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候身死兵败,天地之间,无以援救,后悔都来不及啊!怎么能不悲伤?”

李渊一时顿悟,原来只是先有了裴寂他们一样的担忧,忧思太深,其他的意见都听不进去了。却差点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他一意想着回太原坚守,却不曾想过,如果将士们眼看着不能前进,反而退守。必然人心惶惶,都道再无胜算。这乱世之中,聚兵容易,散兵也易。

真的流言一起,军心一散。到时只怕兵马还未回到太原,就已经逃的差不多了。没了这乱世中倚之为根本的兵马,他又拿什么来守太原。又拿什么来谋翻身,只怕前脚退入太原,后面就会有人将他们父子首级砍了,拿去献降了。

“可是军令已下,军队都开始撤退了,如何是好?”一向稳健的李渊,此时在爱子面前也不掩饰内心的慌乱。

“右军都还没有动,左军虽然已经出发,也还没走远,让我去追。”

李渊看着李世民,的确,这个少年已经长大,能够为自己解难分忧了。

“就算能追回来,可面对杨暕与王世充的七万兵马,我们又有几分胜算?到时如果不能击败他们,又有何用呢?”李渊还是有些忧虑,说到底,他并不是一员马上战将,他长的是帝王心术,缺的却是这般的沙场谋略。虽然自己有八万人马,杨暕与王玄应两人的兵马加起来也只有七万,可他依然没有多少信心,语气中充满忧虑。

“父亲,我河东军铠甲精良,何惧杨王二部。更何况此二人并不统属,只要我们用兵得当,即可各个击破。破此二部,我等到时挥兵直攻潼关,关中可得。”

看到儿子充满信心的样子,李渊露出欣慰笑容:去吧,我派人通知你大哥一起去。”

李世民得令,迫不及待地告辞而去。

这一刻,云渐渐散去,霍邑空旷的夜空,也仿佛清新了许多。李渊的心渐渐平静,并且踏实了许多。

而李世民,一匹骏马奔驰在月夜的路上,内心虽翻江倒海,他明白自己的根基就是李唐。他与父亲一体,只要李唐强大了,他才有未来。沙场百战,他如何看不出父亲的想法。

他无法同意那般如乌龟一样的缩在太原城中,一日日的等死。就算要败,他也要轰轰烈烈的争一把,哪怕战死,也无怨无悔。在这一点上,他的内心一直认同陈克复的观念。如果当年陈克复在辽东时,看到高句丽的大军,就此退缩,退入新城中死守。那又如何会有后来的辽东大捷,又如何会有后来的平定高句丽,又如何会有现在的陈破军?

他欣赏陈克复这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也一直把他当作了自己的信条。不到最后一刻,他永远不会放弃。哪怕前面挡着的是陈破军的辽东军,就是死,他也要率兵冲锋杀过去,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

两天后,太原军粮运到。而下了许久的河东第一场雪,也终于停了下来,一大早,天空一轮红日当空,暖暖的阳光照在积雪之上,更添几分交艳,整个军中听士气也回升了一些。

随即,李渊下令,全军杀猪宰羊,分发美酒,人人饱餐痛饮一顿,第二日再次整军出发。八万大军接经临汾,下绛郡,到达河东郡的西北角上黄河边龙门。

李渊大军刚到龙门,已经占据了河东郡的杨暕立即率五万大军缓缓向北推进,最后到达龙门,五万大军与李渊的八万大军,在黄河与汾水河的入河口上游二十里,隔汾河对峙。

隔着汾河,两支兵马遥相对峙,旌旗招展之间,大战一触即发。!。

第548章 河北内乱

(今天七更完成,眼花了,弟兄们安慰一下,票票支持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是封建时代,身为大一统王朝皇帝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可事实上,汉末起,这句话已经渐渐变了味。

特别是自西晋灭亡,中原就陷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之中。分裂,战乱,混乱的年代,也开始渐渐产生了世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王谢”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两个姓氏:王和谢。王家和谢家就是晋朝时世家大族中的集大成者,而其中最为光辉耀眼的两个人物王导、谢安,都曾做到了宰相之职,把持朝政几十年。“王与马,共天下”,以至于普通老百姓只知道有王谢,而不知道有皇室。可见,世家大族权力之大、势力之可怕。

