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楚村已经远没有昔时地热闹,开垦过的土地又长满了野树,只有村外数里内还有零星的庄稼地在耕种,村中留守地族人不过300左右,倒是不时有零散的庸族人来投,却多半都打发到了大楚城去,没有再继续增长人口地迹象,就这样了,年青一点的庸族人还在跟父母较劲,都想着搬到大楚城中去住,看来大楚村的消失是迟早的事。
    苗城的发展却是惊人的快,毕竟处在大楚和太昊的通道上,两城间的任何物资运输都躲不过苗人的视线,加上元方也颇为大度,往往在运输队进入苗城休整时,都与苗人进行一些交易,或送一点物资给苗人宗庙,所以大楚有的东西,除了梓桦通过鸽书传到大楚城地以外,苗人都几乎一样不缺,只是在数量和质量上略有些差异而已。
    可是让我惊诧的却是苗人的数量增长。
    难怪当年随姜由漂荡的一支由人发展不过苗人,这些苗人一旦得到安身之地,得以休养生息,增长就快的惊人,当年我记得的苗人不过三四千人,眼下的苗城中,却满地都是小孩子跑来跑去,城中怕不有六七千人!
    “由族那边搬了一些过来,不过这几年小孩子是生得多些,还不都多得太昊和大楚族长照看!苗人永感大德!”
    苗城的大长老对我很是恭敬,言语中似乎对元方也感戴颇深,细想想,也不觉释然,毕竟当年苗人立足未稳时,若不是元方带着大方城的匠人和骑兵,支援了苗人的建设,并为他们征服庸族人,取得了难得的生存空间,苗人也难得有这么大地发展。
    苗人的发展还不限于城中,城外处处可见一个个小型地村落,与太昊城外和大楚城外相似,却显得更密集一些,听说以前庸族人占据的山林中,也住了不少苗人,看来苗人的发展比我所能够想像的都更快一些,将来必是不个不可小觑的大族!
    大方城自不必说,本来就是太昊属城,诸般制度都源自太昊,物资和技术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过来,大大惠及了依附于大方城的由族人,眼下除了个别极为执拗的部族还抱着地盘不放,多数的由族部落都已经融入到大方城的势力范围,要么就直接举族搬到城中,要么就在城外一到两天的路程范围内生息繁衍,处处可见大方城的影响,从农业生产模式到族人衣着,都有明显的太昊风格。
    返回太昊城,已经是四月中旬的事了,此时太昊城中春播已经完成,正是一年中最为悠闲的时光,族人三五成群,或在村坊间散漫闲逛,或在田间野外踏春,或跨马张弓,离城数十里去狩猎。
    梅梅一到城中,没怎么顾得上抱外孙,就急着从梓桦手里把养蜂场接过来,开始春天高产期的管理,我却急着到布坊去参加春蚕的后期管理,从大楚来的庸族女孩子没有去处,倒正好在家中帮忙照面风越,让我怀疑将来元楚来时,兄弟俩多半都会说庸族话了。
    风林和梓桦对我们的返回虽然早得鸽书通知,仍是喜出望外,这大半年来,也着实让他们有些公私难以兼顾,孩子就是一个最大负担,风越已经一岁,在家中满屋乱窜,吓得他们夫妻俩成天叫人全程陪同,不敢有一丝懈怠。
    虽然对我和梅梅已经没了映象,毕竟血缘至亲的关系,孩子很是喜欢梅梅和我,看到我们回来,风林和梓桦都松了一口气。
    我却没有急着照看风越,去了大半年,太昊城中最让我牵挂的竟然是那些难看的虫子!
    春风中,城外的桑树长势喜人,可是春天还不很浓密的树叶却极大地限制了春蚕的规模,眼下城中只有风林有了两件像样的丝绸面料“族长服”,虽然有一件是为我准备,我试穿了一下,实在有些勉强,干脆一并都让给风林。
    我期望中的丝绸业的春天看来还早,看到去秋族人学着新插的桑枝发出的几枝嫩芽,我快失去等候的耐心了。
    “从你的作坊里选些人吧,让他们到大越去养蚕!”
