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王朝1566-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毁堤了?谁要害你了?”杨金水的声调意外的平静。
  李玄一愣,紧接着说道:“整个堤,九个大堰口都是儿子去年监管修建的,固若金汤一般,不可能,不可能会决口,可现在每个堰口都决了口……”
  杨金水:“天底下哪儿有金汤一般的河堤?哪儿有金汤一般的堰口?”
  李玄更愣住了,懵在那里,怔怔地望着杨金水。
  这时杨金水的声调突然变得柔和了:“芸娘,你起来去拿我的衣服给他换上。”
  听到这句话,刚才还满眼惊惶的李玄眼睛一下直了,透过杨金水的身侧向大床里边望去。
  一个苗条女人的身影从杨金水背后的大床上懒懒地爬起来了。原来就是在织造局大厅堂披着丝绸的那个美人!
  这时那芸娘穿着一件比杨金水里边的那套睡衫更薄的蝉翼丝衫,飘飘地下了床,也不看他们,径直到一旁的大柜边,打开柜门,拿出了一套杨金水的衣服,往一旁的椅子上一放,又走到床边,懒懒地爬了进去。
  李玄也不敢再多看那芸娘,只好低着眼还跪在那里。
  杨金水:“还不起来,把你那身湿皮剥了。”
  李玄还是跪在那里:“干爹,九个县哪!要是淹了,儿子这颗头……”
  “死不了你。”杨金水有些厌烦了,“起来,换了衣就待在织造局,哪儿也不要去。”
  李玄懵懵懂懂地站了起来,突然像是一下省了过来:“这个事干爹知道?”
  “知道什么?”杨金水目光一冷。
  李玄打了个颤:“我、我也不知道知道什么……”
  杨金水:“不知道就是你的福!我可告诉你,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我们是宫里的人,只管老祖宗交代下来的事,地方上的事,捅破了天也让他们地方衙门的人自己跟自己踹被窝去。这几天河道衙门你也不要去了,淹田死人,你都在这儿待着。”
  李玄这时还有什么不明白,立刻接道:“那干爹得赶紧给儿子挪个位子。”
  杨金水:“已经给老祖宗报上去了,等老祖宗的安排吧。”
  “儿子明白。”李玄这一句答得总算有些响亮了,这才爬了起来,到椅子前珍宝般捧起那套衣服,偷偷地深吸了一口气,接着干咽了一口唾沫,却还赖在那里,接着就去解衣襟上的带子。
  “这儿是你换衣服的地方吗?”杨金水冰冷的声音甩了过来。
  “儿子该死。”李玄不敢再解衣带,捧着那套衣服向门边走去,走到门边又停住了,回头看了一眼杨金水,又看了一眼杨金水的背后,说道:“多谢干爹,多谢干娘……”
  杨金水:“去吧。”
  李玄这才迈过门槛,轻轻地将门带上。
  浙江杭州沈一石作坊客厅
  一张大圆桌,摆了酒筷,菜已经上了几道。几个人仍坐在大厅两侧的座位上,显然在等着谁。一个长随疾步走了进来,趋到郑泌昌身后低言了几句。郑泌昌眼中掠过一丝不快,可也就是一瞬间,接着站了起来:“杨公公不来了,我们给马大人他们三个压惊吧。”
  何茂才的不快却立刻发泄了出来:“他是掌纛的,这个时候要决断大事,他倒不来了,这算什么?”
  他的这几句话立刻在马宁远、常伯熙和张知良的身上起了反应,三个人脸上都显出了阴郁,闷闷地站在那里。
  沈一石的脸上也掠过了一丝犹疑,可是很快消失了,他和平常一样,平和地望向郑泌昌和何茂才。
  郑泌昌这时必须出面压住阵脚了,他先给何茂才递过去一个眼色,接着说道:“那我们先议,议完了再请杨公公拍板。马大人,你是第一功臣,今天你坐上首。”
  “什么功臣,天下第一号罪人罢了。”马宁远的声音有些嘶哑,“到时候砍头抄家,各位大人照看一下我的家人就是了。”说着他首先就在打横的那个位子上坐了下来。
  听了这话,常伯熙和张知良也是一凛,互相望了一眼,跟着在下首的位子上闷坐了下来。
  郑泌昌和何茂才也对望了一眼,两人这才走到上首,同时端起了酒杯。
  郑泌昌:“为朝廷干事,功和罪非常人所能论之。只要干好了改稻为桑这件大事,功在国家,利在千秋。田淹了,不饿死人就什么都好说。沈老板,买田的粮食要加紧抢运,饿死了一个人,那便是罪。”
  沈一石也站在打横的位子前端起了酒杯:“各位大人放心,有一分田我就有一分粮,饿死了人,我抵命去。”说完立刻将杯中的酒喝了。
  “这下该放心了吧?”郑泌昌举着酒杯望向马宁远。
  马宁远端着酒杯站了起来:“到时候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谈不上放心不放心。听说部堂大人已经去了堤上,我要是还在这里喝酒,那便是没了心,也没了肝肺!”说完这句,那酒也没喝,搁下杯子大步走了出去。
  几个人都被他晾在那里,面面相觑。
  常伯熙和张知良也慢慢站了起来,望向郑泌昌和何茂才:“我们要不要去……”
  浙江淳安大堤
  黑沉沉的夜空中那个画外音又响起了:“农谚云,‘狂风不终朝,暴雨不终夕’,而洪水往往涨于暴雨之后。明嘉靖四十年新安江的端午汛就是这样,暴雨铺天盖地下了一天,在半夜时分终于停了。可接下来几天,上游千山万壑的山洪都将倾入新安江河流,水位将不断上涨!”
