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秘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佗给曹操看了病,决定用针灸的办法治疗,他从曹操胸椎部的膈腧穴进针,不用多大功夫,曹操就感到脑清目明,头也不疼了。曹操大为高兴。华佗说:“您的病是脑部的顽疾,短时间内难以除根,必须长期治疗,慢慢见效,以求延长寿命。”
  华佗说的可能是实情,但曹操听了有些不悦,他以为华佗在他面前故弄玄虚,能很快治好他的病却不那样做,目的是邀功请赏。不过,为了下次头疼的时候有人能治,就把华佗留在身边,成为首席保健医生。
  开始的时候,除了给自己看病曹操还允许华佗给老百姓看。曹操担任丞相后,要求华佗专心为自己看病,不再为其他人服务。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医生,不能经常接触患者便无法提高医术,对于华佗来说这是一件很苦恼的事,华佗有点闹情绪。
  华佗后来找了个借口,说接到家里来信,要回家看看,曹操准了他的假,但华佗一去迟迟不归。曹操几次写信去催,又派地方官员前去看望,华佗仍然没有动身回来的意思。
  曹操大怒,派人前去核实,交待说如果华佗的妻子真的有病,对华佗不予追究,并且赏赐给小豆四十斛,宽延其假期。如果有假,就把他抓起来。派去的人一看,华佗的妻子没有病。华佗想当个体行医者,不想当领导的专职医生,于是撒了谎。
  曹操最恨骗他的人,于是把华佗抓了回来,关到许县的监狱里。荀听说后向曹操求情:“华佗是个老实人,本领很大,还请从宽处理。”谁知曹操的怒气未消,不仅不肯原谅,而且大骂华佗是鼠辈,下令将华佗处死。
  《三国志》记载,华佗临死之前,拿出一卷书给狱吏,说这上面的东西可以活人的命,但这个狱吏胆小,不敢要,华佗也不勉强,在狱里把它烧了。
  华佗留下了很多故事传说,却没有留下一部医学著作。如果这个狱吏冒险收下华佗的书并传之后人,没准又是一部《伤寒杂病论》呢。
  华佗死后,曹操又犯头疼,曹操说:“华佗虽然能治这个病,但这个人不好好治,慢慢拖着,想以此自重,我不杀他,他也不会为我断病根。”曹冲生病的时候华佗已经死了,这一回曹操不再嘴硬了,他叹息道:“真后悔杀了华佗,让我儿活活病死了啊!”
  华佗死后,没有回故乡谯县安葬,就埋在了许县,这可能缘于他死前的身份是个囚犯。但华佗墓却保留了下来,位于如今河南省许昌市城北苏桥村的南石梁河西岸,现在的墓前还立有石碑一通,上书“汉神医华公墓”。
  据亳州地方志记载,华佗在谯县的故里位于如今亳州市东北二十多公里处的华佗村,村里原来有个华佗庙,现在已经被毁。据报道,前几年村民在其旧址上盖房,无意中发现一种很好看的粉红色花朵开得很旺盛。这种花就是蔓陀罗,它有镇痛、麻醉的作用,当年华佗制作“麻沸散”,其主要成份就是蔓陀罗。
  据说华佗村现在到处都种上了蔓陀罗,看到这些花,不禁把人们的思绪又拉回到一千多年前,让人们对这个伟大的医学家多了一份怀念之情。
  【四、文姬归来】
  建安十三年(208年)注定成了多事之秋,但很多事件都被这一年年底发生的赤壁之战所掩盖而几乎被湮没了。
  这一年除了北征乌桓,除了郭嘉、曹冲和华佗之死,还有一件事不能被忽略,那就是一代才女蔡文姬的归来。
  前面介绍过蔡文姬的身世,围绕着她至今仍有许多待解之谜,如她的生年,被匈奴人掳走的时间、地点,以及在匈奴人那里的身份等,这些问题曾经引起过一场激烈的讨论,蔡文姬一时间成为汉末女性中在当代人气最高的人。
  基本可以明确的是,蔡文姬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被曹操赎回的。
  蔡文姬的事迹主要保存在《后汉书董祀妻传》里,但这篇传记在许多地方也语焉不详,且充满争论。根据这篇传记,蔡文姬嫁给河东郡名族卫家,丈夫叫卫仲道,嫁过去之后不久丈夫就死了,没有孩子,于是回到娘家。蔡文姬的娘家在陈留郡(今河南开封)。
  兴平年间,天下大乱,蔡文姬在一片兵荒马乱中被“胡骑”所掳,辗转到了匈奴人那里,被迫改嫁,在“胡中”生活了十二年,并生下两个儿子。
