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风就能把这老头吹倒。

“老叔爱国高义,一番话震耳匮聋,发人深醒,令晚辈深为受教。然,朝廷征召士兵,一切都有朝廷之法度,我深为县令,自当谨守陛下旨意,岂能私自更改朝廷与陛下之旨意?且老叔年岁已高,此等年纪正当在家饴养天年,含饴弄孙才是,若是让老叔这把年纪还要上战场,这岂非我等之罪过焉?”

老猎户又是一阵猛烈咳嗽,不满的冲县令嚷道:“我有这么老吗?大陈律令不是有言大陈军士五十五岁退役吗?老汉我今年方才五十四岁,正好还可以入伍跟突厥人好好较量一番。别看老汉腰有点驼了,前几天我还亲手猎了一只三百多斤重的黑熊呢。突厥狼崽子再牛,还能牛过三百斤的熊瞎子不成?”

马文看着老汉怎么也得有个七十多岁的样子,却硬要说自己才五十四,满脸的哭笑不得。他刚要说话,一旁的那个少年却突然道:“我可以双手力分两牛,山间奔跑可追野狼,攀岩绝壁如走平地,一箭可射中天上老鹰的眼睛,我要从军,你收不收?”

马文被那少年的一番话有些惊住,他仔细的看着少年那只披着熊皮子敞开的胸脯,那一块块贲起的肌肉比许多成年大汉还要惊人。但对于少年自称能手分两年,山间可奔跑可赛过从林野狼,甚至是攀岩如屡平地,一箭还能射中天上老鹰眼睛这样的大话有些难以相信。

他微微笑了笑,对少年问道:“我看你最多十五岁,可还没到成丁年龄哦,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对马文的反应并不满意,神色老成的道:“上战场拼的是性命,比的是杀敌,可不是比年纪论大小的。打突厥人,我家的阿黄都比的是两个壮汉,只要给我一把匕首,我就能还你一个突厥人的头颅!”

“可是还是太小了啊。这个年纪上战场,可是我们失责的体现啊。好酒不怕巷子深,只要你真有这本事,再过几年等成了丁再来报名从伍也不迟啊。”突然一道声音从从群后面传来,大家扭头望去,却只见几个穿着羽林军铠甲的军士正在向这边走来,为首一个也同样的羽林军装束,可铠甲肩头上的那两枚肩章却让早已经熟悉了军队的大家明白,这位脸上总带着一股着亲切,又带着一股子威严感受的男子,是一位羽林军的少校军官。

少年扭头上下打量了一身华丽铠甲的羽林军少校军官,咬着嘴唇道:“敢不敢和我打一场,要是我赢了,你就让我入伍?你是羽林军军官,一定能做到。”

少校军官旁边的一名挂着少尉军衔的军官刚欲出言,那少校军官却已经一把按住少尉,笑道:“雷队正,你难道还怕我打不过一个小孩子不成?”说完又转过头对着那少年道:“你确定真要和我比?”

“没错!”

第828章 气吞万里如虎

一边数天陈克复都在晋阳行宫中思绪不宁,寝食难安。直到今rì宫中总管王海将调查司的最新奏报送进宫中后,陈克复阅览后才总得恢复了数rì来焦虑的心情。调查司送来的奏报称,自紧急征召令下达之后,各行省的百姓不但没有出现预估之中的抗拒反应,反而在调查中显示出对朝廷此次作战的极大支持。

朝廷治下十余行省,尤其是中原与河东、河北各行省对于朝廷的这次出兵十分支持,不但各地征召的士兵全都到位,而且各地还出现了无数百姓报名请求入伍的情况。尤其是河东与河北两地,几乎是半数以上的百姓都已经要求参军,百姓们狂热的情绪,让各地府县的地方官员们都是措手不及,纷纷向上级请求如何应对。

听到这样的消息,陈克复最初时也是有些不敢置信的。虽然说如今出现的这股风浪,实际上也算是因他而起。但他自己却并没有要掀起一轮这样风波的意思,更没有半加煽风点火的意思。如今收到这样的消息,他在感到惊讶之余,也并没有助长其声势的意思,也并不觉得有这样的必要。

在陈克复看来,如今大陈上下的情况,早已经注定百姓们会追随于他。毕竟比起这些年的乱世来,大陈虽建立短短几年,但早已经让不少百姓在呼喊说是已经回复了开皇盛世的景象,甚至有更多的人称如今的大陈气象早已经超越了开皇盛世。百姓们其余是最实际的,也最有忧患意思的。他们能敏锐的感觉到天下局势的变动,能早早的判断出什么对他们是有利的,什么对他们是有害的。

