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妻名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二婶娘也不知是打那听来的,咋咋呼呼地道:“听说就是害死先头媳妇的那个小妾,二侄儿就是死在她床上,胎也是当日怀上的。”

就有几个好事的亲眷,听了兴奋不已,小声议论,有些城府的,都不吱声,站着看这一出好戏。

詹大爷听了,神情尴尬,简直无地自容,其中就有一朝廷御史言官,这人生性耿直,今儿也是冲着和詹伯爷同朝为官,才来捧场,别的官员听见都装作没听见,只有他不冷不热地道:“如此看,出家好,出家心静,佛祖保佑,修来世吧!”

这冷嘲热讽,令詹大爷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只恨没有个地缝钻进去,忍辱好言劝慰沈绾贞道:“弟妹即便要出家,匆忙间没有准备,寺庙都是僧人,弟妹一女流之辈,不易在此居。”

沈老爷挂不住脸,脸色越加难看,强压住怒意。

沈绾贞不能拖沓,今儿必须速战速决,知道若跟他回伯府,此事就作罢,也不说话,突然,极快地从袖子里抽出一把剪刀,拔下银簪,乌黑浓密的秀发流泻而下,她一把抓过,拦腰就是一剪子,发丝纷纷扬扬落在身前地上。

沈绾贞手持剪刀,抬起头,朝着沈老爷道:“女儿心意已决,宁死不回伯府。”

沈老爷身旁的吴氏当沈绾贞拿出剪刀就心知不好,想叫丫鬟拦阻,已来不及了,急忙招呼左右下人,“快把剪刀抢下来,就是要出家,也要寻个尼姑庵,这寺庙终究不方便。”

吴氏是缓兵之计,先稳住沈绾贞,把她哄回伯府,把人扣住,就说她主意改了,回到伯府,就由不得她了。

沈绾贞轻蔑地扫了她嫡母一眼,响亮的声儿道:“女儿今儿就留在寺庙,陪伴亡夫灵柩,待安排妥当,在行移往尼姑庵。”

一直未说话的沈老爷此刻说话了,对着詹大爷说的,“既然贞儿立意出家,也是好事,后世子孙也得佛祖庇荫,也没理由不允,亲家看这事……”

沈老爷城府深,料到女儿在伯府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不然不能如此决绝,怎么说也是亲生骨肉,心里对伯府大为不满,苛待沈绾贞,这是官大压死人,不把他沈家放在眼里,斜了眼身旁的吴氏,心里对她有气,吴氏看连她都怪上,不敢在多言。

詹大爷汗就下来了,不答应,大庭广众,沈氏抹脖子,逼死人命,怎么说都无法交代,他毕竟不比他爹老辣,这样的场景轻易能圆过去。

众人俱都看着詹大爷,詹大爷冷汗直冒,不敢答应,二房有待产通房,没有主母,笑话闹大了。

有一好事的朝廷小官,气不过,不阴不阳的适时道:“詹大爷为难,推三阻四的是不是因为那两个遗腹子,想记在嫡妻名下,这少夫人若出家,就打算落空,可少夫人还是个姑娘家,怎能教养好庶出子女?”

这一番话,臊得詹大爷无地自容,赵氏在旁边,用胳膊肘捅了捅他,小声道:“僵持下去,伯府脸丢得更大。”

这时方才那个御史言官,大声道:“此事待下官奏明太后,太后她老人家最是敬佩刚烈女子,沈夫人出家一事,请太后颁懿旨。”

朝中官员都知道,太后当年受先帝宠妃挤兑,最恨这官员家里后院不安宁,赵氏一看,形势不好,看眼沈老爷,沈老爷目不斜视,不想出头管,关键时刻,骨血关系,看来是站在女儿一边。

詹大爷求救看了妻子一眼,赵氏示意他答应下来。

詹大爷清了清嗓子,略解尴尬,“如此,弟妹就先寺庙里住着,待我回命父母,妥善安置。”

沈绾贞朝众人叩了几个头,算是谢过,被詹少庭四婶娘和闫婆子扶起来。

詹大爷懊丧,伯府脸面大伤,一场笑话是难免的了。

沈老爷为妥善起见,命丫鬟仆妇小厮留在寺庙,寺里僧人安排净室给她暂住,沈绾贞既已落发,自此便吃素,早晚念经诵佛。

詹大爷回府,垂头丧气,回父母亲,詹老爷眉头紧锁,还是没留住人,詹夫人气得当时就摔了一个茶盅,好一顿训斥长子长媳,二人心里喊冤,也不敢驳,告退出去。

詹夫人发作了长子长媳,气平之后,对詹伯爷道:“老爷,这事就由着她?说出家就出家,可巧慧和英姨娘肚子里的孩子可怎么办?若听说正妻都走了,心能安吗?再说算什么,巧慧一个通房,英姨娘连通房都算不上,名分都没有,孩子生下来,府里人惯是逢高踩低的主,还不作践死。”

