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捕快相公升职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则两旬多则几年。”轩世典喝完酒,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梅无过:“了了心事就离开。”

  梅无过看着那双眼睛又一阵恶寒,在心里不断安慰自己多想了,再然后,又没词儿了。

  洛洛适时救场:“轩伯伯,你要常来我家,我和哥哥也好报答您。”

  “那我就不客气了,你不要嫌我烦就好了。”轩世典正愁没机会,听了洛洛的话,赶忙应下。同时也担心自己这古板的脾气不讨喜,没办法,一辈子就这样了。

  “怎么会呢,我和梅哥哥涉世未深,能得轩伯伯提点,受益匪浅。”洛洛夹了一块儿肉放到轩世典碗里,想到轩世典的身手,小丫头其实有她的打算。

  “定会尽我所能。”轩世典这话绝对出自内心,来之前就打定主意,要好好教教梅无过,就算找不到那个她,能把她的儿子教好,也算了了自己一个心愿。

  咦?这个时候他不是应该客气几句‘哪里哪里,你们都是聪慧过人的孩子,就怕老夫误了你们’之类的话吗?洛洛低头扒了两口饭,暗暗腹诽,这美型大叔还真是实在人,好吧,其实与实在人打交道很容易。

  气氛很压抑,有这么个教导处主任类型的大叔在,众人都默默扒着饭。老乞丐手舀两个馒头,突然跳将起来推门而出,嘴里还嘟囔着:“馒头,馒头”

  兄妹俩齐齐艳羡地看着老乞丐的背影,心道这时候就看出来正常人的无奈了,他们多么羡慕老乞丐可以走出这间屋子啊,就算在雪地里挨冻受饿也是一种解脱不是吗!

  可是作为主人,两人万不能离开,只好继续扒着饭。

  轩世典可能也感觉到了气氛的尴尬,首先挑起话题:“你,你”

  “轩伯伯叫我洛洛吧,叫他梅无过。”洛洛嘴里正塞满了米粒。

  “洛洛几岁了?”轩世典目光温柔。

  “十五了。”洛洛放下饭碗,毕恭毕敬地回答。不知为何,看到此人就觉得要规规矩矩地,或许是因为被他那身正气所感召,大义凛然所熏染吧。

  “明年就及笄了。”轩世典自言自语。

  轩世典又把目光转向梅无过,还未开口,洛洛就接话说:“梅哥哥二十一岁了。”

  “二十一年了”轩世典听了深深望着梅无过,温柔如水。

  梅无过见了两腿发软,阵阵恶寒,心道别管真假,先亮明自己立场吧,于是故意伸手进前襟里,装作掏绢帕给洛洛擦嘴。“看你吃的嘴上全是油,哥哥给你擦擦。”边说边‘不小心’将裹着袭衣袭裤的布包掉出来。

  ☆、43第四十三章人移事易

  梅无过回来的时候,天刚亮,洛洛正迷迷糊糊地推开门。

  “梅哥哥,你去哪里了?怎么还拿着我的衣衫?”洛洛看到一身雪花的梅无过正走近自己。

  “梅哥哥,给你洗衣衫了。”梅无过不想让洛洛知道这件事,自己想了许久,此人应该并无恶意,那么他借此机会教自己武功,究竟有什么目的呢?

  “大正月的洗什么衣衫!”洛洛气得劈手抢过梅无过手里的衣衫:“初五之前都不能动水的知道吗!”

  “哦?还有这个说法,我不知道,没人跟我说过。”梅无过搔搔头,不好意思地说。

  洛洛愣住了,是的,他无父无母,身边又是一群不怀好意的家伙,离开之后又是独自一人讨生活,自然不知道这个规矩。洛洛有些心疼,拉了梅无过的手进了屋。

  徐知府稳坐太师椅,微眯着双眼食指欢快地敲着书案,屋内的安神香也难以平复自己的喜悦之情。都察院治书侍御史,作为庆元朝最高的监察、弹劾及建议机关的重要官职,新皇显然对自己信任有加。

  大位初定,朝廷不稳,何况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皇叔,新皇急于将心腹安□重要部门,作为力挺自己的皇祖母一派的人,徐知府自然而然地被重用了。

  徐知府在任这几年,除却抓捕达达国细作和侦破真假张捕头两件事,可以说是碌碌无奇无功无过。徐知府心里清楚,如果没有这两件事撑门面,就算皇帝有心提拔,也找不到理由。他不是个过河拆桥的人,临走前早就作了安排,报答也好理应如此也罢,将梅无过升到了他认为衙门里最好的皂班。

