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上炎族战士,太昊族人有多少胜算?
    若不算少昊、大楚与大元的力量,仅凭太昊城的军队,在数量上已经远落后于炎族人,若加上大方城、骊山城,或者还有一战之力,眼下城中不过三千多壮年战士,炎族军队据说已经有了六干多人!
    炎族打苗族是真的吗?
    若六千多战士南下,确有一战而灭苗族的实力,但炎族会不会止步于此?
    若炎族此行竟是为了太昊而来,我们如何应对?
    炎族到苗族之间,虽然并不需要通过太昊城,却一定会经过骊山城和大方城,炎族会不会只是“经过”而已?
    这些日子以来,血战都在姜氏内部爆发,姜氏除了宗庙所在的牛神山,其他部族都没有像样的城池,三座较小的城本来就在支持炎族的部族手里,这也是炎族敢于和姜由叫板的重要本钱,最后一座支持姜由的小城则是在炎族联军兵临城下时放弃了战斗。
    所以到目前为止,战斗和杀戮都在姜氏发生,太昊战士还没有见到血腥。
    可是若炎族南下,与太昊间的冲突能够避免么?
    殿内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风林。风林看着我,我却不作任何提示。
    是风林作为太昊族长独立决断的时候了,我也想看看风林会怎么样处理这样重大的事务。
    风林从我地表情中得不到任何信息,却知道我不想在这种情况下代他作主。
    “通知骊山城、大方城、苗城,让他们加强戒备,若炎族有攻城迹象,随时通知太昊城!”
    “大方城内的作战物资。从即日起运一半到苗城,所缺的部分由太昊城补足!同时派遣鸽兵进驻苗城,确保消息畅通!”
    “若炎族敢来犯骊山族和大方城,我太昊骑兵须立即驰援。若炎族绕城而过,直取苗城,则我太昊诸族暂不出兵,除非苗城中长老求援!”
    “兵部长老从即日起强化练兵。不可一日松懈,并派人到豫城,协助他们训练战士,加强防守!”
    风林一口气发了诸多命令。才终于缓了一口气:“父亲,您看,这样安排有没有什么不妥?”
    我沉吟半晌,却望向兵部长老们。
    “族长刚才所言,豫城那边似乎不必派兵!”兵部大长老抗言道。
    “为什么?”我有些好奇j
    “炎族若要南下,必不会通过函谷关,而是翻山南下,车马不能通行,全靠步兵,这样就更不会通过豫城。就算要攻豫城,也须从南方绕过来,先经过太昊城才能到达豫城,炎族实在不可能这般大力气,攻下太昊,就可以掌握豫城了,又何必去攻?”
    兵部长老说得颇为清楚,让元方一汗。
    “是了,既然如此,豫城那边发鸽书就是。但函谷关却怕炎族倫关,还需要小心!”风极接过话去。为风林解目。
    “函谷关却是不用担心!”风林反应过来“自上次从牛神山下接出姜由,函谷关的哨探已经延伸到函谷关外百里之内的地方,加上地形险要,炎族若想动函谷关,比攻太昊还难!”
    “哈哈!如此我们还担心什么?”我笑道“按族长吩咐准备就行了,我看这个安排已经没有什么问题,只是需要通知大方城那边,把城外的由族诸部接入城中,以免和炎族发生不必要的正面冲突就行了。”
    “是!父亲说地对,由族精壮战士都已经前往运城,族中都是些老弱,须由大方城照料,我这就叫人去通知!”
    诸事已定,我拂袖出了宗庙,却在门口碰到了从北方来的太昊工部长老,随行的是一个规模不小的翟族代表团,见我出了庙门,一时间不知如何区处,竟然跪倒了一大半。
    “起来起来!都起来吧!族长还在议事殿呢!跪我做什么!”我忙一迭声地叫停。
    “禀族长!”工部地长老却不理会我说些什么“翟族已经在大河之北起建新城,新任院王都在工地上参加建设,新城就在运城以东,大河之北,距离运城约200里,隗王说,新城请您赐名!”
    “新城?原来不叫翟城么?赐什么名?”
    “隗王道,大河诸城,以您命名的城最多,他不愿让新城与其他诸城有分别,还是请您命名的好!”
