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召见了宋应星,还有李之藻推荐的几位考生,都是对实学比较感兴趣,而在这次会试当中,这几个人竟然全都落榜,倒是让李之藻觉得脸面上过不去,反而是李彦让他宽心,他看重的,根本不是做八股文的能力。
    何况在会试结束以后,李彦想办法阅了这几位考生的考卷,论及作文的水平,他们也算很不错了,毕竟都是通过乡试考上举人的,没有一点水平,自然也不能考上举人。
    科举文固然重要,而作文又不仅仅是遣词造句,关键还在观点以及对经义的阐述和理解,八股文通常反应为策论,立意观点如何,对于成绩的影响也很大。
    即便是在这些方,宋应星等人也颇具水准,如果用李彦的标准来评定,那就是他们的国学水平也很高,然后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新学也有兴趣,并且有一定的了解。
    能够得到当今内阁次辅,九巨头之一的李彦接见,对于刚刚知道落榜消息的宋应星等人来说,可以说是非常的例外。不过他们几个人的年纪都在三十左右,已经比较成熟,倒不会惊慌失措,虽然在刚刚见面的时候,还有些紧张,很快就在李彦的刻意调和之下,放松下来。
    要说起来,李彦在他们中间的年龄最小,这也有助于拉近大家之间的关系,而宋应星他们也惊讶地发现,传闻中“铁血”乃至“冷血”的李彦,竟然是如此地平易近人。(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idian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二六零回 新内阁
     更新时间:2009…12…31 0:19:39 本章字数:3426
    科状元的诞生,让已经热闹纷呈的京城更显得繁花似科状元受到的关注,却要远远弱于从前,因为国士大会也已经进行到最后时刻,将要审议通过内阁成员名单,以及各部院大臣。
    国士大会在大多数官员任免上,还并不具备决定权,而仅仅只是审议,除非出现一半以上的人表决反对,不然相关的任免就会获得通过。
    看上去国士大会拥有最终的决定权,但是以华夏传统的中庸之道,出现过半数否决的可能性并不大,这样的审议类似于等额选举,或者是信任投票,大多数情况下,提案上的官员都能顺利过关。
    虽然如此,此举也是给了国士院一定的权力,同时也是对官员的一种约束,若是确实不称职,或者引起民愤、罪大恶极,那还是有可能给国士院否决掉的。
    若是当初东林和阉党交锋之时也有这样的体系,阉党的一些用人,很可能会被否决,当然要想国士院的这种作用能够真正发挥,还需要形成以法制行事的规则,不然掌握强权的阉党,自然也不是没有实权的国士院所能够抗衡的,到最后无非还是重复杨涟等人当初的老路,让阉党给迫害、镇压。
    国士院中虽然缺少杨涟这样的忠直之士,大多数人当选国士以后,参政、议政的热情都比较高涨,但是他们面对的,同样是掌握了强力的李彦,并非每个人都有胆气站出来直接反对李彦。
    在之前的国士大会中李并没有表现得太出格|多新政和发展计划,都是经由内阁其他人宣之于众,甚至工部的计划,也是由徐光启、申湛然进行的讲述,李彦只就兵部,以及新军整编和辽东、西南战事的计划做了报告。
    也正是这份告,让李彦显得更加杀气腾腾。
    李彦表示和五军督府将在未来五年中,完成对各级军队的整编,军队规模维持在一百万左右,其中精锐的中央军达到二十万左右,驻扎在京畿、辽东、西北以及江南等地部分军队将作为野战主力,并不限定在驻扎地,而是不断进行轮转、调动,哪里有需要,就调往哪里。
    彦详细描述了被称为禁军的中央军的整编和作战模式,并以辽东战事为例认为这样的精锐禁军二十万,足以抵得上旧式军队一百万。
    “前有人说奴过万不可敌。在本官看来式禁军一旦过万。才是真正地不可匹敌非是同样地新式军队。”李彦信心十足地在国士院中表示。并且请国士们参观了新编神机营地实兵演练。
    在够动用举国地力量与资源以后。新军地整编速度并不慢。而神机营其实是以原复辽军为班底组建地新军。训练水平和军事素质堪称一流。而装备也是京城地军器局优先换装地新式火器。
    各推举而来地国士们自诩博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然而他们对于军队和战争地认识。还停留在《三国演义》地阶段。当火器轰鸣地时候。他们受到地震撼。绝对是从来未曾有过地。
    实兵演练。也让国士们知道李彦确实并非夸口。新编禁军确实有这个实力。让那些拿着长矛砍刀地旧式军队变得不堪一击。
    同时。他们也意识到李彦手上地力量是多么强大。当一座土山在炮火中给轰平。以及牛羊在排枪中嘶鸣地时候。他们也会不可遏制地想到。若是这样地场景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会如何?
