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摩,一个眼神就能看穿内心所想,想要把她们全都拾掇出来,没有一两个月不行啊!祈祷太皇太后能够留住小皇帝,让她有时间好好整理一下内务。
如果太皇太后知道,赫舍里现在的想法,她第一反应肯定是吐血。不过她不知道。玄烨在慈仁宫里住着,原以为母后的居室能让他安心睡眠,没曾想慈仁宫早就被赫舍里搬空了,现在的摆设都是重新添置的,整个寝宫充满了陌生的气息。
刚住进去的几天,玄烨果断失眠多梦,各种不适应。太皇太后后悔和他把事情说得太严重,什么斋戒祈福要独居,孙儿从小就是个精神高度敏感的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弱,这两年他在外面不断受挫,表面上承受能力是提高了,可内心却依然脆弱,他越来越怕孤独,怕黑,怕寂寞。
看他晚上睡不好,太皇太后也心疼。但是自己下的懿旨怎么能随便更改呢?她犹豫了半天,觉得自己下手还是太狠了。就算要独居,也该找个他熟悉的地方。于是,玄烨在被黑白颠倒地折磨了几天之后,被放回了乾清宫。
赫舍里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好是早上练习走路的时候,玲儿小步快走,到她跟前轻声地说:“娘娘,皇上刚才回了乾清宫了,说是要在那儿继续给先皇祈福。”赫舍里脚下一个踉跄:“真的?”“千真万确啊,奴才亲眼看见皇上的龙辇往乾清宫的方向去的。”
“这么快就回乾清宫了,看来皇玛嬷是遇到难题了。行了该干嘛干嘛!”“是”玲儿退出去。珍儿看着同伴的背影,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娘娘,您刚才说太皇太后遇上难题了”
“慈仁宫是孝康章皇后的寝宫,皇上对那儿有特殊的感情,按理说应该留在那儿继续祈福才是。怎么突然回到乾清宫来?皇玛嬷这么做,一定是有原因。行了,外头的一切和坤宁宫没有半点关系,我和你说这些,是因为你既是我身边的人,又是皇祖母身边的老人,该知道的还是要让你知道,你们呢,该关心的也还是要关心一下。”
“奴才明白,谢主子提点。”珍儿诚惶诚恐。皇后果然一直心知肚明,那她为什么还心平气和地说这些话给自己听?还替太皇太后考虑难处?自己和玲儿被她看穿是她早就预料到的,她们没有预料到的,是皇后在明知她们是间谍的情况下还开诚布公地说这些话。难道是有意要她们把这些话传给太皇太后知道?
珍儿越想头上就越冒汗,皇后的淡定超乎她的想象,原以为她现在已经很惨了,应该整日忧思难眠以泪洗面什么的,但她却按部就班地照着自己的节奏从容地做自己的事,坤宁宫安静得像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主宰就是这位十二岁的小皇后。
不,她的年龄十二岁,那只是表面的皮相,而她的内心,比二十几岁的老宫女都沉稳,甚至能透过层层宫墙,把目光定格在太皇太后身上。这样的皇后,她们居然觉得她可怜,她被欺负。珍儿觉得自己幻灭了。
赫舍里斜眼看着珍儿瞬息万变的脸色,心里偷笑:小丫头就是小丫头,她确定刚才的话对方没有听明白,但是已经记在心里了。而且这会儿,这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结论。这个结论把她自己给吓着了。一会儿私底下她们一定会有个讨论会,等她们把讨论出来的版本向太皇太后通报的时候,老太太会是什么表情呢?
小皇帝一直是你的心病,你以为的的到来就把他治好了?他到现在还是你的心病。而且会一直是你的心病。因为你太在乎他,他身上任何一种变化都会让你患得患失,为他的幼稚操心,为他的成长担心。你对他永远是放在哪儿都不放心。
眼下也是这样,我好不容易把他哄到你身边,这才几天,你居然就看不住又给送出来了。哎哟,看起来我之前的那些个想法也是瞎想,太皇太后的本事也死松平常,关心则乱,老话是一点儿都没错的。皇帝搬到乾清宫了,这是太皇太后的失败,和我没关系,我还得继续冷静,继续沉默。而且我还要通过你的人的嘴巴,告诉你我已经看透了你的失败。
太皇太后,留人一线便是恩情。你这用完了人家就一脚踹开还要踹得大义凌然的德行,我算是领教了。我赫舍里可不是你随便捏的面团,明着我给你面子,因为你是太皇太后,你需要面子。可是我不能光吃亏不讨利息啊!既然不能打开天窗说亮话,那咱们只能表面上一套背后一套了。
放心,我绝对比你厚道!