世家大族最初往往是起源于“家庭”。一开始的时候,家庭非常小,只有几个人,但是经过若干代的繁衍生息,这种原本很小的家庭慢慢变的庞大起来,而且聚集在一起居住,形成了一个一个的“族”。此时的“族”,还不能算是世家大族,还仅仅是具有了雏形。

接着,由于战争或者其它因素,这个“族”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栋梁之才,进入国家权力层,把持国家重要职位。而这些部分人本着“举贤不避亲”的原则,大力吸收本族之人进入国家政权,长久下来,整个国家政权中就充斥着该族的人。

于是,世家大族就形成了。

特别是在晋末南北朝时代,世家发展越来越强大。如北朝的东西魏、北周、北齐、大隋,南朝的宋齐梁陈,这一个个的王朝,最后几乎都是倒在了世家中中更强大的门阀手中。当门阀势力达到顶点无人可制时。往往他们就篡前朝自立。几百年的南北朝王朝交替莫不如此。

在晋末南北朝时代,在地方上,他们占有大量田地和奴婢,施行“庄园”制经济发展方式,而且每个庄园里都有自己的**武装,少则几百,多则上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王国。而庄园主就如同是皇帝,对庄园里的事务具有绝对的权威。而更狠的是,他们竟然不用交税。收入完全归自己所有。

在政治上,这群人制订了各色各样、花样繁多的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和法律。最为臭名昭著的就是“世袭制”。不但爵位世袭,就是军职,刺史等文武官职也通通都能世袭。

东晋时期,世家大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传统四大家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到了南方,则有王、谢、朱、张、顾、陆等大姓。

由于常年战乱,一部分家族逐渐衰落了,而另一部分家族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兴盛起来。

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方经历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大洗礼,很多世家大族为避战乱都跑到了南方,与南方的土著大族融合。就这样,北方的世家大族势力逐渐衰落了。而南方要相对和平稳定一些,所以对于世家大族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再加上南朝的几个政权都对他们特别的优待,因此南方的世家大族不仅没有衰落,反而更加兴盛。

而且由于这些世家大族都是一个个的**王国。和中央政权没有什么经济上的利益往来。所以。他们内心里面几乎没有什么国家观念,很少关注国家大事。也正因为有这种心理,当年隋朝进攻南陈,他们表现冷漠,真正做到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这群人眼里,任何政权都是一样的,都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要能保证自己的政治和经济特权就行了。

所谓盛极必耍,任何事物都一样。世家到了隋朝统一了南北之后。也开始不可避免的衰弱。杨坚本身也是门阀出身,篡位建朝。当然对于这些同样的门阀世家十分警惕,特别是灭了陈朝之后,他第一个对付的就是与隋朝统治集团关陇集团没什么关系的江南世家。

杨坚的做法很简单,先是出台许多严厉政策,将这些高高在上多年的世家逼反了一大半。然后早等候好的军队开到南方,凡造反的通通干掉。一番血腥清洗之后。江南世家死伤无数,老实了。

这个时候,杨坚打完了大棒,又开始给甜枣。对剩余的世家进行安抚,把本来过于严厉的政策。又修改了许多。哪此几番变动,江南的世家势力已经被灭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也全都老实了。

陈克复最开始知道当年南方造反之事的时候,还是毛喜告诉他的。那时毛喜告诉他,江南世家们造反,是因为他们心怀故陈,不满隋朝,于是造反,打算克复陈朝。当时还是少年的陈克复听完后,还觉得很鸡动,感觉这些江南世家们真是忠义之臣啊,怪不得都说衣冠南渡,继承了汉室衣冠呢。

后来他在辽东征战,又一次接触到了江南世家。那时他得到的答案是,杨坚因要在江南推行均田制,惹到了世家们的利益,所以世家们才反。而杨坚因轻视了江南世家们的实力,所以才会弄的江南尽反,损失惨重。那个时候,他觉得原来一向政治手腕无双的杨广,与开隋三驾马车的高颖、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