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封常清一怔,“有什么事?”

“衙门内有人找使君,已经等候多时了?”

“我知道了。”

封常清回头对年轻官员道:“你先去找刘参军他们帮忙,要尽快把粮食运进城,我等会儿再去。”

说完,封常清走进了衙门,边走边问道:“是谁找我?”

“来人不说,只知是长安来的。”

“长安?”封常清愣住了,如果是剑南来的,他能理解,那是高仙芝派来的,可长安会有什么人找自己。

他有些困惑地走进偏堂,只见里面坐着一名年轻人,身材很高,正忧心忡忡地坐着喝茶,封常清咳嗽一声,走进了偏堂。

“我就是封常清,是阁下找我吗?”

年轻人慌忙站起身,给封常清施一礼,取出一面腰牌道:“在下郭嗣军,是内宫执戟长,从长安大明宫而来。”

原来是宫廷侍卫,封常清心中更加疑惑了,难道是圣上来找自己吗?他一摆手道:“请坐吧!”

“不了,我要急着赶回去。”

这个叫郭嗣军从怀中取出一封密封好的信件,低声道:“这是圣上给将军的密旨。”

封常清大吃一惊,圣上居然给他密旨,他心中顿时惶恐起来,手哆嗦着接过了旨意,他回身开门向四面看看,见没有人,官员们都跑去城外运粮食去了,他这才放心关上了门,回屋子用一把小刀拆开封漆,抽出里面的信件。

确实是圣上的亲笔信,里面的内容很简单,命他全力协助庆王,将来封他为北庭节度使。

封常清是个思路慎密之人,尽管只有短短两句话,封常清还是品出了这封信背后的深意,即可能是李隆基要对李庆安动手了,用庆王琮来取代李庆安,可是……圣上怎么找到了自己?

封常清心中着实为难,他知道这里面的风险,北庭节度使?搞不好他的命都要搭进去,李庆安或许不敢杀庆王,但杀他封常清却是轻而易举,更重要是他手中现在根本就没有军权,让他怎么去协助庆王,不知不觉,封常清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

送信的郭嗣君看出了封常清的犹豫,他的脸立刻沉了下来,不悦道:“怎么?封将军不想接圣上的旨意吗?”

尽管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执戟长,但他是宫里来的,是皇帝陛下派他来的,莫说是一个小小的节度副使,就算是李庆安,他也照样会摆出点架子。

封常清不敢得罪此人,连忙躬身道:“不敢!不敢!请郭将军替我回禀圣上,封某人一定会照圣上的意思去办。”

一句将军的称呼,让送信的郭嗣君脸上有了点暖意,但将军两个字还是不足以减轻他两腿的疲劳,他慢慢悠悠喝了口茶,道:“封将军,我从长安奔来银城,一路上餐风露宿,身上的盘缠早已花没了,还请封将军借我一点。”

封常清还从来没有遇到这种公开的索贿,他不由呆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对外面喊道:“罗平!”

一阵脚步声响,从外面跑来了一名杂役,躬身道:“使君叫我吗?”

“去帐房支五贯钱来!”

“噗!”的一声,郭嗣君嘴里的茶喷了一地,他将茶杯往桌上重重一搁,怒道:“既然封将军当我是叫花子,那我讨饭回去,告辞了!”

封常清见他嫌少,不由为难道:“郭将军,我的俸禄确实不高,多的也拿不出来,这只是我的一点心意,郭将军请不要嫌少。”

郭嗣君脸上古怪,就仿佛看一个怪兽似的上下打量封常清,半晌他才阴阳怪气道:“我倒不知道这里是哪里?听说叫银城,是安西产银子的地方,一年有几十万斤银子,都在封将军的掌握之中,我也不敢提什么数目,只要封将军从牙缝里刮点渣滓给我,就够我后半辈子享福了。”

封常清听他竟然是在打银城的主意,不由微微有些怒道:“银城所出白银皆是安西公有,非我封常清的私产,我安敢随意拿取?”

“那好吧!我告辞了,我会在圣上面前好好替封将军美言几句,以示封将军的大公无私。”

郭嗣君冷冷说一句,转身便走,封常清的脸胀成了紫红色,心中长叹一声,只得咬牙道:“好吧!我答应你就是了。”

郭嗣君呼地转身回来,又坐了下来道:“好!好!那我就再喝一杯茶。”

“你等着,我去去就来。”

封常清心中对此人鄙视之极,但又无可奈何,只得匆匆出去了,片刻他拎着银棍子进来,递给他道:“这个给你!”

