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在成都南城门附近有一个士子聚集的地方,叫做贡院坊,这里是南唐的太学,也是南唐国子监所在地,云集了来自巴蜀、荆襄、吴地的上万名年轻士子。

鱼朝恩的马车在返回了自己的府邸后,还是没有回宫,而是又来到了贡院坊,马车在贡院坊内一座不大的府宅前停了下来,鱼朝恩的随从上前敲了敲门,片刻,门开了一条缝,里面有人惊讶地问道:“这么晚了,你们找谁?”

“请转告公子仅,就说内侍监令鱼令公求见。”

“啊!你们稍等,我这就去禀报。”

又过了片刻,门开了,只见门内走出一名穿白衣的少年公子,年约二十三四岁,他匆匆上前对鱼朝恩躬身施礼道:“不知令公到来,小子失礼,请令公恕罪”

“是我不请自来才该道歉,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进去说吧!”

“鱼令公请!”

这位白衣仅公子便是李亨的第三子新城王李仅了,自从李隆基给李亨写第一封信后没有多久,李亨便把三子李仅派到成都,来探查成都的情况,同时也暗暗拉拢南唐的官员。

鱼朝恩也是李仅争取的主要人物之一,他至少在鱼朝恩身上花了上万贯钱,得到了不少关于李隆基的内幕消息。

这几天他正焦急地等待父皇入蜀,没想到鱼朝恩竟在半夜出现了,李仅的心中立刻打起了小鼓,难道宫中又出什么事了吗?

房间的灯点亮了,鱼朝恩坐了下来,他喝了一口热茶,便问道:“圣上已经到哪里了?”

李仅听鱼朝恩竟然称自己父亲为圣上,他心中一阵暗喜,连忙道:“我下午刚刚得到消息,父皇今天已经入剑阁了。”

“嗯!动作很快,最好快一点,否则会生变故啊!”

李仅听出鱼朝恩话中有话,心中一惊,急道:“令公,出什么事了吗?”

“你们就没有想到吗?”

鱼朝恩叹了口气,摇摇头道:“圣上入蜀,难道所有人都会欢欣鼓舞吗?有人欢喜有人愁啊!”

李仅有些品出味道来了,他试探着问道:“难道是荣王?”

“不仅是他,还有杨国忠,我刚刚接到绝密消息,他们已经在调兵遣将,很可能会在明后天发动宫廷政变,逼宫行事,逼他老子退位,我心急如焚,特来通告公子。”

“这、这该怎么办?”

鱼朝恩瞥了他一眼,见他满脸震惊,便又关切道:“我一直在劝说老皇帝退位,让位给你父皇,你放心,我鱼朝恩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不会让李琬之流得逞,另外,我现在来找公子,是要把你连夜送出城,如果城中动乱,我担心你会有性命之忧,李琬绝不会放过你,你收拾一下吧!我现在就送你出城。”

李仅心中又是感激又是紧张,连忙道:“令公大恩,我父皇必有重谢!”

“不!我鱼朝恩不是为了钱,鸟择良木而栖,我只希望圣上能早日来成都登基,我愿为他效犬马之劳。”

“好!我一定会转告我父皇,令公稍候,我这就收拾,把一些重要信件烧掉便可。”

李仅将一匣书信扔进香炉,等它们烧成灰烬,便跟着鱼朝恩出门了,他们的住处离南门不远,片刻便来到城门口,鱼朝恩有金牌在手,没人敢盘查他,守门校尉立刻下令放人出城。

出了城,鱼朝恩对李仅道:“公子请一路保重,替我告诉殿下,我会尽全力拦阻李琬和杨国忠的不轨!”

“那就一切拜托令公了。”

望着李仅的身影在夜雨中慢慢消失,鱼朝恩不由叹了口气,人生就是赌博,不知这一次他能否压对筹码。

……

半夜时分,正睡得迷迷糊糊的李隆基被鱼朝恩一阵急促的低喊声叫醒了,“陛下!陛下!”

李隆基的睡眠极为宝贵,突然被叫醒,令他心中顿时怒火万丈,“什么事!”

他慢慢握紧了枕头下的匕首,杀人的欲望在他心中横生。

“陛下,我有紧急情况禀报,有人要发动夺门之变。”

“什么!”

李隆基霎时间睡意全无,他扯开帐子,一把揪住鱼朝恩的脖领,眼睛凶狠地瞪着他道:“是谁!谁敢害朕!”

