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果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糠籺、草茭什么的,都被守城的军民吃掉了。
  太原城是被饿倒的。两百七十多天的围困,没有一兵一卒的援助,哪怕是完颜宗翰早走一步,也能给他们一丝喘息之机,或突围或抢粮,多少能有点变数。可惜战争是残酷的,太原城还是陷落了。
  太原城让金国人敬重。城破后,完颜宗翰没有急着抢东西,而是招降,他摆出了优厚条件,希望太原知府张孝纯、副都总管王禀能为金国工作。
  张孝纯投降了。
  对此,我有些遗憾,却无论如何也愤怒不起来。还能有什么更高的要求吗?太原城已经出现人吃人的现象了!到了这一步,根本没有理由苛责张孝纯为什么没有以身殉城。
  王禀选择了战斗到底!
  王禀是太原的城防负责人,九个多月,两百七十余天里,他做了能做的一切。这时城破,他率领疲军羸卒死战到底,一条条街逐个突围。天佑勇者,最后,他竟然突破重围,杀到了城外。希望再一次闪现,可惜不远处是汾河他们仍然失望了,金军追了上来。
  王禀跳进了汾河,宁可淹死,不落敌手。当他的尸体被打捞上来之后,人们发现他背着一幅画像,展开来看,却发现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御像。
  展开宋朝的地图,我们看到,开封城的北方,越过黄河之后是三路并排,从西到东分别是河东路、河北西路、河北东路。简单地说,完颜宗翰负责河东路,太原陷落,整个河东路崩溃,一系列的名城,如平遥、灵石、孝义、介休,全都不战而降。
  完颜宗翰直扑黄河北岸。
  另一边,金国的东路军永远都是焦点。完颜宗望在做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的运气比大王子差了很多,他负责的是河北西、东两路的战线,从概率上讲,难度比西路军大了不知多少倍。
  首先,他得攻破中山府。
  北方三镇——太原、中山、河间,这三座城一字排开,在北方大地上连成一条防线。河间在最东端,它太远了,和这次战争没有关系。中山的位置最关键,它在中间,如果它稳固了,就会让金军进退两难。
  中山府迅速陷落,它连拖延完颜宗望的进军速度都没有做到。金国东路军长驱直入,迫使种师道昼夜兼程赶路,出井陉与之决战。
  想想种师道的兵力,他是被排挤出京城的,等于是变相下放,连李纲手边的几千人马都没有,还用什么来和金国二太子决战?
  他比弟弟种师中还要悲剧,声名显赫的种家军竟然被当成肉盾推向了前线。这哪里是作战,纯粹是送死。时光停留在这一年的十月,井陉,种师道,败。
  种家军走向了黄昏,他们祖孙三代人建立起来的传奇部队,编织了一段传奇往事。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他们的名字:种世衡、种古、种谔、种谊、种朴、种师道、种师中,他们有过成功,有过失败,也有过失落,却从来没有过背叛和懦弱!
  放在任何一个时代,他们都是优秀的军人。
  回到当年,种师道并没有死在井陉,他幸免于难。宋朝把他派往河阳(今河南孟县)当督军。在这里,种师道给赵桓去了封信,提出了两个建议:一个是要四道总管司立即命令南、西两道出兵勤王,片刻也不要耽误;另一个是提醒赵桓,让他马上逃离开封,去长安避难。这一次,金军来势凶猛,不再是试探,而是意欲灭国,坐困危城将会变成绝境。
  历史即将证明,他的话是多么正确。可惜的是,这是他说的,以他在宋朝的地位,他的话会有人听吗?于是,他被忽略了。
  不久之后,他就病死了,时年七十五岁。
  完颜宗望逼近真定(今河北正定)府,这是一块硬骨头,之后还有黄河天险以及十三万重兵。考虑到这些,完颜宗望有些小头痛,他想了想,拿出了一个老办法,这是在灭辽时百试百灵的好办法。
  谈判。
  金军派使者去开封,和宋朝讨论一下河朔地区以及三镇的问题。这样,一来可以给宋朝一些盼头,他们有了希望就不会死拼;二来还能借机深入宋地,亲眼目睹一下宋朝的防卫措施,效果比间谍还要好,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他们想不到,这件事是他们侵宋计划中最失败、也是唯一一件失败的事,它的后果严重到足以让宋朝死灰复燃、让金国差点功亏一篑的地步。


第二章 如果还有明天
  这次谈判谈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有始无终,看似面面俱到,想清楚了全是放屁。看一下过程:
  先是金使进开封,提出可以和谈。
  于是,宋朝开价,把北方三镇的税收、开封城内府的皇家珍宝拿出来,再加上一大笔现金,让金军撤军走人。金使同意了,说再加上十万匹绢就成交。
  宋朝欢天喜地地派人拿东西去金营,无非是想在黄河渡口前把事儿办利索了,让金军快点停手。不久,宋使回京,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金国人心情大好,自动降价了,北方三镇全都不要了,只要宋朝交出五辂,也就是汉族天子所乘坐的五种特制的车子,外加冠冕以及尊号,这事儿就算完了。
  不过,金军有个提议,点名要赵构带东西去前线交割。
  宋朝上层简直快要乐抽了,还有这种好事?赵构,你立即出发,他们要什么,你就给什么,一切以金军的快乐为宗旨,一定要把事情办妥了!
