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护唐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击败,其牙帐被刘逸将军、张虔勖将军、杨元琰将军所部攻破,北面又有回纥、契苾等部落自大漠北向南进逼,他已经无路可逃了,这才向我大军投降的,他也自知罪大恶极,就执其同伙阿史德温傅来降,妄想以出卖同伙的伎俩,为自己换来一条生路…如此不义之人,必要杀其才能谢天下!”

“陛下、娘娘,臣并不是私下应允保阿史那伏念不死,臣是为了尽快结束战事,免得更多的军士死于战事,再加上阿史那伏念在数败之后,确实有降意,这才以大总管名义许其不死,最终促使阿史那伏念执叛臣阿史德温傅来降。前些年与我大唐为敌者来降的,罪行比阿史那伏念重的人多得去,因吾皇的仁义,都没有将其斩杀,如颉利、突利、执思失利、回纥头领吐迷度等,臣觉得朝廷应该继续尊行此道,对这些前来归降的胡人头领宽大处理,以示我大唐的仁义…”裴行俭继续争辩。

“陛下、娘娘,臣以为,这是裴尚书为保其功,才力争的,此战裴尚书并无实际的战功立下,只有阿史那伏念是向其部请降的,裴尚书力保阿史那伏念不死,正是想以阿史那伏念执阿史德温傅前来归附,当作自己的战功,”裴炎气势很足,依然在朝堂上大声地说,“臣以为,北胡部落数次三番地叛乱,正是对叛乱之部落头人怀柔之故,臣认为,对叛乱被擒获的胡人头领应当以非常严厉的处置,以儆效尤,不然我大唐的各边境地带,叛乱依然会起…”

裴行俭看着御座上就坐的皇帝李治在与帘后的武则天商量了几句后,依然面无表情,有些失望地说道:“陛下,娘娘,浑、浚争功,古今所不耻,臣不想为自己请功,此次出征的战功是属于所有参战的将士的,战功最大的当然属于前军总管刘逸和石地道行军总管程务挺,但臣依然觉得不能杀阿史那伏念,若战场上的最高指挥官应允过前来归降的敌头领不死,在其归降后却违信将其斩杀,恐怕没有人再敢来归降,即使我大唐进剿,也会死抗到底的…”

裴行俭说完,退回班列中,不再准备奏言。

裴炎见裴行俭不再与他争辩,脸上不禁有些得意,继续说道:“陛下,娘娘,臣依然觉得,为了表示我大唐对胡人叛乱的强硬立场,必须要定几番反叛的阿史德温傅死罪,与阿史德温傅坑瀣一气的阿史那伏念也要斩杀…如今我大军已经进入漠北,安西的兵力也在增加,正是改变我大唐对胡人政策,改变对反叛的胡人首领怀柔政策的好时候!”

“陛下、娘娘,臣反对裴侍中此议!”刘逸看到没有其他人站出来发表意见,再次忍不住站出来,“臣以为,阿史那伏念在遭败后派人送来信件,愿意执阿史德温傅来降,他也正是饯行了其言,将阿史德温傅及其所属的一万余突厥族人控制住,连同自己所领的残部数千人,向裴尚书请降,使得这场战事能尽快的结束,减少我军的伤亡和军需支出,这是阿史那伏念立下的大功一件,不然战事还要延续多日,我大唐成千上万的将士出现伤亡,臣也以为,在我大军开进漠北并在漠北、漠南长久驻防之际,为减少治下各部落的反抗,让更多的部落来归降,听服于我大唐的统治,对于有功立下,率部来降的阿史那伏念,一定不能定其死罪,为示我大唐的仁义,还要嘉其功,对其进行奖赏,并将此事诏告各部落,让更多的部落头领为获得我大唐的奖赏,各自猜疑,相互提防,那样有什么部落有不轨的举动,就会第一时间被邻近的部落所探知,这些部落头领为得到朝廷的奖赏,可能就会攻击反叛的部落,并第一时间报告我驻军,在我大军平灭叛乱时候,能得到其他部落的支援……再者,不考虑其他的问题,即使只考虑我大唐军队领军将领的声誉,就不应该斩杀归降的阿史那伏念…不然,我主将的声誉尽失,如何威服属下的将领?还如何号令将士?”

刘逸说完,也退回了班列中,这时,一直没有站出来发表意见的程务挺也站了出来,“陛下、娘娘,臣也觉得,不能定阿史那伏念死罪,阿史那伏念是在裴尚书应允免其死罪之后,才率部并执阿史德温傅来降的,无论是为了大唐的信义,还是领军主帅的威信,及为了有效治理胡人部落的需要,都不能定阿史那伏念死罪…再者,裴尚书在此战中布置周详,正是裴尚书作战计划的周详,才使得我军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以这么小的代价取得此次平叛战事的胜利,臣认为,此战裴尚书所立战功当是最大…若裴尚书之功被抹杀,臣等无论如何都不敢领功!”