“陛下,是荣王和杨国忠,他们已得知陛下明天要宣布立三王子为太子,正在连夜商量调兵进行逼宫。”

“你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李隆基眯着眼盯着他问道。

“陛下,他们刚才给奴才的府中送去了一箱珠宝黄金,并让人托话给奴才,说请我明天务必将陛下留在麒麟殿,奴才揣摩着其中不对劲,便赶来向陛下禀报。”

李隆基轻轻放开了鱼朝恩,这时,他心中也渐渐平静下来,他佝偻的背慢慢走到窗前,推开一条缝,望着发红的天空和蒙蒙细雨,他心里明白,鱼朝恩说的是真话,当年,他也曾经带兵逼宫父皇,迫使他父皇让位,也迫使他大哥声明放弃皇位继承。

因果报应,这一天又轮到了他的儿子,当初他只是想夺高仙芝的军权,却没有想到留下了今日的祸根,他们的儿子一个个都很有出息了,二十年前,太子瑛听说他病重,借口抓贼,竟然全副盔甲带兵进宫,二十年后,他的四儿子又一次要带兵逼宫了,还有杨国忠,他最信赖的百官之首,也想推翻他了。

李隆基的拳头捏得指节发白,微微颤抖起来,眼中迸射一道杀机,他没有儿子,谁敢夺他皇位,就是死!

他一转身,对鱼朝恩道:“你做得很好,那一箱珠宝黄金,朕就赏赐给你,你现在就立刻出宫一趟,去替朕把高仙芝叫来。”

第五百三十章 太后珍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就是成都局势目前的写照,李庆安想利用荣王李琬和李亨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南唐陷于两王争位的内战,为此他不惜给杨国忠施加压力,命杨国忠劝说李琬发动兵变,逼迫李隆基让位。

但事态的发展并没有按照李庆安所安排的轨迹行走,李庆安能谋事,但他却谋不了人心,在最后一刻,李琬并没有采用李庆安的所安排的策略,他没有发动兵变,而是企图用宫内毒杀的办法送李隆基归西,李琬低估了人心的险恶,他没有想到一百万贯的珠宝黄金最后却给自己带了灭顶之灾。

三更时分,以政变起家的李隆基率先动手,他密令高仙芝收拢军权,镇压李琬和杨国忠的阴谋叛乱,

高仙芝立刻命令心腹大将席元庆率军一万控制了成都,荣王府和杨国忠府被团团包围,杨国忠和李琬皆被抓获,五更时分,李隆基下达了满门抄斩的旨意。

李琬满门八十九人被杀,杨家满门一百五十四人被杀,杨国忠跟随了李隆基近十五年,最后却被李隆基亲自下令处斩,杨国忠的妻子裴柔和留在成都的两个儿子皆被砍头,不仅是杨国忠的妻女,凡杨家的在职官员皆有共同谋逆的嫌疑,包括杨铁、杨锄、杨昭、杨晴等三十几名叔伯兄弟以及侄儿在内皆一并被斩,曾经风光一时的杨家,最终没有逃脱悲惨的下场。

三天后,李亨率八万大军抵达了成都,李隆基正式册封李亨为东宫太子,世事就是这么滑稽,刚刚在长安登基不到半年的李亨又摇身一晃,变成了南唐东宫太子,令世人为之侧目。

成都发生变故的消息,在两天后以飞鸽传信的方式传到了长安,这个消息令长安哗然,无数人都感到了困惑和不解,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李隆基会立一个失德之人为储。

但长安朝廷对此事却相当低调,没有多少人去关心它,此时,长安满朝文武的心都放在了长安新朝的建立。

由李庆安推荐,三百四十名五品以上职事官投票表决,正式推举裴旻、张筠、崔涣、韦滔、张镐、卢奂、王缙等七人为中书门下平章事 组成新一任政事堂。

随即政事堂宣布废除伪帝李亨所下发一切旨意,重尊敬宗皇后沈氏为太后,在政事堂和沈太后的一致提议下,百官拥立了年仅两岁的李豫唯一骨肉,隋王李迅为新帝,改年号为庆平,今年便为庆平元年。

由于再没有了李亨那样的监国,政事堂也就成了北唐最高的权力机构,北唐所有的军国要务皆由政事堂七相共决,而太后沈氏下旨加封李庆安为太师,天策上将军,天下兵马大元帅,并将渭南县的万顷皇庄赏赐给了李庆安。

……

大明宫麟德殿内,沈太后亲自接见了前来拜谢册封的李庆安,此时沈珍珠的心中十分难过,就是在去年此地,她同样也接见了李庆安,并亲口尊他为尚父,然而尚父也没有能保住她的儿子,她的儿子被祖父用最卑鄙的手段毒死了。

沈珍珠并不怪罪李庆安,她知道李庆安若在长安,李亨是绝不敢下手,他就是利用李庆安在西域与吐蕃作战期间下了手,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