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我要当天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开始吧,给姥爷把《论语》第一篇背一遍吧。”姥爷点点头说道。

  “《论语》第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在古色古香的书房内琳琳站在书桌前,摇头晃脑的背着,清脆的童音回荡在书房内,如果换上古装的话,就好像交错了时空,回到古代一样。姥爷眯着眼睛惬意的的坐在椅子上,满意的看着琳琳。

  没一会儿,琳琳就背完了。琳琳期待的看着姥爷,满脸上写着快夸奖我吧!姥爷看着这样的琳琳,“咳”了一声,点点头说:“还可以,但是琳琳光背没用,理解里面的意思了没。”

  “姥爷,您问吧!”琳琳显得很是自信的说着。

  “好,《论语》第一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什么意思?”姥爷问道。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琳琳摇头晃脑的解释道。

  那这一句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是什么意思。姥爷问道。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琳琳解释道。

  就这样爷孙俩越问越投机,从《论语》内容的意思到《论语》的意义。

  琳琳觉得《论语》这本书里面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琳琳有时也觉得有些晦涩难懂,但是琳琳将它分为这么几块学习的,首先琳琳说说学而篇,第一点孔子所讲我们要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针对冉求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

  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述而》)。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巴拉巴拉琳琳滔滔不绝的说着自己的见解。

  姥爷听着不时的点头,有时也插入自己的见解,越聊就越对琳琳的学习进度满意。

  所以,琳琳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因为孔子认为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

  关于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路》)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要想当好官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体现了学习与应用的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作教师培养政治人才,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琳琳做着总结说道。

  而姥爷则是越听越觉得惊讶,没有想到琳琳已经进步到这个地步了,对于《论语》有了这么透彻清晰的理解。姥爷心里想到。

  对面站在书桌前的琳琳,期待的看着姥爷,舔了舔嘴唇,想到自己光兴奋的说了,现在才反应过来自己好渴。看着一脸沉思的姥爷,琳琳好奇的看着,不知道姥爷在想什么。难道姥爷没有认真听,亏我还这么认真的讲。琳琳想着便委屈的噘起了小嘴。

  当姥爷回过神来的时候,就看见琳琳一脸委屈的站在那里,连原本明亮的大眼睛也变得雾蒙蒙的,姥爷一看心疼极了,忙安慰道,“琳琳讲的棒极了,姥爷真是太吃惊了,咱们琳琳真是小天才啊。”姥爷小心的说着。

  琳琳听了,也就不纠结了。“姥爷,琳琳渴了,琳琳想要喝水。”撒娇的拉着姥爷的胳膊说。

  姥爷一听,连忙拿起茶壶,给琳琳到了一杯茶,琳琳忙端过杯子喝了起来,看样子真是渴极了,连着牛饮了3杯茶,琳琳不淑女的用手擦了擦嘴。

  姥爷在一边看着琳琳喝茶的样子,心想着,这孩子就算很渴,也不用这样喝茶吧!我的上好的碧螺春啊。姥爷心疼极了。

  琳琳喝好之后,抬头看着姥爷,正好看见姥爷心疼茶叶的表情。琳琳哼了一声,噘起了小嘴,委屈的说:“姥爷,不喜(87book…提供下载)欢琳琳了,连茶叶都比琳琳重要。”

  “哪有,琳琳是姥爷最喜(87book…提供下载)欢的。琳琳是最重要的。”姥爷连忙陪着小心说。心想这孙女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就这样,爷孙俩说着说着,时间过得很快,孙爸爸孙妈妈一起来接琳琳回家了。

  就在这时,琳琳突然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