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有山有水有点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初低叹一声:“皇上恐怕也很烦恼此事吧?”
卫应点头:“西岭的使者函到了陛下手里后,到我从京中出发,朝上已经就这个问题争执了十来天了,还是没讨论出个结果来。不过不管朝堂上如何讨论,西岭的使者函上写得很清楚,使者函发出的同时,西岭的使者团已经踏上来我朝的路上了。”
余初点点头,吁了口气:“江夏国之事还没彻底平息,又多了件亟待处理的事情,的确很伤脑筋。”
武道子说道:“公子也不必替陛下着急,陛下雄才伟略,有明君风范,定能妥当处理此事。再者说,西岭皇室既然是说联姻,也不过就是名女子,嫁为人妇也必然兴不起太大的风浪。”
余初莞尔一笑:“那就要看西岭皇室是打算把这不知身份的女子嫁给谁了,毕竟西岭只说了是联姻,没说中意的联姻对象是谁。如果是一般的公侯王族,倒是不用担心,可要是西岭中意的是皇上,这女子可是要进后宫的。皇上正值青春,后宫份位还多的是,难说这位西岭女子会走到什么样的地位。”
武道子顿时严肃起来,道:“公子当知,皇上不是被美色所惑之人。”
余初点头:“这我当然知道。”但随后他的笑容就淡了下来:“可是世上还是有‘万一’二字的。西岭会送来的人,一定不会是普通人物。”

☆、101。第101章 大晋国局

西岭与大晋素无交集,两方因有天然屏障情洛江相隔,近百年来双方也没发生过任何战争,可以说是关起国门来各管各的臣民,井水不犯河水。西岭突如其来的“示好”之举,的确让人觉得突兀和不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必定是由于西岭内部发生了问题,才会导致西岭这一行为的出现。
武道子想了想问道:“公子此番回京,去见三老爷和三夫人是必当的。只是不知道公子要不要去进宫见见皇上?毕竟也是数年不见了,公子总要为将来打算,与皇上多联系没有坏处。”
皇帝未登基之前是个不被重视的皇子,在国学所同其他王公贵族的公子们一起接受国学学士的教育。而当时,余初也是其中一员。
皇帝与余初年岁相仿,少不更事的两个孩童在国学所里成为了好友,倒也算是有限度地无话不谈。只是好景不长,国公府三老爷罹患重病,余初被接回国公府中,另请夫子单独教导。而皇位动荡,几年后辗转让当今皇上坐上了皇位,余初也面临被步步紧逼的困境,不得不在其母的安排下离开京城。
这十年来余初悄悄回过京城数次,与皇帝也有过几次会面。但碍于现在双方所处地位的不同,年幼时的感情虽然仍在,但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两人都是聪明人,心知肚明却也不点破。明面上保持着尊卑的君臣关系,私下里还是相互关心着对方。
皇帝如何看待余初这个年幼时的朋友余初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毕竟两人的友谊始于十年前,十年中甚少交集,所以也谈不上友谊的发展,皇帝对待他的看法多少还会牵扯上国公府,更为复杂。
余初理解这一点,所以对皇帝也保持着君臣的距离。他对皇帝有敬有畏,但也会适当表达一些作为朋友的淡淡关心。他更是不掩藏自己对国公府中当权之人的憎意,明确地告诉过皇帝,他有要取而代之的野心。
两个同样有野心的人达成了默契。否则,就余初这样一个国公府里出来的小爷,在十年的时间里是不可能发展到拥有较强的势力的。他如今,也还只有二十岁的年纪。
而同样二十岁左右年纪的皇帝,也开始了他野心勃勃的征伐人生。余初无疑是他暗中培养的一枚大将。
武道子道;“公子以为如何?”
