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755年:中国盛衰之交-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束,便立即率军出发。

九月二十七日,唐大军到达长安城西,在沣水之东的香积寺(位于今陕西长安南)以北摆开阵势,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回纥兵马由叶护率领作为机动部队,唐军绵延横亘30里,要与叛军决一死战。叛军10万人在北部列阵,叛将骁将李归仁首先出阵挑战,唐军前队迎战,逼近叛军阵前,叛军突然开始大反扑,唐军阵势大乱,开始溃败。在最危急的时候,李嗣业说:“今日如果不以身饵敌,则官军非败不可。”于是卸下铠甲,光着膀子,抡起长刀,大声呼叫,冲向敌阵。李嗣业勇猛砍杀,所向披靡,共杀数十人,叛军一时惊骇,竟然被其英勇所震慑。唐军见主将身先士卒,士气大振,阵势得以稳定。

当时,叛军事先将精兵埋伏在东面,想袭击唐军的背部。唐军得知后,派朔方左厢兵马使仆固怀恩率回纥兵回击,回纥兵锐不可当,叛军望而生畏,死伤惨重,几乎全军覆没,叛军由此锐气大受挫折。李嗣业又与回纥兵从叛军阵后出击,与唐大军两面夹击,共杀死叛军6万余人,填于沟堑死者不计其数。这场血战一直从午时持续到酉时,直到夜幕降临,叛军大败之下,不得不收拾残兵退入长安城中。

这时候,仆固怀恩对广平王李俶说:“叛军肯定要逃离长安,请让我率两百骑兵追击,这样一定能俘获叛军大将安守忠、李归仁等人。”李俶却不同意,说:“将军战已疲劳,暂且休息,等明天再说。”仆固怀恩说:“李归仁、安守忠等都是叛军中的骁将,今天被我们骤然打败,这是天赐给我们的好机会,为何要纵之而逃呢!如果使其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将是我们的大祸患,到那时后悔就迟了!兵贵神速,为何要等到明天!”广平王李俶却坚持不让追击,让仆固怀恩回去。仆固怀恩料到叛军必无守志,一定会弃城逃跑,又去向李俶请求,往而复返,一晚数次,但李俶始终没有同意。

果然如仆固怀恩所料,当天半夜,叛军大将李归仁、安守忠与张通儒、田乾真均弃城逃走。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唐军才得知消息,然而追击已经来不及。九月二十八日,唐大军进入长安,长安由此收复。

李俶率军进入长安时,城内的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迎。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肃宗与回纥背后的交易差点让他们遭到灭顶之灾。长安收复后,回纥叶护便要履行前约,预备大掠长安,索掠城中的金帛、女子。广平王李俶见百姓正欢天喜地,喜悦难言,于心不忍,拜于叶护马前,劝说道:“现在刚刚收复西京(长安),如果大肆虏掠,则东京(洛阳)城中的人皆为叛军固守,就难以攻克了,愿收复东京后再如约。”叶护见李俶对自己下拜,非常吃惊,急忙跳下马答拜,跪下捧着李俶的脚说:“我立刻率兵为殿下收复东京。”随后与仆固怀恩率领回纥、西域兵由城南绕行,到浐水以东安营扎寨。

长安的百姓得知真相后,拜泣李俶说:“广平王真是华夷之主!”李俶由此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后来肃宗听说此事,感慨地说:“我不及也!”

长安收复后,叛军军心动摇,叛军大将张通儒等逃出长安后东走,率残兵退守陕郡。李俶、郭子仪又率大军进攻洛阳。安庆绪集合全部精锐,以御史大夫严庄为指挥,与张通儒合兵,步骑共15万,抗拒唐军。

十月十五日,广平王李俶率大军至曲沃(今河南灵宝东)。回纥叶护派麾下将军鼻施吐拨裴罗率军依南山设伏,郭子仪等率军与叛军在新店(今河南陕县西)交战,叛军依山结阵,郭子仪初战不利,开始败退,叛军趁胜下山追击。事先埋伏在南山的回纥兵突然冲出,袭击叛军后方。叛军一直畏惧回纥兵,当时回纥兵尚未追及,于滚滚尘埃中先射出了十几支箭,叛军一见是回纥的箭矢,惊呼道:“回纥兵来了!”军无斗志,竟然由此而溃散。唐军趁机杀了个回马枪,与回纥兵两面夹击,叛军大败,死伤遍野。