郭嗣君接过银棍掂了掂,至少重二十几斤,价值三四百贯钱,他顿时眉开眼笑道:“那就不好意思了,多谢封将军,我回去一定会在圣上面前给封将军美言。”

他不再多坐,拎着银棍便出门了,他翻身上马,很快便走远了,封常清回到房中,眉头皱成了一团,将李隆基的手谕反复看了又看,他简直不知道自己该从何着手,想来想去,只能是先和庆王联系上再说,他写了一封短信,对门外喊道:“罗平!罗平!”

很快,那差役又跑了进来,他是封常清的亲随,跟了他十几年,别人的亲随都当官当长,唯独封常清的亲随还是个跑腿的亲随。

“使君,请吩咐!”

“你去一趟敦煌,把这封信交给庆王殿下,记住,要亲手交给他,若不行,就毁了这封信,不可落在别人手中。”

“使君放心,一定办妥!”

亲随拿着信走了,封常清坐了下来,一阵心烦意乱,竟忘了要去城外看粮食之事。

……

这几天,龟兹发生了一件大案,街头巷尾沸沸扬扬流传着一种说法,说大唐皇帝李隆基驾崩了,临终前罢免了李庆安的安西节度使一职,命封常清接任安西节度使,这个说法越传越凶,满城皆知,闹得人心惶惶,谁都不知道这消息是真是假,刚开始李庆安没有过问此事,但后来消息越传越广,影响到了军队中,军营中也有这种传言出现了。

李庆安这才勃然大怒,下令全城戒严,捉拿妖言惑众者,一队队士兵在街上巡逻,调查官开始挨家挨户询问,追查谣言的来源,同时,他们也给民众们解释,因为节度使大将军在安西推行废奴制,侵犯了某些人的利益,所以他们才会造谣中伤,至于圣上龙体健康,更不会有什么驾崩的说法。

紧接着调查官在军队中也开始辟谣,他们以发告示,找士兵和低级军官们谈心的办法,告诉他们,这是因为大将军严惩仆固怀恩卖官,而得罪了某些靠卖官赚钱的人,他们才造谣生事,经过了好几天的辟谣调查,最后谣言终于被戳穿了,四名造谣者被抓住,经过公审,这四人供认不讳,皆承认是因为记恨李庆安废奴而广传谣言。

李庆安亲自以妖言惑众之罪判决四人死刑,公开斩首示众,并将此事传遍安西民众及诸军,以示警戒。

李庆安被免职的谣言沸沸扬扬传了一个多月后,被李庆安以杀戮的手段揭穿,这件事在安西影响重大,它从一个反面提醒了众人,现在回纥之战没有结束,大食烽烟未熄,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是不会轻易罢免李庆安,不久,金满县发生的另一起谣言事件便印证了这种类似的谣言已经没有什么作用。

发生在金满县的谣言事件有些类似龟兹的妖言惑众案,也是传播李庆安被朝廷免职,但这个谣言根本就没有传播起来,就如同喊狼来了一样,同一件事情说多了,大家也就不信了,当有人在酒楼上说这件事时,旁边立刻会有人嘲笑他,“是因为你家的奴隶没有了吗?”

很快,碎叶也有人说李庆安要被免职,但它的效果更是微弱,压根就没有人相信,有人在酒楼里刚刚说起这件事,便立刻被人告发了,告发妖言惑众者赏钱二十贯,结果造谣者被当众责打一百贯,罚钱五十贯,而告发者得赏钱二十贯。

这就叫谣言止于智者,面对皮肉之苦和严惩重罚,再没有人肯谈这件事,只有两口子在深夜床上谈起这件事时,却被老婆一巴掌打去,‘老娘攒点钱不容易,别给我出去乱说败家。’

在有心人的反反复复操纵下,‘李庆安被罢免’这句话在安西已经成了一种专用语句,意味着家庭破财,也意味着得了意外横财,你被‘李庆安被罢免了’吗?你得到‘李庆安被罢免了’吗?指得都是另一种意思,至于李庆安是不是真的被罢免,已经没有人相信,也没有人关心了。

……

这两个月,李隆基的精神比从前好了很多,不再向从前那样精力不济了,而且他的房事能力也大大提高,可以夜夜跃马横枪,虽然每夜结束房事后,他也同样会筋疲力尽,但只要及时服用助情花香,这种筋疲力尽感便会很快消失,第二天又精神奕奕,这些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