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小股骑兵的任务;第三道防线是同心城外驻守的黑雕军,他们作为战略预备队。”

侯大勇赞道:“我完全同意这个方案,永兴军在同心城外战死了二千多人,伤亡过半,现在只有二千六百多人,里面还有无数伤兵,早就应该把永兴军换下来休整,也难为王彦超节度使撑了这么久。”

两人边说边走,来到了南城区的入口处,南城区的住户全是从固原迁过来的老百姓,无数小孩子的哭声、大小的打骂声、狗叫声扑面而来。

第一百三十章经营同心(十六)

侯大勇站在南城区的巷道口,听到乱糟糟的真实声音,对着身后的众人道:“这次我们随意走走看看,大家不要说出我的身份。”又对石虎道:“前一段时间,南城区除了巡逻的军士外,一个人也没有,南城区的街道空空荡荡、冷冷清清,就如鬼城一般,现在听到这些真实的声音,才感觉到人气。清水河流域地域广袤而人烟稀少,人是最宝贵的财富,同心城要恢复元气,首要就是聚集人气。”

南城区前一天才搬进来数千人,街道上仍是一片狼藉,一些不知道忧愁的小孩子们在街道土追逐打闹。

沿街小院里住户初到同心城,就如受惊的小鸟一样,对外界充满了迟疑,见到一群带着武器的汉子走进了南城区,大人们纷纷招呼那些在街道上玩耍的自家小孩子:“快回来,不准在街道上跑。”“你这个短命的,滚回家。”“小三,快回家。”大多数小孩子听到家人的喊声后,尽管心中不舍,还是跑回院门,只有几个最调皮的孩子不肯回家,仍然在街道上追逐,院中的大人急匆匆地跑出来,抱起小孩子,迅速回到院中。

侯大勇走到一个门院虚掩的人家,推门走了进去,一名花白头发的老者见一大群威风凛凛、铠甲鲜明的军士走到院子中间,神色慌张地迎上前去,心里紧张,不知说什么好,双手反复地揉搓着。局促不安。两个小男孩子从里屋的门角露出两张大花脸,好奇地看着院中之人。

侯大勇四下打量了这个院子,院子挺大,三十多人站在院中显得并不拥挤,院中有三株碗口粗地枣树,上面挂着些青色的大枣,院子的南角有一个灰色条石彻过的水井。侯大勇所住的院子本来也有一株大树,赵普自作主张把这一株大树砍倒。赵普的理由很充分,院子里一颗树,那是困,大不吉利,必须要砍掉,害得侯大勇心痛了半天,

侯大勇对这三株枣树很感兴趣,站在树下看了一会,对身边的赵普道:“同心城的海拔在一千米以上,太阳光照射地时间很长,青枣地味道应该很好。”

赵普脸上显出一丝疑惑,节度使所说的,‘海拔’,的意义不太明白,不过,后面的意思就很明显了,赵普对那个老者说:“你去摘几个青枣下来,将军们耍尝尝院子里的青枣。”

老者听到来人是将军,心中一惊,赶紧进屋,搬了一张长条凳来,站在凳上,伸起手去摘青枣,枣树虽不甚高,老者涨红了脸却仍是够不着树上的苹果。老者站在长条凳上,对着屋里喊道:“刘三、刘四,出来,爬到树上摘一些青枣下来。”

两个花脸男孩子听到老者的呼喊,在门口探了探头,然后飞快地跑了出来,象猴子几下就爬上了青枣树。刘三、刘四上树摘青枣的时候,老者走到水井处,摇了一桶水上来,提到院子中间,接过刘三、刘四手中的青枣,来桶中洗干净,边洗边对刘三、刘四说:“将军们金贵得很,吃的东西要洗干净。”

侯大勇也没有客气,取过青枣大咬了一口,不出所料,日照长,水果的味道确实不一样,别样的脆甜让侯大勇想起另一个世界吃过的高品质水果。

老者从同心城搬到固原来之后,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分到了一个颇为不错的院子,院子内各种生活设施也比较齐全,老者是个专业垒灶地手艺人,固原的冬天冷得可以冻死毛深肉厚的老狗,一般的人家都要在屋内修取暖设施,老者做的火墙、地龙在固原城内首屈一指,到了同心城,他看见院子里有火龙,而且没有他做的好用,就放下心来,只要城里要用火龙,就饿不死他。

