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我还就只怕你不要!就怕我给的你用不完!
    我给他派遣去了20名农业技术人员和四吨粟种。这个数量足够他播种4000亩左右的土地。就看他剩下地人手够不够用了。
    我给技术人员下达的命令是:千方百计让盈伯开尽可能多的荒地!
    但在太昊城这边,建城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我不满足于现有的农业水平了。
    后世的“现代化”农业产量,粟可以达到亩产700到1500斤。
    就算在清朝时期,400斤以上也是小case,比我现在的产量多了一倍。
    如何提高粟的亩产?
    我想搞一场“农业革命”。
    实际上也不过是对农业技术进行一些局部的改进。
    但我相信对亩产量地提高会有重要的重要。
    前几年地农业生产中我已经使用了疏苗的技术,将已经发出来的长势较差的粟苗去掉,以保证壮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这一措施将亩产提高了大约20到40斤左右。
    但选种的工作却从没有进行过。
    相信后世地粟应该进行过多次的选种优化。才得到较高产的品种,这项工作地周期比较长。如果说不脐进行的话,说不定到我挂掉还是达不到想要实现地目标(向袁隆平院士致敬!)。
    就算条件和我的知识有限,搞不出高产的“杂交粟”来,但优化一下品种,提高一点产量应该没问题吧!
    就我对农业的理解,选种有两层意义。一是在播种前对将要播下去的种子进行筛选,以提高出苗率和出苗的平均质量。另一个层次的选种则是在长成的粟株中选择强壮、抗倒伏、粟穗大、籽粒大、单穗重、单稳粒多的粟株进行选育,专门建设育苗地进行良种培植。
    太昊二年的春播。我打算两项工作同时进行!
    一方面组织了500多名的“农业妇女”参加选种子的工作,我示范性地在一斤多粟种中选出不到三分之一的“优秀种子”。选择标准是要求粟粒个大、均匀、形状规范、饱满。
    妇女同志们在多年的野外采摘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什么是好东西有很强的悟性,看到我选出来的粟种和没选过的一比较,立刻掌握了要领。最后在近一个月的紧张工作后,用了近40吨原材料,才选出了不足15吨的优质粟种,我验收了一下,好家伙,比平均粟粒体积大了一倍,而且没有看到明显的空壳情况。
    这段时间内,我除了督促开荒和建城工作,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粮仓里度过的,因为选育新种的工作得由我亲自进行,秋收中大量的粟穗是整穗晒干入库的,我的任务就是在这些粟穗中选择优质的整体粟穗,再找少昊的妇女同志协助,将这些特殊粟穗上的杰粒取下来单独选种。
    3月底,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两场春雨过后,我们的春播工作才进入准备就绪状态,春播抢种工作开始了。
    春播期间,除烧砖组外,我停下了其他所有的建城工作,全力投入春播中。姜族的族人对春播工作显得有些生疏,但学习起来很快。
    我则埋头精耕细作我的“一亩三分地”:优质品种粟穗得到的特殊种子,就种在这几亩实验地里。
    铺上了特别厚的底肥采用了‘密植移栽’技术将粟种均匀而密集地种下去,发芽后取茁壮的苗进行均匀的移栽。
    一次性地采用了这么多农业技术希望太昊二年的秋天,太昊族能如我所愿收获一个意外的惊喜。
    正文 第九十九章 … 姜族强敌
     更新时间:2009…2…16 13:57:57 本章字数:2081
    为了在小范围内进一步提高产量,我对实验田进行了诸多“精耕细作”,除了铺上大量的底肥,更加大了耕犁的深度,细化了土壤颗粒,还创新性地使用了“密植移栽”技术。
    在一片不到300平米的试验田内,将所有的土壤颗粒扫平,细密而均匀地播下优质粟种,在十五天后,再将长势良好的幼苗均匀地移栽到近6亩地里。
    在接近四月上旬结束时,其他播种大军早已经返回建城工地现场,我才基本完成我的移栽工作。
    看着长势良好的18000亩粟苗,以及让我流了不少汗水的“实验田”,我在心里默祷:太昊或大元的祖神,天地间所有的神灵,请你们看顾太昊族和我元齐,让我们在这个秋天收获到意料之外的惊喜!
