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护唐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上官婉儿如此,刘逸也收住了正想提起来的脚,心里已经转过神来,朝堂上的辩论还未结束,有这么多支持自己父亲的大臣要求惩罚李敬玄,他们不可能就此罢休,李治与武则天都未表态,自己确实不能站出去…

第十七章 对李敬玄最终的处罚决定

似乎也知道刘逸定下神来,一旁焦急神色的上官婉儿也放下心来,对刘逸露出了一个温和的笑容,很有深意。

刘逸面无表情,略斜眼看了上官婉儿一眼,再把眼睛转回殿上,想看看这场戏后面如何演。

这名长相英俊的中年大臣说了一通后,很是满意地退下。

“陛下,臣以为明大夫此言荒谬!”吏部侍郎裴行俭在稍沉思了一下后,即站出来,驳斥道,“我大唐军队征伐外夷,所依据的都是天利地势,还有敌我双方兵力的对比,以此做出战争布置,为将帅者,奉朝廷命令出征后,即针对敌军,在最有利用我军作战的时候发动攻势,以最小的代价夺取最大的胜利,此次青海兵败,制定的战略计划很是周详,原先我军一直占优势,即使是前军被吐蕃人围困时候,若中后大军能及时支援,与前军里应外合,必定能给予吐蕃大军有力的痛击的…”

“还有,我大军行致青海,发动攻击时候,是在仪凤二年秋,今三年春后,战事也是非常的顺利,歼灭吐蕃数万之众,刚才明大夫所言之事,乃五月才发生,一年已经将半,何来上天惩诫之说?”裴行俭说得斩钉截铁,“若是李敬玄能及时率军驰援,败绩将不可能发生,所以臣认为,此战的失利是李敬玄一人之因!”

“裴吏郎此言差矣!”那位明姓的大臣又跳了出来,“天意之惩诫,非人力可相抗,诸位不是看见,朝廷最终与吐蕃议和,止了兵戈,天下也再没有什么异样出现…”

“明大夫,征战之事,岂是尔等可以随意以天意论之?天意何为?天皇陛下和天后娘娘下诏派兵征伐,此即是天意,若与你般说,那领兵作战的将领都不需要谋划了,按你所说的天意行事即可?”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张大安也站出来批驳这位明姓大臣。

接着其他李义琰、刘仁轨、高智周等人也站出来,指责这位明姓大臣妖言惑众。

刘逸弄不明白,为何这些在朝中身居高位的大臣们,虽然对这位明姓大臣这样的言论进行了驳斥,却没有人站出来要皇帝治其罪,刘逸也想不明白,大唐的朝堂上,竟然有这等人物,听其言行,看他神色,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好像还深得武则天或者李治的宠信。

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陛下,娘娘,臣觉得,应该宣李中书令进殿陈情,允许为他自己辩解,再定其罪!”这位明姓大臣有些吃不消其他大臣的轮番批驳,转而要求皇帝让李敬玄进殿来陈述。

李治与帘后的武则天商量了一下,即喝道:“传李敬玄上殿!”

“传李敬玄上殿!”站在御坐前的两名千牛卫中郎将接李治的声音吼道,接着刘逸上面的李逸风顺着往下传,刘逸也马上接口,下面几位备身左右再将声音再往下传。

这是值守的千牛卫军士传声的一项使命,刘逸也不敢失职。

他心内已经百感交集,也感激于朝堂上有这么多位替父亲主持公道,要求惩诫李敬玄的大臣,也愤于有这样一位妖言惑众的大臣,竟然能堂而皇之地说这些在他看来荒谬至极的话,并且未得到皇帝与皇后的斥责。

刘逸再微微地转头看了看刚刚上官婉儿所站之处,却看不到她这个人了,不知是隐于帏幔中还是走到另外地方去了。

“父皇,母后,儿臣觉得,前方战事失利,定是主帅调度失误所致,所以儿臣觉得,一定要治领军主帅的罪,”在传唤李敬玄的时候,太子李贤站了出来,“上一年中书舍人魏元忠曾上表,建议朝廷应该对作战胜利的将领给予重赏,对战败的将领以严惩,父皇与母后当时曾盛赞此议,并给予忠勇不降的工部尚书刘审礼以重赏,此是鼓舞士气之举。为了给领兵出征的将领示诫,所以儿臣觉得,一定要给予兵败的将领以重责。吐蕃人因为遭受黑齿常之将军和娄师德将军所部的袭扰,才不得出并退回到青海附近,并非如明大夫所言,我大唐有这么多忠臣良将,这才是天意,上天还是佑我大唐,并非明大夫口中的天意…儿臣觉得,对明大夫这样在朝堂上口出妖言,混淆事实者,也应一并惩诫!”