    经过此事以后。李彦有关军队整编和军事建设地计划。顺利得到通过。而大家地目光与注意力都集中在禁军地身上。反而忽略了另一个更为重要地革新。那就是地位不下于禁军地海军建设。
    经过几年的建设,随着海贸的发展,依靠逐渐发展起来的造船工业实力,辽东已经拥有两支实力不俗的海上舰队,其中大洋舰队更是纵横北方海上,立下赫赫战功。而李彦的目光自然不会停留在日本、朝鲜与大明包围的这片海域,他的目标是更广阔的大洋,而在未来几年,海军会是大力发展的重点。
    在进入审议表决阶段以后,内阁与各部院的发展计划都顺利得到通过,而会议的议程也进入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有关官员的任免。
    各部院的人选,并没有多大的问,之前就已经在朝议中进行了平衡和讨论,最终确定的人选也都比
    在国士院中顺利通过。
    其中有些任命,也比较引人瞩目,延续原来的任命,崔景荣继续担任吏部尚书,刘一为礼部尚书,赵彦为刑部尚书,李彦为兵部尚书,他们四人都是原内阁成员;六部中工部尚书徐光启,户部尚书李起元,基本沿袭原来的格局。另外都察院左都御史杨涟、大理寺卿黄克、通政司使黄尊素,这就是新的六部九卿,其中黄尊素是从御史提升为通政司使,黄克则从刑部尚书改任大理寺卿。
    除内阁之外,朝中最重要的就是六部九卿,具体的任命基本上还是延续了原来的格局,以务实和不结党标榜的中间派还是中坚,包括崔景荣、赵彦、李起元、黄克等人都是属于这一类。而刘一、杨涟、黄尊素都是素有名望的东林人士,徐光启也给划入东林,不过此时已被大多数人看成是倾向于李彦那一边,而实际上这位也学术著称的大臣,做事更接近务实的中间派。
    这样的结果对于东林派和中间派来说,都能够接受,九卿之中,差不多能够形成四对四的格局,当然,无论是中间派还是东林派,都声称自己并不结党,因而也不能完全以党派来划分。
    李彦倒是建了秘密的共和社,不过共和社的成员资历都不够,想要担任九卿之职,尚且不够,不过在之前的朝议中,李彦也不是没有收获,至少夏熙可以升为工部主事,而申湛然终于被任命为工部侍郎,此外李之藻进入礼部任主事,虽然不算共和社的核心成员,却也是不小的收获。
    而重中之重的阁人选,按照规则,就是在部院九卿,以及军方、勋戚推举的人选,同内阁大学士孙承宗、朱延禧、韩中推选,叶向高主动病辞,并以周嘉谟为候选。
    朝议推出的人选,即是以孙承宗、朱延禧、韩、李彦、周嘉谟为内阁辅臣的人选,其中周嘉谟虽然也被看成是东林派官员,不过也更接近中间派,是中间派能够接受的人选。
    新的内阁将五辅臣加四个议政大臣组成,虽然赵彦、崔景荣不再担任辅臣,能够执掌一部,依然位高权重,事实上大家都偏向于内阁辅臣不再兼任部院大臣,李彦兼着兵部,也可以说是权宜之计,毕竟除他之外,在没有别的合适人选。
    五辅臣也首先通过审,而剩下的四个议政大臣,五军都督府左都督自动占据一个,另由皇上从勋戚中推举一人,就将占去两个名额,不过此次推举,五军都督府和勋戚推举的都是王国兴,就省下一个名额。
    倒不是浪费名额,而是一种策略,其实就是让出这一次的内阁名额,而换取了将来的主动权。
    能体现国士院作用的,其实就是推举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