    一时看不到明显的成绩,我几乎放弃了太昊丝绸的明天,想把丝绸业送回到它在后世最发达的地方去发展,历史选择了余杭作为丝绸的高度发达地区绝不是偶然的,说不定只有那边才适合让丝绸业快速发展起来。
    布坊的老板一时哑然,却听出了我的意思,咬咬牙去安排人手去了,结果一些有亲人在大越城的匠人竟欣然向往之,报名者还不在少数,看来这也算天命使然,人力勉强不来的。
    但这一季的春蚕纺出丝来,居然还是够了三五件春衫,看来太昊的丝绸业也不一定等到从南方而来,作为原产地仍是大有可为的。
    诸事抵定,我又回到了以照顾风越为主,太昊学校上课为辅的常规状态中,成日阶沉浸于太昊学校和家的两点一线个人天地中,与风越陶然自乐,尽享天伦之福,偶尔间到匠作坊去一趟,开始一点点开始设计以马尾为弦的太昊琴,这差不多是我到原始之后一切理想的终端了,舍此我还能够做些什么?毕竟年岁不饶人,精力和体力都不复当年,也少了豪情壮志。
    可是天不假我之便,没能让我这安生日子多过上几天,就在这波平浪静之中投入巨石,掀起了一番波澜。
    “父亲!请随我到宗庙议事!木驼叔叔鸽书中说,炎族有变!”
    正文 第三百八十章 …  杀还是恕
     更新时间:2009…2…16 15:27:40 本章字数:2217
    “姜氏城中,炎族与由族一向不和,据大夏城主鸽书,五日前,炎族纠合姜氏诸部十一个部族,宣布不再奉姜由为族长,其他姜氏部族都不敢介入炎族与由族之争,据函谷关接收到的由族人所言,城中已经大起冲突,多数由族人房屋被焚毁,部分由族人逃往大夏城或函谷关避难,姜由族长已经难以弹压!”
    风林在宗庙长老大会上简单介绍了情况,让长老们商议对策。
    “元齐族长与姜由情同兄弟,又熟知炎族与由族之争,可否告诉我们,这番太昊该如何应对?”
    沉默半晌后,兵部的大长老职责所在,势不能不发言,却第一个找上了我——这老滑头!
    虽然我比他还要老一些。
    “父亲,我族战士随时可以驰援姜由叔叔,要不要让大夏城和函谷关先派遣骑兵到牛神山?”风林看起来比较倾向直接军事干预。
    “姜由不是常人可比!”我摇摇头“若炎族以为姜由已老,可以由得他们胡来,那就错了——我所顾虑的,却是姜由会不会为了保姜氏一族的元气,不忍心看到同族间流血满城!”
    “父亲是说,姜由叔叔安全无忧?”风林反问道。
    “倒也不是。”我看了看座中诸长老“太昊在大河诸族中,从来没有主动挑起过部族之争,太昊的强大,并不一定只有骑兵才可以体现。若此事能够不流太昊族人的血,应该是最好的结果!”
    “是!”风林应道。
    “呵呵,你才是族长,这事应该怎么做?”我问风林。
    “梓桦。请大长老拟鸽书,告诉函谷关和大夏城,一起派遣长老到牛神山下,与炎族长老谈判。另外请大夏城主去请公孙氏派遣长老团赴炎族。大夏城的骑兵和函谷关的骑兵只到泾渭之间等候,不可轻易进入炎族城边地界,还有,让木驼叔叔派人去问姜由族长,是不是需要我太昊骑兵相助!”
    “是!”梓桦应道。座中长老交头接耳,都是欣然有喜色,我也满意风林地处理方法。
    让我心忧的,却是炎族的这个举动。
    炎族中,原来参加了大战的长老都已经多半凋零,当年我和姜由正值壮年。那些垂垂老矣地炎族长老或者对我们都颇有些忌惮,向由族投降之后,也许是甘心让由族在姜氏族中作主,但随后成长起来地一辈人却未必如此,特别是当年在战场上一败涂地的战士们,如今许多已经成为大帐内的长老,他们对当年的惨痛经历未必就能够释怀,炎族中的新生代青壮年更加毫无忌惮,不知道什么是敬畏。
    姜由,如今你还有没有当年地悍勇?
    你会不会舍得向这些看着长大的半大小子们下杀手?
    太昊城中新成长起来的小家伙们,虽然都已经跟我的弓差不多高了,有的甚至已经能够参加骑兵训练,却仍是我眼中的小孩子,看到他们,我都有“视同己出”地感觉,这些孩子才是太昊的未来所在,他们将要主宰的世界是我所看不到的,有了这些孩子,太昊的文明就有希望。
    我是如此。姜由能够例外么?
    换成我在姜由的角度,会不会对这么大的小子们动手?
    这一刻。我体会到姜由在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