  雨停了,涛声更大了。天还是黑沉沉的,无数的火把在大堤上闪烁,在涛声的巨吼中明灭不定,那样的无力,那样的弱小。
  堤上火把闪闪,无数的兵士,还有许多百姓扛着沙包、抬着沙包向着巨大的湍流声方向疾跑!
  和着涛声,轰鸣的湍流声是从堰口的闸门发出的。闸门两侧那两道决口已有五尺来宽,江中的洪水正轰鸣着往这两道决口里冲挤,两道洪流汹涌地冲过决口扑向大堤那方的农田!
  几只火把光下,戚继光和谭纶都站在决口边上。
  沙包在决口边的大堤上已经垒成了一道墙。
  一排士兵站到了垒成墙的沙包边上,还有一些青壮的百姓也站到了沙包墙边上,所有的目光都望向了戚继光。
  戚继光:“准备下包。”
  士兵把长枪的柄端同时插入了最底下的沙包堤面,用肩扛住了枪杆。
  一些青壮的百姓也把竹杠插到了沙包的底下,用肩扛住了竹杠的上部。
  “下包!”戚继光一声令下,一面墙似的沙包同时倾入了决口。
  无数的目光望向决口。
  那么多的沙包,倾入决口却像一把撒进沸锅的盐,立刻被激流冲得无影无踪!
  无数双目光立刻黯淡了!
  “再扛!”戚继光的脸冷得像一块铁。
  那么多士兵,那么多百姓立刻又急跑起来。
  无数双脚跑向大堤的另一侧,几只火把光下站着总督署的亲兵们,他们的前面,面对大河的堤边,孤独地站着胡宗宪。
  谭纶这时悄然走到了胡宗宪的身边。
  “堵不住吗?”胡宗宪显然感觉到了走到背后的谭纶,依然望着黑沉沉奔腾汹涌的河流,声音十分低沉。
  “事先毫无准备,堵不住是意料中的事。”谭纶的情绪十分激愤,“九个县,九个堰口,我们这里堵不住,那八个堰口更堵不住。他们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胡宗宪:“那天马宁远送我山参,我就该想到的。几百万生民,千秋之罪呀……”
  “如此伤天害理,遍翻史书,亘古未有!任谁也想不到……”谭纶接道,“看这个样子,得分洪。”
  胡宗宪一凛,没有立刻接言。
  谭纶:“淹九个县,不如淹一个县、两个县。到时候赈灾的粮食也好筹备些。”
  胡宗宪:“元敬也这么想吗?”
  谭纶:“也这么想。但这个决心要你下。”
  胡宗宪又沉默了,良久才说道:“对淳安、建德的百姓也不好交代呀。”
  谭纶:“先尽人事。元敬准备让兵士们跳到决口里去堵一次。能堵上,便九个县都让人去堵。死了人还堵不上,对百姓也是个交代。”
  胡宗宪慢慢转过了身子,火把光下那张清癯的脸更显憔悴了:“那也得赶紧疏散百姓。”
  谭纶:“已经安排了,好在四处是山,百姓疏散很快。”
  胡宗宪的目光慢慢望向决口方向,就在这时,那边传来了戚继光的下令声:“结成人墙!跳下去,再推沙包!”
  胡宗宪一凛,谭纶也是一凛。
  胡宗宪大步向决口走去。谭纶,还有那些亲兵队紧跟着走去。
  决口边,一排垒起的沙包墙上赫然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