程务挺说完,没有看任何人,就退了下来。

裴炎有些惊异地看了几眼程务挺,一下子没继续争辩,这时中书令薛元超、守中书令崔知温,侍中李义琰都站出来,表示不能杀阿史那伏念,并为裴行俭请功。

在这些重臣们一番奏议后,裴炎有些受打击,没有再站出来争辩什么,而在这时候,参加朝会的太子李贤也站了出来,力捧裴行俭,“父皇、母后,此战裴尚书居功至伟,无论如何,都是不能抹杀其功,诸臣也说的在理,为了我大唐的仁义,为了护我大唐统帅的威信,一定要减免阿史那伏念的罪行,至少不能定其死罪…”

一直没有出声,听着诸臣发表意见,并不时地和帘后的武则天交流几句的李治,在李贤说完后,也终于开口说话了:“朕听了诸位爱卿所说的,也细细思量了一番,阿史那伏念虽然伙同阿史德温傅一道叛我大唐,但其在我大军进剿时候,能迷途知返,向我定襄道大军请降,并执阿史德温傅来降,此应算作其立下的大功,因此,阿史那伏念和劝服薛延陀部附降我大唐的阿史那伏思,朕都免其罪,阿史那伏思还将有重赏…”

李治的话让刘逸松了口气,不过听他这话好似并不是原先的本意,有可能是朝堂上反对杀阿史那伏念的人多,才不得不改变主意,或者李治和武则天原本就在杀与不杀间犹豫。不过李治这样的决定,维护了裴行俭的信誉与脸面,还是让刘逸高兴。

只听殿上的李治继续说道:“此次出征,我大军再次大捷,对立下战功的诸将朕自有重赏,下面宣布对诸将的封赏…”

第八十五章 封赏并赐婚

随着李治“宣旨”的喝令,一名宦官走了出来,展开手中的圣旨,用他那略显刺耳的声音念起圣旨来:“敕旨:君亲之义…”

圣旨中先是对裴行俭所领的定襄道行军部所有将士在这场平叛战役中立下战功进行了一番褒扬,特别是对裴行俭、刘逸、程务挺诸部的功劳用较多的笔墨进行了描写,对刘逸这位年轻的军中后起之秀,更是称其有“卫霍之才”,让刘逸实是汗颜,这些华丽的词藻后,才是诸将的奖赏:“…以礼部尚书裴行俭为吏部尚书,蒲阳郡公,加食邑两百户,赏黄金二十斤,帛两千匹…”

“检校左千牛卫将军刘逸行左千牛卫将军职,并领检校右羽林军将军职,封武阳县公,食邑三百户,赏黄金十斤,帛一千匹…”

“检校左羽林军将军程务挺为右卫将军,兼领检校左羽林将军职,封平原郡公,食邑五百户,赏黄金十斤,帛一千匹…”

“检校右卫大将军武三思为右卫大将军,赏黄金五百两,帛五百匹…”

刘逸也听到了,自己手下的两名中郎将张虔勖和杨元琰都被晋了职,张虔勖为检校右武卫将军,杨元琰为检校右领军卫将军,敬晖和桓彦范被委以右卫中郎将职。

这些回朝的将领封赏完毕,接着是宣布那些留驻在安北将领的封赏,曹怀舜等各将都已经有了新的职务,这次封赏的只是爵位、食邑及钱物的奖赏。

这些留驻安北的将领,也是根据裴行俭所呈战报上战功的大小论赏的,所得奖赏差别也不太大,但总的来说,都不算差了。

刘逸对自己和自己手下这几名将领的封赏还是挺满意的,只是对裴行俭所得到并不算很高的封赏还是有些不平,裴行俭这次领军平灭了突厥人的叛乱,仍然没有机会进相位,只领吏部尚书职,爵位是郡公虽然不能算低了,但程务挺都因这战的功绩被授以郡公爵,竟然与裴行俭一样。若论战功,裴行俭远比程务挺大,一场战事中,为将为帅所起的作用差别太大了,无论怎么说,程务挺都是裴行俭手下的一名战将,作战时候只是一名分总管,战功都是不能和作为统帅的大总管比的,但在这次封赏中却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连没有参加一场战役,只是率军接应了刘逸的武三思,也被晋了职,这实是让刘逸有点忿忿。

不过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