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科技军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隶,保定。

“行刺杨督办的凶手已经招认,是布党成员。”一位军官向直鲁豫巡阅使曹锟报告道,“当天同时遇刺的还有陆军部长蔡松坡将军,刺客一共五人,皆为蔡将军及卫士击毙。”

“蔡将军受伤了没有?”曹锟点了点头,问道。

“蔡将军安然无恙,只是听说蔡夫人和公子受了惊吓。”军官答道。

“老蔡和小杨也都不是第一回碰到这事了。”坐在一旁的吴佩孚苦笑了一声,说道,“看样子这政治暗杀之风,真是该好好刹刹了。”

也无怪乎吴佩孚感叹,政治暗杀,是清末至民国的一大社会风景,有成功有未遂,此伏彼起,接二连三。被暗杀的对象,有在朝也有在野,有**也有反**,有政治领袖也有文化名流,还有手握兵权而叱咤风云的军人。由于暗杀而引起的社会动荡和历史转变也不算少。

清末至民国的政治性暗杀大致可分三类,一是当政者对异己的暗杀,二是在野的**者对统治者的暗杀,三是外国势力对中国政治人物的暗杀。而辛亥**前,基本只有**家从事的暗杀,清王朝似乎不怎么使用这样的手段,大概他们觉得判定有罪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捕要杀完全可以公开进行。反清排满的**家们没有公开生杀予夺的大权,所以只好靠暗杀解决问题。象**党谋杀封疆大吏恩铭和王之春、袭击当朝重臣铁良、谋炸考察宪政五大臣、行刺摄政王载沣,这一系列暗杀让当时的中国政坛惊骇不已。

清末**家所进行的暗杀,主其事者多为官宦和富家的子弟,或是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热血青年。这与俄国近似,俄国贵族青年就是暗杀权贵的主力。象参与策划刺杀铁良俞大纯之父是陆师学堂总办俞明震。怀揣炸弹准备炸死出国考察宪政五大臣的吴樾出身商人家庭,其父先官后商。刺杀恩铭的徐锡麟,其家更是富甲一方,自己还捐了个道员。参与谋杀铁良、亲身行刺王之春的万福华虽说家境不算富裕,但后来也学医经商,还是个候补知县。

清季的**暗杀其行为本身带来的意义好象比目的更为重要。除了恩铭被杀之外,其余因行事匆忙、准备草率、策划不足,全都未遂。事实上,当时的暗杀者并不在乎刺杀的对象是死是活,也不在乎自己能否脱身,他们比较看重的是这样的行为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每次暗杀事件之后,壮怀激烈、一腔热血、慷慨赴死、义无反顾的精神可以引起轰动效应,暗杀者的“英雄形象”和自杀式的壮举,远比死一两个清廷官吏更有价值。如汪兆铭行刺摄政王载沣,无论是**党还是后来人,好象也无人在乎摄政王的生死和这样的行为能否取得成功,大家更钟情于“年少有为”的汪兆铭如何慷慨悲歌,“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而汪在狱中与陈氏的那段情缘故事才是历史的兴奋点。

那时的暗杀,只有徐锡麟杀恩铭案导致的后果比较严重,恩铭死了,徐锡麟被捕后处以极刑,而其他的暗杀,其对象活着不说,行刺者也没有受到本应受到的严重惩处,株连瓜蔓就更少。象吴樾是自毁,事件过后,仅有介绍他住进桐城试馆的户部主事金寿民被革除功名,其余人等均无牵涉。汪兆铭尽管入狱,但发落不算很重。依照当时人的说法,“大抵清廷末造,恇怯成风,不敢滥兴大狱,以耸中外视听”。

清末暗杀之所以蔚成风气,既是受欧洲**、俄罗斯党人的影响,也是那时**党对时代的认知。“排满之道有二,一曰暗杀,一曰**。今日之时代,非**之时代,实暗杀之时代也。”,“欲言**者,不得不前以暗杀,后以复仇(**)。”**党人的暗杀,其实更重要的是宣传是造势也是震慑,按当时的说法,是为了“杀一儆百”之效。刺杀王之春是为了警告那些“卖国”之辈,刺杀铁良是想威胁那些“顽固”派,刺杀出国考察宪政五大臣是为了破坏当政者利用宪政进行“欺骗”的阴谋,刺杀摄政王载沣则是表明推翻清廷的决心。正是在这些近似疯狂的暗杀声势中,**者的伟岸形象得以树立,当政者也闻风丧胆。辛亥**后及清室逊位前,还有两起暗杀,将清末的**暗杀推向了顶峰。一次是三位**党人谋炸袁世凯,未遂;一次是**党人彭家珍炸毙满族亲贵良弼,彭家珍当场身亡,良弼血肉模糊,最后惨死。这两起暗杀令京师全城处于恐慌之中,为清廷瓦解、民国确立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说,民国成立前的暗杀塑造了一批英雄,也制造了一片**的恐怖气氛。