作为太子的李贤,说话的份量自是不一般,那位明姓大臣虽然被指责,却也一下子不敢上来指责。

刘逸也对这位站出来驳斥妖言的太子有了份好感,李贤说话方式上还真的不一般,还把上一年皇帝与皇后盛赞魏元忠,重新制定奖罚制度的事提了出来,让人一下子不能反对,若是反对的话,那就是反对上一年朝廷刚刚制定的奖惩制度,皇帝的威严将大受打击。

“太子此言在理,朕也认为,奖罚必须要分明才行,”李治对李贤这番话也很是称赞,“不过朕还是想听听李敬玄如何为自己辩解!”

一会,被押于大理寺监内的李敬玄被几名军士带到殿内。

须发皆已白的李敬玄一进殿内,就扑通一声跪伏在地,“陛下,娘娘,臣有罪,因为臣的犹豫,致使刘尚书和数万大唐将士蒙难殉国,臣不敢为自己辩解,还请陛下与娘娘治罪!”

李敬玄说着,已经是痛哭流涕,数万将士罹难,是他心中永远的恶梦。

这样的情况更是出乎殿上所有人的意外,包括刘逸。原本刘逸以为,李敬玄进殿后,会为自己辩解一番,为自己开脱,以求减轻处罚,没想到一进殿,就认罪,并要求朝廷重责自己,那刚刚姓明的那位大臣这一番话又是何为?

刘逸又看到御座上的李治与帘后的武则天又在悄声商量着什么,这样的场面让刘逸有些莫名的怒火,李治这皇帝是如何当的,凡事都要听从武则天的吗?

“诸位爱卿!”李治从御座上站了起来,“李敬玄兵败青海,必须要做出处罚,然朕与皇后都念及李爱卿能悔罪,并处理后兵败后的善后,与吐蕃人议和,再加上这些年为我大唐做出不小的贡献,应当从轻处罚…”

“朕决定,除李敬玄中书令职,夺其爵位,贬为衡州司马,五年内不得回京,另因尚书左仆射刘仁轨荐人失当,罚三个月俸禄!”李治宣布了处理的决定。

“陛下…”吏部侍郎裴行俭站出来,还想表示什么,但被李治打断了。

“此事即如此处理,诸卿不必再议!”李治大手一挥,“散朝…”

“散朝!”千牛卫的军士跟着吼道…

第十八章 上官婉儿的提醒

朝会散去,刘逸这些原本在宫内值守的千牛卫军士护送皇帝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回到仙居殿,将护卫的任务交给其他的军士后,在唐休璟的带领下,回到千牛卫卫所。

唐休璟在集合了所有参加朝会值守的军士,总结了一番后宣布今日的护卫任务就此结束!

因接下来两天没有朝会,今日参加值守的这部分千牛卫的军士可以各自回府,御前的护卫交由另外一名中郎将李景嘉领着其手下的军士负责。

唐休璟宣布任务结束后,再吩咐了其他一些事。

因皇帝御驾将去东都洛阳,左、右千牛卫的军士基本上都要跟随而去,这两天过后,即要准备去洛阳的事,没得空闲了,唐休璟也让各军士们做好出行的准备,两日后,所有人没得休息,都要在宫内值守或者待命。

唐休璟也严令属下,御驾将临东都洛阳的事,任何人不得透露出去。

唐休璟说完要注意的事项,即去忙自己的事了。

听到唐休璟宣布了这样的命令,这些军士似乎都松了口气,李逸风摘去头上的盔帽,一脸轻松地对刘逸说道:“易安老弟,我可是要回府去歇息了,媳妇还等着呢,下次能回府都不知什么时候…”

李逸风说完,露出猥琐的笑容,拍拍刘逸的肩膀,和其他军士招呼了一声,去做准备了。

刘逸只是笑笑,也拍拍李逸风的肩膀,独自坐在一边,今日所经历的事太过于戏剧性,李敬玄竟然只是被贬、除去爵位,远比他所想的处罚要低的多了,但他又不好站出来驳斥。刘逸想着,即使他今日不是行千牛卫备身的职,能站在朝堂上,请求皇帝与皇后对李敬玄予以重责,那又会如何?

刘逸不敢肯定结果会不会如他想象的那般,李敬玄被重责,失去一切,甚至可能被砍头。有可能最终的处罚决定还是如现在发生的一样,李敬玄至多被贬。

这一切可能是皇帝或者皇后的意思,那位姓明的大臣只是得自他们两人或者其中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