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广想了想,雁门虽然危急,但是临渝关却也十分重要。如果让辽东叛军杀入了河北,到时再和中原那些农民叛军汇合在一起,那就一时难治了。对于他的这个提议,杨广点头同意。

“立即拟诏,传旨左武卫大将军裴仁基,令他接旨后立即率十万河北大军经飞狐陲入雁门救驾。并传令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让他率十万河北府军增援北平郡临渝关,绝不可放辽东叛军一兵一卒进入河北。

内史令虞世基亲自起草诏书,当场拟诏。诏毕,杨广立即盖上传国玉玺,交给门下省发出。

门下省纳言裴世矩也出列进言“陛下,昔日汉高祖刘邦与匈奴大战,结果被围白登。后刘邦采用陈平之计贿略匈奴阏氏(皇后),阏氏对冒顿单于说“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王亦有神,单于察之”才最终得逃。今个突厥始毕来攻,之前突厥可敦义成公主也曾来信示警。草原习俗,可敦乃有治事之权。所以臣以为,陛下应当一面立即派人联络铁勒、库莫奚、西突厥马上进攻东突厥,一边再派使者联络义成公主,让其给始毕传信,言突厥后方有乱,始毕得知必然会退兵。”先前朝廷本来就是要和三家盟友进攻突厥,而按时间,现在三家也肯定已经准备好了。眼下突厥大军南下,朝廷让三家盟友攻突厥,这却正是围魏救赵之策。如此一来,这不但能解突厥之围说不定还能趁此机会,重创突厥后方各部。

“好,准裴纳言之进之策。立即联络铁勒、库莫奚、西突厥三家,就言如今局势有变。突厥主力大军已经被我拖住让他们马上进攻突厥草原各部。另外马上再联络义成公主,让他给始毕发信,告诉草原大乱,让其早日回草原。”

至于义成公主得了信,会不会让突厥草原各部早有准备,防范铁勒各部,这却已经不再是杨广所要考虑的了。眼下他唯一的目的就是早点解了雁门之围,只要自己没事,要打突厥人有的是机会。

一连议定两条,厅中气氛总算要好了一些。厅门口的内侍小跑着进来“陛下,左卫卫将军、马邑太守、辽阳郡公李世民求见。”

“宣他进来。”李世民当日被带回雁门时,杨广也亲自去看了下,那时看他还感觉只剩下了一口气,没想到,现在居然已经能下床了。

一阵脚步声传来,一名身着紫袍的年轻人走入厅中。厅中君臣抬首望去,却不由皆吸了一口气。只见此时的李世民脸色惨白如锡纸,更让人惊讶的是他的脸上,一道自右额头的疤痕划过了右眼、鼻粱和左边脸颊。那伤口结了一条黑色的痂还没脱落,整个一张脸都还高高的肿起。整个人不但再没了有昔日的俊秀神采,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怪异恐怖。

他走入厅中的脚步有些虚浮,缓慢的向前行走着,左边的衣袖却是轻轻的摆动着,里面空空如也。看到往日的年轻俊杰,此时成了如此样子,众人都不觉得有些感叹惋惜。

杨广也在心中叹了一口气,暗道李世民如今这个样子,自己却是无法再将本就不喜欢他的出云公主嫁给他了。

“二郎,你身上有伤,怎么不多在府中静养。”

李世民当日中了五十九刀,看似恐怖万分。而实际上,真正厉害的伤只有腹部的那一刀,和断臂的那一处伤口。至于其它的几十刀,都只是一些皮肉之伤,惩罚的性质多些,并没有什么致命处。当日张勇本来是想要给他弄满个四百三十八万,再来个一刀断头的。哪料到居然半路会出现意外,李世民在雁门休养了两边,处理了好了断臂和腹部的伤后,就已经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上前行了一礼“陛下授予臣重任,让臣留守西陲关口。臣下无能,不但没能守住关口,还致全军大败,臣是来向陛下请罪。”

杨广叹了一口气“西陲之战,非战之罪。朕已经知道当日你的那缓兵诈降之策,计是好计,奈何却被突厥人识破了,可惜。”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怨恨“陛下,那日臣入突厥帐中,始毕可汗已经对臣的计策深信不疑。只是后来没想到,回关内之时,却被辽东叛军陈克复的手下劫杀。臣一醒来就赶来见陛下,就是想告诉陛下,

始毕可汗的军中有辽东陈克复的党羽,突厥人已经和陈克复勾结在一起了,请陛下提防。”

“果然如此,二郎你还不知道,就在两日前突厥攻雁门城当天,辽东叛军也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对临渝关进行了猛烈攻击。所以刚才诸位大臣们也已经对此有过猜测和怀疑了,现在你已经替朝廷证实了这一事实了。等他日平定辽东之时,朕一定要将他扒皮抽筋、生烹活煮。”

说着杨广又将刚刚朝堂各位大臣商议的结果说给李世民听“世民有何良策否?”