  赵构鼓起勇气,带着五辂准备上路。突然,金国人又变卦了,他们开出的新价是,北方三镇必须交出来,不然第一时间攻打开封城。
  针对最新开价,开封皇宫里百官云集,分成了两大阵营,隆重讨论了交还是不交。这两大阵营,一方由梅执礼、孙傅、吕好问等三十六人组成,这些人都是一流高官,比如梅执礼,时任礼部尚书;另一方是顶级大佬,以宰执唐恪、耿南仲为首,共有七十多人。
  一流高官说一定不能交,顶级大佬说不交不行。双方在金殿上大吵大闹,相互对喷了整整一天,各自的理由、行为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不交的理由是,祖宗创业艰难,失河北国将不国,以后很难再振作起来难道刘邦创业时被赶进蜀中,就注定了一辈子当川人?
  交的一方说,以前答应了会交,现在又要反悔,宋朝多丢人啊。如果交了,金国再打仗,会出师无名,必败无疑见鬼,仿佛上天真有个喜欢主持公道的神灵,谁失信,谁没理,谁就去死!
  争吵中,宰执一方功力深厚,侍御史、右谏议大夫范宗尹四肢着地、痛哭流涕,说为了江山,为了人民,为了广大官员们的安全,把三镇割出去吧。
  赵桓同意了。
  看着很闹吗?或者开封城里的仁人志士的爱国程度让人很震撼、很感动、很狗血?北方三镇啊,国家安危啊,百姓福祉啊。
  这都哪儿跟哪儿?三镇里的太原、中山早就完蛋了,河间城又离得太远,根本与战争无关,什么交不交、割不割的,为这事儿还吵得乌七八糟、头破血流的,让人说什么好呢?
  闹剧,脑残片吃多了。
  要加以说明的是,前线与后方的消息并没有脱节,种师道从井陉撤下来后,还能迅速回到开封城病死。以河北、河东的辽阔大地,金军两路近十三万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封锁消息。
  吵过之后,宋朝统一了思想,赵构急忙出京奔向前线,企图用各种车子、头衔去拖住女真人。与他同行的一个人叫王云,职务是给事中,一个常在皇帝身边做参谋的小官。这个人看起来不起眼,但你要注意他,是他改变了历史。
  另一方面,宰执们集中精力为国操劳,想到了一个对帝国安危有着重大影响力的失误,一定要迅速制止它。
  前些天,种师道召集四道兵马中的南道张叔夜、西道王襄带兵进京勤王,这简直是陷国家于不义。都答应讲和了,怎么还能集结兵马呢?
  何况开封城现在也不富裕了,突然之间来了几十万援军,每天得消耗多少粮食和金钱啊?这不行!于是,唐恪、耿南仲、聂昌这几个人下令,让勤王部队哪儿来的回哪儿去,老实待着。
  做完了这些,宋朝平心静气,等待着应该或许可能会出现的好消息。
  几天之后,消息来了,金国东路军攻破真定府,守将刘翊死战殉国,知府李邈被抓到燕京,因拒绝投降而被害,完颜宗望直驱黄河;完颜宗翰的西路军已经抵达黄河渡口,与折彦质十三万重兵隔河对峙。
  十万金军兵分两路,完颜宗翰的手下只有五万,隔着一条东亚大陆上最大的河,河对岸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