安庆绪见大势已去,率领残兵仓皇逃往河北。在离开洛阳之前,安庆绪将俘获的唐将哥舒翰、程千里等30余人杀死。

十月十八日,广平王李俶率军入洛阳。至此,两京均已收复,平叛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洛阳百姓却再次遭受不尽的苦难,欢迎唐军的人群还没有散去,回纥兵已按捺不住,直冲向库府收取财帛,在洛阳市井及村坊之中大肆抢掠3日,且理直气壮,毫无顾忌。广平王李俶也无法阻止其剽掠行为。洛阳民众出于无奈,主动募集罗锦万匹献给回纥,回纥才停止抢劫。为了安抚回纥,肃宗任叶护为司空,封忠义王,并规定每年赠回纥绢2万匹,从朔方军领取。

十月二十三日,肃宗重回长安,城中百姓出国门奉迎,20里不绝,均舞跃呼万岁,喜不自胜。之后,肃宗大赦天下,只有与安禄山同反者及李林甫、王鉷、杨国忠子孙不在赦免之例。立广平王李俶为楚王,不久又被封为皇太子,加郭子仪司徒,李光弼司空,其余李嗣业、王思礼、仆固怀恩(铁勒部人)、鲁炅、张镐等有功之将各进阶赐爵,加食邑不等。死节之士李憕、卢奕、颜杲卿、袁履谦、许远、张巡、张介然、蒋清、庞坚等皆加赠,并封其子孙官。战亡之家,免两年赋役,郡县明年租、庸免三分之一。唯有肃宗最重要的谋臣李泌归隐衡山。

当时有不少大臣投降了叛军,如东京就有受叛军官者陈希烈、王维等300余人,这些人均被逮捕下狱治罪。肃宗还专门任命礼部尚书李岘、兵部侍郎吕湮为详理使,与御史大夫崔器共同审理陈希烈等人降叛军之罪。吕湮、崔器认为诸陷叛军官员皆背国从伪,按律都应该处死。肃宗也想如此,以杀一儆百。但李岘却说:“叛军攻陷两京,天子走保蜀中,人们各自逃生。这些陷贼官都是陛下亲戚或勋旧子孙,现在一概以叛逆罪处以死刑,恐有乖于仁恕之道。并且叛乱还没有最后平定,河北未下,群臣还有许多陷于叛军。如果从宽处置,是开其自新之路,如果全部诛杀,是坚其叛逆之心。《尚书》有言:歼厥渠魁,胁从罔理。吕湮、崔器只是死守律例,不识大体。希望陛下深加考虑。”

双方意见不一,争论了好几天。最后肃宗还是听从了李岘的建议,将陷贼官分六等定罪,重者刑之于市,次赐自尽,次重杖一百,次三等流、贬。达奚珣等18人被斩于城西南独柳树下,陈希烈等7人被赐自尽于大理寺,应受杖者皆杖于京兆府门。只有安禄山所任命的河南尹张万顷因为在叛军中保庇百姓而被免罪,大诗人王维则因为在洛阳时写诗表达他对唐廷的眷念之意也被免罪。

【李岘,字延鉴,李唐宗室子弟,为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李恪孙,曾任京兆尹,宽政惠民,勤政廉洁,为百姓办了很多的实事。天宝十三年(754年)秋,大雨成灾,玄宗深为忧虑。宰相杨国忠因为李岘不肯依附自己,便将灾荒归咎于李岘,贬其为长沙太守。李岘当京兆尹时,由于治理有方,粮价低而稳,百姓欢心,结果李岘一走,粮价飞涨,百姓恐慌。于是长安流传“欲粟贱,追李岘”的说法,意思是要要想使长安粮食价格低廉,最好是把李岘追回来。杨国忠为了隐瞒灾情,故意找到了一穗饱满的稻谷,拿给玄宗看,胡说道:“雨下得虽然很大,但决不会影响庄稼收成。”当时杨国忠擅权,无人敢站出来说出实情。玄宗心中其实也不大相信,退朝回宫后,见左右无人,便问心腹宦官高力士:“淫雨连绵不断,天下怎么会没有事呢?你不妨据实告诉我真实情况。”高力士叹了口气,说道:“自从陛下把朝政大权交给杨宰相后,赏罚无章,法令不行,以至阴阳失度,天灾人祸不断,天下怎么还能太平呢?群臣都不敢直言,我也只好不再多说什么了。”玄宗听后默然无语。高力士表面上是不再多说什么了,潜台词是明显的。满朝文武,无人敢揭露杨国忠的劣行,偏偏高力士说出了实话。但玄宗太过宠爱杨贵妃,对杨国忠也就听之任之了。可见高力士确实得到唐玄宗的充分信任,也因此获得了令人畏服的权力,但没有依仗权势为非作歹。李岘与妻子独孤峻的墓志于2000年在西安出土,为唐代著名书法家徐浩所书。】

而那些死也不肯投降的名士则受到表彰。汲郡(今河南汲县)青岩山有个名叫甄济的隐士,因为操行高尚而名声在外。安禄山没有谋反之前,聘请甄济为采访使和掌书记。甄济感觉到安禄山有反叛之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