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寂寞江湖无归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初见他年幼,故只教些基本拳脚,大半时间督其念经礼佛,想待他粗具慧根,再剃度他正式投师学艺,不想此子却是学武的奇才,经文背不会几句,拳脚招式却是一教既会,一会既精,与比他年长的弟子交手,有时也能取胜,过了一年,他便请求法初大师尽传其绝学,法初喜他聪明,但见他好胜心太强,恐他艺高德薄,所以总是一再劝他武德兼修,慢慢的齐头并进,扎实来学,但这小弟子却颇不以为然,认为不可墨守成规,应因材施教,若武功学的好,同样能为本寺增光添彩。法初听了也不在意,只当是小孩子发发劳骚而已,便劝道,你年纪还小,等你大些了,我自然会一点一点的教你,学武不可拨苗助长,要循序渐进的学才行,藏经阁中放着那么多的武功秘笈,你若不信,便去试一试,如以你现在的道行就可以参悟那些上乘武学,我情愿认错道歉,自认庸师。当时藏经阁的阁主僧人恰好在场,也跟着打趣侃笑这少年,第二天,谁也不去记这事,偏生这小子就当了真,抱着铺盖要去阁内看书,下定决心不再自找没趣缠着师父教武,自愿在藏经阁中做扫地洒水的杂役。管阁僧人与法初交好,以为这小弟子去的几次,看不懂那些上乘武功秘笈也就罢休不看了,便由的他去,藏经阁中不但有武学书,也有浩如烟海的佛书经典,法初大师也觉得让他入阁看书,习武之余多读些佛经,定会助其上进,而且年青人受些挫折是件好事,乐的让他去,等知难而退时,便能踏踏实实的回头跟自己学艺了。就这样,这个少年弟子在藏经阁中白天干活,早晚看书,一待就是三年,到了第四个年头,才出来重新跟法初学功夫,法初不久就发觉三年不见,这个小弟子拳脚固然精熟,尤其是内力大大的有长进,同样一招换在他的手上,便有断砖裂石之威力,门下十名弟子无一人是他的对手,法初惊异之下,追问这少年如何功夫进步这么快,那少年弟子只道是在藏经阁中依一本古笈所练,法初就让他拿了这本书来看,细细看来,自己却是从所未见,通篇是天竺文,行间杂译着汉文,观其译文,古奥深遂,意境高妙,显是佛家武学,书前序篇以汉文记载是三百年前寺中一位精通竺文的高僧名叫德清上人,他翻阅阁内藏书时,发现此书并译之。但唯有全书最后一页没有译出,不知是什么缘故,这本古笈的名字便叫接引归真神功。”
  耿云翔听到这里身子不由触电般的一震,只听百败继续讲道:“法初大师见这也是佛门武学,想是少林功夫博大精深,自己偶有不识也难怪,这么一想,心中疑虑渐消,本想细问此事原委,又怕少年追究起当年赌誓,逼他服输,自己年高德重,怎好向后辈弟子认错?一时顾及面子,左思右想就把这桩事儿压下去了,只以为这少年天资极高,全不疑此书有甚古怪之处,这少年出藏经阁后也绝口不提当年打赌之事,只是一门心思学武,又过了一年,经于觉的自己武功大成,这时才向法初提起当年说的话,认为少林派误人子弟,没有明师可投,自己打算弃门别走。
  法初是个老诚的人,被他话语拿住,羞愧之下也无法出言劝阻,眼睁睁看着他打出寺去,直到方丈及长老们追问,法初才不得说出这段缘故。
  “耿少侠,现在你可知这少年弟子是谁了吗?”耿云翔惊疑道:“莫非就是晚辈义父?”百败微笑道:“正是,这少年便是后来名扬天下的大圣神君耿嵩!”
