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护唐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瓿珊螅焖偻鵼in山东南突厥阿史那伏念部牙帐一带攻击,从朔州到诺真水一带有近千里路程,大总管要求我们在七天内抵达,对突厥人的牙帐发动攻击,势必一举消灭防卫牙帐的所有突厥人,尽歼或者尽歼,下面本将布置各部的具体任务安排…”

尽歼或者尽俘,那就是突厥人反抗就将其全部消灭,不反抗就将其俘虏,这是战场上一惯的做法,没有理由讲情面的,即使对方是老人、小孩和女人。

刘逸冷峻的脸色让一些人不由的打了个寒颤,连自觉与刘逸相处比较多的李逸风,都觉得面前站立的这位前军主将很是陌生了,以往那个虽然让人有点捉mo不透,但还是比较好相处的人,如今变成了一个冷酷无情的人,特别是在他因一些小错被刘逸当众责罚后,更是有这样的感觉,再加上刚刚刘逸带着杀气的说话,让他都有些恐惧产生。

站在帐上的刘逸已经开始布置任务了:“我部全部人马直接从胜州与单于都护府所在的云中城中间一带,渡过紫河,金河,绕过黑城,从白道过yin山,直扑阿史那伏念牙帐所在地,沿途遇上任何敌军,各部不得恋战,力求行军速度,各部安排如下:由本将亲率敬晖、桓彦范两将军部约两千余人,置于中路行进,杨元琰将军所率部两千人,行在本将的左面,张虔勖将军部两千人,在本将的右部,三部人马间隔三里左右的距离,以最快的速度昼夜行进,争取在最快的时间抵达诺真水一带,给予突厥人突然的打击…”

刘逸一边讲着,一边用一要指挥捧在地图地比划,把自己所部的行进方向都指明了。

其实前军总共六千余人,并不需要具体的分工,刘逸如此安排,是希望各部分散开来,又在能相互呼应的距离内,呈一个扇面排列,尽是减少人马的拥挤,以寻求最快的速度。

过了长城后,大部地带都是宽阔的草原和半荒漠间隔的地带,非常适合骑兵的快速行进,只不过六千人排成一个纵队,再加上两倍于人的战马,肯定没有分几队行进速度来得快的,而且分散开来也可以更方便地发现行进过程中周围一带的敌情变化,随时做出应对。

随着刘逸的喝令,被点到名字的每一位将领都大声地应着出列领命。

刘逸在宣布完命令后,踱到ting直身子站在那里的几名主要将领面前,依然威严地说道:“此次出征平叛,我前军的行动关系到整个战事的进展,若我部能取得预计的效果,那这场战事很可能很快就可以结束,那样每一位参加行动的将士都会立下大功,得到朝廷的奖赏,若是攻击不利,那此次战役变数难料…本将再次重申,若有人在行进和作战中表现不力,定将军法从事,休怪本将无情!”

“谨遵将军令!”帐内的军官们用宏亮的声音回应刘逸的命令。

“各自去做准备,明日一早出发!”

“是,将军!”

第六十三章 千里跃进

看着诸将离去的背影,刘逸微微的松了口气,依然回到地图前,对着那张以时下的地图绘制水平来说已经够精良,但刘逸却觉得远远不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地图,思索起来。

从朔州到金牙山一带,直线路程虽然只有七八百里,但一路上要过好几条河,还有几座山,一些地方要绕道而走,所要走的路程至少在千里以上,有可能还会遭遇上不少在这里放牧的部落,甚至是与我大唐对抗的突厥人部落,会受到他们的攻击。虽然说裴行俭按他所提的要求,给军士们配备了两匹战马换骑,这样可以将行进的速度达到最大化,但刘逸还是担心,因为这些不确定的因素,自己所部在裴行俭规定的几天时间内,能不能到达金牙山一带。

金牙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名,以往并没有这个称呼,突厥人建牙帐的地方,往往都被称作“金牙山”,就如安西都护府境内也有金牙山一样。目前阿史那伏念牙帐所设地的这个金牙山是位于yin山东北、诺真水一带,要攻击那里,必须翻过yin山才行,而白道是通过yin山最宽阔最好走的一条通道,我大军每次出yin山都是从白道走的,只是这次,突厥人在白道内有兵驻守,我数千大军要在突厥人眼皮底下,接近他们的牙帐,不被发现,还是有难度的。

