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欢喜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长卿笑,“这哪里急得来,儿女都是天意。母亲嫁给父亲一年后不是才有的身孕么?”
“我 十七就嫁给你爹爹了,你今年多大了?这可是最要紧的事,我听梨子说,女婿家里也是大族人家,你可得着些紧。尤其你是外嫁,爹娘不在跟前,要不是白婆子年纪 大了,我真想她跟你去蜀中。永福虽好,到底也是大闺女,许多事不知道。”凌氏总结一句,“总之你着紧生儿子,有了儿子,你就有了根本。”
赵长卿无奈应下。
凌氏又传授了赵长卿许多生子的窍门秘方,都是不传之秘,非亲女不传的。
凌二姐得了赵长卿送的药堂,凌大太太愈发觉着小姑子一家亲切,因赵长卿要远去蜀中,想着小姑子定是难舍的,便时常过去劝慰开解,姑嫂关系自然更加融洽。便是凌四姐也微酸的羡慕姐姐的好运,笑道,“早知如此,当初该跟二姐一道去药堂做工。”
凌 四姐是玩笑,凌二太太则是嫉妒的眼里发红,恨不能喷出火来。想着赵长卿小时候便坑凌三姐的私房银子,同样是表姐妹,赵长卿便是格外高低眼,一碗水都不能端 平。不论是定亲礼、成亲礼,赵长卿对凌三姐最是简薄,没有半点表姐妹情谊!如今把偌大个药堂,说给就给了二姐儿,其他表姐妹,竟是连根毛都沾不上!
何等可恨!
凌二太太是绝对不会承认她的后悔的,后悔早知赵长卿这般有出息,实在该对她好些,若能与自己儿子成就姻缘,这不都是自家的产业么?
在夏文赵长卿夫妻去凌家告辞时,凌二太太一家子也过去了,连带着凌家四位姐妹,除了凌三姐,余人同赵长卿皆好,知道她要去蜀中,都回了娘家见一见赵长卿。姐妹间有说不完的话,凌二太太半是玩笑道,“长卿可不厚道,难道只有你二姐姐是亲的,怎么只偏着她一个?”
赵 长卿也服了凌二太太,这真是个奇人,若不是顾个大面儿,赵长卿根本不想理会凌二太太,可凌二太太每次见了她都似无事人一般。不待赵长卿说话,凌四姐先笑 了,道,“我们都不懂药堂的事,哪里干得来?再者,大姐姐年纪最大,这几年也攒了几间铺子,并不愁吃喝。我家里不敢跟大姐姐比,亦不差这个。二姐是想干这 一行,将来干得好,也不枉这几年卿姐姐攒下的招牌名声。”
凌大姐跟着差开这话,姐妹们转而说起别的话来。凌二太太无法,只得咬牙不提。
及至中午,女眷在凌老太太的屋里一席酒,外头凌大舅凌二舅凌腾与夏文一席酒,吃过酒席,赵长卿夏文便起身告辞,姐妹们自然又有一番不舍。
另 外还有相熟的朋友,也有一番辞别。如纪家,并没有多少离愁,皆因纪让生性豪爽,说话有趣。便是纪大太太也与赵长卿道,“蜀中不去的时候不知道,去了后你就 知道了,尤其青城山,那种青葱幽寂,极好景致,亦无西北这般大的风沙,成都府繁华之处亦不让江南。只是别忘了时常来信,叫先生知道你的消息才好。就是我 们,也得知道你们平安到了青城县才能放心。”
苏先生笑,“能出去多见些世面是好事,见得世面广了,心便宽阔。我没什么要叮嘱你的,听说阿宁要送你到蜀中,让阿白同阿宁一道吧,也叫他长些见识。”
赵长卿道,“阿白不要念书备春闱么?”