  耿云翔欲知后文,急切道:“那后来又怎样了?”百败慢慢把目光投向远处,显是沉浸在往事之中,半晌方接着道:“耿神君小小年纪,天资再高,又怎能在短短三四年间练就一身精湛内功?众长老推测,他内力之强多半是得益于那本奇书,于是便由法初领着到藏经阁,翻箱倒柜,终于把这本书找了出来,众高僧一见均是大奇,果然自己也从没见过这书,当下急急翻看,内中有精通天竺文的僧人仔细观阅一遍,不由大惊,告诉诸人此古笈最后未译的那页竟大有来历,上面记述一件鲜为人知的往事:原来此秘笈本是后秦时天竺高僧鸠摩罗什从天竺带到中土,书中所记的这门奇功据传是佛门中的大叛逆调达法师,为了聚敛门徒对抗佛教门正宗,依据狂僧提婆达多所遗的内功心法所创,这门功夫分为九层修练,先易后难,其门徒习之,功力初始增长往往快过正道弟子修炼两三倍,心术不正或不知其真实道理之辈自是奉调达法师若神,故从者甚众,后来邪派被佛门正宗高僧所灭,此秘笈功法也一度失传,千百年后,机缘巧合,这秘笈竟被鸠摩罗什无意间得到。”
  耿云翔心中有颇多不解,问道:“这调达法师又是何来历?”不等百败答话,百朽大师沉哼一声道:“那妖人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他本是我佛释迦牟尼亲传弟子,天资聪疑,但为人却狠残妄大,伪装善者,他随佛祖印道二十年,佛祖涅磐后,这调达僧便渐入魔境,自称是佛祖转世,要接掌其衣钵,统领佛门正宗,这自然为释家正派弟子不容,反复告诫,劝其改邪归正,但他不思感化,反而自创邪教,妖言惑众,说是佛祖在世时,曾独传他秘道,对其他正派弟子传播的佛法大肆指责,认为他这一派才是正理,并传出这接引归真神功做为邪教护法神功,广收门徒,欲行不轨。后来佛祖亲传的另外六大弟子合力匡扶正法,争斗了七年之久,终于击溃邪教,降伏调达妖僧,但这门神功秘笈当时却遗失无踪,千百年后,谁想却落到了鸠摩罗什的手中。”
  耿云翔听到这里,心中隐隐有些不安,难道自己所学的武功竟是妖邪一路吗?百朽大师在旁接言道:“这段佛门除妖的典故咱们都曾听先师说过的,师兄所述半点不差,我接着讲吧,这奇书到了鸠摩罗什的手中,那鸠摩罗什乃是有道高僧,佛法武功均有极高造诣,他发觉书上所载的功法虽然十分古怪,但其中却颇有一些独到之处,细细揣摩体会,才明白这门内功乃是一种正邪融汇的法门,起始几层还是隐隐可见调达早先所悟的佛家正理,但层次越深,便越入魔境,尤其是到了最深奥的第九层功夫,修习起来摩障重重,稍有不慎就会走火,练到最后无非是两种结果,要么达到天魔护体的境界,要么心神错乱,经脉俱断而死,鸠摩罗什神僧虽知此书若落入心术不正者之手,必将又生大祸害,但若就此毁了,终觉有些可惜,思来想去,决定携此书远离天竺!
  后来他到了中土,其时中土人士精通天竺文者极少,鸠摩罗什自也不必担心会有人看懂此书为祸世间了,他安心隐居,想创出化解此功第九层魔障的办法,但却一直没有成功,后来年事渐高,精力不济,他便将此书来历告诉座下弟子,然后将这奇书放到经书房中,无力再钻研,之后不久鸠摩罗什便圆寂了,其中土弟子收拾先师遗物,他不识天竺文,鸠摩罗什所遗经书又极多,实在不知那本是先师生前所提过的邪书,这些经书都是先师千辛万苦从天竺带来的,甚为珍贵,终不成良莠不分,一遭全烧了吧?无耐之下,就把这一大堆经书通通封存起来,待日后请来懂天竺文的高僧再行勘别。
  南北朝时期战乱连连,日久天长,此事就担搁了下来,直到少林始祖达摩上人一苇渡江来到中土后,在佛门成实宗弟子那里校阅经书时见到此古笈,方知始未端睨,于是求此书而去,达摩上人虽然也是有道高僧,武功亦强,但他在少室山后面壁九年,也不过是将此书前七层心法正道修正,而余下那最厉害的两层心法乃是当年调达妖僧穷毕生之力苦心孤诣所创刊,入魔之深,以达摩上师的造诣已无法用佛门正道相贯通,于是无耐之下,将接引归真神功前七层心法以汉文整理出来,将未解的部分及此书来历用竺文书与最后。看来达摩上师希望后辈杰出者能够继承他的遗志,破解此书余下的魔气。
  等到达摩上师圆寂后多年,这卷上师亲手整理出的经卷被后来的少林僧人从其生前打坐面壁的石洞中找出,那少林僧不识梵文,便将这部书置与寺内藏经阁中,日久天长,也就渐渐被人淡忘了。
  数百年后,精通竺文的德清上师偶然在经卷中发现这书,想必他本身武功亦高,一时好胜,竟将那最后两层古奥深遂的天竺文心法用汉文译释了出来,写在原文夹行间,待得他接着往下译释,看到达摩祖师的留言及此书的来历一文,这才心生大悔,知道以自己的修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