李世民沉思了一会“臣以为,除了调动河北大军、联络义成公主外,朝廷应当马上朝廷两件事情。一是立即下达勤王诏书,号召天下各地的臣子们率军前来雁门勤王,哪怕是没有军队的,也可以让天下官员豪强地主们征召自愿果敢骁勇志士,让他们赶来勤王。第二就是封锁城中缺粮的消息,决不能让城中军民百姓得知。并且马上对城中的将士们朝廷安抚,马上给城中的将士们全部提升官职,并且许下诺言,他日击退突厥人之后,还将按守城将士们的表现功劳,赏赐更高的官职和财物。”

杨广虽然一向都舍不得加官封赏,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也不再小

气。和众大臣们商议了一下后,就完全同意了李世民的提议。立即再下诏书,只要守城有功的人,全都重赏:而且没有官职的人授予官职,已有官职的人全部升官!紧接着,杨广又下了一个诏令:全国各地的军队前来勤王。

而且当场杨广就开始给大臣们升官,加封司马德堪为右翊卫大将军,云定兴为左骁卫大将军,李世民为左屯卫大将军,其余的文武也都是各个加官进爵。雁门城中人人有份,就是那些士兵们也大都得了一个从九品的立信尉的散官。而且杨广也许诺,只要等雁门解围之后,

所有城中将士,将论功行赏,所有的军功将三倍于平时战功奖励。

另外又依了李世民的提议,召天下各地兵马赶来河东雁门勤王。

而且这一次不仅仅局限于各地的统兵将领,不论文武官员,都可以募集志愿骁勇百姓奔赴河东。就连没有官员的世家大户,地主豪强,只要你有钱,招的到人,就可以幕兵来河东。

这道旨意一出,尚书左仆射苏威,和礼部尚书樊子盖,太子少师萧璃等人都在暗自摇头。但是此时皇帝正在敏感的时候,谁也不敢否决皇帝的旨意。但是心中,对于这样的一道旨意还是有些惊恐。

这个时候,却谁也没有看到,站在一旁的李世民那张狰狞的脸上,嘴角却是微微拧起了一丝残酷的微笑。大隋的军制,是府兵制度。这是经历了南北朝数百年的混乱后,总结出来的一套最有效的军制。特别是隋朝对于兵权的愿扬府、兵部、十二卫这样的三层分制统兵制度,更是让隋军成了一支聚则为战,散则为农,且不须军饷,不须准备太多的器械。且还能防止将领拥兵过重,尾大难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在李世民的这么一个勤王令,却是将这一切都打破了。勤王令一出,天下官员豪强世家皆能幕兵,而且完全成了光明正大,再不受约束。!。

第413章 浮木诏书

其实这道勤王诏令中,后面那部份让所有的世家豪强,地方官员募集兵马,根本就是没有必要。有道是远水还解不了近渴,如今大隋天下府兵何其多也,只要一道命令下去,让各地的府兵集结,那就已经绰绰有余了。让那些官员世家豪强去募集兵马,则完全是画蛇添足。

新募集的兵马,没有个一年半载的训练,根本无法成军。这样的兵马就算真的能赶到了雁门,除了凑个人数外,毫无作用。而且是更加关健的是,如今一道诏令就能让这些人募集起兵马来,但是他日要再想解散,可就难了。

而李世民打的也正是这个主意,这次在神武城和西陉关的遭遇对他有极大的改变。最初时他的心中是有超过陈克复的想法,为了这个想法,他不惜背叛了辽东军。而神武关的那一次死里逃生的战斗,让他觉得,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而在西陉关,刚捡回一条命的他却马上被杨广留守西陉关,后来又遭遇辽东军昔日弟兄张勇。再一次的死里逃生,再加上断壁毁容之后,李世民变了。正是这一次北上,让李世民破而后立,心中再没有了什么打不破的桎梏。陈破军、杨广,都已经不能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