但在民国建立后,中国的政治暗杀出现了重大转变。

民国肇建之时,总统、内阁、议会、政党、宪法这些近代政治制度的诸多要素均呈现出来。政党团体有大小六百多家,而且是自由组合,各具主张,基本没什么限制。内阁是联合组阁,而且还是经国会正式通过。如唐绍仪、陆征祥、赵秉钧、段祺瑞、刘冠雄、熊希龄、王宠惠、蔡元培、宋教仁、陈其美、施肇基等内阁成员,除个别人外,多是应一时之选,不论放在什么样的民主国家,其学养、背景、历练、素质都算优秀。议会分参、众两院,尽管不出自选民,但依据的是1912年8月颁布的《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也是自由选举,各党各派各省均有代表。

由于民国完全不同于清廷专制,公开肆意捕杀异己为社会所不容。因此一些人只能靠暗杀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利益。无论是**党内部,还是执政者,均热衷于使用暗杀方法来对付持不同意见者或不同派系的人。因为**者和执政者一样,当他们自己的利益受到挑战时,即便是同道,照样不能容忍。而行刺的方式和目的,也转变为单纯杀人,而不在乎行为本身是否英雄壮举。他们不再是响当当的热血青年,而是要千方百计地隐蔽自己的身份和姓名。他们的刺杀任务常常被一层层布置下来,其间环节之繁复为的是避免幕后主谋暴露于天下。

第286章 真正意义的总统选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杜绝此等恶行,没那么容易。”曹锟叹息了一声,“哪怕他小杨本事再大,在现在的体制下,也怕是难办啊!”

听了老上司的感叹,吴佩孕也不由得连连点头。

“若是一味以强力制止,就会被人指为独裁***了,真是两难哪!”

吴佩孚的话可以说道出了个中的真谛。

民国前期(后世史书称之为北洋军阀时期)中国的政制一直颇受后人诟病,认为其民主政治徒有其表,但事后诸葛亮的他们并不明白,其实,表面上的民主要比赤裸裸的***独裁强。后世的人们特别喜欢批判表面民主、虚伪民主,其实,表面上承认民主,外壳上形成民主,恰恰说明民主是社会公认的政治形式,是各方势力认可的社会制度,表面上的民主氛围之下,起码可以理直气壮地宣传民主知识,让整个社会逐渐了解民主内容,一步步促进真正的民主。而里里外外的独裁***,连介绍民主、促动民主甚至表演民主的可能性都没有。

和后世的人们一样,曹锟吴佩孚等“北洋军阀”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暗杀,也是特别的愤恨,也非常敏感。后世的人们一听什么人在某某治下被暗杀,无论某某是否知情,一律都当作一种特大的罪行永远钉在耻辱柱上,好象这是一种***独裁的象征。其实,暗杀在宽松的社会、不那么独裁的社会甚至是民主的社会,更为流行。因为暗杀恰恰证明社会不认可这种杀害,朝野上下都否定这样的举动,舆论谴责如此行径,所以,只能采用偷偷摸摸的方式。如果放在公开***独裁的社会,想杀想捕听凭统治者一句话,御用舆论还会跟着制造伪证,谁敢说个不字!事后也无须劳神费力地追查、审判、讲好听的,在那里装模作样。对异己力量采用暗杀的方式,也注定死于这种方式的受害者只能是极少数,假如是绝对的***独裁,完全可以用任何一种罪名或者无需罪名就将异己公开铲除干净,比如政治清洗及搞各种荒唐运动,比如血腥大屠杀,那就是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数千万的生命。

杨朔铭遭到数次暗杀,并不意味着这一时期是***独裁,而是表明,这时的中国社会比较自由宽松,政坛也正散发着民主法治的微热。

杨朔铭和蔡锷频繁遇刺的这个时代,当然离真正的民主法治还有很远的距离,尽管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而且很可能昙花一现,但起码社会表面上认同了民主法治的形式,表明统治者和反对者都不允许妄为胡来。

“听说杨瀚之打算辞去边防督办之职,有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