侯大勇津津有味地吃着青枣,看着刘三、刘四两个小孩子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就对老者道:“拿两个青枣给小孩子,今天我来请客。”

老者迟疑了一下,言不由衷地道:“他们两人不喜欢吃青枣。”

侯大勇对一个男孩子道:“你是刘三还是刘四。”

小孩子怯怯地道:“我是刘四。”

“想不想吃青枣,若想吃,就到桶里去拿,你和哥哥一人吃一个。”

刘四咽着口水,把水背在身后,扭头看着老者。老者听到侯大勇这样说,发话道:“刘四去拿吧。”

侯大勇吃完清枣,对赵普道:“这些青枣算我们买的,等一会你按照市价付钱给老丈。”

老者没有想到这些将军说话和气,吃了青枣居然还要给钱,惊慌地道:“吃几个青枣是看得起我们,那里还能要钱,而且有这几株枣树又不是我种的。”

侯大勇摆了摆手,道:“既然把院子分给了你,院子里地所有东西都属于你,我们吃了青枣,当然要给钱。”侯大勇见老者犹想推辞,就微笑着转换话题道:“你们家有几人,搬到同心城后分到多少粮食,这个冬天够不够?”

老者恭敬地道:“我姓刘,家中原本有七口人,我的大儿子和长孙,也就是刘三、刘四的父亲和哥哥,在上次党项人攻破固原城的时候,父子俩又被回鹘人征到城墙上守城,死在了城墙上。”

说到这,老者语带哽咽,一滴浑浊的泪珠悄无声息地流进了老者纵横交错的沟壑中,稍停后,又道:,‘这次到固原’我们有五口人,一共分到八石粮食,够吃一年了。据说明年开春以后,每一家还可在城外分到土地,清水河边地土地都是很肥沃地,可以放牧也可以耕作。邻居们都在议论,等到明年开春后,就在城外修一些简易的土房子,好好侍候这些土地。不过,邻居们以前在固原城,有的做些小买卖,有的凭手艺吃饭,不少人没有种过地。家中并没有种子和农具。他们担心明年当季之时没有种子,一年的收成就要被耽误。”

侯大勇很认真地在倾听着,刘姓老者说完后,侯大勇和气地道:“从固原迁过来的一千多户,每户都分有房屋、土地和粮食,这些都是你们的私产,同心衙门是有记载的。以后,城里人口必然会越来越多,各地地商家也会慢慢聚集过来,有手艺地、会做买卖的。可以把土地佃给愿意种地的人,自己在城里专心做事,不出几年,同心城就会成为清水河最繁荣的城市。”

刘姓老者道:“我们老百姓都是贱命,随随便便放在那个地方。只须有点土有些水,都能生活下去,这次搬家的时候,不知道同心城这边的情况,大家心中都很难受,现在总算一块石头落了地,在路上听军爷说,同心城里最大的官是侯节度使。粮食、房子和土地都是他给我们的,大家商量着,等安顿好了,凑些钱为节度使立个生祠。”

侯大勇听了这名刘姓老者的话,禁不住在心中叹息道:中国老百姓真是太好了,自己为了建设同心城。让这些固原老百姓离乡背境,给这些老百姓带来了抛弃家园的巨大痛苦,但是,仅仅是因为同心衙门无偿提供了粮食、土地和房屋,这些固原老百姓就被感动得要为始作蛹者建立生祠,在他们生目地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是受害者。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我记得有的老百姓受了冤枉被关进了看守所,后来被证明清白无辜后,某个官员作了批示,老百姓就被放了出来,被放出去的老百姓没有想到自己的受害者,心中却充满了对青天大老爷的感谢,这种心理,和固原老百姓感恩地心如出一辙。老百姓无力左右自己命远的时候,只有把希望放在某些官员的良心发现,这也就是源远流长的清官意识产生的根源。

同心城里的党项房当人,除了六百七十七名女子以外,全部被驱逐出城,同心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一座空城!侯大勇脑海中曾经闪现过民主制的光芒,可是,侯大勇到了大周三年,对大周社会了解得颇为深刻,他没有傻到在大周建立一个民主制为基础的城市,民主是建立在一定地文化背景之下,没有相应的文化准备,民主根本是空中楼阁,好听好看却无用,甚至起反作用,刘姓老者的一番谈话,就是没有办法实行民主的一个活证据。

侯大勇指着两个小孩子对刘姓老者说:“同心城要由衙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