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一来不但能保住这一万多兵马,而且还能在辽东南部打下一个楔子,牵制辽东兵马无法全部聚集到辽河一线。而且有了这个据点,隋军就能通过水师运兵,在辽东南部开辟出第二个战场。朝廷兵马众多,有实力两线开战,而辽东军却是实力有限,一东一西两边开战,就必然会使其战力下降。

杨广最希望的水师能夺下卑沙城,这里距离山东最近,一旦拿下这里,隋军就能源源不断的从山东快速运送兵马入辽。不过卑沙城的防御太强,且处于辽河防御线中,想轻松拿下基本没有可能。

十余名内侍抬过八张大屏风,八张屏风拼起来之后,就是一副巨大的辽西、辽东、室韦地图。

杨广拿起一支长杆,指着涿郡道“与此同时,朝廷在涿郡集结李景与罗艺的三万兵马,另抽调薛世雄的三万兵马合兵一处,并征调五万府军组建北路军,以左武卫大将军李景为行军总管,罗艺为北路军先锋,大将吐万绪为副总管、董纯为行军司马、鱼俱罗为行军长史、

樊子盖为行军监军。十一万大军出临榆关,过辽河,围辽阳、新城两郡,并切断金山、盖牟、扶余等郡的兵马。”

“命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集结三万水师,并中原各地抽调七万府兵,共十万人马组建南路军,以来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为行军总管、

杨义臣为行军副总管、宇文化及为行军司马,段达为行军长史,杨善会为行军监军。自山东浮海东进汉城,围平壤、伺机取乌骨、国内郡。”众大臣听到杨广的布置都是有些心惊,兵分两路,所有兵马加起来二十五万五千人。而且两路兵马的统兵将领,基本上不是公爵就是侯爵,全都是大隋朝武将之中的强者。

特别是北路军,领军的全是威震天下的老将。不过真正让满殿武将们松了一口气的是,这次出兵皇帝没有要御驾亲征。对于这些大将来说,再难的仗他们也打过,但最怕的却是皇帝亲征,而且战时还不肯放权。带着这么一个皇帝去打仗,什么仗都要难打上数分。

就在众臣以为杨广的战前安排已经结束时,却又看到杨广提起木杆往地图上一指,众武将都不由的有些头痛。众将都知道,皇帝并非什么兵法大家,不可能有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本事。

可他却偏喜欢这样的战前布置,这让众臣都头痛起来,不知道皇帝还要怎样的指手划脚。

:一万二更新完成!求票!!。

第337章 反目成仇

杨广提起手中的那支权杖,往那屏风的地图上数处连点几下,权杖触在兽皮地图之上,笃笃有声。

“孙子兵法有云,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杨广念了一段孙子兵书,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视了殿中大臣一圈之后朗声道,“此次辽东之事,与先前征高句丽不同。高句丽者,非我族类,亡我之心不死,所以必须以雷霆手段铲除之。但如今之辽东乃我大隋之辽东,辽东大隋子民近百万。这次朕虽调兵近三十万,但此只为势!陈克复经营辽东不过两年,且朝廷地方官府又经营近年,虽然辽东大多数将士受陈克复蛊惑,但朕相信,当朝廷大军一到,两面包抄对峙之后,辽东军民定然能看清形势。朕调派兵马,为的是不战而定辽东,非要血洗辽东。此为这次出兵之基调,诸卿明白否?”

刚刚被皇帝杨广点到名字出征的将领们此时大都在殿中,一听到杨广的要求,一个个眉头紧皱。他们都明白陈克复的本事,也明白辽东军的实力。辽东一个月内可集结二十七万人,而且还有几十座坚城可守。朝廷这次的南北两路兵马只有二十五万五千,不但数量上处于弱势,而且还将是劳师远征,后勤补给漫长。这未开战,就已经处于弱势了,可是皇帝现在居然还在战前提出这么多要求限制,这仗可怎么打?

开府仪同三司、新授南路军统帅的荣国公来护儿沉默了下后还是站了出来,“陛下,夫不战而屈人兵者,必须得是处于强势,并令对方没有退路之时,才有可能不战而屈人兵。眼下陛下征调南北两路兵马入辽,兵力却依然处于少数的一方。且辽东军有坚城可守,器械粮草充足,如果一开始就想逼迫辽东投降,只怕艰难。臣以为,陛下当授出征将士机变之权,只要我们趁辽东兵马未做好完全准备之时,迎头痛击辽东军,歼灭其一部份精锐力量,并夺取几座城池之后,再迫降才是上策!”