  这些记载不仅简单,而且与其他史料有相抵触之处。兴平年间蔡文姬的父亲蔡邕还在人世,并且是董卓的座上客,他不应该让女儿待在老家陈留郡,最后被乱兵所掳。所以,既是大文学家又是历史学家的苏轼就认为,蔡文姬是在长安被胡人所掳的,时间比兴平年间稍晚一些。
  蔡邕当年对王粲有超乎寻常的赏识,并要把家学及后世托付于他,也引起人们对他是否有意招王粲为婿的猜想。当然,这只是猜想。
  后来蔡邕被杀,王粲远赴荆州,蔡文姬即使身在长安,也变得孤苦伶仃。
  总之,她是个少有的才女,却也有着非同寻常的苦命。
  她的父亲虽然是名满天下的大学者,而且是一名朝廷官员,但是还在幼年时代,她的干部子女身份就没有了,因为她的父亲招惹了宦官而被流放。
  在那个年代,被流放的人身份就是奴隶,其命运可想而知。
  后来灵帝驾崩,宦官被灭,董卓上台,慕蔡邕之名重新启用他,父女二人的命运才有了转机。这时候,蔡文姬大约十二三岁。
  根据推测,她十四五岁的时候嫁给了卫仲道。丈夫是个读书人,对她也很好,丈夫一家在当地也是旺族,一切看来都很好,她应该开始幸福的生活了,但不幸得很,蔡文姬刚过门不久丈夫就因病死了,她背上了克夫的恶名,加上没有孩子,被迫回到了娘家。
  河东郡大致范围是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一带,这儿离长安更近,离开夫家的蔡文姬应该到长安找父亲去,这似乎更合乎情理,所以苏轼等人坚持认为她到了长安。
  如果蔡文姬来到了长安,等待她的将是更大的不幸。
  因为没过多久,董卓被除,在王允等人眼里蔡邕是董卓的爪牙,必欲除之而后快。因为那一声叹息,父亲身首异处。
  蔡文姬从此又无依无靠了,就在她不知何去何从之际,长安陷入了更大的动荡,董卓的旧部重新杀了回来,长安成了人间地狱。
  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蔡文姬没能躲过这一劫,她被凉州军中的“胡骑”掳获,成了这些异族的战利品。
  古人一般把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为胡人,俘获蔡文姬的是匈奴人。
  在东汉,匈奴分成了两个部分:北匈奴和南匈奴。南匈奴亲汉,北匈奴被打败,但其地盘被后来崛起的乌桓、鲜卑等部族瓜分,南匈奴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一度只有南北三百五十里、东西二百五十里的有限区域。南匈奴也在分化,一部分居住于河东郡平阳,即今天山西省临汾附近;另一部分居住于所谓的“西河美稷”。关于后一个地方至今存在争论,有人认为它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也有人认为它在山西省的离石。
  史书记载蔡文姬落入左贤王的部落中。南匈奴的首领称单于,有呼厨泉、于扶罗等著名的南匈奴单于,左贤王应该是他们手下的部族首领,叫什么名字已不得而知,到底生活在平阳,还是生活在西河美稷也无法推断。
  所以,蔡文姬落于匈奴人之手后,可能生活在内蒙古大草原,也可能生活在今天的山西省的北部,甚至生活在山西省西南部的临汾一带,而且后面两种可能性更大,这与一般印象中的情形会有所不同。
  与一般印象有所不同的,还有蔡文姬在南匈奴人那里的身份。
  通常认为蔡文姬是左贤王的妃子(阏氏),甚至有说她是左贤王最宠爱的妻子,但这于史料并无记载。史书中只说她“没于左贤王”,并未提及她与左贤王本人的关系。
  北方少数民族有杀到哪儿抢到哪儿的习惯,不仅抢金银财宝,抢粮食牲畜,也抢妇女和孩子,孩子将来就是战士或奴隶,妇女可以生孩子。
  被抢的妇女地位是很低的,与奴隶没有什么区别。也不排除因为貌美而被匈奴人首领看中从而改变处境的可能,但围绕着蔡文姬却找不到这方面的记载。
  蔡文姬到南匈奴人那里又嫁人了,而且还生下了两个儿子,但她嫁的人不大可能是左贤王,她的儿子也不是王子。
  所以,曹操才可能把她赎回来。
  曹操跟蔡邕是忘年之交,曹操担任议郎的时候蔡邕也担任相同的职务,他们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