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惊雷逐鹿 作者:金龙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恰恰是看重他谋划出奇通权达变的长处,以之开辟新局面也。
  刘卫辰、蒙逊二人,无论是在谋划上,还是在任事上,才干都相当卓异杰出,但相对比较言之,则刘卫辰长于任事,而蒙逊长于谋划,只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两人讫今仍然名声不彰罢了,风光大多都归与了雷瑾。
  实际上,同为长史,两人职掌分明,处置公事上有着明确的分工,各自负责各自的一摊儿公事,遇事既各负其责,又有商有量,彼此也就协作共事,和衷共济。
  从西域经吐鲁番、哈密,入嘉裕关至河西,一路行来,伯颜察儿已经完全弄清楚了刘卫辰、蒙逊两人各自的职掌和权限,他两人都各自分工负责哪些公事,正所谓是烧香还愿绝不能走错庙门拜错佛,否则要想顺利办成事那就比较的难了。
  他知道眼下这当口,身为幕府长史之一的刘卫辰,正忙于应对遍及中土帝国北方的大蝗灾,调遣军民人等灭捕清理关陕属地铺天盖地的蝗虫,已经是相当相当忙碌。
  再者一般的经验是大灾之后有大疫,蝗灾过后如何防治灾后疫病蔓延,如何清洁饮水,如何调拨储备防治疫病的药物,配备相应人手及医师,委派负责官吏,还有能否及时的监督查察,惩处拖沓疲懒及贪污挪用等等,诸般情形,大事小事,身为长史之一的刘卫辰都是责无旁贷,必须要日理万机,件件落实,督责到人。
  尽管如此忙碌,但一些早就议定决断下来的政事,也不能因为要应付蝗灾,就可以暂缓实施,仍然需要稳步推进。
  譬如西北幕府要给官吏和军人分别设立官办‘保险’,这是早就决定了的事。相应的,与‘保险社’相关的法令条例、实施办法、监管章程、课税优免办法的草拟和定案颁布;规定‘保险社’如何筹备、招商、申报、登记、成立、开办的章程;规定‘保险’资金的筹募使用办法等等,这一应公务事项,主要的就是由刘卫辰在牵头负责落实。
  伯颜察儿重临中土,当然是要与雷瑾见面会商大计,但他知悉了西北官方正在筹备举办的‘保险’的一些内情之后,立即意识到这种新颖事物所蕴藏的巨大利益——因举办经营‘保险’而集中起来的巨额资金,绝对是一座钱生钱的无形金矿,绝对是一桩利滚利的天大财源。
  身为商人的他便有心在西北的官办‘保险’上插上一脚,他深信他与西北官方上层的交情是其他商人并不具备的巨大优势,何况本身的雄厚资财和优良信誉也使他底气十足,因之伯颜察儿这次与刘卫辰的先行会面,有关参股‘保险社’的事项就属于临时添加的商议题目,他要在刘卫辰这里讨得一个口头承诺了。
  事实上不仅仅是这个官办‘保险’,再譬如西北的赌博、彩票这些暴利行当以及半官方的‘慈善福利会’,伯颜察儿都有意参与其中。只是与赌博、彩票相关的监管,博彩法令的草拟,带有浓厚官方色彩的‘慈善福利会’的筹办,主要是由另外一位长史蒙逊负责牵头落实,而蒙逊现在长安,眼下在武威的会晤就不方便与刘卫辰说太多,徐作后图便了。
  不说伯颜察儿心头念转之间,如何的思绪纷至沓来,且说这一通简单寒暄之后,刘卫辰、伯颜察儿便相携进入长史府中。

  伯颜察儿、刘卫辰在花厅坐定,便有侍侯的佣人捧着剔黑茶盘,奉上待客的茶点,仅是红茶一杯,沙棘糕一碟而已,对平虏侯麾下执政西北、西南的长史府而言,这似乎太过于简朴了。
  伯颜察儿倒是知晓这其中原委,西北幕府治下的衙门官署一般待客仅用红茶,除了红茶相对较为价廉以及边塞之人多肉食乳酪习惯饮红茶消食去腻的原因外,还因为西北幕府对公务招待上的银钱支应监管得非常之严厉,从长史府到府州县的衙门官署一律都仅有红茶待客,这是可从公费帐目上支应核销的。除此而外,若是不在核定预算之内的其它开销费用,向例是谁开销谁支应。象长史府招待来宾,多出来的一碟糕点或者生果之类,例由接待的个人掏钱支应。这掏自家腰包贴补公事的事儿可没有几个人愿意干,因此公衙待客的茶水果饼也就一律从简了。
  “伯颜先生,请用茶!”刘卫辰举手让茶。
  端起热腾腾的红茶,伯颜察儿顺手摩挲了一下手中那青花细瓷的杯子,在厅中灯火下略一注目,已知这青花瓷并非出自西江景德镇官窑,但釉色瓷质却与西江官窑的上品名瓷相差无几了。
  刘卫辰注意到伯颜察儿的细微举动,微微笑道:“这是西北宁夏府出产的本地青花瓷,怎么样?伯颜兄!不比那西江官窑差多少吧?”
