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枭雄在乱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南面活动的是防御能力更强的第二机步师,而在北面担当主力的则是更加擅长进攻的第二骑兵师。
  
  重建第二机步师是美军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此之前,受激烈战况、以及国内动员影响,第二机步师的重建工作一直不太顺利。直到第四次边境大会战之后,随着日军大举出兵,美军的战斗压力大大降低,第二机步师的重建工作才全速展开。
  
  到沈阳战役结束的时候,第二机步师已经全面恢复。
  
  因为在此之前的一个多月里。美军的战斗压力并不大,扫荡辽河平原与辽东半岛的任务主要由日军承担,美军主力部队得到了充分休整,所以在向彰武进军的时候,第二机步师与第二骑兵师基本上处于最佳状态。
  
  就连跟在后面的第四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的状态也较为理想。
  
  要说有什么不适应的话,主要还是在异国他乡作战,而且像第二机步师、第七步兵师这类首批参战的部队。均以在战场上活动了半年多,去年圣诞节都没能回家,官兵的精神状态很成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帕特里奇坚决主张首先南下进攻华北地区的主要原因。
  
  战事拖下去,美军的战斗力将直线下滑。虽然日军已经挑起大梁,但是日军的战斗素质不会高到哪里去,关键时刻还是得由美军来顶纲。要是再拖上一年半载,那些持续作战时间超过一年的美军主力部队就得回国休整。
  
  对于这场全面战争来说,让部队大规模休整,就意味着美军作战能力大幅度下滑。如果在此之前还不能击败中国,就很难取得最终的胜利了。
  
  至于那些国民警卫队师,帕特里奇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国民警卫队,差不多就是美军的预备役部队,最多只能承担战场占领任务。负责后勤运输等等。真要上前线打仗,还得靠主力部队。
  
  为此,帕特里奇就得使出吃奶的力气。拿下鼻武。
  
  当然,他也想过,是否应该绕过彰武,直接攻打锦州。
  
  即便不考虑日本的影响,帕特里奇也得放弃这个想法。原因前面提到过,卓新在锦州北面,中间隔中医巫阁山,如果美军直接进军锦州。就将把右翼暴露在中**队面前,使后勤补给得不到安全保障。
  
  要想打下锦州,就得并先占领卓新。
  
  而要攻占卓新,就得打下彰武。
  
  如此简单的战场形势,帕特里奇不可能看不明白,也就不可能不知道,这正是罗耀武防御部署的鼻终意图。
  
  迫使美日联军攻打彰武。在他选择的战场上决战。
  
  如果有其他选择,帕特里奇绝对不会到对手选择的战场上决战。
  
  暂且不说彰武到阜新的防线修得多牢固,仅仅是扑朔迷离的战局,就足以让帕特里奇提心吊胆了。
  
  到日军攻打康平的时候,他都不清楚罗耀武的兵力部署情况。
  
  这也没法子,以彰武为中心,方圆两百公里之内,中**队的兵力密度太大了,到处都是作战部队,而且都打着主力集团军的番号。
  
  别说用侦察机,就算派特种部队去执行侦察任务,也不会有多好的结果。
  
  搞不清楚对方的部署情况,这仗就没法子打。
  
  问题是,帕特里奇又没有别的选择。除非采纳日本的战略,首先扫荡吉林与黑龙江,不然就得攻打彰武。
  
  为此,帕特里奇只能让日军率先攻打康平。
  
  要是能够通过此举逼得罗耀武调整兵力部署,向康平增兵,就有法子搞清楚中**队的部署情况,至少能有所收获。
  
  可惜的是,打了两三天。日军仍然没有半点进步,反而折损了大半个师团的兵力。
  
  如此巨大的损失,换来的只是一个意义不大的情报,即守在康平的是第十六集团军,罗耀武手里最多还有五个主力集团军。
  
  问题是,这五个主力集团军在哪?
  
