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袁氏三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袁斌攻打匈奴鲜卑联军时,夫余部与高句丽部不但没有上前救援,反而拥兵自守,按兵不动,做起了壁上观。等到袁斌消灭了鲜卑兵,打败了匈奴兵之后,这两部人马迅速后撤。
    袁斌在彻底击败匈奴兵之后,下令向北追击。羌王白虎文一马当先,遇兵杀兵,遇将挑将,斩杀了叛将齐周、夫余大人马加、牛加在内的大小官员数十人。
    夫余王子简位居和猪加、狗加两位大人逃回夫余,高句丽王伯固投降。袁斌后与蹋顿兵分两路,蹋顿率速仆丸等六万人追赶夫余人,约定要到北海之滨牧马而还(后来蹋顿灭了夫余国后,真的向北继续扩展版图,连来了坚昆、丁零、娄挹、沮沃等部,直抵弱水(今黑龙江),当地土人言此河汹涌澎湃,船不可渡。蹋顿乃沿河东进,到海边(今鞑靼海峡)刻碑以记之,然后沿途设立界碑而还)。
    袁斌则带着本部人马以阎柔之弟阎志和高句丽王伯固为向导,先到丸都(今吉林省集安县附近),然后出兵南下,讨平了三韩(马韩、辰韩、弁韩)共八十余国(部)。袁斌与伯固商定,袁斌支持伯固为全高丽的王,双方以汉水(今韩国南汉江)为界,汉水以北为汉土,以南为高句丽国。伯固自称为大汉的附属国,定都于弁城(今韩国金泉县)。袁斌带兵北返,渡过訾水(鸭绿江),将东北方的原高句丽领土再加上新得的汉水以北的丹东郡、集安郡、乐浪郡、安平郡等划为一州,名为“新州”,以阎志为州牧(此州北抵黑龙江,南至汉江,为大汉最大的一个州,但其中九成九都是渺无人烟的荒地)。
    袁斌平定民族后,下令班师回邺郡,为北征的各位将士表奏功勋,由朝廷一一记录、奖赏等。
第九十四章
    袁斌大胜塞外异族联军,为汉帝国扩展版图的消息传到中原,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屯兵洛阳的曹操得知袁斌大胜匈奴的消息,知道袁斌下一个要攻打的目标就是自己,立刻下令疯狂地招兵,加紧修建各种工事,为将要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而刘备和孙权知道了袁斌大胜的消息,神情非常复杂。一方面他们还算是汉朝的臣子,名义上还接受汉朝的领导和管辖,所以袁斌大胜异族,使朝廷的声威远扬异域,他们心中也十分高兴,但是,他们毕竟是割据一方的诸候,过去因为种种原因,朝廷无暇顾及他们,才让他们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的,如今袁斌后方安稳,一定会派兵前来攻打自己的。但是要是真让他们登基为帝,黄衣称朕,跟朝廷对抗到底,他们目前还没有那个胆子;如果让他们放弃手中的权力,听从朝廷的调遣,他们又心有不甘,所以他们心中非常复杂。
    孙权与刘备借着姻亲的关系,互派使者,商议对策。得到对方的意见后,再与自己的谋士商量。
    荆州,江陵,刘备的府邸。
    刘备正与诸葛亮商量着如何对付袁斌的事情。
    刘备道:“军师啊,你看,原来你劝孤要与孙权联合,共同对付袁斌,可是如今袁斌大胜异族,后方安稳,他肯定会对曹操下手的,如今的曹操可不能跟以前相比了,他现在只能窝在巴掌大的一块地盘里,苟延残喘,肯定不会是袁斌的对手的,袁斌要是消灭了曹操,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啊。而孙权的实力大致与我们相当,孙刘双方的实力加起来,也不是袁斌的对手,这可如何是好?”
    诸葛亮用右手轻轻地摇着那洁白的鹅毛羽扇,左手不住地把玩着腰带上的丝绦。听完了刘备的话,道:“主公勿需忧虑,曹操篡位称帝,虽然是为了稳定人心,破除对他不利地流言,但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他这是将自己放到了炉火上煎熬。袁斌另立汉帝,声称要再兴汉室,不过是拾曹操的牙慧,玩的也是曹操‘挟天子,令诸候’那一套策略。他既然以维护汉室统一自诩,以辅汉功臣自居,那么肯定不容曹操的篡位之举。袁斌在没有消灭曹操之前,他是不会来对付我们的。只要曹操在一天,我们就安稳一天。唯今之计,是趁着曹操吸引着袁斌的注意力的时候,马上兴兵入川,只有攻下西川,扩展我们的地盘,这样才能与袁斌相抗衡啊。”
    刘备道:“诶,军师此言差矣,益州刘璋与孤同宗,也是汉室宗亲,又无过错,岂能无故伐之,况且蜀道艰险,取之不宜啊。”
    诸葛亮笑道:“主公勿忧,亮已有计较矣。”
    刘备问道:“军师有何妙计?”