  “很不错了。”伯颜察儿微笑着喝了一口杯中茶汤,笑道:“这茶味也还不错,比边茶中的上品好多了,差点赶得上祁红(茶)。”
  “呵呵,在衙门里,这茶就是最好的了。若是家下,倒是还有几斤侯爷赏的信阳毛尖和太平猴魁。伯颜兄若是得空,可到舍下小坐,煮水烹茶也是一大乐事。”刘卫辰道。
  伯颜察儿呵呵一笑,“一定,一定。兄弟到长安拜谒了侯爷,回程怕是还要叼扰刘兄呢。”
  “那就一言为定了。”刘卫辰笑道,“正好犬子降生,即将满月,尚未起名。伯颜兄福运恒隆,见识渊博,到时光临寒舍,还望兄不吝赐名为是。”
  伯颜察儿慌忙拱手,“啊呀,竟是不知刘兄喜获了麟儿,恭喜!恭喜!来时匆忙,也没给小世侄准备什么礼物,等兄弟回程时再补上一份吧。至于替令郎起名,容兄弟细想,也不急于这一时。”
  “啊,不急不急,有劳有劳。能得伯颜兄首肯,正是小儿莫大的福份。这里兄弟代小儿先行谢过了。”刘卫辰拱手相谢道。
  刘卫辰家中虽然妻妾不少,子息却是不旺,不要说儿子,就是女儿也一无所出,对此刘卫辰原本甚是烦恼。这一点伯颜察儿是清楚的,他只是想不到在几年之后,刘卫辰竟然有了能承祧宗祀传继香火的儿子,他自是该向刘卫辰道贺恭喜的。
  伯颜察儿却是不知,为了刘卫辰后嗣血裔的事儿,一直记挂在心中的雷瑾可是为此大费周章,除了不断催促医政司派人寻访天下良医外,还亲自命人四处寻医问药,大力搜求秘方、偏方、验方、珍稀药材,并专门下令拨款在平虏侯府成立了“歧黄道馆”、“杏林大医院”和“济世制药局”,把从各地聘请招募而来医术精湛的各科医师和擅长制药的药师集中起来,潜心研究医人治病疗创治伤的歧黄之道,冀求有朝一日也能解决刘卫辰的不育烦忧。
  雷瑾此举原本是无心插柳,不想绿柳成荫,倒是无意中成就了一件造福生民的功德。到如今不仅“歧黄道馆”、“杏林大医院”中良医济济,成果累累,而且官办的“杏林大医院”和“济世制药局”还开枝散叶,除了武威之外,还已经陆续分设到了张掖、兰州、秦州(天水)、宁夏府城、长安、榆林塞、汉中、成都、重庆等比较繁华的大城。
  至于刘卫辰多年不育的烦忧,经过“歧黄道馆”多位良医的诊治后,也渐有起色,终于能够令得他家中一位小妾于去岁成孕怀胎,并在上月喜获了麟儿。
  上身微微前倾,伯颜察儿随口问道:
  “兄弟从波斯动身的时候,就听说侯爷为了倡兴西北文教,将名下的私产‘天马园’也捐了出来,是有这么回事吗?”
  刘卫辰摇摇头,“哦——,想不到这事还传到西域去了。其实也不是捐。事情是这样”
  原来为着收聚民心士气,积聚自身实力,消解来自朝野各方的压力,雷瑾和麾下的长史府都一向注重倡行文教,从最初设立‘弘文馆’、‘通译馆’、‘印书馆’开始,除了沿袭保留以讲授儒家经史和儒家六艺为主的帝国官办学舍‘府学’、‘州学’、‘县学’之外,后来又陆续设立名目繁多的各种官办学校,诸如培养文武官吏的文官学院、武官学院、吏士学校、军士学校等等,诸如农牧学校、工商学校、畜牧兽医学校、算学馆、歧黄道馆等等,再如道藏馆、佛藏馆、清真大经堂则是分别研修佛、道、清真等教门之学的官办机构,又如少年营的设立,也给予西北幕府治下众多少年男女以习文修武的机会;另外则订立法例鼓励和提倡民间私人创办文教事业,譬如雷瑾私人捐资陆续创办数十间‘平虏义学’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儿,至于士绅工商捐资募款共同创办的义学,大姓宗族的‘族学’,遍布县乡的村塾、私塾,诸如此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