“不,大军只须围而不攻即可。”杨广伸手制止了来护儿的话,“朕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南征北战,朕破国灭族无数,自然明白战争之法。诸卿,辽东不可战!辽东之地多艰险,战事一起,必然经年难平。眼下***厥狼子野心,早有不臣之心。如果和辽东的战事无法速战速决,最后只会便宜了始毕。‘

“诸卿也不用太过担心,此次朕虽然只派了二十五万人马入辽,但这不是全部。”杨广以杖柱地,落地有声,“纳言裴世矩,你马上着手联系契丹国、靺鞨国、奚国、铁勒国、新罗国、百济国,朕命你为全权大臣,与六国商议。许你给各国一些好处,朕只需要六国坚定的站在我大隋的一边,派兵马与我大军围攻辽东。告诉他们,只要出兵者,朕愿意将宗室公主下嫁。”

裴世矩犹豫道,“陛下,辽东如契丹、靺鞨、新罗早就是陈克复的亲密盟友,这次恐怕难以让他们出兵围攻陈克复。”

“无妨,你尽管去谈即可。不论如何,朕相信,就算各族不出兵,他们也定会选择观望,两不相帮。而且陈克复与各族的关系也不一定就是你想的那么牢固。只有要利益,这些塞外的蛮夷就会抢着去做的。你重点和奚、黑水靺鞨、百济去谈。而且朕听说,新罗过去虽然一直支持陈克复,不过新罗真正掌权的贵族们却是更亲近大隋朝廷。上次他们不是想立他们的人为储君吗?告诉他们,只要他们站在朝廷这边,朕到时就策封他们的人为储君。再顺便告诉黑水靺鞨和契丹大贺氏的族长,如果这次他们表现好,朕会考虑让平定辽东后改策封他们为契丹和靺鞨之王。”

战争即是如此,很多时候并不一定就是敌我分明。辽东诸部族,即是臣服于大隋朝,也直接处于陈克复的势力范围之内。杨广对于这些部族,一直相信只要给的利益足够,他们就能站在自己这一边。上次的征高句丽时就是如此,大隋与高句丽的战争中,新罗、靺鞨等族最终站到了大隋这一边。

而先前大隋和***厥交恶,契丹、奚族、铁勒等族,也背弃了突厥站到了大隋这一边。杨广坚信,这一次辽东陈克复叛乱,这些部族也一样会站在大隋这一边。对于杨广来说,他不需要那些部族兵马,他需要的只是这些部族不会站到陈克复的一边即可。而且他还相信,只有朝廷大军一到,辽东还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朝廷的这一边。到时他就能兵不血刃的平定辽东之乱。不会妨碍到朝廷正策划的征突厥之战。

“诸位爱卿,朕是天子,朝廷军队是王师。陈克复不过是乱臣贼子,他在辽东如果起兵不过是叛乱,名不正言不顺。朝廷大军东进,是为讨逆,名正言顺。到时大军一到,定然会有心怀朝廷的辽东百姓内应大军。”

殿中的文臣们都是以笏击掌,交口称赞。对于这些文臣来说,这样的文式最符合他们的观念了。不过殿中武将却大多皱眉,武将都是沙场征战,不讲空洞的政治战略,讲的更多的是战术。对于武将们来说,要打辽东自然是多发兵,辽东有兵近三十万,朝廷不说发兵四十万五十万,最少也得发个三十万兵。而且最后是主动出击,直接将辽东打服。但是皇帝已经发话,众将虽然心中有意见,却也没有人肯再出列反对。

杨广转身走回墀台龙椅之上落坐,“传朕旨意,即刻发兵辽东,各军将士即刻出发。”

“臣等遵旨!”大臣们行礼拜退。

李渊跟着诸臣退出两仪殿,一路上忧心忡忡,皇帝今日居然对他没有半点安排。即不免除他的官职,也不安排他任务,就这样理也没再理就让他出来了。这让他心头沉重,越是这样,他越觉不安。

出了宫,李渊片刻没有停留,马上赶回府中,赶到府中之时,时间不过辰时三刻。

一下马车,却发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