    诸葛亮道:“汉中张鲁与刘璋有杀母之仇,常欲兴兵为其母报仇。主公可派人至川中散布流言,就说张鲁要起兵南下,攻打西川。然后主公再派人至汉中,张鲁手下有一谋士,名叫杨松,此人极贪贿赂。主公可重金收买此人,令其劝其主张鲁出兵取川。这样一来,刘璋懦弱无用之人,肯定会不知所措。然后主公可收买刘璋麾下一二谋士,劝其向主公借兵,这样一来,主公不就有借口入川了吗?”
    刘备笑道:“此计虽妙,但是刘璋诚邀孤入蜀,乃是为了抵御张鲁,如果孤占了西川,岂不落人口实,则孤苦心经营的‘仁义’之名,岂不毁于一旦?这样一来,不但刘璋麾下的文武众臣不会投靠于孤,恐怕孤手下的原班人马也会离散而去啊!”
    诸葛亮劝道:“主公,乱世之中,皆是弱肉强食,岂可空言‘仁义’,主公曾受学于本朝大儒卢植卢尚书,岂不知春秋之时,宋襄公空谈仁义,却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刘备问道:“那袁斌也崇尚仁义,怎不见他兵败身死啊?”
    诸葛亮道:“袁斌坐拥七州,带甲百万,实力雄厚,仁义不过是其统一天下的手段罢了。而我军实力弱小,有何资本去谈仁义?主公只有占据西川,坐拥二州,实力强大之后,再谈仁义不迟啊。”
    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劝告,连派三拨人马,到益州去,第一拨于成都一带散布流言,说张鲁将要入寇;第二拨到汉中去见张鲁手下的谋士杨松,献上金珠宝贝,请他劝其主出兵讨伐刘璋;第三拨则派人潜入成都,相机寻找对刘璋不满的人,准备进行收买、拉拢。
    袁斌回到邺郡之后,略一休整,第二日便进宫面圣。
    袁斌来到丹陛之下,向坐在上面的天子行礼,高呼道:“臣袁斌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原来的赵王,刚当上天子的刘孝忙言道:“大将军快快平身,来人,赐座。”
    袁斌答谢道:“谢陛下赐座。”
    天子道:“大将军远征辛苦,方收兵归来,不在府中休养,进宫见朕,有何事启奏?”
    袁斌手执白笏(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奏道:“陛下,曹操乃宦官之后,世食汉禄,不但不思报效,反而杀害天子,篡位自立,真国贼也。臣父子世受汉恩,为国之大臣,乞讨贼以报效朝廷,请陛下降旨。”
    刘孝心想:“这曹操可真是朕的恩人,如果曹操没有杀害前天子,朕怎么有机会当上天子呢?不过,曹操到底是篡位的国贼,如果不讨伐他,朕怎么能算是刘氏子孙呢?曹操啊曹操,朕在心中真的很感激你,不过危难时刻,只好死道友不死贫道了!^_^”
    天子站起身来,高声宣布:“曹操篡汉自立,杀戮天子公卿,其罪不赦。朕顺天应人,赐大将军袁斌节仗、黄钺、虎符印信,请大将军代朕出征,讨伐曹贼!”
    袁斌与文武百官跪下道:“陛下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九十五章
    袁斌领了圣旨,回到府邸,随后召来百官,准备托以国事。
    原来的天子刘协被曹操杀害了,袁斌立赵王刘彭祖之后的刘孝为新天子。新朝新气象,新皇新臣子,原来忠于朝廷的旧臣,都被曹操杀害了,袁斌在邺城新立朝廷,自然也要选出新的三公九卿来。
    本来三公最合适的人选应该是卢植、皇甫嵩、朱儁,忠于汉朝的官员中,以三人声望最隆,可惜三人已经先后谢世了。袁斌为了装点新建的朝廷,以被董卓罢免的前太尉黄琬、前司空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