“事到如今,也只有这么办,二人若有生下儿子的,就抱来夫人屋里养着,至于名分,老二人走了,他媳妇也出家不理俗事,那族谱生母是上不去的,我二老活着还好,就怕有一日死了,那就管不了了,至于他将来,凭他的命了,老大和老三若有情意,赏他一口饭吃,若无情,说不得吃苦受罪,这也是他的命。”

詹夫人听了,万箭穿心,忍不住哭了起来。

“你先别哭,还有一宗事,那两个妾有什么羞耻心,日子久了,怕生出别的心思,到那时,庶子生下来,更没法活了,你即刻命人把她二人住的小跨院角门堵死,走一个正门,待一产子,就抱到你房中。”詹伯爷自是比他夫人明白,虑事周全。

“老爷的意思是那两个通房生产完卖了?”詹夫人不解老爷之意。

“卖了?卖到窑子里?庶子长大颜面何存?要怎样活人?留下守节。”詹伯爷不像他夫人妇人之见,大事上不糊涂。

六月天,京城外官道上,一乘马车两侧窗子纱帘卷起,里面坐着一个青衣的女子,装扮素淡,旁边一个丫鬟模样的嘴快道:“主子看,到了,景色真美呀!”

那女子放眼望去,群山连绵,一座尼姑庵依山而建,一带粉墙。青山环抱,绿溪绕屋,庵门上匾书,“抱月庵”。

沈绾贞下车,便有庵中三四个尼姑迎出来,打头的一个老尼,合掌道:“老尼法号,净空,夫人里面请。”

说吧,小尼姑前面引着,沈绾贞几个跟着进了庵堂,沈绾贞拜了菩萨,起身,老尼姑让至净室歇息,那老尼姑虽是出家人,凡俗之事,心里明了,知道富家夫人太太,并非诚心向佛,只不过有难言之隐,借她一方地,遮掩家丑罢了,她收留这些无家可归的女子,庵中得些好处。

净空师太道:“庵中简陋,老尼怕沈夫人受委屈,特地腾出庵后面一幢房舍,供沈夫人居住,那方小院,离庵堂远,肃静,无人打扰,沈夫人可静心修行,院子侧旁有角门出入,不用走前面庵堂,出入方便,沈夫人若有何要求,尽管提出,贫尼尽力而为。”

沈绾贞看这老尼比常人都人情世故都通达,再三道谢,说叨扰。

净空师太命一小尼姑,带着沈绾贞几个去后面腾出来的房屋。

那小尼姑把沈绾贞主仆几个带到抱月庵紧后面一处小院,进了院子,就见五间正房,中间是客堂,两侧东西屋子,分别有门出入,那小尼姑走到东面一间屋子,开了门,把沈绾贞等让进去,道:“夫人就住这里,这几位夫人的丫鬟住东厢房,有两个空着的房间。”

沈绾贞看这屋子不算太大,是个套屋,里面还有一小间,做卧室,虽陈设简单,但布置精巧,看着干净,里屋床铺被褥洁净,都是簇新的,沈绾贞很满意。

小尼姑又带着几个下人去住处,绣菊、巧珊和钱婆子、闫嬷嬷住在东厢房两间屋子。

安顿完,那小尼姑又回到正房东间,对沈绾贞道:“夫人住东间,西面两间住的施主姓王,王娘子,西厢房住的施主姓苏,苏娘子,一半天就能见到,这两位施主和少夫人年纪不相上下。”

介绍完,这小尼姑就走了。

绣菊几个就替沈绾贞收拾东西,打开随身带来的包袱,都是些衣物首饰,连梳妆洗漱用具也都带了出来,沈绾贞笑道:“怎么都收罗来了?”

“这都是主子陪嫁的东西,伯府的东西一样也没带。”绣菊一样样往桌案摆东西,一行说。

“大少夫人不但没难为,还送了主子五十两银子,三少夫人也送了主子一件大毛衣裳,说庵里冬天冷。”

“奴婢们来时,听说英姨娘闹着也要出家,寻死觅活的,夫人派人日夜守着,怕她想不开,寻了短见。”钱婆子笑呵呵地道。

“她是听说主子脱离伯府,和主子比,她也要出家为尼,为二爷超度。”巧珊笑得声儿如银铃似的,头上一朵绢花乱颤。

“这屋子里这么高兴,我也来凑凑热闹。”随声儿进来一个和绾贞年纪相仿的少妇,没穿缁衣,着张扬的艳色,修眉凤目,听声儿清脆悦耳,便知人性格爽利。

身后还跟着两个小丫头,一个穿嫩黄,一个着鹦哥绿,梳着双丫髻,看着年岁不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