当出现如大业七年那样的变动时,无法忍受的百姓就会揭竿而起。但是如现在一般。朝廷所做的是为了维护百姓们如今的生活,百姓们也会担心握在手里的幸福会太短暂,担心拥有的这一切会再失去。他们会比谁都更在意这些,也会比谁都竭力拥护这些。

一连几天的阴霾天气终于过去,天空也终于放勤。

早上才刚刚收到了百姓对征召的积极态度的好消息,中午之前又有一份飞鸽传书从雁门镇送到。还没有打开情报,陈克复已经从侍卫长陈雷的脸上大致猜出了那一定是一个十分积极的好消息。

果然,信是由坐镇雁门的前线大元帅李靖所发回来的。信中向皇帝报告了王仁恭元帅突袭大利城之捷报之后的又一大功。当陈克复看见捷报上李靖那明显激动的都有些歪了的笔迹,也不由的龙颜大悦。

王仁恭夜袭突厥大营,杀了突厥人一个措手不及。以五万之数,决然在阴山白道川向二十万突厥大军发动了夜袭。歼敌三万。阵斩突厥西小可汗之一的乙利小可汗,并且一把火烧掉了突厥人准备南征的一百万石粮草。如此的好消息,让陈克复看的连连在玉石桌案之上狠拍了数下,将整个右手巴掌都拍的通红而不自觉。

震惊喜悦之余,陈克复又担心起老将军的安然来。打了突厥人如此一记重棍。统叶护这小可不会这么认栽的。

幸好,接下来的内容让陈克复松了一口气。看到五万大军一战之后战死五千余人,陈克复也不由的心情沉重。十比一的损伤,在这样的大战中算不得什么。甚至可以更加证明老帅此战的成功。但五千最精锐的陈军骑兵就此亡于塞外,依然让陈克复心痛不已。

如果不是突厥人的南下。这五千人本是不用最死塞外的。越是想到此,陈克复对于突厥人的愤恨就越多了几分。突厥人亡我之心不死。这一次不彻底把他们打趴下,他们就永远都不会停止对中原的伤害。

看到沈光带着数千人护送着伤兵分开,陈克复又在为他们隐隐担忧。

前天,李靖上奏告诉他,为了接应老元帅,他又调了薛家叔侄率五万乡兵前往大利城接应。当时接到这个奏报时,陈克复的心情是复杂的。在陈克复看来,要想战胜突厥人,那就只能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和突厥人在塞外去打参战,这是不现实的事情。大陈没有这么多的骑兵,也打不起这样的大规模参战。大陈唯有将突厥人引人雁门,然后依靠雁门的坚固来对付突厥人。

毕竟最近朝廷上下在雁门花了那么多时间,弄出了两件绝密武器,就为了专门对付突厥的狼骑铁蹄,又怎么能弃之不用呢。当初王仁恭要求领兵出塞,陈克复是万分犹豫之后才答应下来的。

在陈的心中,老元帅此举,无异是在求最后的报国之法。五万精骑出塞,陈克复甚至就已经在心底将这支精骑归入了无法归来之中。

以五万对二十万,而且还是骑兵对骑兵,这不是陈克复悲观,而是他深知突厥骑兵的厉害,也深知老元帅出塞之后,绝不会躲在一座座城堡之中打攻防战,肯定会主动突袭突厥人。

他虽看出了这一切,却无法拒绝老元帅的请战。而且在他的心底,他其实也知道,要想对抗四十万突厥人,陈军主力是不能放弃雁门等要塞的,但又不能一味坐视着突厥人汇集,然后南下。王仁恭出战,在战术上来说,这是陈朝最后的一次进攻机会。就好比下相棋一样,这是一个让陈朝一开始就可以拿个炮或者马去拼掉对方一个车的机会。虽然炮和马都很重要,但如果真的能拼掉对方一个车,在战略战术上来讲都是十分划得来的。

只不过下棋的时候,棋是没有感情的。但是身为皇帝,却要让五万大军就这样拼掉,哪怕再寡情的君主,心中也是难以平静的。

李靖让薛家叔侄带五万乡兵出云接应,在陈克复看来。自然明白李靖这是担心五万大军,不愿意轻易的放弃这些同袍们。但在另一方面,陈克复却不得不从战局方面考虑,李靖如此做。却又是在拿薛家叔侄冒险。王仁恭是陈军元帅,五万精骑是陈军弟兄。但薛定国又如何不是陈军元帅,五万乡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