这次奔袭战也是对这支军队快速行动能力强弱的一次考验,若真的能一举成功,刘逸当然还有他所领的这支人马一定会名声大震,让这一带的部落心惊胆战的。

刘逸也在担心,自己所率的这支人马,没有经过高强度系统的训练,能否吃得消连续的行军,并对敌展开有效的攻击,毕竟这些人马是临时拼凑的,虽然都是经过战事的老兵痞,但在一起也只系统地训练了一个月左右,及行进途中的磨合,在战事进行时会表现怎么样,能否一击成功,刘逸还是没有十足的把握。

刘逸在可惜,这次出征平叛的战场很可能就要在上次曾经发生过战事的地方进行,他也在想,若是上次战事结束后,朝廷能依裴行俭的建议,在yin山南麓一带修筑城池,派兵驻守,如今依然发生在yin山一带的突厥叛乱,是否还会发生?答案应该是不定的!从另一个层面上讲,一次十数万或者数十万大军出征所花的军需,肯定要比在这一带筑城派军驻守所需的花费小上很多,看来朝中眼光长远者并不多。许多人认为这只是一片不毛之地,没有什么产出,不值得朝廷派兵驻守,哪知道在这块地方产生的叛乱,可以远及大唐内地,从这里出发的突厥人轻骑,可以很快攻击到我大唐内地,不说yin山一带有很多地方可以耕种放牧,光利用yin山就可以有效防止突厥人的侵袭,将我大唐实际控制的边关往北移很多,就值得我大唐派大军驻守。

防患于未然,这句虽然人人都会讲的话语,但真正理解并促使它成为现实的,还只有少数几人。

自单于都护府以北,上次战事后依然没有我大唐军队驻扎,这使得刘逸所领的军队在进入这片土地后,若不能有效对敌打击,或者因各种因素使得战期延长,所带的干粮吃完,都没有地方补充了,这是很不利的局面,只有靠掠夺突厥人的牲畜和粮食作补充了,刘逸希望不要出现这样的情况。

所想到的困难虽然不小,不过刘逸对战事取得成功还是很有信心的,从上次平叛战事的经历上来看,突厥人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战斗力很差。很可能在大唐军队连年的军事打击下,那些骁勇善战的突厥战士都已经被消灭光了,只剩下这些战力不强的人马,更不要说这次有很大一部分还是上次遭受我大军沉重打击的阿史德温傅部,这些曾经遭受我大军毁灭xing打击的人,再遇我军肯定会胆怯。再加上响应朝廷的诏令,准备对我大军支持的回纥部和契苾部,虽然说这两个同样反复无常的部落并不能过分依仗,但只要他们不支持突厥人,不让突厥人往漠北逃跑,朝廷在战前将诏令送往各部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刘逸一沉思了一会后,再传令自己的几名亲卫到帐中来。

这次跟随刘逸出征的亲卫远比上次比,有一百五十多名,按后世的说法,达到了一个加强连的规模,府上所属庄户里面大部的年轻小伙都被召来了,刘逸希望在这次行动中,自己的这支si人卫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几名亲卫中的骨干很快就来到刘逸帐中,刘逸轻声地对他们下达了另外的命令。

在刘逸下完命令后,被点到名的刘本出乎意料地表示了反对,这也是他第一次没有听从自己主人的命令,“不,少爷,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离开您,去单独执行命令,我们的职责就是保护您的安全,若是我们另去执行任务,被夫人知道了,定会重责我们,若是少爷在途中遇到什么麻烦事,那我们这些人的xing命加在一起,也是不能相抵的!”

刘本这样说,其他几名亲卫也表示了相同的意见,不愿意先于大军一步,前去执行刘逸单独布置的任务,表示无论生死,都要跟随在刘逸身边,保护他的安全。

这样的情况还是有些出乎刘逸意外的,他在稍稍的一愣之后,马上冷静下来,用从来没有过威严的口气对他们说道:“少爷身边还有七八十名亲卫,他们足够能保护少爷的安全了,而少爷的安全最能得到保障的,就是你们的行动成功,你们成功了,少爷指挥战事就少费一些周折。我再说一遍,这次布置给你们的任务,必须完成,少爷我不希望在率大军冲营时候,突厥人的大营内还有非常顽强的抵抗,若出现这种情况,那少爷的安全才真正受到威胁…你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