苏先生笑,“春闱还早的很,再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叫他去吧。”
亲 戚朋友实在多,包括家里的东西,该卖的卖,该送人的送人,整整一个月才理清楚。赵长卿屋子里陪嫁的家俱并没有带走,太不方便,皆送到娘家存着,衣裳也只挑 了最近两年新做的带着,金银散带了百十两在身上,余都皆是银票,贴身带着,再有就是两箱子极贵重的细软首饰。其他便是赵长卿陪嫁的仆从,原愿意跟着赵长卿 走的,悉数带走。
赵长卿原以为有人不舍家乡,不想竟都愿意跟着去蜀中。这也好解,跟在赵长卿身边比在赵家都过得好,且眼见赵长卿这般出息,夏家更是转了运,重新恢复成举人老爷家,自然都是愿意跟她去的。
及至夏家离开边城那日,送别长亭里站满了人,车子都排得老远。凌氏拉着赵长卿的手絮絮叨叨的说了许多话,又眼睛红红的同夏太太道,“我这女儿,就托给亲家太太了,您多包涵她。”
夏太太道,“亲家太太只管放心,媳妇再体贴不过,我拿她当亲闺女一般。”
赵 长卿又叮嘱赵老太太注意腿脚,赵老太太强忍着不落泪罢了。大家七嘴八舌的说着离别的话,还是赵勇道,“这就启程吧,到了蜀中给家里来个信。”大家方依依不 舍的作别。其实,赵长卿觉着,这一个多月的琐事处理起来,离愁别绪已被消磨怠尽,何况还有赵长宁、苏白在畔相随。
山高路远,前世今生四十余载岁月,悲欢喜痛交织着莫测的命运,前方已是新的人生。


☆、第191章 
这一次去蜀中;因赵长卿有个诰命身份,镖头赵五叔十分高兴,建议大家走官道,中途歇在驿站;自汉水取水路南下。总之,路程如何走法是夏文同赵五叔商量的;赵长卿只知道下了车,接着换了船,在船上,她一直晕晕沉沉,无他;两辈子头一遭坐船;她晕船了。
跟赵长卿出来的人;晕船的真不在少数,还好夏文懂医术,开了晕船的药,每日给她针灸,还叫人买了一种新鲜的子姜,赵长卿吃过方好了些。
夏文笑,“你这晕船并不严重,多坐坐船就好了。”能够再回家乡,夏文眉间尽是喜悦。
赵长卿有了精神,问夏文,“你会游泳不?”
“咱们县就临着河,游泳有什么稀奇的。”夏文兴致勃勃,“到时我带你去青城山,山上有松鼠、山鸡、野兔、獐狍,还有各样药草,还有一样别处都没有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不?”
“有什么东西别处没有的?我不信。就是许多南面儿的东西,边城也都有的,以前我还在太爷的别院里见过孔雀,开屏时可漂亮了。”人们只知江南帝都繁华,觉着边城在西北离着蛮人近便是苦地,其实边城什么都有,如今战时不比先前,那也是鼎鼎繁华的地界儿。
夏文道,“猫熊,你见过?”
赵长卿虽没见过,也是知道的,道,“就是一种圆圆滚滚的东西,是不?我在画上见过,书上说猫熊喜欢吃竹子的。难不成竟是真的?”
“可不是真的。”夏文绘声绘色的比划着讲给妻子听,“两个大黑眼圈儿,胖滚滚的,走路摇摇摆摆,笨乎乎的,天天抱着竹子啃。竹子寻常没东西吃,不然凭狗熊那慢腾劲儿,哪里抢得过别的动物。”
夏文还学着猫熊抱着竹子的模样,逗得赵长卿直笑,“难不成,蜀中家家养猫熊?”
夏文笑得肚子疼,半晌方忍了笑道,“可不是么,家家都养,一养养好几窝。”
赵长卿最是聪明,看夏文这鬼样子就知是笑话她,嗔道,“你又哄我。”
夏文笑道,“我的奶奶,那东西不能吃不能喝,又做不得活,反是一天到晚的要啃竹子,养他做甚?猫熊都是在山里,我以前在山上念书时遇到过。”
赵长卿问,“你怎么在山上念书?咱家又不在山上。”
夏文笑,“山上道观清静,气侯也好,尤其暑天,若住在山上,半丝暑气皆无。咱们青城县也有小小官学,官学就在山上。我中了秀才后依旧喜欢去山上念书,也是在山上遇着阿让的。”
赵长卿道,“你跟我说说家里的事吧,老太太、二叔,还有两位姑妈。”
夏 文温声道,“夏家在当地也算有些名望,整个青城县,半数上的人都姓夏,都是同族。咱们夏家在青城住了近千年,还有在成都府的,只是族大人多,许多也不记 得。咱们这支是旁支,属于六房,到父亲这里,更是旁支的旁支。族长家的二伯在帝都做着大理寺少卿,算是阖族最高的官了。二伯年纪也有五十几岁,年纪不小 了。咱们家人口简单,祖母生了父亲、二叔、大姑妈、小姑妈三个,二叔家里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妹妹们都嫁了人,弟弟年纪比小玉还小,叫夏敬,正是念书的年 纪。大姑妈命就苦一些,早年嫁的本县阮家,姑丈早早过逝,后来嫁了赵家,生下表妹后,赵家姑丈也过逝了。姑妈带着表妹又嫁了峨嵋孙家,孙家男人不留神跌了 一跤,就此没醒过来。姑妈就带着表妹回了娘家过日子。”
赵长卿道,“姑妈实在命苦。”
“是啊。”夏文 道,“先时父亲在县里说得上话,还弄了间铺子给姑妈,日子过得也还使得。小姑妈嫁的是成都府付家子弟,小姑丈在帝都做过三年翰林,不耐烦做官,便辞官回了 老家。小姑妈生了三个儿子,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