    木驼在春播后就被派遣到大元四城和少昊各部族去了解春播工作,从木驼近期让骑兵传回来的消息中,我知道四城中最少的都种下了近10000亩粟,而少昊宗族盈氏在太昊技术人员的鼓动下,居然开出了近5000亩栗地。虽然这个数字比皋陶、莒族、郯族都少了一大截,但宗族的示范效应是其他部族所不能比拟的,少昊的农业时代将比我预期的还要早一些到来了,相信少昊的各大小部族将很快从每一到两年进行的祖神祭祀活动中,学到宗族的农业技术。
    但更让我惊喜的是,少昊的各部,包括盈伯,都从大元学到了一个经验,就是在秋收前得建起贮放粮食的仓库。山洞固然有一定的容量,但粟产量的大小也是这些部族必须顾虑的因素  如果制作足够的木斗仓放入山洞,祭祀活动就不用想搞了!
    为此好几个部族向大元诸城提出了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从木工到建筑工都变得紧俏起来,行情很快上涨到15个劳动力一个技术工,并在这些部族中掀起了一股学习技术工的热潮。而原来在大元诸城学过基本功,接受过培训的各族子弟成为最优秀的学员。这反过来又推动了大元学校的新生入学热潮。
    至少就我所得到地信息,学习技工的部族子弟要明显多于学习历法和医学的,只有文字方面未受殃及。因为要学习建筑或木工就得掌握一定地大元文字。
    随着这个变化,大元学校的职能在一定阶段只能是“职业技术院校”了。
    我不在乎这个变化,要是这个年代的大元学校培养出一名“原始诗人”。那才是对我的重大打击,教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巧才是这个阶段大元学校的主要任务,当各部族认识到历法和大元医学的重要性,那就代表他们地文明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一天很快会到来的。
    在此之前,我的心血都主要只能耗在太昊城上面。
    春耕、春播和建设围土地的篱笆墙耗去了大量地时间和人力,春播完成后,我把几乎全部人力都赶上了建筑工地。少昊的人手返回去了,只有姜由和他的不多的族人留了下来,也算对我不小的支持。
    七月初,盛夏的时候。护城河还在铺砖石,城墙已经基本筑完了土坯,开始铺内外墙用砖。姜由居然又领来了一个姜氏的兄弟部族。
    这时我已经没有了好奇心,直接把姜奇引入了我的大帐。
    “由,不!是姜由!能给我一个好的原因吗?”
    姜由不由自主地在大热的天中打了一个颤。
    “你早就知道了?”他在发问时,看上去一派憨直的脸上,惊讶中仍然掩不住眼角闪过的狡黠。
    “姜由”我走过去拍拍他的肩“既然是兄弟之族。又是这么好的朋友,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讲,不要认为只有让姜族的族人分批前来我才会提供帮助——告诉我,姜族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
    姜由的拳头握紧,嘴唇抿闭,却不发一语,看得出,这个问题掀起了他竭力隐藏地冰山一角。
    半晌,他低下头,双手松开。垂头丧气。
    “既然太昊族已经知道了,那我还是带姜族人离开,不会给太昊族带来任何麻烦,但能不能等到到秋收以后,我们的族人收获一季粮食?”
    收获粮食?我怎么不知道姜族人开有自己的土地?他们也种下了粟苗?
    “你如果不把元齐当朋友,我会让你离开,并提前把你将要收获的粮食提供给你,将来由太昊族去替姜族收割庄稼。但最后一次我问你——你有没有曾经把我和木驼,甚至是太昊族当作是姜族或姜由的朋友?”
    原始人就是原始人,经不起这一激。
    “怎么没有!”姜由爆发起来“就是因为把太昊族、元齐族长和木驼兄弟当成朋友,我才只能带族人离开!”
    吼叫的声音甚至引起了风余的注意,进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朋友是要互相帮助的,不是用来逃避的!姜由,告诉我——什么是你所不得不逃避的?那决不应该是我和木驼!”
    姜由一下子跪倒在虎皮上,以手拉地,口中粗声喘气,气壮如牛,让我联想起他们的图腾。
    “不!我不能让太昊去面对我姜族的敌人!”
    “敌人?什么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