  这皂班确实是个肥差,平时负责采买,油水丰多,一年下来竟抵得上一个大县县丞的俸禄。升堂问案时只需站立两旁,偶尔活动活动筋骨,也是有规费的,那些即将被打的犯人的家人,必定先将孝敬钱奉上。

  “老爷,箱笼都收拾好了。”一个中年美妇人推门而进,不是家中主母正牌夫人,是不能这么随意进老爷书房的。

  “恩,仔细了,莫要带走衙门的一草一木。”徐知府没睁眼,依旧气定神闲地说。

  “老爷你也太小心了,过了这么多年,哪里还记得哪些是原有的,哪些是我们自己带来的,何况我又不能件件去盯着,新采买来的丫头更不晓得。”美妇人满脸不在乎,走上前捶起徐知府的肩:“虽说朝廷有规定,但就算不经意带了什么走,也不是什么大事。”

  “妇人之见!”徐知府腾地直起身子,少有发火的他此时也不禁激动起来:“现在是何境况?前几日王巡抚卸甲归田,只因其夫人带走了一张躺惯了的藤床,就被参了一本。我现在马上就要进京,你是想我前脚刚进都察院,参我的折子就砸到我脸上吗?多少只眼睛盯着?新皇刚即位,你舅舅那边的主子,不是就坐不住了吗?”

  “老爷息怒,为妻知错了。”徐夫人吓得连忙为其顺气,为难地说:“我舅舅,要不然这回回京,我就去劝劝他,新皇都登基了,再助着那个也没用了。”

  “不必,就这么着吧。”王知府缓缓坐回太师椅,摇着脑袋说:“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朝堂之事瞬息莫测,说不准。”

  “衙门配给我的一百二十三种四百五十六件家具,都给我完完好好地放好了。”徐知府对着一脚迈出门槛的徐夫人说。

  徐夫人走远,徐知府仍旧坐在椅子里一动不动。

  白雪皑皑,天有些阴,接替徐知府新上任的李知府掀了轿帘斜瞥过去,只见黑底锡环的大门庄严无比。大门上方高悬‘元北府署’四个大字,两侧楹联书‘门前草密苔盈无非点缀,院外雀舞莺歌或有冤情’。

  李知府鼻端轻哧,眨巴眨巴嘴撂下轿帘。轿子进了大门停下,仪门早已大开,徐知府领着同知等人立在门前。李知府下了轿,脸上堆了笑忙上前拱手:“哎呀呀,有劳各位了,这大冷的天。徐知府,啊不,徐大人,下官实在是受之有愧啊。”

  李知府边说边四下瞄着,只见徐大人一脸淡然,看不出何心思,同知等一干下属皆恭敬地立着。众人寒暄了一阵,便齐齐迈入仪门。穿过仪门来到戒石坊,只见南刻‘公生明’,北雕‘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苍难欺’。众人来到大堂,简单地举行了所谓的仪式之后,便由专人将李知府引进了衙门后堂,那里是历任官员及其家眷所居之处。正中是知府宅,左右是同知宅、通判宅、知事宅等等,无自家府邸的官员就居住与此,卸任或是调离时便搬出来。

  经过一番折腾,李知府安顿了下来,內衙整理好之后,家眷不日便到。这日李知府歇过了午觉,便将宋皂头唤来。

  “小的来了,不知李大人唤在下前来有何吩咐。”宋皂头衣服白净面皮,由于保养得当,三十多岁了看着也只是二十五六一般。

  李知府瞥了一眼宋皂头,捻掉嘴角残留的茶叶,眨巴眨巴嘴说:“宋皂头啊,看来这元北城里,我没了你还真办不成事啊,怪不得独食吃得这么好。这样吧,你继续负责采买事项吧。”

  宋皂头忙作诚惶诚恐状,恭敬地说:“大人可是折杀奴才了,能给大人做事是我们几生修来的福。”宋皂头嘴上如此说,心里却是暗暗得意,这李知府刚来就让其娘舅抢了自己刮油水的饭碗,着实可恶。不过事情也在自己意料当中,新人初来乍到,不知这水的深浅,买不到好价格的米,衙门的预算费用远远不够。

  李知府不屑地看了一眼宋皂头,吩咐了两句便叫其出去了。宋皂头喜滋滋地回到吏舍,对着梅无过说:“怎么着,我说什么来着?在这元北城里混了这么久,还有谁能比我清楚这里面的道道?呵呵,别人休想找到更便宜的米,就凭衙门那点儿例钱,喝粥都不够。”

  梅无过正拿着仗棍比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