  拖下去,显然没有多少意义。
  
  之前的战斗已经证明,在罗耀武的指挥下,中**队的协同能力大大增强,而且二线部队与民兵都是主力集团军的预备队。即便日军能在康平消耗掉第十六集团军,罗耀武也有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该集团军恢复战斗力。
  
  再说了,日军有那个本事吗?
  
  无奈之下,帕特里奇只能在日军没能达成战役目的的情况下。出动美军,提前在南面展开全面进攻。
  
  这个时候,罗耀武也在考虑该怎么打。
  
  虽然作战计划早就制订川”但是他没想到,美日联军的目米方然如此短浅,仅仅慌六力攻打彰武,而不是在整条战线上作战。
  
  当然,这不是说美军没有展开。
  
  美军分四路进攻,主攻佯攻非常明显。问题就在这里,主攻方向肯定是彰武,南面两条进攻路线都是佯攻。
  
  分得太明确了,显示出美军没有太大的战略目的。
  
  罗耀武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日本上将福田康夫搞出来的名堂。真要是帕特里奇,肯定不会如此小气。
  
  当然,这还不是罗耀武必需考虑的问题。
  
  随着美军在南面发起进攻,罗耀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先打那股敌人。算上康平方向上的日军,总共有五股敌人。
  
  罗耀武要打的是歼灭战,自然得分清主次。更重要的是,先打谁、后打谁,还关系到了这场会战的结果。即到底是打一场大规模歼灭战,还是以消灭敌有生力量为主。通过几场规模较小的战役吃掉两三股敌人。
  
  如果条件足够充实,比如有足够多的主力部队、有足够多的作战物资、有足够准确的战术情报等等,罗耀武肯定会选择前者。只要这场大会战打成了,而且取胜,不但能够重创美日联军,使敌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再次发起进攻,甚至能打回沈阳,将敌人赶回鸭绿江口,回复到罗耀武回京前的状况。
  
  问题是,罗耀武手里没有这么雄厚的资本。
  
  别的不说,没有制空权,部队大范围行动一定遭到巨大损失。即便能够及时完成战场机动任务,也很难歼敌。
  
  在第四次会战中,为了围歼断后的日军第十师,罗耀武就不得不让好几个集团军进行大范围战场机动,结果到达战场后都无法立即投入战斗,部队的绝大部分损失都是在机动过程中遭受的。
  
  打不了大规模会战,就只能降低目标。
  
  如此一来,就出现了选择主次的问题,即主要打谁,次要打谁。
  
  从战场情况来看,如果以捍卫彰武为目的,就应该集中兵力打击美军。
  
  问题是,罗耀武在彰武部署重兵的目的是什么?
  
  从根本上讲,罗耀武也知道,守住彰武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打赢了这场会战,随着美日联军的援兵不断到达,特别是日本的第四批增援部队到达之后,彰武肯定守不住。他此时死守彰武的目的,就是要把美日联军引向阜新与锦州,在辽东湾北面较为狭窄的沿海平原上与美日联军决战。
  
  为什么要在这里与美日联军决战呢?
  
  在较为狭窄的战场上,美日联军无法展开,兵力与战斗力上的优势就显现不出来,实力自然大打折扣。
  
  依靠该地区的几条山脉与洱流,很容易打成阵地战,与美日联军打消耗战。
  
  美日联军最怕什么?就是消耗战!
  
  由此可见,罗耀武的战略思想非常明确,就是在他的引导与控制下,让美日联军一步步的南下,为攻打北京拼出全力,结果倒在进军北京的路上。
  
  这个战略部署是不是有点眼熟?
  
  四百年前,明末大将袁崇焕抗金就是用的这一战略部署。
  
  如此一来,罗耀武就不能集中兵力打击美军,而得好好教日军。
  
  从现实情况来看,美军的战斗力较强,而且在较为开阔的地区作战,歼灭美军主力部队的难度大得多。
  
  与之相比,日军主力集中在康平,好打得多。
  
  再说了,夏收与秋收还没到小绝对不能让日军北上吉林与黑龙江,要想尽法子拖到秋收之后,也就得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让日军无力北上。
  
  明确了目的,那就好办得多了。
  
  五月二十五日上午,第十五集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