“是该去与皇上说说事了。”余初点头,顿了顿看向卫应问道:“我让你送入宫的那种械式武器的图纸,皇上怎么看?”余初话里的械式武器,便是从筱雨那儿拿到的弓弩和弩箭的结构图。
卫应忙回道:“陛下接了过去,并没有谈其他。”
余初若有所思。
江夏国之乱,皇帝并没有事先与他打过招呼,事后也并没有告知他原因。余初曾与武道子分析过,或许是由于为地道江夏国主的王位的争斗发生得太突然,皇帝果断地利用了这件事,打算迅速地结束江夏国“国中之国”的统治,这其中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忙碌起来便忘记了通知他一声。
皇帝是知道余初在江夏国安有暗人的,余初是想拿国公府里某人与江夏国有勾结之事来作为扳倒此人的有力罪证,但显然皇帝并不愿意国公府现在就面临权势更迭——牵一发而动全身,皇帝还处于巩固皇权的时候,自然不愿意见到贵族发生动荡,这对他的统治不利。
不告诉他,也是暗中在提醒他吧。在他的抱负面前,皇帝的打算和安排要放在他的抱负的前面。
对弓弩图纸态度的冷淡,又是一个佐证了。
“看来我们想的没错。”武道子叹道:“也是我们急功近利了。”
余初笑着点点头:“的确如此。不过无妨,此次进京,我会与皇上好好谈谈。”
武道子欣慰地颔首,想了想,迟疑地问余初道:“可是公子要前往江夏国,会不会太过草率了?陛下那儿,公子打算怎么交代?”
“武师父不用担心,皇上恐怕也是乐见我历练一番的。况且江夏国已经是皇上的囊中之物,即便我是去捣乱的,皇上也不会将我放在眼里。”余初笑着说道:“皇上身边可用之才不少,但大部分还是在皇上和勋贵之间摇摆不定,完全站在皇上这边的人不多,皇上也定会扶持忠心于他之人站到朝堂的高位上。”
“公子的意思是……”武道子立刻反应过来:“皇上会扶持公子上位?”
“只要我做出成绩给皇上看,且对他表明我绝对的忠心,皇上又为何舍我而选其他人?”余初淡淡地道:“比起其他人来,我与皇上多少还有一份孩童时的情谊。”
武道子点头笑道:“公子有这个能力辅佐陛下,此番前往江夏,公子可要把握住机会才是。”
“武师父放心,我有分寸。”余初眼神一深:“皇上的局也布得差不多了,江夏国那边就等着收网了。江夏国的事一了结,其他几国想必也被皇上列上日程了。”
“陛下雄才伟略,几个国中之国的确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武道子道:“集中皇权,陛下才能更好地实现抱负。朝中陈大学士私下里曾与我说过,陛下的成就恐怕会超越世祖陛下,成为一代圣君。陛下如今才二十春秋,今后统领朝纲的时间还长着……在陛下的统治之下,我大晋的国运定然会越走越顺畅,更加繁荣昌盛。”
世祖是大晋第三位帝王,开国帝王虽然建立了大晋朝,但在位不过短短三年便因打江山时积累的病痛折磨而薨逝,第二位太宗皇帝在位十年,是个保守的治国之人,在他的治理下,大晋只维持了开国以来的现状。太宗统治后期,几个分封的“镇国王”蠢蠢欲动想要争夺王位,取正统而代之,大晋政局开始混乱。
直到世祖登基,迅速平定了大晋内乱。虽然最终那几个分封的镇国王因为牵连太广,世祖没能将他们一网打尽,但也采取了分封制,列土封疆,暂时解决了这一问题。虽然这导致大晋后来几个分封国的坐大,让大晋无法集中统治,但在当时不得不说是一种怀柔政策,迅速平息了乱局。
当然世祖的功绩并不体现在这方面。在世祖统治的二十来年时间里,大晋整个王朝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成就达到了开国以来的顶峰。边境上面,世祖在积极巩固边防的基础上,还将大晋的国土扩大了很多面积。尤其是在世祖统治的最后几年,大晋仓廪满粮,百姓安居乐业。
因为世祖的功绩,以至于世祖因病薨逝时,举朝上至大臣,下至百姓全都因此痛哭不止,全国哀悼。
自世祖之后,大晋却再也没有出现过一位这样的君主。但好在有世祖打下的基础,所以尽管接下来的几位帝王资质平平,大晋也能很好地维持统治。
陈大学士对当今皇上的期许很高啊……
余初笑了笑,点头道:“皇上想必也想成为世祖陛下那样的君主,毕竟皇族成员对世祖陛下的崇拜是自来就有的。”
夜晚天凉,余初几人围坐在柴火堆周围还是能感受到凉意,尤其是冷风一直吹着,又是在空旷的道路上,更加让人觉得冷飕飕的。
赶路的时候难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没有客栈,没有驿馆,只能在路上露宿。夏日还好,冬日着实冻人。
好在余初一行四人都有功夫的底子,倒也不怕严寒。休息一晚,第二日天还没亮几人便继续上路了。
尽管余初料到一路上不会很太平,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