第一百三十八章 辩证
太皇太后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失策了,乾清宫里所有的生活细节,全部都有赫舍里的影子,她再这里陪伴玄烨生活了大半年,可以说乾清宫现有的宫女太监都是赫舍里一手带出来的,玄烨回到乾清宫就等于回到了坤宁宫,只不过少了赫舍里这个人罢了。
当天晚上玄烨在书房里看着父亲的画像发呆,画像上的父亲是一个俊秀的青年。他目光平和,神态淡然。完全不是记忆里拼凑出的样子。皇玛嬷说,父亲和自己一样,也曾是个耐不住半点委屈的孩子,也曾在多尔衮手下吃过无数的亏,更曾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发脾气,最后英年早逝,留下这风雨飘摇的江山。
可是,当时在莲花寺,吴总管给他描述的父亲是一个英明睿智充满创新精神的皇帝,他整顿吏治招贤纳士,更难得的是,他对身边的宫人也是和颜悦色,哪怕是气急了一时控制不住情绪,也只会把宫人们都赶出去,自己一个人砸东西。父亲究竟是什么样的?玄烨有些迷糊,怎么他们口中的父亲,都不一样呢?
看着父亲的遗像,玄烨心里千回百转。他无法把画像上的父亲和自己印象中的父亲以及别人口中的父亲画上等号。祖母说,不要学父亲,遇到什么事都要忍耐,因为只有稳定了自己才能找出敌人的破绽。吴总管却说,他要像他父亲一样勤政爱民,做比父亲更优秀的皇帝。
他究竟听谁的?玄烨在画像前发了半天的呆,直到宫人进来:“皇上,御膳房来问膳了,您看是不是”玄烨一愣,已经到晚饭时间了?再一看外面的天色,脑中闪现了一个念头:”摆膳坤宁宫。朕去看看皇后。”太监点头出去。
因为皇帝和皇后都在斋戒祈福期间,两人的饭食都是素的,放到哪儿吃都是一样,所以奴才们当然是不会有半分犹豫地出去做事了。可消息传到赫舍里的耳朵里却却是另一番滋味。你这才第一天离开慈宁宫,当晚就来找我吃晚饭了。被太皇太后知道,她会是什么心情?会不会更加把自己当成眼中钉肉中刺?
赫舍里没有把握,却也不想在辛苦演戏了,她能猜到小皇帝来找她一定会抱怨慈仁宫独居有多辛苦,自己是劝他安抚他还是赶他走呢?太皇太后想看到什么结果?赫舍里觉得不能想太多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该护着的时候就要护着,你忍耐着不出手那是你的事情。你不能把这种心态强加给一个孩子。
受委屈的时候,他根本就不想听什么大道理,他想要的,就是一个支持的眼神,一句信任的话。让他明白。他不孤独,太皇太后就是想得太深了,太希望他一夜长大,才会用最残忍的方式剥除他内心的信任和真诚。似乎对于上位者来说,这些质朴的情感都是毒药,都是必须摒弃的杂质。要消灭敌人只能比比敌人更残忍。更无情,更狠吗?
赫舍里否认了这种想法,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原来的样子,最初的梦想。这样才能一直都往正确的方向走,不至于迷失。玄烨正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决不能因为过多的挫折而扭曲了自己。他必须先成为一个站得直立得正的人,才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正确的事。领导他的部下让这个国家往正确的方向上走。
玄烨必须是一个永远保持旺盛好奇心并且关键时刻顶得住困难,扛得起责任。受得了误解,耐得住寂寞的人。这不能只靠挫折和片面的引导来完成。所以,赫舍里决定把太皇太后先往边上放一放,玄烨要来跟她吐苦水的话,她正好趁这个机会好好和他谈谈,探一探他真实的想法。
御膳房的效率是最高的,不一会儿就来人通知说饭菜都已经准备好了。这几天皇上要吃素,宫里就临时特聘了几位寺院里的和尚大厨专门做素斋。这档次比坤宁宫小厨房高出好几倍。赫舍里这两天不是面就是粥,再不然就是吃个青菜豆芽什么的。今天皇帝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