孙权一直表面臣服于朝廷,经常派使者到许县来,孔融倒是有很多机会跟孙权的使者接触,但有没有上述问题,这谁也说不清。
  第三条:“孔融身为朝廷部长级官员(身为九列),不遵照朝廷礼仪,经常戴个秃巾,穿着很随便的衣服在宫廷里走来走去(秃巾微行,唐突宫掖)。”孔融有大名士的作派,别人开会穿正装打领带,他偏偏爱穿穿夹克和牛仔裤,这种情况完全可能。
  第四条:“跟狂士祢衡在一块胡说八道(跌荡于言),说什么‘父之于子,有什么亲情可言?只不过是情欲的产物而已;子之于母,也是一样,就像一件东西被放在筐里,拿出来以后就没有关系了’。他与祢衡互相吹捧,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吹祢衡为‘颜回复生’。”孔融跟祢衡的关系尽人皆知,曹操不喜欢祢衡,但并没有治他的罪,孔融跟他交往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至于人家喜欢互相表扬一下,似乎也不关别人的事。
  上面这四条罪状里,第一条根本已无从查证,推断起来恐怕是子虚乌有;第二条含含糊糊,似有似无;第三条可能属实,但属于小问题,批评教育即可,用不着大做文章;第四条倒是一把杀人的刀,因为它涉及伦理,这是可大可小的事,上升到朝廷律法上来判断,既可以批评教育、下不为例,也可以罚工资、扣奖金,也可以判个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但不幸的是,也可以判处死刑。
  朝廷的律法就是这样,遇到模糊的东西就有模糊的处理办法,司法的量裁区间大得要命,就看你怎么认识了。
  也就是说,孔融如果犯了上面所列的部分错误,处理起来既可以给他来个诫免谈话,让他以后注意;也可以直接砍他的头,让他以后想注意也没有机会了。
  在郗虑看来,孔融的上述种种罪状实在罪大恶极,他建议将其判处重刑,立即诛杀(宜极重诛)。
  曹操正忙着南下,没有功夫细看细审,直接替献帝做主,进行了批示:判处孔融死刑,立即执行。
  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名动天下的大名士、朝廷九卿之一的少府卿孔融因郗虑的告发而下狱,随即被杀,死时五十五岁。
  其实,曹操早就想杀孔融,因为孔融得罪他不是一天两天了。另一方面,孔融对曹操也早就心生不满,有意跟他对着干。
  一个是大权在握,碍于对方的名望一忍再忍;一个是大名远扬,仗着自己人气很高无所顾忌。
  曹操曾颁布过《禁酒令》,目的是节约有限的粮食,保证战争所需。孔融给曹操写信非要争论一番,他从尧舜到先贤,到他的祖上孔子,再到刘邦、樊哙、袁盎引了一大堆古人,其中不乏有名的酒鬼,说明饮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纯粹是想搅局。
  他是大名士,曹操还不能不回答,曹操耐着性子给孔先生回了封信,阐明禁酒的现实意义,哪知孔融不让理,一连给曹操回了好几封信,语气越来越不友好(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
  曹操与袁绍相争于官渡,孔融不出来帮忙也就算了,他还说风凉话,大谈什么和平主义,劝曹操不要兴兵。
  前面提到,曹操想恢复古代的九州制,孔融马上对着干,提出要恢复古制就一块恢复,比如古制中的王畿之制,以天子为中心,千里之内应由天子直接管理,不能封给别人,导致九州制泡汤,曹操的不满可想而知。
  最让曹操不能容忍的是孔融也搞人身攻击,曹操娶儿媳妇孔融也不放过,要嘲讽一番。据《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下邺县后,十八岁的曹丕看上了二十三岁的甄宓,把她娶回家。孔融听说后给曹操写来一封信,却不是来贺喜的。
  孔融在信里阴阳怪气,说了一句话叫“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这一句出自何典、又是何意,连饱读诗书的曹操也一头雾水。后来曹操见到孔融,当面请教这出自哪个典故,孔融回答说:“是根据当时的事情,顺手现编的(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周公是武王的弟弟,妲己是殷纣王的爱妾,武王并没有把妲己赐给周公,所以曹操翻遍史书也找不出来这是什么典故,竟然是孔融这小子现编的,把曹操比做武王,曹丕比做周公,甄宓比做妲己。
  武王跟周公是兄弟,曹操跟曹丕却是父子,这里面似乎隐含着曲曲折折的暧昧之意,似乎暗示着甄宓原是曹操所爱,后来给了儿子。在这件事上曹操和曹丕父子不像父子,兄弟不是兄弟。
  而妲己更不是什么好女人,早已恶名远扬,用她来比甄宓,这种话也只有孔融一个人敢说。
  孔融确实敢说敢干,自始自终都是一个标准的老“愤青”,他终于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跟孔融一块被杀的,还有他的妻子和子女。孔融有两个孩子,儿子九岁,女儿七岁。据《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孔融被杀的消息传来,他的儿子、女儿正在玩下棋,听说父亲被害的消息,这两个孩子表现出了成人都少有的风度:一动不动,继续下棋,就好像没有这件事一样。
  别人急了,说这两个傻孩子,你们的老爸都被杀了,你们还不赶快跑?这两个孩子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鸟巢都毁了,鸟蛋哪有不破的呢(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
  他们当时在别人家玩,那家人家里有肉汤,哥哥想喝,妹妹说:“有今日之祸,还能多活多久,还能知道肉味吗?”临死之前,妹妹对哥哥说:“如果死后有知,我们就能马上见到父母了,这岂不是我们所愿!”
  兄妹二人从容就刑,面不改色心不跳。
  也有史书记载说,曹操本不想把事做得那么绝,想免这两个孩子不死。后来听人报告说这两个孩子在家里突遭大难的情况下如何镇定自如,又说出了“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这样的话,曹操觉得太可怕了,还是把他们杀了。
  孔融被判的是“弃市”,就是在市场人多的地方公开处斩,之后尸体进行展览,不许收尸,不许悼念。
  这时有个人跑来抱着孔融的尸体大哭,一边哭一边说:“文举你舍我而去,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样子十分悲痛。
  这个人是孔融的好朋友脂习,此时担任太医令。脂习与孔融素来关系很好,他看孔融越来越跟曹操对着干,曾劝他收敛一些,但孔融不听,终于被杀。
  曹操大怒,把脂习关了起来,但过了两天怒气就消了,觉得脂习很讲义气,说明他为人正直。曹操一向欣赏这样的人,于是原谅了他,不过罢了他的官,让他迁到许县东土桥一带居住,算是惩罚。
  脂习后来还见过曹操,曹操称他为慷慨之士,询问他的生活情况,当得知脂习生活困难时,吩咐给他安排新的住所,还进行了赏赐。曹丕称帝后,给了他一个中散大夫的闲职,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