    “既然如此”我沉吟道“叫晋城吧!”、
    “晋城!是,就叫晋城!我这就叫人刻城门去!”工部长老把翟族代表交给宗庙侍卫们,自己却去石坊交待事情。
    自上次为我建房起,城中诸多建筑都采用了凿石工艺,太昊匠人们也打造了许多适合凿石的铜具,只是能够加工地石头还是很少,都是一些比较松软的石料,让我心有不甘,还是后世的铁器好啊!
    但眼下的加工能力,也足以让不少地建筑增加石材了,何况像城门上的几个字,算不上什么大的工程,太昊诸城多半都已经把我起的城名刻到了石头上,高悬于城门之上,为新城刻名也不算有什么不得了。
    今天让我最开心的却是风林的表现,作为太昊的族长,他在宗庙内已经基本上学会了怎么样独立去处理与合族命运相关的事务,而且并无太多疏漏,再过几年,就该青出于蓝了。
    这一次的炎族之争,风林的安排就没有太大地问题,他需要的,只是更多的历练,可喜的是太昊长老们会给他提供许多帮助。
    杀戮是我最不愿见到的东西,但部族发展到一定程度,杀戮却不可避免。
    这一战后,大河文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
    我迫不及待想知道这结局。
    正文 第三百八十五章 … 临终之问
     更新时间:2009…2…16 15:29:14 本章字数:9096
    太昊17年秋,完成准备工作的炎族向太昊通知,将派遣军队远征苗族,届时将通过骊山城和大方城,希望不要与太昊族战士冲突。
    太昊族长风林正式答复:太昊不介入姜氏冲突!
    10月15日,炎族远征军队通过骊山城,城中太昊战士紧张防备,在炎族大军通过后,将炎族军队所有细节都在第一时间通报给了太昊城、大方城,大方城内侦骑迅速赶往苗城,将炎族军队虚实情况报知苗族。
    按风林的安排,太昊族在大方城中只有少量的鸽兵,其他都是苗族人和少量的由族人,太昊族不参加直接的对炎族作战。
    炎族此来没有骑兵,但总人数达到了5000人,这个规模是在大河诸部战斗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炎族的实力部队可以说是倾巢而出,据说牛神山下只有一千余人的守城部队,若非姜由举棋不定,木驼早就劝动姜鹿率由族主力反攻牛神山了。
    苗族城中青壮只得三千多人。
    这个规模加上占了守城的地利,应该也可以和炎族有一战之力,但这个年代的攻城战是怎么样的,我还真没有见识过,眼下连我也说不准这一战的胜败。
    双方都有我所设计的盔甲,都采用了我发明的弓箭,都熟知我所建造的城池结构,相信也都知道攻防的关键与利弊。
    这将是怎么样的一战,连我也很好奇。
    虽然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这种规模的杀戮,但又无从阻止。
    相比之下,我更不愿让太昊族人卷入这场战斗。
    为了不让这场战斗变成单方面的杀戮,我们已经为苗族人提供了足够的物资支持,这也算对姜由有一个交待了,就算是在运城,太昊战士也已经撤出,苗城同样不能成为太昊卷入战场的最佳选择。
    11月7日,炎族军队通过大方城,但为了避免冲突,炎族人绕了一个大圈子,在离城十多里外经过,大方城上的守军连炎族的部队都没有看到,仅发现了少量的烟尘。
    12月6日,苗城鸽书飞入太昊,太昊宗庙内人头攒动,都抢着想看到这份情报。
    “炎族军已经抵达,四门中只有北门外驻营,其他方向无人出现,城中已完成准备!”
    寥寥两行字,却在太昊宗庙内掀起如潮议论。
    我在家中也很快得知消息。
    炎族人也知道人手有限,不可能做到“十倍而围之”,只能攻其一面。
    但炎族人的真正攻法是什么?
    苗城的防御能力不输于太昊,若这一战下来,或者能够为将来可能发生在太昊城头的战斗提供重要的借鉴。
    我已经在此前发给大方城的鸽书中把能够想到的后世的防守方法尽可能的都提到了,虽然还有很多工具没有做出来,但基本的防守思路应该是有的,在我的预料中,能够把炎族逼得徒劳无功,知难而退,就已经达到了目的。
    甚至在炎族人消耗过大的前提下,反守为攻也并非不可能,但这一点我不建议苗人去做,即使做到了,苗人的元气也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